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有55个字,揭开了李世民的为人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有55个字,揭开了李世民的为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28 更新时间:2024/2/9 17:10:34

唐朝的繁盛,让古往今来的很多人对唐朝的历史文化充满兴趣。

玄武门事件改变了整个唐朝的演变趋势,因此人们对唐朝的玄武门事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同时,大家也对李建成的命运遭遇有着或同情或质疑的态度。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表示理解和赞同,特别是李建成的墓在西安出土之后,其墓碑上的55个字,再次让人们对李世民有着更高的评价。

那么这个墓碑上刻着的55个字究竟是什么?李世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代君王呢?

李建成剧照

玄武门之变

说到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纠葛,要从唐朝建立之初说起。

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在巩固政权之后,便将长子李建成册封为太子,之后更是把李建成作为皇位继承人进行深入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锻炼李建成的能力,提升李建成的君主素养,使他能够向着治国安邦的方向发展,李渊便把很多的大事要事交给李建成去办。

因此,李渊和李建成父子之间要比其他的儿子更加亲密。

当时的李世民还是秦王,和很多夺嫡小说中的情节一样,李世民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只是因为他一直在边境忙于唐朝和突厥人的斗争,没有办法在朝堂之上亮相露脸表现自己。但是他心里一直不甘于只做一个秦王。

唐高祖李渊

为了巩固自己在朝野的地位,李世民私底下一直不停地招贤纳士。但是在李渊建国初期,李建成并没有发现李世民的力量对自己的威胁,二者的矛盾一直处于潜伏期。

但是在武德五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在位的中后期,二人之间潜伏的矛盾开始激化。

李建成为了坐稳自己的太子之位,开始打压李世民,他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势力,并且通过后宫的帮助,获得了“慈爱东宫”的美名。

一开始李建成并没有想要直接除掉李世民,只是陆续采用了一些手段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李建成最终下定决心向李渊建言要除掉李世民的时候,是在最终矛盾激化的时候。这可以看出,李建成本性是敦厚,怀有手足之情的,没有造成手足相残的局面。

李世民

初期的这些表现估计李世民自己也看在眼里,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还是厚葬了李建成。鬼神之说一直是封建思想的重要体现。

所以古代一直宣扬君权神授,李世民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便利用两次“太白经天”,为自己创造了谋位的契机,也成功为他解决了玄武门后自己的弑兄夺位的道德问题。

第一次“太白经天”现象出现之后,李世民便加速扩张自己的势力,为之后夺取王位做准备,但是还没有真正地有所行动。

但是这个时候的李渊已经在一场婚宴中授意李元吉除掉李世民。

并且将朝中与李世民交好的尉迟敬德房玄龄等驱逐朝外,还借着突厥南下的借口,收回了李世民的兵权。

李世民

第二次“太白经天”因为直接出现在李世民的辖区之内,李世民也借机大肆宣扬,让黎明百姓更加坚信李世民才是唐王朝真正的继承人。

两次“太白经天”也加重了李渊和李建成父子对李世民的忌惮,并决定着手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和 他在抗击突厥时候共同立功的功臣们,为了能够自保,于是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

事后,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两个月之后禅让了皇位。

李世民

没有填满界格的55字墓志

前面我们说到,玄武门事变中,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杀。

在李世民继承皇位之后,曾多次修改史记,以抹去李建成出现的痕迹和在整个唐朝早期的贡献。

对于李建成的葬墓,李世民也有着同样的矛盾。

当然,这些矛盾,却恰恰反映出李世民并不完全是个不在乎人伦的人。

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李世民“诏除建成、元吉属籍”,也就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从皇族的族谱中剔除。

玄武门事变

但是贞观二年,李世民又下令改葬李建成,并且赐了谥号和追封。从西安出土的墓志来看,虽然墓志整体的书风非常的端庄华美,镌刻者的刀法一看就是非常精炼的。

但是整个墓志却只有55个字,连碑上的界格都没有填满,还有三分之一多的留白。墓志的基本内容如下: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武德九年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可以看出,这个墓志铭极其简单,其中只包含了李建成的卒于哪一年、安葬于哪一年、安葬的地点以及李建成的谥号。像一些墓志铭中应该包含的生平事迹、功绩和评价则完全没有。

李建成墓志铭

很多后人往往都会十分好奇,为什么墓志中没有功绩和评价等信息呢?

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李建成一事依然有所忌惮的,他既不想承认自己违背了伦理,但也不能完全把责任归咎于前太子。

李世民的确是一代明君,在李建成败亡之后,李世民首先对他的旧部进行了安抚,以降低负面影响。

建国之后,他以礼改葬李建成就显示了他的恻隐之心,接着他把李建成的墓志撰写得如此简洁,则回避了很多敏感的问题和舆论。

整个处理过程处处体现了李世民对此事的谨慎小心,也反映出他进退两难的真实心态。

李世民

李世民成功塑造正面形象

李世民对李建成的以礼改葬,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出李世民的心机,将李建成的谥号从“戾”改成“隐”,正好表现出其宽宏大度的心态,这对于刚刚即位的他来说,既有利于平定当时的时局,也能够安抚人心。

正是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开始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

作为一代出色的军事家,李世民一手打造了“贞观之治”,在位期间,他特别注意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这为他享誉后世奠定了基础。那么李世民在位期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隋朝的灭亡,李世民看到了君王推行“君道”的重要性,在唐朝逐渐摆平隋末的群雄之后,李世民坚信只有以民为本、以德治国才能实现社稷江山的长治久安。

因此李世民能够做到选贤任能,虚心纳谏,显得非常地宽厚。

李世民

在他继位之后选用大大小小官员的时候,并未完全使用自己曾经的战友,而是懂得安抚李建成的旧部,选拔了不少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魏徵和王珪

并且这两个人的官职还都不低,两个人都曾官至宰相。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贤才的做法,可以看出李世民为人心胸之开阔。

除此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房玄龄,也是隋朝旧部。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平定战乱时归顺。李世民并不以房玄龄旧朝大臣的身份而排挤他,反而重用房玄龄,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成为其治国的一大帮手。

这样的人还有李世民在秦王府的时候的部下杜如晦

房玄龄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一个公正无私、选贤任能的明君。

作为封建历史中从谏如流的一代贤君,李世民陆续聚集了一批敢于进谏忧国忧民的贤才。

即使是小事,李世民往往也能够虚心纳谏。比如李世民曾经听说郑仁基之女容貌出众,便下诏把郑氏纳入宫中。

但是魏徵却意外听说郑氏已经被许配给了一个名叫陆爽的人,于是便向李世民进谏,说纳郑氏入宫不妥。

虽然李世民很是喜爱郑氏,但是最终还是收回了诏书,并未将郑氏纳入宫中。

李世民剧照

当然,历史上虽然也有善于纳谏的君王,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像李世民 一样开辟贞观之治的盛况。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李世民重视教育,崇尚儒学。

李世民认为无论是治国,还是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经历过突厥之乱和宫斗的李世民而言,礼乐教化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也极其重要。

他曾经让吏部尚书高士廉和御史大夫等人重新修订《氏族志》,可以看出,射杀前太子李建成之后,唐玄宗李世民更加看重人伦和仁义忠孝。

唐朝自建国之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了三百年之久,不得不说与李世民奠定的尊崇儒学礼乐的思想密不可分。

随着唐朝的不断繁荣发展,李世民的正面光辉形象也成功地烙印在大臣和百姓们的心中,以至于李建成一事也鲜有人议论。

李世民剧照

总结

从玄武门之变中射杀李建成,到以礼改葬李建成,再到选用李建成的旧部人才担任要职,开辟“贞观之治”,可以看出李世民确实是一个敢作敢为,宽宏虚心的贤明君主。

至于李建成墓志上的留白,以及简洁的墓志,就留给后世评判吧。

参考文献

[1]李东升.李世民的理财治国思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1(07):77-80.

[2]陆宝华.领导的“听力”[J].党课参考,2021(02):110-112.

[3]陈志涛. 李建成墓志:碑石上的千年秘密[N]. 陕西日报,2020-10-09(008).DOI:10.28762/n.cnki.nsxrb.2020.006314.

[4]郅永果.唐朝“玄武门之变”事件的起因探微[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9):117-118.

更多文章

  • 秦国壁画上就有葡萄,为何史书记载于汉,秦始皇到底吃过葡萄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秦朝之时葡萄就作为一种纹饰出现在秦朝的皇宫,这说明秦朝之时中国就已经有了葡萄这一物种。1986年胡澍在《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中提到,在对咸阳的秦朝宫殿遗址进行考古时发现了很多葡萄壁画,虽然大多壁画已经损毁,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出来。这对于研究葡萄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依据。一、秦朝有无葡

  •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为什么会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能算是千古一帝吗,历史上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这个美称,充分体现出人们对此时代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政治景象的高度赞美,对当时朝廷执政者励精图治、心系苍生的认可。后人多论贞观年间,唐太宗仁治政策下的累累硕果,但在走向皇位的路上,李世民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598年,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李渊与妻子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据民间相传,当时李家门外有

  • 战国时代有名的战略家、外交家张仪为什么反对占领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史书记载,张仪反对占领巴蜀时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var1]总结来说,张仪反对占领巴蜀的公开理

  • 看了李白的账单来源,才发现他是“粉丝经济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除了会写诗之外,还很会忽悠人,首先被忽悠过来的便是杜甫,虽说两人在年纪上差了十多岁,但是偶像的光环又岂是可以用年纪来衡量的。所以很快便上了李白的贼船,一路上跟在李白屁股后面跑,据说当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还搞了个组合,白天在山间狩猎游玩,晚上就在院子里架火烤兔子,一边喝酒,一边谈诗论道,再或者三

  • 科举之路之难,诗仙李白没有资格参加,诗圣杜甫终其一生未考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 不允许女性参加科举考试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共识,这源于强烈的男权意识。在古代,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2、罪犯及其后代罪犯是指那些犯过罪的人,这样的人在古代社会不被正统观念所认可,天下人人都看不起他们。3、 捕快出乎意料的是,捕快也受到限制,甚至非常严厉。首先,捕快本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后代

  • 晋阳之战的始末——春秋末期四大世族的权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阳和莅阳是同母吗,晋阳之战,北周北齐晋阳之战

    [var1]图一 春秋末期局势图智氏以大欺小,魏韩忍让,赵氏反抗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勾践灭吴后北上称王,这件事自然让久据中原称霸的晋国很是不爽,这最不高兴的当属智氏的族长智瑶。智瑶出生高贵,一生顺遂,且心高气傲,仗着自己颇有几分文采就看不起旁人,通常情况下,大家看在智氏的面子上,自然是无人敢忤逆他的,

  • 被骂得最惨的唐代大诗人是谁?历史要一分为二地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宋之问,《旧唐书》描述他被赐死时的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既描写了宋之问怕死的表现,吓得汗流浃背,来回踱步,连家事都没有办法安排了,也间接说明

  • 秦国出了个奇怪的“叛徒”,一句话说出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晋国,晋国不分家秦国能统一天下吗,秦国和晋国对抗哪个比较厉害

    [var1][var1]说这个“叛徒”奇怪,就是因为他虽然投奔晋国,却还是心向秦国,并且用一句话说出了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晋国国君听到后当场就傻眼了,因为他实在找不到辩驳的理由。到底怎么回事呢?秦景公在位时期,天下还是以晋楚争霸为主的。到了景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8年的迁延之役后,晋国一代英主

  • 瞎指挥,看看唐玄宗是怎么玩没了三员大将把自己玩到蜀地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老板遇到问题很困扰的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小问题,我能搞定,那么老板通常都会很高兴,把这事交给你去办。于是唐玄宗愉快地将这事交给了封常清去办。封常清,盛唐名将,善于治军,这也是他敢接活的底气,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次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第一,当时朝廷根本无兵可用,只能临时招了些市井无赖,而且敌军压境,根

  • 为什么说孔子是最早的“六边形战士”,除了六艺外,武力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揭秘孔子在现实中的战斗力,如何评价孔子的六艺

    [var1]史书记载,孔子精通六艺,是非常有名的“六边形战士”,特长众多。而且孔子是名将之后,学生中不乏勇猛善战者,自己也是生得人高马大,武力值颇高。01孔子:最早的六边形战士,精通六艺“六边形战士”一词最早出自日本的二次元动漫,是对各方面能力值拉满的人物的别称,代指一个人擅长多种领域特长,十分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