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起义后,秦所灭六国纷纷“复立”是咋回事?-父子读西汉(5)

陈胜起义后,秦所灭六国纷纷“复立”是咋回事?-父子读西汉(5)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96 更新时间:2024/1/16 9:44:43

文/松鼠爸爸

(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

陈胜的张楚政权一开始很顺利,一连夺得很多城池,但很快,队伍有点失控了。

[var1]

因为不久,他这个楚王下面,就冒出三个王:赵王、燕王、魏王。

自封赵王的,是受陈胜之命攻打赵地的部下武臣

自封燕王的,是受命平定燕国旧地的武臣部下韩广

而被拥立为魏王的,则是魏国王室后裔(yì)魏咎(jiù)。

[var1]

秦始皇统一天下前,被秦国灭掉的六国,一下子就复立了四个。如果说赵国、魏国是陈胜“张楚国”创业集团的子公司,那么,燕国就是孙公司。

[var1]

母公司生意还没稳定,子公司和孙公司就开张了,而且有独立山头抢生意的苗头。这对一家创业公司,绝非好事。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先说武臣和他的赵国。

[var1]

赵王武臣

话说陈胜在陈县自封楚王后,派出几路大军四面出击,去平定更多城池。其中,派给部下武臣的任务,是去原赵国旧地开辟新战场。

为了确保成功,陈胜还特地给他推荐两位牛哄哄的小伙伴张耳和陈余。

[var1]

张耳和陈余

武臣来到赵地,轻松搞定赵地三十余座城池。在张耳和陈余的怂恿和拥戴下,武臣自立为赵王。此时距离陈胜起兵,仅一个月。

赵王与楚王是平级的,从头衔上看,武臣已不属陈胜管辖,理论上可以不听他号令。

那么,张耳和陈余为什么很快要背叛陈胜而追随武臣?

[var1]

陈胜起义后,张耳和陈余慕名投奔,正赶上一帮老朽劝陈胜自封楚王。

陈胜有点拿捏不定,因一向仰慕张耳和陈余的大名,便征求二人的意见。

张、陈二人一致反对,建议陈胜多立原六国王室后人为王,多给秦国树立敌人,以建立广泛的反秦统一战线。否则,如果一味自私贪图名爵,只会让天下寒心,不利团结和凝聚人心。

陈胜不听,毅然自封楚王。张耳和陈余对视一眼,心道:完了,陈胜心地这么自私、目光这么短浅,没救了,于是死心踏地拥护武臣。

陈胜得知武臣自立赵王,大怒,欲杀死他的家属,后经人提醒,又改变主意,决定承认武臣的赵王资格,但以他的家属为人质,逼他往西攻秦。

武臣不愿为陈胜卖命,不仅断然拒绝西进,反而命一个名叫韩广的部下,继续北上,攻打燕地。

韩广一拿下燕地,再次复制上司武臣的故事,自封为燕王。

[var1]

武臣、韩广这两个事例,让陈胜特别没面子,后来在立魏王一事上,他就特别小心。

原来,陈胜部下周市打下魏地后,欲要立魏王室后裔魏咎当魏王。陈胜接到周市奏报,当场否决。

[var1]

魏王魏咎

周市不甘心,历时数月,派人在魏地和陈胜所在的楚国国都陈县来回跑了五趟,请示汇报,反复做思想工作,陈胜这才勉强答应。魏国因此复国。

[var1]

子公司、孙公司纷纷脱离母公司自立,想想看:

这样貌合神离、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团队,能有什么凝聚力?

这样的创业团队,靠什么与强大的秦军竞争?

武臣很快为自己的自私和短见行为付出代价。

原来武臣的部下李良被派去平定常山,与秦军对峙时因兵力不足,向武臣求援,途中偶遇武臣的姐姐,被她一通羞辱。

李良一度被秦军书信招降,心里正剧烈思想斗争,见武臣的姐姐极度轻视他,一怒之下,拔刀将她杀死。

自断后路,李良自思只能降秦,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回军攻打赵国国都邯郸,杀了老板武臣。

内斗不止,陈胜刚刚创建不到半年的张楚政权,开始风雨飘摇,面临散架的风险。

松鼠父子读西汉

[var1]

小松鼠问:“老爸,为什么陈胜起义后,六国纷纷复立?”

“因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很短,从秦始皇灭六国,到陈胜吴广起义,不过12年。天下人还没有彻底被秦国的制度同化,记忆还停留在战国时代,不太认同自己的‘秦国人’身份。因为反感秦国的残暴统治,百姓对六国特别怀念。”松鼠爸爸说,“尤其是六国的王室贵族,不少还在世,还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很容易被人拥戴为新的国王。这就是六国纷纷复立的背景。”

[var1]

“为什么只有楚、赵、魏、燕四国复立?国外和齐国呢?”

“齐国和国外也复立了,只是时间上稍晚。复立齐国的,是一个名叫田儋(dān)的田齐王室成员;复立国外的,是一个名叫韩成的国外王室成员。不过,两人后来都被杀了。”

“为什么楚、赵、燕三国之王不是原来的王室后,而是陈胜、武臣和韩广?”

“主要是陈胜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没有拥戴楚王室后人,而是急于自己称王,寒了人心。”松鼠爸爸叹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封王这种事是有传染性和连锁反应的,所以他的部下武臣和韩广也有样学样,纷纷自封为王。”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为何连夜成立“气氛组”?|父子读西汉(2)

秦末造反哪家强?项羽之叔名项梁|父子读西汉(3)

为什么刘邦比陈胜先出事,却没有马上起义?|父子读西汉(1)

更多文章

  •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志铭1字被涂改,明白李世民真正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与李建成唐朝由李渊创建,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而并非李世民!虽然很多小说演义都说李建成没啥能耐,能力不如李世民,但是我们通过各种史料分析,可以发现,李建成这个人,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能力并不输于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多次为唐朝出生入死,但事

  • 邓艾为何敢冒奇险偷渡阴平?因为蜀汉早有魏国的内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邓艾偷渡阴平灭蜀的路上吃啥,三国演义邓艾偷渡阴平,邓艾偷袭阴平为什么可以成功

    谯周劝说刘禅投降的事非常出名,但有可能谯周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出卖蜀国了。钟会、邓艾的伐蜀成功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而且邓艾在这件事的表现上尤为奇怪。原本邓艾极其反对伐蜀,最后却被司马昭逼着赶鸭子上架。按理说这种被逼上战场的将军应该会消极怠工来减小损失,并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然而邓艾却冒着后勤断绝全军覆没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有55个字,揭开了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故事,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是什么关系,李建成李世民墓志铭

    唐朝的繁盛,让古往今来的很多人对唐朝的历史文化充满兴趣。玄武门事件改变了整个唐朝的演变趋势,因此人们对唐朝的玄武门事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同时,大家也对李建成的命运遭遇有着或同情或质疑的态度。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表示理解和赞同,特别是李建成的墓在西安出土之后,其墓碑上的55个

  • 秦国壁画上就有葡萄,为何史书记载于汉,秦始皇到底吃过葡萄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秦朝之时葡萄就作为一种纹饰出现在秦朝的皇宫,这说明秦朝之时中国就已经有了葡萄这一物种。1986年胡澍在《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中提到,在对咸阳的秦朝宫殿遗址进行考古时发现了很多葡萄壁画,虽然大多壁画已经损毁,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出来。这对于研究葡萄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依据。一、秦朝有无葡

  •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为什么会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能算是千古一帝吗,历史上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这个美称,充分体现出人们对此时代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政治景象的高度赞美,对当时朝廷执政者励精图治、心系苍生的认可。后人多论贞观年间,唐太宗仁治政策下的累累硕果,但在走向皇位的路上,李世民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598年,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李渊与妻子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据民间相传,当时李家门外有

  • 战国时代有名的战略家、外交家张仪为什么反对占领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史书记载,张仪反对占领巴蜀时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var1]总结来说,张仪反对占领巴蜀的公开理

  • 看了李白的账单来源,才发现他是“粉丝经济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除了会写诗之外,还很会忽悠人,首先被忽悠过来的便是杜甫,虽说两人在年纪上差了十多岁,但是偶像的光环又岂是可以用年纪来衡量的。所以很快便上了李白的贼船,一路上跟在李白屁股后面跑,据说当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还搞了个组合,白天在山间狩猎游玩,晚上就在院子里架火烤兔子,一边喝酒,一边谈诗论道,再或者三

  • 科举之路之难,诗仙李白没有资格参加,诗圣杜甫终其一生未考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 不允许女性参加科举考试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共识,这源于强烈的男权意识。在古代,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2、罪犯及其后代罪犯是指那些犯过罪的人,这样的人在古代社会不被正统观念所认可,天下人人都看不起他们。3、 捕快出乎意料的是,捕快也受到限制,甚至非常严厉。首先,捕快本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后代

  • 晋阳之战的始末——春秋末期四大世族的权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阳和莅阳是同母吗,晋阳之战,北周北齐晋阳之战

    [var1]图一 春秋末期局势图智氏以大欺小,魏韩忍让,赵氏反抗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勾践灭吴后北上称王,这件事自然让久据中原称霸的晋国很是不爽,这最不高兴的当属智氏的族长智瑶。智瑶出生高贵,一生顺遂,且心高气傲,仗着自己颇有几分文采就看不起旁人,通常情况下,大家看在智氏的面子上,自然是无人敢忤逆他的,

  • 被骂得最惨的唐代大诗人是谁?历史要一分为二地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宋之问,《旧唐书》描述他被赐死时的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既描写了宋之问怕死的表现,吓得汗流浃背,来回踱步,连家事都没有办法安排了,也间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