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到底有多牛?几句话决定数万人的生死,辅佐曹操一统北方之境

荀彧到底有多牛?几句话决定数万人的生死,辅佐曹操一统北方之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70 更新时间:2024/2/6 11:43:18

公元212年,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便私下怂恿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上谏汉献帝,要求汉献帝为汉庭丞相曹操加封九锡,而荀彧获悉此消息后,当即就找到曹操,对其说道:曹公,您本应该举义兵,匡扶大汉的江山社稷,并且以忠诚之心,君子爱人之德,匡扶正道,所以说你加封九锡之举并不是一件众望所归的事情。

而荀彧的话语如同“灵魂”的拷问,顿时令曹操无言以对,脸色大变,对荀彧这位心腹谋士产生了怨恨之心。

后续,曹操统领曹军南下远征孙吴,却并没有带荀彧一同前去,而是命荀彧去往谯郡劳军,而荀彧深知曹操此举是为了疏远自己,心中为此十分忧愤,不久之后就在寿春之地忧郁而亡。

我们都知道荀彧是一位拥有乾坤治世能力的大才,他如果不早逝,曹操会有可能在他的辅佐之下,一统天下,那么这位拥有乾坤治世的大才到底有多牛呢?

几句话决定数万人的生死

公元194年,曹操统领大军,挥军东征徐州之地,而张邈陈宫等人则在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勾结军阀强人吕布密谋反曹。

当时,曹操命荀彧留守鄄城,以此来确保大本营兖州的安危,而张邈见只有荀彧一人留守鄄城,便动了坏心思,派遣部下刘翊去往鄄城,妄图用言语欺骗荀彧,以此来迎接吕布来兖州。

但是,荀彧早就识破了张邈的鬼伎俩,他一面命鄄城加强城防,一面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速来驰援,就这样,在荀彧悉心的布置下,张邈和陈宫预谋之事败露,没有成形。

《三国志·卷十》:明年,太祖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彧常以司马从。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翅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或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

后续,汉末军阀强人吕布怂恿豫州刺史郭贡率军来攻打鄄城,当他知晓到鄄城的曹军守将是老相识荀彧后,便要求与之见面,荀彧接到邀请之后,便准备孤身一人前往敌军大营相见,但是以夏侯惇为首的曹军将领却生怕荀彧此行是孤身犯险,便对荀彧说道:先生,您是兖州城的一道屏障,您此次前去,危险重重啊,本将还是希望您不要孤身犯险啊。

荀彧听后,则是一脸严肃地说道:豫州刺史郭贡与张邈,吕布这些人,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交往和交情,现在豫州刺史郭贡领兵前来,完全是受了煽动,现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游说豫州刺史郭贡,做好他的工作,就算他不出兵援助于我们,只要能够保持中立,对于我们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现在如果他邀请我前去会面,我没有去,豫州刺史郭贡必定会恼羞成怒,领兵来袭,到时候,兖州战事一开,生灵涂炭,一切就会很麻烦了。

荀彧的言语充满着智慧和预见性,令以夏侯惇为首的曹军将领深深的折服,因此不再反对荀彧前去。

随后,荀彧孤身一人来到了豫州刺史郭贡的大营,与郭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上,荀彧仅仅用了一番话语,就令豫州刺史郭贡罢兵,领兵而去。

《三国志·卷十》: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最终,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在荀彧运筹帷幄的调度之下,确保了万无一失,而荀彧几句话就令豫州刺史郭贡罢兵止战,使得鄄城城内的几万军民远离战火,得以安然无恙。

辅佐曹操一统北方之境

建安四年,曹操先后占据兖州、豫州、徐州等州,成为中原之地的绝对霸主,而北方之境最强的军阀势力袁绍见曹操已然成势,便聚兵十万,战马万匹,来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

当时,曹军阵营就是否与袁绍进行对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大会,在辩论大会上,名士孔融认为袁绍兵强马壮,麾下名将如云,是无法战胜的,而荀彧则对于孔融的话语表示不屑,他当堂表示,袁绍账面上实力很强,但是他内部不团结,矛盾重重,在加上他麾下的将领皆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兵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荀彧的这番言论,犹如一剂强心针,使得曹操更加坚定了战胜强敌袁绍的信心。

而在随后开打的官渡之战上,曹操曾一度想要率军退守许都,而驻守许都的荀彧则是写信苦苦相劝,劝解曹操坚守对峙,等待时机。

而最终时机到来,袁绍麾下的心腹谋士许攸叛袁投曹,随后,许攸献计偷袭乌巢,使得袁绍大军溃败,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曹操在官渡之战上击败袁绍后,荀彧建议曹操乘胜追击,一举平定河北,将整个北方之境收入在自己的囊中。

就这样,在荀彧的建议之下,曹操一举击败了袁绍之子袁谭袁尚,成为冀州新主,就这样,曹操最终得偿所愿,成为了统一北方之境的第一强人。

而荀彧这位首席谋士的作用,可谓是居功至伟的,但是荀彧的心始终是向着大汉王朝的,因此在原则问题上,荀彧始终都是和曹操唱着反调,最终二人之间为此发生了冲突和矛盾,而荀彧也在孤寂和忧愤中陨落,让人为之唏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伤心的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泺水之源鲁桓公十八年,是鲁国最伤心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满怀大国雄心的鲁桓公在羞辱中死在了齐国!而这时的鲁桓公,年龄仅仅三十五六,正值壮年!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是老资格的大国领导人。尤其这几年,鲁桓公更是志得意满,不但打破了以齐国为首的国际孤立,而且在反复干涉郑国内政的过程中坐上了国际盟主的位子,虽然这

  •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其实他并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从实际情况而言,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是可以的,但要在理论上来说,他其实并没有统一天下,因为在秦始皇称皇帝后,天下还有一个周王朝分封的国家保存了下来。之所以说从实际情况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是因为这个保存下来的国家根本就是个附庸。但理论上它还是一个国家,因此并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严格来讲只能说秦始

  • 六十五个春秋,枕着丈夫日记入眠 李垠感叹:世间情为何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垠见到李垠,是在北京的一栋老住宅楼里。她,已经96岁。丈夫胡克。1951年,因解放战争留下的伤病复发,医治无效离世。李垠和丈夫在抗战年代相识,1939年结婚,曾生育3个孩子,因生活环境恶劣,先后夭折。丈夫去世那一年,她32岁。[var1]胡克[var1]李垠和胡克结为夫妇李垠和胡克,同在新四军五师

  • 诸葛亮连刘备集团的二把手都不是,为啥能当上蜀汉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跟了刘备多久,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诸葛亮不问刘备语录图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备死后,诸葛亮之所以能阿斗的义父的名义,成为蜀汉的实际掌舵人,是因为诸葛亮一直是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但那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真实历史中,刘备死后,诸葛亮能成为蜀汉的实际领导人,是因为诸葛亮运气好。直到刘备死前,诸葛亮都没有当过刘备集团的二把手。刘备当了汉中王之后,真正的二把手是

  • 从耕地面积和政策变化看秦国崛起的必然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各种思潮异常活跃,文化多样性突显;各诸侯长期存在互相倾匝的现象,谁能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力模式,谁就能问鼎诸侯霸权,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之下,诸侯之间经常会有一些改革运动。并且多是围绕农业生产进行的,甚至以农业改革为主,像商鞅的“抑商重农”改革就是其中最为著名例子。】[var1

  • 秦国名将蒙恬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蒙恬,蒙恬秦国第一猛将,秦国最后的蒙恬去哪里了

    蒙氏家族住在蒙山脚下,是当地著名的大家族。蒙家兄弟也各个英勇善战,远近有名。战国时期,诸侯分裂,七雄争霸。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看到了机会,想要一个荣耀和财富。当时,蒙氏家族的族长蒙恬的祖父蒙骜投靠了秦国的国君秦昭王。蒙骜出色的军事素质很快就被秦昭王注意到,他在领兵作战中几乎没有失败过。为了表彰他的成就

  • 纪连海论证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说争论赖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纪连海原话如下:这个三顾茅庐,这个河南和湖北有争议呢。主要是这个事不赖别人,是赖这个诸葛亮。诸葛亮自己写“躬耕(于)南阳”,对吧?南阳就是河南省的南阳对吧,但实际上呢,西汉的南阳郡的郡治在今天的湖北省。“理由”一:躬耕地争论赖诸葛亮纪连海把南阳、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赖到诸葛亮头上,可笑至极。诸葛亮在

  • 范雎如何实现“远交近攻”?切断魏国黄河两岸领土,将韩截成三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范雎在魏国受的屈辱,范雎读ju还是sui,大秦帝国范雎之死

    [var1]望着如狼似虎的秦军,韩桓惠王彻底崩溃了,马上派阳城君入秦,请求献出上党以与秦讲和。随后,韩桓惠王又派阳城君通知上党太守,把上党献给秦国。不想,上党太守却当面拒绝服从命令:“人们常说,‘即便是只有小智慧的人,也知道看守器物不应丢失。’大王先前用下臣为太守,大王和您都曾担心我无法守住上党。现

  • 为何国徽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留给后人凭吊的,唯有一部部史册,以及那些名胜古迹。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文明中,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至今为止,还没有消亡,并且日益强大的古国。古代的中国,曾经不止一次攀登上这个世界的最高峰,开创过不止一次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可是,近代中国史,却是一部,落满了前人血泪的屈辱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虎狼诞生之日-浅谈秦国军功爵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初期诸候国公元前627年,东出偷袭侵郑国的秦国,因郑国商人弦高的计谋无功而返。然而归国途中的秦军,却在崤山受到晋军伏击而全军覆没。实力大损的秦国丧失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只得依托坚固的函谷关自保。[var1]崤山之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礼乐崩坏”的标志性事件,向天下宣示着战国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