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商纣王为什么没有杀害姬昌,反而放了他?

历史上的商纣王为什么没有杀害姬昌,反而放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97 更新时间:2024/2/12 6:37:01

商朝统治期间,也是如此。

就像商在不断崛起之后,有了取代夏的想法一样,周在不断强盛起来之后,也有了取商而代之的可能。

因此,当周部落出了一个眼光、谋略和能力都“在线”的君主季历的时候,当时在位的商王文丁就暗暗警惕了起来。

季历是周人首领姬亶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前,姬亶还生下了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因此,若要论顺位继承,是绝对排不到季历的。

只是,三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季历却最是贤明,也最得父亲姬亶的看重。而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在出生之时就显现出了圣瑞之兆,姬亶认为,如果自己的后代中真的能出现“成大事”的人,那这个人一定就是姬昌。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在周部落下一代君主的选择上,姬亶就更倾向于选择季历。毕竟,只有这样,季历的儿子姬昌才有成为周部落领袖的机会,才能带着周部落去“成大事”。

姬亶没有掩饰自己对孙子姬昌的高度看重,他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察觉到父亲的这个想法之后,就主动跑去了当时被称作“荆蛮”的吴越地区,还刺了文身,剪短了头发,表示不可再当国君。

就这样,因为两个哥哥主动相让,季历没有任何阻碍地当上了周部落的君主。

从眼光、谋略和实力来看,三兄弟里,的确是季历要更胜一筹。他当上周部落的君主之后,很快就通过一系列举措,带领周部落获得了快速发展。

在商王武乙统治期间,季历治理下的周和商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季历更是通过和商朝贵族通婚,学习商朝文化来表现出对商朝的亲近,并和商王武乙“合作”,对周边的戎狄部落进行了征讨。也是这段时期,周族发展成了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部族。

后来,商王文丁即位,商朝和周族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眼见周族在季历的带领下发展成了一个强势的部族,就连西方诸侯也尽数向其臣服,文丁恐惧季历将取代他的位置,决心要先下手解决了季历。

当时,文丁的地位远在季历之上,文丁征召,季历没有充分的借口也不得不应召。文丁就借着封赏的名义,特地把季历从周的都城召到了殷都,让他进入到了自己的“主场”。

为了不引起其他诸侯的恐慌,动摇商朝统治的根基,一开始,文丁并没有立刻杀季历。相反,他按照之前的说法,把季历封为了“方伯”,承认了周是“方国中的老大”的地位。

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文丁就找到了一个借口,突然把季历囚禁了起来,最后还把季历活活饿了。

商纣王放过姬昌

和商王文丁一样,商纣王在位的时候,也因周强盛起来,对当时周的君主姬昌十分忌惮。

那个时候,商纣王已经传出了残暴的名声,而西方的周族,姬昌却因实行仁政吸引了众多贤达投奔。两位君主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纣王打算效仿祖父文丁,像他当时解决季历一样解决姬昌。于是,在姬昌的邻居崇侯虎因嫉妒而诬陷姬昌有反心的时候,商纣王就顺势把姬昌囚禁了起来。

只是,商纣王囚禁了姬昌长达七年,却始终是“囚而不杀”,最后还放了姬昌自由。姬昌不但没有在商纣王的手上,反而还能在休养生息之后,带兵灭了商朝,建立起了周朝。

商纣王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内忧外患、囚而不杀

商纣王没有杀姬昌反而放过了姬昌,这是他最大的决策失误。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却也有一定的“苦衷”。

商王文丁之所以能够在囚禁季历不久后,就随意找了个借口把季历杀,是因为当时商朝正处在平稳发展、相对安定的时期。即便周族因为领袖之开始反扑,那时候的商朝也完全可以凭借更强的军事实力,将周族镇压下来。

这也是商王文丁敢于直接杀周族君主季历的重要原因。

但到了商纣王时期,商纣王却不再具有商王文丁那样的底气。这与当时商朝长期陷入战乱,商朝国力严重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在囚禁姬昌的时候,商纣王统治下的商朝已经与有反叛之心的东夷展开了多年的战争。而因为多年征战,商朝的国力也有了严重的损耗,内部也渐渐对商纣王执意讨伐东夷产生了不满。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时候,商纣王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实在是不想再因杀姬昌而迎来周族的强势反扑,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甚至是“多线作战”的风险。

事实上,商纣王有如此顾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商纣王因为行事残暴,并不是各诸侯心中可以追随的明君,有反心的诸侯不在少数。

除已经反了的东夷外,西边的周族和南方的楚人也都在蠢蠢欲动。一旦周族因姬昌之加入叛乱的队伍,南方的楚人也很可能打着“浑水摸鱼”的主意举起反旗。

商纣王实在不想也不敢看到这样的场面,因此,7年间,他对姬昌一直是“囚而不杀”,不敢像商王文丁一样那么“干脆”。

对姬昌实行“囚而不杀”的方针,在当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放过姬昌,商纣王的确是下了一步臭棋。

商纣王将姬昌长期囚禁起来,未尝没有打着“平定东夷之后,就来对付姬昌和周族”的想法,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商纣王心里还是对姬昌和周族有所轻视的。

因为他认为讨伐东夷要比解决姬昌更有意义。所以后来,当姬昌摸清楚商纣王的心理,利用他的“自大”,在他面前做出了忠诚、臣服的姿态的时候,商纣王就渐渐对姬昌消除了戒心。

再加上当时周族极力营救姬昌,想方设法向商朝施压,为了西部的稳定,商纣王就决心要把“忠诚”的姬昌放回家。这样一来,借着东夷牵制、消耗商朝国力的大好时机,姬昌也带着周人强势崛起。最后,姬昌灭了商朝,建立起了周朝。

商纣王没有杀害姬昌反而放了姬昌,固然与当时商朝国力下降,无法在攻打东夷的同时与周族为敌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商纣王轻视了姬昌以及他背后的周族。所以,商纣王把对付姬昌放在了攻打东夷之后,后来还为了稳定西部,更好攻打东夷而放了姬昌。

更多文章

  • 李逵天不怕地不怕,为何单单害怕宋江?只因宋江管理他有2个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哥们出场就是个逃犯,戴宗见他是个当打手的好材料就留下了他,让他在牢城营帮忙。如此说来,戴宗算是他的恩人(知遇之恩,介绍了一份工作),可对这个恩人,李逵是一点不客气,大呼小叫不说,还不服管教。上了梁山以后,首次见面,他就当众顶撞晁盖,一副完全不拿这个梁山大佬放在眼里的样子;东京赏花灯的时候,对着宋徽

  • 李自成死后,留下30万军队一分为二,一支宁死不降,一支很垃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死得最惨的李自成手下,李自成死后留下多少人,李自成被埋在哪里了

    从李自成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民阶级小富即安的局限性,也看到了他们吃苦耐劳,寻求改变的创造性,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让李自成成了万众瞩目的闯王,也成了一个悲剧。1644年,李自成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太原,太原一战李自成买通守将,内外夹击下,不足三天太原陷落,随后休整一番,继续向代州进发,此战农民军大战十余日

  • 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他在北京的42天里,都做了哪些愚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中原大地上天灾人祸不断,再加上朝廷一直在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这使得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起义。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李自成了,然而他在进入北京之后,却只当了42天皇帝,然后便落荒而逃,那么你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被财富迷了眼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安顿百姓,而是开始筹备登基大典

  •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高炽在位多少年,朱高炽为什么在位时间短,朱高炽电视剧完整版

    这是后人对整个大明王朝的崇高评价,据悉明朝共计延续了276年,而在明朝的历代皇帝中,明仁宗朱高炽的在位时间虽然不足一年,但他却能够名垂青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朱高炽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么高的历史评价,主要也是因为他解决了四个天大的难题。 改组内阁 当年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度,而后为了更好

  • 朱棣9岁,朱元璋为他求娶徐达8岁女儿,徐达:凭什么不嫁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四儿子娶徐达的女儿了吗,历史上徐达之女是嫁给朱棣了吗,朱元璋为什么让朱棣娶徐达女儿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和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在打仗之前,徐达是个农民,但他自幼习武,有一身好功夫。1353年,25岁的朱元璋奉郭子兴的命令,回家乡招兵买马。这一年,徐达22岁,欣然应召入伍,自此跟着朱元璋开始了戎马一生。他立功无数,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帮助他大败陈友谅、挥师北伐并最终建立大明。1

  •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是张无忌的手下吗,朱元璋称帝后会放过张无忌吗,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对张无忌怎样

    就比如说金庸笔下的朱元璋,就曾经在明教教主张无忌的麾下效力过。当然至于张无忌这位明教的传人。是不是曾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 朱元璋到底与张无忌有没有交际,朱元璋的明王朝到底与明教有没有关联?在历史上一直有着争论亦或是疑问。 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倚天剑和屠龙刀在人们心里的印记,并不影响张无忌在人们心里

  • 朱元璋微服青楼,见老鸨领来一女子!大怒:不活剐你们,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微服暗访,朱元璋微服出巡电视剧,神机妙算刘伯温朱元璋微服出巡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也正是如此,让朱元璋与众多皇帝与众不同。因为出身于民间,成为皇帝的他也没有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民间气息,相传,朱元璋不仅酷爱街头小吃,还经常穿着普通衣服微服私访。由于不是出身贵族,换了一套衣服的朱元璋自然很难被认出来,因此在朱元璋微服私访期

  • 朱元璋一直提防着汤和,数次想加害,但汤和没给他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记恨汤和,朱元璋放过汤和吗,朱元璋召见汤和视频

    汤和是功高盖主的的开国功臣,从小就和朱元璋在一条街上长大,他们拿着木棍统率一群小伙伴,玩着骑马打仗的游戏,过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童年是短暂的。当年,元末动乱,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各地起义军四起。成年后的汤和身材高大,而且举止洒脱,他和十几个壮汉一起随郭子兴打天下,因为能力强,很快在队伍里

  • 明朝皇帝想出一损招:将尼姑按猪肉价卖给光棍,解决单身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光棍多吗,明朝尼姑,明朝皇帝为什么抓尼姑

    明神宗朱翊钧,提起这位皇帝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年仅10岁就即位成为皇帝,第二年改元为万历。 他也曾有过勤政的时期,即20岁左右,过着同每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一样的生活,日日上朝,实行了相关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是后期他却渐渐

  •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战死将领,朱棣奉天靖难转折点,朱棣封赏靖难功臣第一功臣是谁

    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 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本来就是皇室之间的内部皇位争斗,不管是谁胜了都是朱家人当皇帝,为什么更改王朝名称。另外,朱棣取得江山后,是继续大明朝的统治,各地藩王照旧,你要是更朝换代,其他藩王会答应? 第二,明朝统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朱棣靖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