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即位后整饬吏治、改革军制、任用贤良,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唐玄宗即位后整饬吏治、改革军制、任用贤良,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01 更新时间:2024/1/24 13:58:02

军事改革

唐代军事制度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唐书·兵志》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兵制专史。但是,由于《兵志》本身编纂中的缺陷以及体例所限,其中缺乏关于唐代军事决策与领导体制的记述。后来学者则因资料的匮乏也很少于此进行系统探讨。

唐代军事决策是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某一方面的主管部门,负责政令的制定与推行。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机构则是实施军事行动的指挥组织。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唐代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至于唐代军事监察问题,特别是宦官监军制度,有相当的独立性,也应该属于军事领导体制的一环。

在中国古代中央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下,皇帝是军国大政的最高决策人,这是不言而喻的。代表皇帝参与决策并且执行决策的是宰相。唐代中央决策机制以三省六部制为时代特色。所谓三省六部体制用现代政治制度的精神来考察,实际上是一种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合一的制度。中书出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六部颁布执行。然而三省长官原则上都是宰相,实际上参与制令决策的过程。另外,从唐初以来,就以他官加参议朝政等名义预宰相事。太宗时代,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称号,并且在高宗以后变成正式的宰相名号。唐代宰相在一起议政的地方叫做政事堂,开元二十一年(723年)改为“中书门下”,并且于其后列置五房,即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对于唐代中书门下后列置五房的具体建制,人们知道不多,但是其兵房主管军事方面的事务,当为必然之事。

政事堂对于军事问题的决策功能,原则上可以用“最高国防会议”的现代概念来表述,但是,无论是宰相还是中书门下政事堂,不可能撇开皇帝独立决策行政,都只是以皇帝的名义在发布政令。唐代皇帝与宰相讨论军国大政主要有常朝、入阁和延英召对三种形式。常朝是指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和清望官等每日或隔日在正殿(宣政殿)朝见皇帝,面奏政事。仪仗随百官退下后,,宰相与皇帝议决大政。入阁是指皇帝在便殿(紫宸殿)接见九品以上官员朝见后,宰相与皇帝商议政事。以上两种都是皇帝与宰相利用朝参仪式后举行决策,唐代后期,皇帝多在延英殿处理政事,有时专门就军国大政召见宰相,被称为延英召对。如果宰相有事要与皇帝面商,则称“奏开延英”。由于唐朝后期常朝并不常举,延英殿的御前决策形式便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开延英”便从一种朝参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决策的形式。且以《旧唐书·裴度传》中六次延英决策为例:元和十年(815年),裴度被刺伤,宪宗拜相前宣旨裴度说:“不用宣政参假,即延英对来”。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蔡州行营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兵败于铁城,朝廷内外一片惊慌。“先是诏群臣各献诛吴元济可否之状,朝臣多言罢兵赦罪为便,翰林学士钱徽、萧俛语尤切,唯度言贼不可赦”。宰相们揣摩“上必厌兵”想在延英见皇帝是“以罢兵为对”。但是,“延英方奏”,还没有等宰相们开口,宪宗直截了当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今但论此兵合用与否,及朝廷制置当否,卿等唯需要害处置。将帅有不可者,去之勿疑;兵力有不足者,速与应接。何可以一将不利,便沮成计?”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被任命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到前线督师,“度既受命,召对于延英”,裴度向宪宗表示“贼灭则朝天有日;贼在则归阙无期”。长庆初,穆宗罢裴度兵权,为东都留守,命元稹为相。“谏官相率伏阁门诣延英门者日二三。”裴度奉召至京师,向穆宗谢罪:“受命讨贼无功”。穆宗安慰说:“所谢知,朕于延英待卿”。敬宗欲巡幸洛阳,同平章事、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度“自兴元来,因延英奏事,帝语及行幸事”。根据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延英”已经成为皇帝同宰相讨论军国大政的重要场所。宰相见皇帝,或者皇帝要接见宰相,都要开延英。特别是第二条材料显示,延英的宰相们要就用兵策略、将帅任免、兵力调遣提出意见,是关于御前军事决策的典型事例。

李隆基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先天元年(712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提倡道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道教、佛教采取了宽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李隆基

在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开元十三年(725年)10月12日,唐明皇前往泰山封禅,于11月14日凌晨封禅泰山。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于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才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李隆基

发展经济

玄宗于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提倡文教

玄宗为了选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使得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开元十年(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上厕所,大发雷霆:你比小安子差远!李莲英回家苦练,自此,被慈禧夸上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老佛爷与小安子,慈禧小安子,慈禧晚年让别人帮自己上厕所

    为了躲债,这个13岁的少年一咬牙,挥刀自宫。待身体愈合后,他进宫当了个小太监,拜在首领太监郭吉祥门下。来到天子脚下,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处处小心,生怕出一点纰漏,惹来祸端。刚开始,他被安排在御花园钦安殿照看香火。这是皇家禁地,马虎不得,每个月慈禧都会来这里烧香祈福。他对待新工作也是格外上心,李莲英把钦

  • 这名皇子是“甄嬛”最爱,却患上一种病,令乾隆痛断肝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紫禁城内喜气洋洋,乾隆皇帝脸上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天长春宫中传来喜讯,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生下一名小皇子,而且这一天又是传统的佛诞日,双喜临门之际确实是一个好兆头。皇后富察氏所生的这名皇子就是皇七子永琮。当初乾隆初登帝位之时,就像改变前代皇帝无一嫡出的局面,将孝贤皇后所生的

  • 这种武功太厉害,清朝严禁民间练习,违者重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据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言,郑成功统治台湾时期,有一广东异僧过海投奔郑王。此僧神功超众,技击绝伦,袒臂端坐,使人挥刀砍其臂,如中铁石。郑成功正招纳豪杰,与清廷对抗,故对其礼遇有加。然而此僧日久渐骄横无礼,郑成功不能忍受,且疑其为清庭间谍,想杀了他,又忌惮其刀枪不入。大将刘国轩设计,请和尚赴宴。饮酒

  • 被反杀的印度:主动挑衅截杀唐朝大臣,结果被轻松反杀,国也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汉朝开始,中国开辟丝绸之路,顺便发现了通往印度的道路,从青藏高原的西侧,翻过葱岭便可以到达印度平原。佛教就是沿着这条路线传播到中国的。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重新开始对西域的经营,中国和印度的交往也再次打开。玄奘大师作为民间人士首先赶往印度,那时候叫天竺,他吸取了印度佛教的最新养分,也成就了《西游记》

  • 十个冷知识!和珅是一个著名的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的十大本事,老梁故事汇和珅完整版,和珅查库银案完整版

    1、现在的美容院基本都叫整形医院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长得丑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病了!2、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两个人是两个时代的!3、如果你清楚你每天做的每项运动,吃的每个东西的能量是多少,那么你就会更快的瘦下来!4、小白兔的眼睛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是

  • 这心机谁懂?眉庄初次侍寝后雍正一句话,竟预示了眉姐姐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命人送来菊花后,就问眉庄为何会喜欢菊花,当时眉庄的回答是说喜欢菊花的气节,我们都知道她所说的菊花的气节就是宁愿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这清贵傲骨的特质,用作沈眉庄的座右铭再恰当不过了。我们都知道后来沈眉庄被华妃陷害假孕,那个时候皇上根本就不相信她,所以她对雍正绝望了,便不愿再侍奉他,从这就能

  • 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九位皇子被杀害,三十多位忠臣被丢进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太宗李世民恩威并施的政策之下,大唐帝国曾一度雄踞于世界之巅,其他国家被纳入到唐朝的版图之中亦或者藩国。然而,唐朝后期曾经无比强大的大唐帝国难逃灭亡的命运,李氏皇族遭到屠戮、文武百官下场凄惨。李唐王朝的终结者朱温为了将江山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一次性杀害了9位皇子,更是将30多名忠良的尸体投入黄

  • 甄嬛传:雍正对年羹尧说了哪2个字?吓得皇后立马让华妃协理六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甄嬛传中为数不多的几个阵营分别是皇后华妃和甄嬛等,其中甄嬛因为初来乍到许多人都不把她放在眼里,所以在电视剧前半段的最主要的矛盾还是集中在华妃和皇后的争斗中,有些人可能注意到这两人的争权夺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可是皇后那样一个狠毒的人为什么一直看不惯华妃却还不对她下手呢?其实在剧中就有答案,皇后一直都要

  • 古人为何把帽子写作“冒子”?西晋女爱戴无颜帢,被指“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帽子古人称“首服”、“头衣”,从这名称上来说,与我们身上穿的衣裤是一样的,非常重要,不可缺少。这一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普遍的头上服饰,除了本身的保暖防寒功能外,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朝代,还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中国人戴帽子的历史有多长?准确的时间很难说。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是查不到“帽”这个

  • 历史上,太平天国在天津建都,是对还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平天国定都的天津是今天的哪里,天国 太平,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多少年

    太平天国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南京,并以此为基础逐步统一全国。太平天国在起义之初并没有经营稳定的根据地。长期以来,太平军的行径与土匪无异,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支撑。杨秀清想在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富庶地区扎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太平天国也在这一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