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的司马光如何把汉代“巫蛊之祸”写得那么详细?司马迁却没怎么写?

宋朝的司马光如何把汉代“巫蛊之祸”写得那么详细?司马迁却没怎么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19 更新时间:2024/1/16 19:42:32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司马迁声明过不在《史记》的覆盖范围之内。即使是一百多年以后的班固,大概因为实在太青春(当时知道真相的人无疑还有不少),他也故意不把话说得太清楚,《汉书》在涉及的人物传记里,讲得东一嘴西一嘴的,拼起来才能看出个大概。

有个叫江充的人,疯狂诬陷太子,罪名是太子在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太子没办法,只好起兵造反。汉武帝让丞相刘屈氂指挥军队和太子在长安城里大战,死了好几万人。太子战败逃走,最终在外面死掉了。

从这个梗概里,看不出巫蛊事件和已经死掉多年的李夫人有什么关系。

司马迁有两个好朋友卷入了这件事。

一个是任安,他当时是“监北军使者”,掌控着长安城里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太子造反的时候,曾发兵符想调任安出兵,结果任安接了兵符后,来个闭门不出。这事被汉武帝认为“怀二心”,所以任安被汉武帝腰斩。

一个是田仁,他是丞相府司直(丞相府属官,负责监察不法,秩比二千石,属于高级官员),当时被分派去看守长安城南最东边的覆盎门。太子逃到这个门来,他让太子逃掉了。这个罪行当然更严重,也是腰斩。连开始替田仁求情的人,被汉武帝一责问,都吓得身亡了。

/女巫出入图,出自18世纪《帝鉴图说》彩绘插画

司马迁当时就在汉武帝身边做中书令,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朋友被处死,不敢多说什么话。其实《史记》里也有些极零碎的巫蛊案的记录,基本不讲事情本身,主要是涉案人员的结局之类。这些内容司马迁所写还是后人所补,一直众说纷纭。

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朝,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在班固那个梗概的基础上,终于提供给我们一份关于巫蛊事件的首尾完整、逻辑严、情理圆融、冲突强烈、细节丰赡的叙述。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雄才大略但比较残暴的父皇,和不那么有才能但很善良的太子的冲突。汉武帝希望在自己生前,把最棘手的事情都做完,留下一个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交给儿子去治理。这样刚好是最完美的组合。但是,那些专门帮助汉武帝去执行残暴任务的人知道,一旦太子即位,自己就完了。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去破坏这个计划,这里面最凶恶的,就是那个江充。汉武帝一次次希望和儿子达成谅解,但是奸臣和小人们却一边把太子往绝路上逼,一边传递给汉武帝错误的信息。终于大祸酿成。知道真相后,汉武帝惩办了奸臣,作思子宫,表达了对太子的思念。

这是个非常动人,还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就更加和李夫人没有一点关系了。

不负责任地设想一下,以班固的性格,如果能读到这个一千年后的故事,大概也是会表示赞赏,而不是去戳穿他。

近代以来,许多介绍汉武帝的书和电视节目,都是在司马光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讲述的。有人甚至进一步延伸,比如把司马迁加进这个故事里来。

司马迁痛恨残暴的汉武帝,他把国家变好的希望,寄托在善良的太子身上。太子死了,司马迁觉得黑暗世界上最后一束光也熄灭了,所以他愤然写了《报任安书》,表达对汉武帝的控诉,还有与这个世界的诀别。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文章

  • 魏国君王谱,魏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历代国君在位时间,魏国以后历代君主列表,魏国国都在哪里

    魏国魏国在战国历史中,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立国后,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度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巅峰时期,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魏军兵锋所指,诸侯国无不望风而逃,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国家,却只风光了70多年后就开始衰弱,在公元前2

  • 后汉高祖刘知远崩,三镇叛乱,郭威兵发潼关,赵匡胤率群雄投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刘知远以为这样一改,会带来好运气。可是,2022年刚过,元宵节那天,他就病倒了,沉疴不起,延医救治到正月二十七日,终于宣告不治,溘然病逝。继位的是他的长子、左卫大将军刘承佑。刘承佑这年只有十八岁,年纪轻、人望浅,压不住众。刘知远所建立的小朝廷就开始动荡起来了。最先冒出头的是为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

  • 郑武公:春秋初期圈地第一人,带领郑国做大做强,为霸业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郑恒公迁过去之后找到附近的两个小国东虢国和郐国,给这两个国家大量的财宝,让他们分出一些地方来安置郑国的民众,此时郑恒公还位高权重,是天子的叔叔,小国不能拒绝,于是合起来分给了郑国10座城池,这就是郑国的基础。不久之后郑恒公预测的果然很准,申国联合犬戎直接把周幽王给灭了,但不幸的是郑恒公是

  • 元朝时汉人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虽然荒谬,但并不稀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譬如,元朝建立后不久,统治者就设立了“四等人制度”。其中第一等的自然是蒙古人,而第二等则是色目人,其是一些来自西夏、西域或是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第三等才是汉人,但还是契丹、女真和金朝曾统治的汉人,至于南宋王朝的传统汉人,则排到了最后第四等。这种人种分级制度,不管在古代还是今天看来,都愚昧又落后。

  • 长平之战秦国最大的英雄告诉我们,不要忽略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赵长平之战,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

    问大家一个问题,古代中国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可能很多人不假思索就会回答,秦国啊,不强大哪能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呢?还真不是。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是魏。吴起在魏国的时候,训练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魏武卒,把秦国打得满地找牙。如果不是魏国把吴起赶走了,魏国都有灭掉秦国的可能。到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

  • 从朱棣生前的权力布局,看《大明风华》中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正史上的朱高煦,也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丑角。而且许多行为,怎么看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如,《明史》中曾有这样两段记载:“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临京师。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善马,径渡江驰归。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

  •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两大失误,以至于最后倒在了冲锋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秦国开始使用离间计,另一方面赵王也嫌弃廉颇不能快速取得大胜,于是换了赵括上去,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这也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如果按照廉颇的战略,最终结果就是秦国粮草耗尽,然后退兵,这才是正确的打法。但此时赵国和秦国乃是两个超一流国家,谁也不服谁,守而不打岂不是丢了赵国国君的脸面?恰逢此时,以

  • 为何汉唐可以征服四周,而宋朝却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评价汉唐,宋朝和汉唐的实力,汉唐和宋代比较

    很多人认为宋朝的经济实力很强,但军事实力十分薄弱。尽管这样的评价有点偏颇,但是这个朝代的却没有征服四周的各个民族,反而遭到了欺负。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第1, 外族越来越厉害。在汉唐时期,北方的一些民族都是靠着水草而生活,要看天吃饭。万一遭遇了天灾,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差,根本不

  •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为什么要把首都迁到北京?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军事上好调度。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把首都放在了统治中心南京,而北京则有朱棣等藩王负责镇守。但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对北方的战事以主动出击为主,被侵略的情况不多,因此边防压力还不至于太大。但即使这样,明朝朝廷也意识到了加强北方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燕王和宁王的总兵

  • 黄浦、歇浦与上海的不解之缘,开发上海的第一人:春申君黄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的黄浦江,它是长江汇入东海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这一名称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期间有许多名称,直到清代才真正叫黄浦江。[var1]这黄浦江有许多的别称,比如歇浦、申江、黄歇浦、春申浦、黄龙浦等等。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别称,就和一个人脱不了干系了,他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