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壁画上就有葡萄,为何史书记载于汉,秦始皇到底吃过葡萄没有

秦国壁画上就有葡萄,为何史书记载于汉,秦始皇到底吃过葡萄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84 更新时间:2024/1/25 21:26:24

早在秦朝之时葡萄就作为一种纹饰出现在秦朝的皇宫,这说明秦朝之时中国就已经有了葡萄这一物种。1986年胡澍在《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中提到,在对咸阳的秦朝宫殿遗址进行考古时发现了很多葡萄壁画,虽然大多壁画已经损毁,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出来。这对于研究葡萄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依据。

一、秦朝有无葡萄?

1、仅供观赏的葡萄

从秦国壁画上看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将葡萄引入了中国,但是不能肯定的是秦始皇是否吃到过葡萄。有很多猜测认为,秦朝当初引进葡萄的时候,或许只是将它当作观赏的植物。就像欧洲人当初将西红柿带进欧洲时,也只是把它用来观赏而已,并且认为西红柿是有毒的物种,还起了一个可怕的名字叫狼桃,后来是一位画家以身试''毒'',才发现西红柿如此美味。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与西域有往来,当时的秦国是否与西域有文化和物质上交流呢。虽然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理位置是位于整个中国国土的最西端,极有和西域有着贸易上的联系。但是文字记载中国与西域的交流是在张骞开创丝绸之路以后的事。

而张骞踏上丝绸之路是在汉朝汉武帝时期,从秦朝到汉武帝时代至少间隔了数百年时间,秦朝与西域文化交流较少。所以秦朝时的秦始皇难以吃到诱人可口的葡萄。

据说至今伊朗、阿富汗等仍称中国为''秦'',很显然,这个''秦''字的背后应该是来源于秦国,是秦国历史的积累在西方文化中的折射。这里的秦国不是秦王朝,因为横跨如此大空间和时间的影响,不可能是只有二十年的秦王朝能够营造出来的。这间接说明,当时秦国在军事上与西域交流频繁,影响力甚至从西域折射到西方世界。那么,秦国的这种影响力是怎么来的呢?

[var1]

古代史中有一段''秦霸西戎''的内容。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打败了西戎,一举吞并了十二个小国,开疆拓土一千多公里,成为了春秋第三位霸主,史称''益国十二,开地干里,遂霸西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北逐匈奴,占领河套地区,又迁三万户内地居民于榆中、北河。

2、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朝的疆域''西至临洮、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这样的话,秦国与西域交通是有基础的,并且与西域肯定有频繁的交流,因此不排除有葡萄流入秦国的可能。至于要想从西域把葡萄带回皇宫,更是困难重重。

通往西域的路非常崎岖,而且还有两个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匈奴与发羌是最大的屏障。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俘虏,所以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正是为了防止这两个民族联合。即使逃过了他们的阻碍也很难成功到达西域的土地。因为在黄沙漫漫的沙漠中寻找葡萄,简直是无法实现的,加上干燥与炎热,命丧黄泉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秦朝的人会被自然与地理狙击,那西域那些熟悉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人,会不会从西域把葡萄送进皇宫呢?事实上西域到皇宫路途遥远,而葡萄不易保存,葡萄摘下两三天的时间就会变质。所以不太可能会有人从西域千里迢迢的把葡萄送到皇宫里。

秦始皇很有可能曾经见过葡萄,但不能肯定是否吃过葡萄,很多资料显示葡萄开始作为食用水果传播,最大的可能是从汉朝开始的。中国考古和文字材料都显示,最早栽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是西汉时期。

[var1]

几乎所有关于古高昌王国的汉文史史料都曾经提到过这种果木,以及画家们曾多次用葡萄来装饰寺庙。所以最初葡萄的用途或许的确是一种装饰物。

二、葡萄的来源

1、汉使出使西域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朝建元三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看到''苑左右认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这是汉文史书中关于葡萄酒的最早记录。它清楚地表明了古代西域地区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既然在张骞出使西域之时,大宛及其左右地区都能够酿造葡萄酒了。那么,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也应该是早已种植葡萄了。

古代西域地区同大宛等国一样能够酿造葡萄酒的史实也是可以完全可以相信的。至于《史记》对此未加具体记述,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任务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所以他在给汉武帝的报告中只是重点汇报了葱岭以西的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国的情况。而对葱岭以东西域诸国的叙述就十分简略。

另外,在张骞之前,汉朝人对葱岭以西的情况知之甚微,而对葱岭以东的情况,汉朝人已通过匈奴等略有了解了。《史记》未能详细记述葱岭以东的情况,原因大概如此。

对于《史记》中这一资料的记载,目前虽还无考古资料验证,但从《史记》成书于征和二年的西汉中期,作者司马迁又是位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并担任朝廷的太史令,使他有机会和条件博览皇家藏书,很可能看到张骞及其以后的使者出使西域的详细报告。所以《史记》中的这一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var1]

2、引进葡萄品种

我国对于葡萄的种植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有许多古籍上也明确记载了对于葡萄的引进过程,早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引进了葡萄。中国大面积种植葡萄也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期。虽然《诗经》中一些和葡萄有关的记录。

但是诗经中记载的葡萄与我们平时吃的不是一个品种,那种葡萄是无专人种植、随处可见的野葡萄,且这种葡萄在古书中也有记载,在殷商时期的古人们就开始采摘这种葡萄食用了。但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广泛的普及开来。

中国种植的食用型葡萄是由欧洲传播过来的品种,汉武帝时期才开始种植这种葡萄。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欧洲生长的葡萄就已经传播到了西域,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有匈奴和一些游牧民族挡在中原和西域中间,使得它迟迟没有到达中原。

当时葡萄传播在西域一个叫大宛国的地方就停止了,随着汉朝国力的强盛,汉武帝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经济和国力都很强,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处理消灭匈奴这件事,尽管一路不顺,但是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路上他细心观察、了解到了很多民土时尚,尤其是对大宛国的葡萄念念不忘。

回到长安后他就向汉武帝转达了在出使路上遇到的奇闻异事,尤其是对于葡萄的描述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汉武帝也开始大力发展与西域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汉朝和西域开展了经济贸易往来,随着汉朝实力逐渐强大,大宛国新国王将儿子送到了汉朝表示臣服,且还带了一种水果,那就是葡萄,这个时候葡萄正式来到了中国。

[var1]

于是汉武帝就下令在皇宫内大面积种植这种葡萄。当时西域的面积,也就是从甘肃敦煌西边的阳关一直延伸到新疆以及中亚细亚伊朗等地区,在汉朝时将这一大片土地统称为西域。

而当时的葡萄就是从大宛国引进的。现在的中亚细亚就是过去的大宛国。当时想要引进葡萄的路线,就是从中亚细亚为起点经过新疆,再穿过甘肃到达兰州。在长途跋涉之后,葡萄才能到达汉朝的都城长安。所以即使是当时的皇帝想吃也葡萄非常麻烦,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把葡萄从西域运回长安。

不过自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之后便引进了葡萄种子,在本土就可以种植葡萄。这个时候的葡萄品种才是延续至今我们可以吃到的葡萄。

在三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已经大面积种植有品质优良的葡萄品种,《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居住于北方地区的人们发明的春季保存葡萄的埋土防寒越冬法。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维持葡萄新鲜的储藏方法:''极熟时,全房折取,于屋下作荫坑,坑内近地凿壁为孔,插枝于孔中,还筑孔使坚。置土覆之,经冬不异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保鲜的方法已经很重视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视。

三、结语

现在距离秦始皇的时代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虽然我们难以肯定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吃过葡萄,但种种资料表明他能吃到葡萄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路途的艰难和敌对势力的阻碍都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外界交流的障碍。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古代网民的不断探索,正是古代劳动网民的孜孜不倦才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如此丰富多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为什么会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能算是千古一帝吗,历史上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这个美称,充分体现出人们对此时代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政治景象的高度赞美,对当时朝廷执政者励精图治、心系苍生的认可。后人多论贞观年间,唐太宗仁治政策下的累累硕果,但在走向皇位的路上,李世民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598年,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李渊与妻子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据民间相传,当时李家门外有

  • 战国时代有名的战略家、外交家张仪为什么反对占领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史书记载,张仪反对占领巴蜀时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var1]总结来说,张仪反对占领巴蜀的公开理

  • 看了李白的账单来源,才发现他是“粉丝经济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除了会写诗之外,还很会忽悠人,首先被忽悠过来的便是杜甫,虽说两人在年纪上差了十多岁,但是偶像的光环又岂是可以用年纪来衡量的。所以很快便上了李白的贼船,一路上跟在李白屁股后面跑,据说当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还搞了个组合,白天在山间狩猎游玩,晚上就在院子里架火烤兔子,一边喝酒,一边谈诗论道,再或者三

  • 科举之路之难,诗仙李白没有资格参加,诗圣杜甫终其一生未考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 不允许女性参加科举考试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共识,这源于强烈的男权意识。在古代,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2、罪犯及其后代罪犯是指那些犯过罪的人,这样的人在古代社会不被正统观念所认可,天下人人都看不起他们。3、 捕快出乎意料的是,捕快也受到限制,甚至非常严厉。首先,捕快本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后代

  • 晋阳之战的始末——春秋末期四大世族的权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阳和莅阳是同母吗,晋阳之战,北周北齐晋阳之战

    [var1]图一 春秋末期局势图智氏以大欺小,魏韩忍让,赵氏反抗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勾践灭吴后北上称王,这件事自然让久据中原称霸的晋国很是不爽,这最不高兴的当属智氏的族长智瑶。智瑶出生高贵,一生顺遂,且心高气傲,仗着自己颇有几分文采就看不起旁人,通常情况下,大家看在智氏的面子上,自然是无人敢忤逆他的,

  • 被骂得最惨的唐代大诗人是谁?历史要一分为二地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宋之问,《旧唐书》描述他被赐死时的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既描写了宋之问怕死的表现,吓得汗流浃背,来回踱步,连家事都没有办法安排了,也间接说明

  • 秦国出了个奇怪的“叛徒”,一句话说出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晋国,晋国不分家秦国能统一天下吗,秦国和晋国对抗哪个比较厉害

    [var1][var1]说这个“叛徒”奇怪,就是因为他虽然投奔晋国,却还是心向秦国,并且用一句话说出了秦国最终能超过晋国的秘密,晋国国君听到后当场就傻眼了,因为他实在找不到辩驳的理由。到底怎么回事呢?秦景公在位时期,天下还是以晋楚争霸为主的。到了景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8年的迁延之役后,晋国一代英主

  • 瞎指挥,看看唐玄宗是怎么玩没了三员大将把自己玩到蜀地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老板遇到问题很困扰的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小问题,我能搞定,那么老板通常都会很高兴,把这事交给你去办。于是唐玄宗愉快地将这事交给了封常清去办。封常清,盛唐名将,善于治军,这也是他敢接活的底气,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次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第一,当时朝廷根本无兵可用,只能临时招了些市井无赖,而且敌军压境,根

  • 为什么说孔子是最早的“六边形战士”,除了六艺外,武力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揭秘孔子在现实中的战斗力,如何评价孔子的六艺

    [var1]史书记载,孔子精通六艺,是非常有名的“六边形战士”,特长众多。而且孔子是名将之后,学生中不乏勇猛善战者,自己也是生得人高马大,武力值颇高。01孔子:最早的六边形战士,精通六艺“六边形战士”一词最早出自日本的二次元动漫,是对各方面能力值拉满的人物的别称,代指一个人擅长多种领域特长,十分全能

  • 萨曼帝国:源自波斯却对突厥影响千年的重要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从850~875年,由历中上的古粟特人后裔组成的本地伊朗人,逐渐从阿拉伯人手中接过了统治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权力,由此而形成了由纯伊朗人组成的萨曼王朝。875~999年,萨曼王朝以布哈拉为首都,成为河中地区的统治者。至于这种统治权力的转移,并非经过了暴力或者革命,而是发生在哈里发的内部机构。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