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曾是张无忌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4/1/19 8:11:47

就比如说金庸笔下的朱元璋,就曾经在明教教主张无忌的麾下效力过。

当然至于张无忌这位明教的传人。是不是曾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

朱元璋到底与张无忌有没有交际,朱元璋的明王朝到底与明教有没有关联?在历史上一直有着争论亦或是疑问。

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倚天剑和屠龙刀在人们心里的印记,并不影响张无忌在人们心里的形象,也不影响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丰功伟绩。

盛行于中国的明教从本质来说是一个舶来品,发源于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地区的伊朗,原本叫做摩尼教,与后来的明教并没有什么牵扯的。

大概在武则天时代,摩尼教传入中土,也就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后来摩尼教得到皇帝的允诺,在长安建立大云光明寺,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摩尼教开始中国化,与明教有了牵扯。

明教的教义是惩恶扬善,度化世人,这就有点替天行道的意境,因此早在北宋的时候,明教就被贴上反派的标签,称之为魔教,遭到大宋王朝的屡次围剿。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水浒传》里的宋江李逵他们就是明教的一个做派,而历史上的方腊就是明教在东南地区的领袖。

毋庸置疑,正是因为明教是从舶来文化繁衍出来的教派,因此上就会遭到国产武林文化的鄙夷和打压,这才有了后来少林派武当华山昆仑派的联合对峙,这在当时并不奇怪。

也就是这种武林之间相互争斗,决胜为王,这就为金庸的倚天剑屠龙刀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想象空间,于是张无忌就开始闪亮登场,演绎了一场场武林争霸绚丽的画面。

明教在武林界名声虽说不好,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层面却是认同度很高的。

这是因为明教的本质就是推翻,这一点与少林昆仑派的教义相去甚远,甚至是格格不入。

因为少林也罢,武当也好,都是建立在与朝廷的统治相安无事的友好环境,这当然也与武林与现实社会是两个层面的阶层有关,更是与朝廷允诺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不无关联。

朱元璋是怎样加入明教的,这一点在正史上无迹可寻,但有一点,这位因为家境贫寒,只好出家只是为了有个温饱的生存环境。

然而世事难料,朱元璋在少林寺呆了不到两个月,少林寺就因为明教的侵扰很不安生,于是在一个混战之中,朱元璋成为张无忌的俘虏,但这并不影响前者在这里混吃混喝。

因为对于朱元璋来说,进少林寺并不是对武功的崇拜,既然如此,在明教并不影响自己的初衷,总不能再回到自己的老家,再继续遭受生活的困顿。

可能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天资聪慧的朱元璋得到张无忌的注意,于是便把这位收入帐下,成为张无忌的小跟班,从此也就给朱元璋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后来朱元璋以明教教徒的身份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得到这位大帅的赏识,从此便青云直上,成为郭子兴的得力干将和上门女婿,翻动扶摇在反对元朝统治的时代洪流之中。

说到朱元璋和他的大明朝,韩山童刘福通是绕不过去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贵人。韩山童早在发起白莲教的时候,就打出了明王出世这个旗号,号召推翻元朝的统治。

后来韩山童被红巾军推崇为明王,韩山童被捕惨遭杀害,人们又推举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明王,人称小明王,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崭露头角。

朱元璋是何等聪明之人,因为他看到红巾军已经得到明教的萃华,已经从一个教派开始往政治武装团队嬗变,而这恰恰是他想要的东西。

因此上明朝这个说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张无忌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物,金庸的小说是文学创作,虚拟人物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我们宁可认为张无忌存活在元末农民起义征程中,不然朱元璋的出世就缺少环节。

在金庸的笔下,张无忌把岳飞的兵法传授给明教的大将徐达,而后者确实是一个历史人物。徐达就是凭借着岳飞传授的武功,后来率领大军把元军赶到塞外,可谓是功成名就。

然而叫人想不到的是,也不知道朱元璋给徐达灌输了什么心灵鸡汤,这位居然擅自离开了明教的队伍,跑到朱元璋这里自成体系,一同叛逃的还有常遇春等大将。

话说这张无忌也算是明教的传人,阅人无数。在他的印记里,朱元璋对于权利和地位有着一种执着,而这恰恰是张无忌所不屑一顾的。

也就是这种人生的渴望值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朱元璋与张无忌最终会走向不同的事业归宿,两个人自此开始分道扬镳。

随着常遇春和徐达的离去,张无忌明白明教的存在已经是毫无疑义,于是便主动解散了明教,自己一把火烧掉皇觉寺,从此毫无音讯,隐遁江湖。

等到朱元璋后知后觉来到这里寻找曾经的导师张无忌的时候,后者已经逃之夭夭,不见踪影。其实张无忌也知道朱元璋回来寻找自己,但绝不是供若至上,而是杀人灭口。

这倒不是朱元璋担心张无忌说出什么机密,而是因为张无忌怎么说也是明教的至尊,有这位行走在江湖,朱元璋岂能酣睡?

一看曾经辉煌一时的明教灰飞烟灭,朱元璋尽管谈不上暗自高兴,却也了却了一块心病。于是扭脸便把小明王投进湖水里,自己光明正大做起明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

在此不能不说,金庸的小说不止一次号准了历史的脉搏,意外地踩上历史的乐谱,比如徐达与常遇春,比如元军退守到塞北一线,比如明朝的建立等等。

其实文化创作原本就是历史的写照,或者说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演绎着社会的变迁。尽管这里面的人物有的是虚构的,但是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历史的烙印。

今天我们回顾朱元璋与张无忌的结识与交往,尽管是在虚拟的世界与历史碰撞,但还是能够揣摩出来,张无忌为什么在朱元璋做皇帝之后开始隐遁。

因为毕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至于朱元璋这位曾经的小跟班会不会容不下曾经的导师,这一点并没有悬念。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微服青楼,见老鸨领来一女子!大怒:不活剐你们,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微服暗访,朱元璋微服出巡电视剧,神机妙算刘伯温朱元璋微服出巡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也正是如此,让朱元璋与众多皇帝与众不同。因为出身于民间,成为皇帝的他也没有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民间气息,相传,朱元璋不仅酷爱街头小吃,还经常穿着普通衣服微服私访。由于不是出身贵族,换了一套衣服的朱元璋自然很难被认出来,因此在朱元璋微服私访期

  • 朱元璋一直提防着汤和,数次想加害,但汤和没给他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记恨汤和,朱元璋放过汤和吗,朱元璋召见汤和视频

    汤和是功高盖主的的开国功臣,从小就和朱元璋在一条街上长大,他们拿着木棍统率一群小伙伴,玩着骑马打仗的游戏,过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童年是短暂的。当年,元末动乱,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各地起义军四起。成年后的汤和身材高大,而且举止洒脱,他和十几个壮汉一起随郭子兴打天下,因为能力强,很快在队伍里

  • 明朝皇帝想出一损招:将尼姑按猪肉价卖给光棍,解决单身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光棍多吗,明朝尼姑,明朝皇帝为什么抓尼姑

    明神宗朱翊钧,提起这位皇帝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年仅10岁就即位成为皇帝,第二年改元为万历。 他也曾有过勤政的时期,即20岁左右,过着同每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一样的生活,日日上朝,实行了相关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是后期他却渐渐

  •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战死将领,朱棣奉天靖难转折点,朱棣封赏靖难功臣第一功臣是谁

    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 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本来就是皇室之间的内部皇位争斗,不管是谁胜了都是朱家人当皇帝,为什么更改王朝名称。另外,朱棣取得江山后,是继续大明朝的统治,各地藩王照旧,你要是更朝换代,其他藩王会答应? 第二,明朝统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朱棣靖难之

  • 明朝女性配饰是地位的象征,探究明朝配饰的发展和工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服饰配饰,明朝女子的服饰图,明朝贵族女性穿什么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专制国家,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时代,由于商业气氛浓重在女性陪葬品中,女性配饰的金银细软涵盖了女性全身的配饰。 关于头部的配饰就有头饰、耳饰和颈饰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组合成完整的女性头饰的搭配,女性头部的装饰品包含了颈部和耳部的装

  • 明朝和蒙古互斗,清朝和蒙古融合,为何蒙古在清朝反被大削弱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蒙古为何比明朝蒙古小,嘉靖时期的右翼蒙古和左翼蒙古,明朝时期蒙古强大过几次

    而明朝存在的时间是多长呢?是276年,也就是说,明朝从建立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北元对抗,尤其是明朝最有骨气的皇帝朱棣,把国都都迁到北京去,为的就是和北元对峙,并且朱棣最后也是死在了北征归来的路上,一生五次征战蒙古,可以说是北元和明朝就是死对头。 可是就是如此,明朝也没能将北元给消灭或者迫使其

  • 浅谈唐代与宋代金银器数量、质量上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金银,宋梅子青瓷器,古玉唐代飞天与辽宋飞天的区别

    唐代金银器多为皇家、权宦使用。在宋代,金银器除皇家、高官使用外,民间也大量使用,这样使得金银器在加工、装饰时变得世俗化、民间化,也使得素面器物占很大比例。一些唐代的器形、纹样在宋代已不流行,但是,唐对宋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宋代金银加工技术在唐基础上还有所发展。银鎏金带托盏 宋器型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

  • 故事3:李清照:凭什么不让我喝酒?董卓,你这个呆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讲述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喝酒的真实故事,李清照和小猫

    书接上文。端了黑赌坊之后,董李二人用奖金帮助了路边穷困的老人家,董卓提议去卖艺挣钱。 随后二人来到热闹的集市上,董卓活动活动拳脚,打算施展一番。 “好多人啊,想不到你的一身好功夫没有用在战场上,反而用在了这里。”李清照感慨的说道。董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说道,“用在这里反而好,说明是太平盛世,如果真

  • 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探究明朝的文武关系,发生过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重文抑武吗,明朝为什么不能轻武,俄罗斯是重文还是轻文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历史上历代君王都深知这个道理。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明朝之后,一方面知道防止侵略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需要利用文臣的学识来管理。而最重要的,就是吸取历代君王灭亡的经验教训,既要重用武将来增加军事实力,也要广纳贤才,提升国家的管理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迁都西安?因为西安有一大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迁都计划真相,朱元璋是怎么迁都的,朱元璋迁都到哪里

    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朱元璋称帝后,国都暂时定在南京。后来出于某些层面的考虑,朱元璋决定迁都,而他相中的最佳迁都选择便是西安。只不过在朱标巡查完陕西之后,朱元璋便放弃了迁都西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朱元璋定都南京事实上朱元璋最初定都南京并不是因为看上了这座城市,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