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2年,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便私下怂恿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上谏汉献帝,要求汉献帝为汉庭丞相曹操加封九锡,而荀彧获悉此消息后,当即就找到曹操,对其说道:曹公,您本应该举义兵,匡扶大汉的江山社稷,并且以忠诚之心,君子爱人之德,匡扶正道,所以说你加封九锡之举并不是一件众望所归的事情。
而荀彧的话语如同“灵魂”的拷问,顿时令曹操无言以对,脸色大变,对荀彧这位心腹谋士产生了怨恨之心。
后续,曹操统领曹军南下远征孙吴,却并没有带荀彧一同前去,而是命荀彧去往谯郡劳军,而荀彧深知曹操此举是为了疏远自己,心中为此十分忧愤,不久之后就在寿春之地忧郁而亡。
我们都知道荀彧是一位拥有乾坤治世能力的大才,他如果不早逝,曹操会有可能在他的辅佐之下,一统天下,那么这位拥有乾坤治世的大才到底有多牛呢?
几句话决定数万人的生死
公元194年,曹操统领大军,挥军东征徐州之地,而张邈和陈宫等人则在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勾结军阀强人吕布密谋反曹。
当时,曹操命荀彧留守鄄城,以此来确保大本营兖州的安危,而张邈见只有荀彧一人留守鄄城,便动了坏心思,派遣部下刘翊去往鄄城,妄图用言语欺骗荀彧,以此来迎接吕布来兖州。
但是,荀彧早就识破了张邈的鬼伎俩,他一面命鄄城加强城防,一面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速来驰援,就这样,在荀彧悉心的布置下,张邈和陈宫预谋之事败露,没有成形。
《三国志·卷十》:明年,太祖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彧常以司马从。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翅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或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
后续,汉末军阀强人吕布怂恿豫州刺史郭贡率军来攻打鄄城,当他知晓到鄄城的曹军守将是老相识荀彧后,便要求与之见面,荀彧接到邀请之后,便准备孤身一人前往敌军大营相见,但是以夏侯惇为首的曹军将领却生怕荀彧此行是孤身犯险,便对荀彧说道:先生,您是兖州城的一道屏障,您此次前去,危险重重啊,本将还是希望您不要孤身犯险啊。
荀彧听后,则是一脸严肃地说道:豫州刺史郭贡与张邈,吕布这些人,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交往和交情,现在豫州刺史郭贡领兵前来,完全是受了煽动,现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游说豫州刺史郭贡,做好他的工作,就算他不出兵援助于我们,只要能够保持中立,对于我们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现在如果他邀请我前去会面,我没有去,豫州刺史郭贡必定会恼羞成怒,领兵来袭,到时候,兖州战事一开,生灵涂炭,一切就会很麻烦了。
荀彧的言语充满着智慧和预见性,令以夏侯惇为首的曹军将领深深的折服,因此不再反对荀彧前去。
随后,荀彧孤身一人来到了豫州刺史郭贡的大营,与郭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上,荀彧仅仅用了一番话语,就令豫州刺史郭贡罢兵,领兵而去。
《三国志·卷十》: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最终,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在荀彧运筹帷幄的调度之下,确保了万无一失,而荀彧几句话就令豫州刺史郭贡罢兵止战,使得鄄城城内的几万军民远离战火,得以安然无恙。
辅佐曹操一统北方之境
建安四年,曹操先后占据兖州、豫州、徐州等州,成为中原之地的绝对霸主,而北方之境最强的军阀势力袁绍见曹操已然成势,便聚兵十万,战马万匹,来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
当时,曹军阵营就是否与袁绍进行对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大会,在辩论大会上,名士孔融认为袁绍兵强马壮,麾下名将如云,是无法战胜的,而荀彧则对于孔融的话语表示不屑,他当堂表示,袁绍账面上实力很强,但是他内部不团结,矛盾重重,在加上他麾下的将领皆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兵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荀彧的这番言论,犹如一剂强心针,使得曹操更加坚定了战胜强敌袁绍的信心。
而在随后开打的官渡之战上,曹操曾一度想要率军退守许都,而驻守许都的荀彧则是写信苦苦相劝,劝解曹操坚守对峙,等待时机。
而最终时机到来,袁绍麾下的心腹谋士许攸叛袁投曹,随后,许攸献计偷袭乌巢,使得袁绍大军溃败,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曹操在官渡之战上击败袁绍后,荀彧建议曹操乘胜追击,一举平定河北,将整个北方之境收入在自己的囊中。
就这样,在荀彧的建议之下,曹操一举击败了袁绍之子袁谭、袁尚,成为冀州新主,就这样,曹操最终得偿所愿,成为了统一北方之境的第一强人。
而荀彧这位首席谋士的作用,可谓是居功至伟的,但是荀彧的心始终是向着大汉王朝的,因此在原则问题上,荀彧始终都是和曹操唱着反调,最终二人之间为此发生了冲突和矛盾,而荀彧也在孤寂和忧愤中陨落,让人为之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