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一统四个步骤,一举消灭南方地方势力,中央与地方博弈完胜

隋朝一统四个步骤,一举消灭南方地方势力,中央与地方博弈完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26 更新时间:2024/3/8 6:20:10

隋平陈仅用时一月多,在地方拥有强大实力的宗族土豪在此过程中基本没有反抗,其原因即在于陈政权未能整合地方社会。但隋的快速平陈,仅灭中央政权而已,南方地方社会仍为宗族土豪所掌握,他们和汉魏六朝以来士人政治下形成的地方世家大族一起成了隋政权整合南方地方时所要面临的问题。

隋灭陈后的南方统治措施,史书记载:

苏威持节巡抚江南,得以便宜从事。平陈之后,牧人者尽改变之,无长幼悉使诵五教。威加以烦鄙之辞,百姓嗟怨。上以江表初平,召户部尚书张婴,责以政急。时江南州县又讹言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

隋灭陈后在南方采取的统治措施对南方宗族土豪造成了极大影响:

首先,在南方大量裁撤州县并撤免陈的地方官吏而代以北方精官。南朝之际宗族土豪于政治上崛起后成为地方权的实际掌控者,陈政权大多直接以宗族土豪任地方官,形成了“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的局面。隋明显是要将宗族土豪排除出地方政权。

其次,整顿乡村,推行更为严密的乡里及户籍制度。在陈国故地原有乡里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北方地区已经设置的乡正、里长,并借此推行隋式的伦理和法律制度,以实现对南方乡村的控制。

第三,推行儒家教化。汉魏六朝政府不重视任用地方长官开发教化,以此造成南方土著人群与王朝国家的文化心理悬隔。隋王朝于南方社会推行儒家教化应是试图借此消弭南方土著人群与王朝国家的文化心理悬隔,重构地方文化秩序。

第四,实行离散宗族政策。隋平陈后在南方地区推行离散宗族政策,将众多陈朝贵族及江南士族迁往关中,使原来在地方上颇具势力的士族失去了赖以维系的乡里根基。地方宗族土豪以乡里为根基,隋对其实施徙关政策,离散其宗族,无异金底抽薪,因此引发宗族土豪“远近惊骇”。

隋平陈后于南方实行的各项措施实则是力图在制度、文化等层面把南方地方社会纳入王朝国家秩序中,实现南北整合的同时也实现地方与国家的整合。这一过程同样是隋试图消弭南方的地方势力特别是宗族土豪控制乡里的社会基础的过程,这对地方宗族土豪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同时隋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把北方经验简单搬移到南方,没有充分考虑到南方地方宗族土豪的普遍和强势,因而并没有因时因地提出一个宗族土豪所能接受的良性整合方案,相关措施实施得过于简单激进。

最终在开皇十年(590年),江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隋叛乱,隋文帝随即派出杨素对叛乱进行军事镇压,经过长达一年半以上的艰苦战斗方才大致平息此次叛乱。

在此次反隋叛乱被镇压后,宗族土豪的势力走向了消亡。自宗族土豪在南朝之际于政治上崛起后,便接连遭到王朝国家的军事打击。陈政权虽在建立之初对宗族土豪采取羁縻政策,但在政权相对稳定后便更多采取打、拉并用的策略。

相比陈政权的打、拉并用政策,隋政权在应对江南宗族土豪的反叛时采取了更为坚决的军事打击政策,这自然是因缘于隋政权比陈政权强大得多的军事实力。

在大将杨素出征前,隋文帝给出的对叛乱者的处置政策是:“男子悉斩,女妇赏征人,在阵免者从贱。”再加以杨素本人便是以残暴著称的将领,因此隋政权此次平叛的基调一开始便是残酷的肉体消灭政策。

江南的地方势力在此役中也确实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史料记载:时元帅杨素整阵南驱,俘虏诛剪三十余万。隋平陈时所收户口总计为五十万,两百万人,而此次平叛就俘虏诛灭多达三十余万,可见一斑。

在缺乏相应的文化积累和宗族文化建设的情况下,江南地方宗族土豪和其宗族很难在陈隋政权的高压政策下再保持其凝聚力。

除对抗外,也有部分南方宗族土豪采取与隋政权合作的态度。在隋政权任职的南方将领如著名的来护儿周法尚等人,大多出身土豪阶层。

来护儿父祖皆至县侯、县令,其父亲曾为“宗族数百家”的乡人陶武子所害,来护儿则结客数人斩陶武子报仇。由于其在地方的强大实力而为南征大将贺若弼所笼络,其势恰若六朝以来南北政权对边隅土豪的争取。

再如周法尚,父祖三代皆仕梁陈为州刺史。周氏家族拥有部曲,是世代相袭的宗族土豪。因此当陈宣帝将发兵取周法尚时,周法尚果断率领部曲北附北周,其后更于隋政权得到重用,

来护儿、周法尚等南方土豪因各种原因而投附北方政权并在后来成为隋的重要将领,而其部曲应当也是化家为国,融入了国家体系之中。

无论是肉体消灭、宗族离散还是与王朝国家结合,自汉魏六朝以来逐渐崛起的宗族土豪在隋唐间都已走向衰微。

对宗族土豪来说,他们大部分是由汉魏六朝以来的土著族群在与王朝国家的互动中华夏化而来,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方,由所谓的蛮族转化为在地方上拥有强大势力的宗族土豪,其生成机制并非如富民土豪般是依靠财富的积累和土地的占有,由此决定了这个群体消亡后的不可再生性。

隋时江南土著族群的华夏化已经基本完成,使得在汉魏六朝以来的宗族土豪群体消亡后,江南地区很难再如汉魏六朝一样因土著族群的华夏化而产生一个分布广泛、势力强大的宗族土豪群体,类似的群体在此后更多的是以华夏化过程中的蛮族土豪面貌零星分布于个别华夏化程度较低的边缘地区。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由土著族群华夏化而产生的宗族土豪在隋唐间走向了消亡。在隋末的江南割据群雄中已很难见到大的宗族土豪甚或蛮族土豪的影子,留给史书的只有“盗、贼”。

隋政权的统治者很明白一点:土生土长的地方大族对中央王朝的威胁远远大于“盗、贼”,因为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无非就是此消彼长。

更多文章

  • 隋朝第一条好汉李元霸VS宇文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书中根据武力情况,对各好汉进行了排名。今天要讲的是排名前二的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先来了解下两个选手的基本情况。01 第一位条好汉李元霸影视剧《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王宝强饰演)李元霸出场时,才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他的武器是两柄铁锤,重八百斤。不要小瞧这个看起来病怏怏的身体,骨

  • 西晋人物 - 王昶的诫子书:魏末晋初士人混官场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昶个人简介,王昶诫子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王昶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王昶很年轻的时候,就与同郡老乡王凌都很知名(淮南三叛第一叛,魏朝司空王凌)。王凌年长,王昶把他当哥哥对待。衣赐履说:太原王氏,分为两枝,一枝是祁县王氏,王凌及其著名的叔父王允,都出自这枝儿;另一枝是晋阳王氏,在魏晋时期极为显赫,王昶出自这枝儿。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是否存在血缘

  • 陈胜起义后,秦所灭六国纷纷“复立”是咋回事?-父子读西汉(5)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胜吴广起义到推翻秦朝用了几年,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多少年

    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陈胜的张楚政权一开始很顺利,一连夺得很多城池,但很快,队伍有点失控了。[var1]因为不久,他这个楚王下面,就冒出三个王:赵王、燕王、魏王。自封赵王的,是受陈胜之命攻打赵地的部下武臣;自封燕王的,是受命平定燕国旧地的武臣部下

  •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志铭1字被涂改,明白李世民真正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与李建成唐朝由李渊创建,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而并非李世民!虽然很多小说演义都说李建成没啥能耐,能力不如李世民,但是我们通过各种史料分析,可以发现,李建成这个人,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能力并不输于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多次为唐朝出生入死,但事

  • 邓艾为何敢冒奇险偷渡阴平?因为蜀汉早有魏国的内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邓艾偷渡阴平灭蜀的路上吃啥,三国演义邓艾偷渡阴平,邓艾偷袭阴平为什么可以成功

    谯周劝说刘禅投降的事非常出名,但有可能谯周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出卖蜀国了。钟会、邓艾的伐蜀成功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而且邓艾在这件事的表现上尤为奇怪。原本邓艾极其反对伐蜀,最后却被司马昭逼着赶鸭子上架。按理说这种被逼上战场的将军应该会消极怠工来减小损失,并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然而邓艾却冒着后勤断绝全军覆没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有55个字,揭开了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故事,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是什么关系,李建成李世民墓志铭

    唐朝的繁盛,让古往今来的很多人对唐朝的历史文化充满兴趣。玄武门事件改变了整个唐朝的演变趋势,因此人们对唐朝的玄武门事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同时,大家也对李建成的命运遭遇有着或同情或质疑的态度。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表示理解和赞同,特别是李建成的墓在西安出土之后,其墓碑上的55个

  • 秦国壁画上就有葡萄,为何史书记载于汉,秦始皇到底吃过葡萄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秦朝之时葡萄就作为一种纹饰出现在秦朝的皇宫,这说明秦朝之时中国就已经有了葡萄这一物种。1986年胡澍在《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中提到,在对咸阳的秦朝宫殿遗址进行考古时发现了很多葡萄壁画,虽然大多壁画已经损毁,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出来。这对于研究葡萄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依据。一、秦朝有无葡

  •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为什么会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能算是千古一帝吗,历史上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这个美称,充分体现出人们对此时代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政治景象的高度赞美,对当时朝廷执政者励精图治、心系苍生的认可。后人多论贞观年间,唐太宗仁治政策下的累累硕果,但在走向皇位的路上,李世民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598年,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李渊与妻子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据民间相传,当时李家门外有

  • 战国时代有名的战略家、外交家张仪为什么反对占领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史书记载,张仪反对占领巴蜀时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var1]总结来说,张仪反对占领巴蜀的公开理

  • 看了李白的账单来源,才发现他是“粉丝经济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除了会写诗之外,还很会忽悠人,首先被忽悠过来的便是杜甫,虽说两人在年纪上差了十多岁,但是偶像的光环又岂是可以用年纪来衡量的。所以很快便上了李白的贼船,一路上跟在李白屁股后面跑,据说当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还搞了个组合,白天在山间狩猎游玩,晚上就在院子里架火烤兔子,一边喝酒,一边谈诗论道,再或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