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管仲差一点把我射死,我怎能重用仇人?

齐桓公:管仲差一点把我射死,我怎能重用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93 更新时间:2024/1/17 19:00:45

齐桓公准备拜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极力推辞,并推荐管仲。他说:“管仲从小就是我的好朋友,此人有经天纬地的才干。如果任他为相国齐国会很快地强盛起来。”

[var1]

齐桓公不悦:“管仲差一点把我射死,我怎能重用仇人?”

鲍叔牙说,”当初,管仲是为了让公子纠登上君位才这样做的。国君不记私仇而忘齐国大业。失掉这位难得的人才。”

务概公被说服了,决定重用管件。他派人到魯国,鲁庄公说:“我们国君要报管仲一箭之仇,请把他交给齐国处治。”

我国大臣施伯知道管仲回齐会被重用,将来对鲁国不利,便劝阻鲁庄公不要交人。鲁庄公怕获罪齐国,令人把管仲装进囚车,押解出境。

[var1]

管仲坐在囚车内,归心似箭。他深知自己回齐国是好友鲍叔牙的主意。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就要来了。一路上,押解囚车的士兵行军速度缓慢。管仲心里非着急,担心鲁庄公万一醒悟过来,定会派兵追赶。他想了一个主意,就在囚车里编了一首名《黄鸽》的书,唱给士兵们听。唱了两三遍后,他又叫士兵一起唱。士兵们听着歌,学着歌,忘记了疲劳,行军速度逐渐加快了,两日路程,只用了一日半就到了齐国。

就在齐国君臣迎接管仲入境的同时,鲁国公子偃也带兵追来了。原来,鲁庄公果然醒悟,知道放管仲归齐,等于放虎归山,急忙下令追杀,侥幸的是,管仲靠一首自编的歌,机智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var1]

齐桓公以德报怨,重用贤才,表现了非凡的治国远见。管仲倾心辅佐齐桓公,提出“分国都为士乡、土商乡,分鄙野为五属,士经三次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发展盐铁,召集....等一系列治国良策,从而使国力大振。

此后,经数年改革变法,励精图治,齐国终于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更多文章

  • 宋朝的司马光如何把汉代“巫蛊之祸”写得那么详细?司马迁却没怎么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历史影响,司马光与司马迁关系,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史书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司马迁声明过不在《史记》的覆盖范围之内。即使是一百多年以后的班固,大概因为实在太青春(当时知道真相的人无疑还有不少),他也故意不把话说得太清楚,《汉书》在涉及的人物传记里,讲得东一嘴西一嘴的,拼起来才能看出个大概。有个叫江充的人,疯狂诬陷太子,罪名是太子在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太子

  • 魏国君王谱,魏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历代国君在位时间,魏国以后历代君主列表,魏国国都在哪里

    魏国魏国在战国历史中,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立国后,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度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巅峰时期,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魏军兵锋所指,诸侯国无不望风而逃,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国家,却只风光了70多年后就开始衰弱,在公元前2

  • 后汉高祖刘知远崩,三镇叛乱,郭威兵发潼关,赵匡胤率群雄投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刘知远以为这样一改,会带来好运气。可是,2022年刚过,元宵节那天,他就病倒了,沉疴不起,延医救治到正月二十七日,终于宣告不治,溘然病逝。继位的是他的长子、左卫大将军刘承佑。刘承佑这年只有十八岁,年纪轻、人望浅,压不住众。刘知远所建立的小朝廷就开始动荡起来了。最先冒出头的是为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

  • 郑武公:春秋初期圈地第一人,带领郑国做大做强,为霸业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郑恒公迁过去之后找到附近的两个小国东虢国和郐国,给这两个国家大量的财宝,让他们分出一些地方来安置郑国的民众,此时郑恒公还位高权重,是天子的叔叔,小国不能拒绝,于是合起来分给了郑国10座城池,这就是郑国的基础。不久之后郑恒公预测的果然很准,申国联合犬戎直接把周幽王给灭了,但不幸的是郑恒公是

  • 元朝时汉人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虽然荒谬,但并不稀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譬如,元朝建立后不久,统治者就设立了“四等人制度”。其中第一等的自然是蒙古人,而第二等则是色目人,其是一些来自西夏、西域或是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第三等才是汉人,但还是契丹、女真和金朝曾统治的汉人,至于南宋王朝的传统汉人,则排到了最后第四等。这种人种分级制度,不管在古代还是今天看来,都愚昧又落后。

  • 长平之战秦国最大的英雄告诉我们,不要忽略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赵长平之战,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

    问大家一个问题,古代中国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可能很多人不假思索就会回答,秦国啊,不强大哪能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呢?还真不是。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是魏。吴起在魏国的时候,训练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魏武卒,把秦国打得满地找牙。如果不是魏国把吴起赶走了,魏国都有灭掉秦国的可能。到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

  • 从朱棣生前的权力布局,看《大明风华》中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正史上的朱高煦,也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丑角。而且许多行为,怎么看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如,《明史》中曾有这样两段记载:“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临京师。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善马,径渡江驰归。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

  •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两大失误,以至于最后倒在了冲锋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秦国开始使用离间计,另一方面赵王也嫌弃廉颇不能快速取得大胜,于是换了赵括上去,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这也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如果按照廉颇的战略,最终结果就是秦国粮草耗尽,然后退兵,这才是正确的打法。但此时赵国和秦国乃是两个超一流国家,谁也不服谁,守而不打岂不是丢了赵国国君的脸面?恰逢此时,以

  • 为何汉唐可以征服四周,而宋朝却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评价汉唐,宋朝和汉唐的实力,汉唐和宋代比较

    很多人认为宋朝的经济实力很强,但军事实力十分薄弱。尽管这样的评价有点偏颇,但是这个朝代的却没有征服四周的各个民族,反而遭到了欺负。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第1, 外族越来越厉害。在汉唐时期,北方的一些民族都是靠着水草而生活,要看天吃饭。万一遭遇了天灾,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差,根本不

  •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为什么要把首都迁到北京?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军事上好调度。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把首都放在了统治中心南京,而北京则有朱棣等藩王负责镇守。但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对北方的战事以主动出击为主,被侵略的情况不多,因此边防压力还不至于太大。但即使这样,明朝朝廷也意识到了加强北方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燕王和宁王的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