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准备拜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极力推辞,并推荐管仲。他说:“管仲从小就是我的好朋友,此人有经天纬地的才干。如果任他为相国齐国会很快地强盛起来。”
[var1]
齐桓公不悦:“管仲差一点把我射死,我怎能重用仇人?”
鲍叔牙说,”当初,管仲是为了让公子纠登上君位才这样做的。国君不记私仇而忘齐国大业。失掉这位难得的人才。”
务概公被说服了,决定重用管件。他派人到魯国,向鲁庄公说:“我们国君要报管仲一箭之仇,请把他交给齐国处治。”
我国大臣施伯知道管仲回齐会被重用,将来对鲁国不利,便劝阻鲁庄公不要交人。鲁庄公怕获罪齐国,令人把管仲装进囚车,押解出境。
[var1]
管仲坐在囚车内,归心似箭。他深知自己回齐国是好友鲍叔牙的主意。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就要来了。一路上,押解囚车的士兵行军速度缓慢。管仲心里非常着急,担心鲁庄公万一醒悟过来,定会派兵追赶。他想了一个主意,就在囚车里编了一首名《黄鸽》的书,唱给士兵们听。唱了两三遍后,他又叫士兵一起唱。士兵们听着歌,学着歌,忘记了疲劳,行军速度逐渐加快了,两日路程,只用了一日半就到了齐国。
就在齐国君臣迎接管仲入境的同时,鲁国公子偃也带兵追来了。原来,鲁庄公果然醒悟,知道放管仲归齐,等于放虎归山,急忙下令追杀,侥幸的是,管仲靠一首自编的歌,机智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var1]
齐桓公以德报怨,重用贤才,表现了非凡的治国远见。管仲倾心辅佐齐桓公,提出“分国都为士乡、土商乡,分鄙野为五属,士经三次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发展盐铁,召集....等一系列治国良策,从而使国力大振。
此后,经数年改革变法,励精图治,齐国终于成为春秋第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