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括犯了两大失误,以至于最后倒在了冲锋路上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两大失误,以至于最后倒在了冲锋路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2/5 2:05:07

于是秦国开始使用离间计,另一方面赵也嫌弃廉颇不能快速取得大胜,于是换了赵括上去,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这也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如果按照廉颇的战略,最终结果就是秦国粮草耗尽,然后退兵,这才是正确的打法。但此时赵国和秦国乃是两个超一流国家,谁也不服谁,守而不打岂不是丢了赵国国君的脸面?

恰逢此时,以赵括为首的主战派在朝堂之上纸上谈兵,说得头头是道,其实赵括的道理是正确的,只是到了战场上就变了。

[var1]

一、赵国换将,白起诈死

在赵括出发之前,秦国这边白起就诈死了。他以为白起死了,实则白起只是背后发力,在赵国这边搞了点流言就把廉颇换了。其实这和廉颇三年对峙有关,时间拖得太久了些,赵国国内又有赵括等人坚决请战。长平之战秦赵对峙三年之久,两边都是举国之力,都想快点结束。

二、赵军断粮,陷入绝境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大的失误就是被白起断去了粮草补给线。白起派2.5万精锐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以至于赵军粮草耗尽,断粮46日。

在此期间,赵军饥肠辘辘,经常因为一个面饼、一碗稀粥而发生争抢撕咬的情况,甚至自相残杀、“阴相杀为食”。

但是,面对绝境,赵军并没有投降,46天之后依然有士气和斗志。根据《史记》记载,在最后时刻:赵括带领赵军突围,他将士兵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发起冲锋,一共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反击。

根本就无法相信,这就是断粮46天的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还能如此勇猛,由此可见赵括并非庸才。

在四次冲击无果后,赵括放弃了全部防线,亲自持剑上阵搏斗,率领全部赵军向秦军发起了亡命冲锋。一时间,秦军被杀得大败而逃,尸野遍地,赵括见此便决定乘胜追击!此时有人跟他说前方有埋伏,但他却一意孤行!

[var1]

这赵括终究是经验不足啊,秦军随便扔个几万尸体,一诱惑,赵括就直接追上去了,还骄傲地说了个乘胜追击,然后就放弃了赵军的平原优势,干到山地上去了,然后一步步进了白起的套。

这是赵括的又一战略失误,虽然赵括所带的军队只有五万胡服骑射的骑兵。但是凭借骑兵之利,又岂是白起的步兵能阻挡的。放弃平原,就注定了失去了所有优势。以至于最后赵括被秦军射杀,赵军也投降了秦军。

赵括到达前线时间太短,并未来得及理清兵权就被要求决战,结果被廉颇党的两位主帅坑了,赵括一死,他们随即投降。

三、赵括虽经验不足,但不失气节

其实从一些角度来看赵括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一上场就是身经百战的战神白起,所以赵括惨败,但是40多天断粮而赵括能维持军心不乱,也已经是难得的将才了,赵括本身的才智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只能说赵括有能力,但是不够,也有缺点。不过他母亲说他不行的事我觉得更多的是希望他别去顶替廉颇,廉颇的实力也是闻名七国的,他母亲也知道赵括顶了天也不可能超过廉颇,廉颇都不行的仗赵括更不行了。

但是赵括临危不乱做出绝命反击,直至战死亦不言降,至少不失大节、不缺勇气。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多了几十万的降卒,不能放,又吃不下,所以只能杀掉,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白起背黑锅罢了。若是放这些降兵回去,来年又得打一场长平之战,那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var1]

不过,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这一件事确实不光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汉唐可以征服四周,而宋朝却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评价汉唐,宋朝和汉唐的实力,汉唐和宋代比较

    很多人认为宋朝的经济实力很强,但军事实力十分薄弱。尽管这样的评价有点偏颇,但是这个朝代的却没有征服四周的各个民族,反而遭到了欺负。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第1, 外族越来越厉害。在汉唐时期,北方的一些民族都是靠着水草而生活,要看天吃饭。万一遭遇了天灾,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差,根本不

  •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为什么要把首都迁到北京?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军事上好调度。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把首都放在了统治中心南京,而北京则有朱棣等藩王负责镇守。但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对北方的战事以主动出击为主,被侵略的情况不多,因此边防压力还不至于太大。但即使这样,明朝朝廷也意识到了加强北方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燕王和宁王的总兵

  • 黄浦、歇浦与上海的不解之缘,开发上海的第一人:春申君黄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的黄浦江,它是长江汇入东海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这一名称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期间有许多名称,直到清代才真正叫黄浦江。[var1]这黄浦江有许多的别称,比如歇浦、申江、黄歇浦、春申浦、黄龙浦等等。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别称,就和一个人脱不了干系了,他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

  • 明朝锦衣卫那么牛,可在这个皇帝手下差点去做清洁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长达276年的大明历史上,锦衣卫除了在开国初期和末期偶尔出去打仗,间或客串一把外交官外,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做特务替皇帝监视文武百官。明朝中期以后,锦衣卫开始依附于东厂,此时的锦衣卫拥有了各种强制侦查权限,成为超脱于《大明律》的怪物,变成了大太监们进行政治倾轧的工具,官僚阶层人人自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

  • 诸葛亮不愧自比作管仲乐毅,行事作风果然有他们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自比管仲和乐毅,管仲乐毅,诸葛亮对比管仲

    223年,刘备逝世,蜀汉伐吴失利,还落下一大堆麻烦病根,首先各处官员缺失严重,更是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同时,蜀国上下不安,缺钱缺得厉害,蜀国国库空虚。加之夷陵之战烧毁太多粮草,天气又旱了几日,百姓都处于饥饿状态。[var1]再这样下去,必然发生兵变,诸葛亮不是不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但

  • 凭借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系,南宋为何抵挡不住元朝的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抵抗元朝多少年,南宋和元朝同时存在吗,南宋到元朝的历史简介

    金的灭亡,南宋一洗百年耻辱,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金亡后,南宋的好日子也快走到了尽头,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上场了。 按照当时南宋与蒙古双方的形势格局,南宋还占据着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虽然步兵、骑兵的战斗力不如蒙古军,但凭借水系发达、纵横交错的江南,凭借长江流域的水军力量,以及严密的江海防体系,可

  • 赵括是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换李牧一样无法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1)复盘历史,战争起因众所周知:韩国太守冯亭用上党挑拨离间,公元260年秦国以左庶长王龁为统帅起兵65万伐赵。秦军倾国杀来,赵国以西上党郡廉颇为主将抗击秦军,共25万人,最初没有骑兵。[var1]你没听错,长平之战所谓骑兵大会战是不存在的,赵军骑兵很少,长平遗址中骨骸可以证明这一点,央

  • 岳飞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难?平反用了21年,完全昭雪用了84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满江红》 这首诗是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所写,描述了自己内心的激昂之情和对于统治者们想要与金人议和的不满。他称靖康之耻还未平,臣子和百姓们的恨到底何时才能灭!为何要议和他不懂,我们也不懂,但我们只知道他的风骨他的坚持,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就是

  •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国看到秦国强大,想要割地让印,成为秦国的附庸,便派韩非子作为使者出使秦国。秦始皇读到韩非子的文章,对他非常欣赏。恰巧韩非子在韩国不受待见,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给秦始皇写信说如何灭亡六国,破解六国联合的方法,并信誓旦旦说如果不能成功就可以杀了自己。秦始皇听了很高兴,但是不可能马上重用

  • 长平之战后,白起没有乘胜追击赵国,而是玩起了心理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先来给长平之战做一个简单复盘。从战损比来看,秦国这边虽然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定不了量,但总还可以定性,那就是士兵死亡过半,“国虚民饥”。这就意味着,秦国虽然笑到了最后,但赢得一点都不轻松。战争前期,廉颇接战失利之后就转为据垒死守,那么可以推断,双方真正的兵力耗损应当发生在赵括接掌指挥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