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就诸葛亮躬耕地替人民教育出版社回答网友十问

就诸葛亮躬耕地替人民教育出版社回答网友十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90 更新时间:2024/2/6 11:42:50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需要被注释吗?不注释我们就看不懂《出师表》吗?

答:“南阳”显然不需要被注释,不注释就不会引起争议,犹如三国地名“洛阳”“长安”“许昌”“襄阳”“成都”不需要被注释一样。

二、如果非要注释“南阳”的话,应该如何注释?你们会把汉朝注释为“汉朝,朝代,今越南一带”吗?

答:考虑到“南阳”两种含义,可以这样注释:“南阳,郡名,治宛(今河南南阳)”。45000平方公里的南阳郡显然不在685平方公里的南郡襄阳境内。

三、《后出师表》说曹操“困于南阳”,这里的“南阳”位于“今湖北襄阳一带”吗?曹操在“今湖北襄阳一带”打过败仗吗?曹操长子、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死在“今湖北襄阳一带”吗?

答:“困于南阳”显然曹操宛城之战中惨败之事,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张绣,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战死。《后出师表》作者虽然有争议,但“困于南阳”事实应该被尊重,《后出师表》创作于三国,作者熟悉汉末、三国行政区划的。

四、南阳郡治宛(今南阳市区)不是“南阳”吗?如果郡治宛不是“南阳”的话,那为什么南郡襄阳、南郡“古隆中”是“南阳”?

答:南阳郡治宛本身就是“南阳”,《后汉书》《三国志》中许多“南阳”特指郡治宛城的例子,如《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的“比之南阳”“前移南阳”。孙坚从“南阳”到鲁阳(今河南鲁山)显然指从宛城到鲁阳,因为鲁阳时属南阳郡。

五、《三国志·诸葛亮传》为什么说诸葛亮“躬耕陇亩”“躬耕于野”,说刘备“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刘禹锡《陋室铭》为什么说“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陈寿为什么用“躬耕”而不用“隐居”,

答:“躬耕”显然不是隐居,隐居的主体是官员,而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只是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侯。“躬耕于南阳”显然不是“隐居于(古)隆中”,况且东汉、三国根本没有“隆中”这个地名,“古隆中”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阳郡。

六、《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的好友时说“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徐庶和崔州平是襄阳人吗?

答:《三国志·诸葛亮传》根本没有“襄阳”和所谓的“襄阳豪华人脉”,诸葛亮的好友只有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州平和颍川长杜(今河南长葛)人徐庶。

七、《三国志·诸葛亮传》为什么全文没有“襄阳”?东汉、三国时期襄阳和“南阳”是什么关系?

答:诸葛亮和襄阳关系不大,襄阳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阳郡。

八、《三国志·诸葛亮传》全文没有“襄阳”,更没有所谓的“襄阳人脉”,只有“避难荆州”和“躬耕于南阳”,这为我们解决诸葛亮之争提供了什么建议和方法?

答:尊重《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提“避难荆州”和“躬耕于南阳”,或者“往依刘表”和叔父死后的“躬耕于南阳”。

九、你们的观点不就是诸葛亮错了吗,那请你们组织“专家”把《出师表》改为“躬耕于襄阳”吧,湖北襄阳博物馆不是已经改了吗?

答:诸葛亮肯定不会错,襄阳博物馆属于篡改历史。

十、你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平息两地纷争,造福两地人民?

答:尊重诸葛亮,不注释“南阳”是最好的选择。

更多文章

  • 一家族在韩近四百年, 名流遍布, 保留中国传统, 说自己是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一个家族,这个家族虽然流落韩国近四个世纪,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他们始终说自己是中国人,而且还保留着我国的传统习俗。[var1]这个家族在韩国繁衍近四百年,现在这个家族的名流遍布韩国各行各业,商界、学界、军界都有这个家族的人员,可以说这个家族是人才济

  • 宦官赵高为何要杀秦二世当皇帝?他最后如愿了吗?-读西汉(17)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睡前故事# #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赵高我们知道,秦朝正式灭亡前,宦官赵高和秦二世胡亥就已经死了。但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死的?谁杀害了他们?先揭晓答案:赵高谋害了胡亥,而秦王子婴杀死了赵高。时间是秦

  • 战国杰出人物-神医扁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神医扁鹊,渤海郡人,原名秦越人,他在赵国才叫扁鹊,以后大家都称呼他扁鹊。扁鹊年轻时候做宾客的主管,遇到一位宾客——长桑君,他十分敬重长桑君,十年交往,两人有缘,长桑君认为扁鹊并非凡人,于是给他传授了很多医药知识,说完人就消失了,扁鹊修心钻研,传说隔着墙都能看见人,面对面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所以诊病如

  • 孙坚想要吃糖,却无意间成了东郭先生-三国很有趣(26)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资治通鉴》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比较主要的有三点:其一,关东诸军败了很多次,也就是说,不止汴水与河阳津;其二,孙坚真正讨伐董卓时,其他诸侯已经畏惧不前;其三,董卓骂孙坚为“小戆”……“小戆”这个词,在

  • 赵括:还怪我纸上谈兵?怎么就不怪用我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也是个天才少年,讲起兵法来天下没几个人说得过他,连他父亲都说不过他。但他身为官二代,没吃啥苦,也没打过什么仗,所以他父亲一直不看好他,认为赵括一旦带兵打仗,一定会坑害军队。[var1] 赵孝成王四年,上党被秦国攻打,太守冯亭守不住上党,就想把上党交给赵国,自己好免除祸端。赵孝成王没

  • 小时候希望诸葛亮取代扶不起的阿斗,长大后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接受托孤后的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目标,七出祁山北伐中原,无奈此次功亏一篑,除了北方曹魏太过强大外,蜀汉朝廷内部也经常出现拖北伐后腿的情况。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事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支持他的北伐事业,尊称诸葛亮为相父,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等待诸葛亮病亡之后,刘禅开始了总揽朝政,亲信宦官黄皓,朝政开

  • 广西传奇55:舜帝为什么要南巡?最后来到岭南的梧州?还引来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横批:阿威执笔[var1]舜帝陵迷踪第十三集:舜帝为什么要南巡?前言学历史的人都知道“禅让制”。尧让于舜,舜让于禹。从禹之后就变成了“世袭制”。往大了理解,“禅让制”是“公天下”;“世袭制”是“家天下”。这个“家天下”也从大禹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伴随了我国几

  • 如果没有刘邦,项羽是否能建立像汉朝一样的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为什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和项羽的关系,刘邦比项羽大几岁

    刘邦和项羽,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刘邦出身底层农民,流氓、混混、痞子一类的人物,最后却能统一天下,开创210年汉朝基业。项羽出身楚国名将世家,英勇神武,军事才能一流,战功赫赫。最后却在垓下之战,被韩信”十面埋伏“,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凄惨下场。刘邦和项羽最终的结局,可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那我们不妨

  • 张仪:我有一个拙劣的计谋,愿意奉献给大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仪个人简历,宋留根妻子张仪,张仪大婚秦王去闹新房

    张仪在秦惠王下为臣,提出并施展连横战略,为秦国出生入死,两度出任相国。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为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张仪之前与大臣们关系也不融洽。于是近臣诋毁张仪,对秦武王说:“张仪对先王不忠诚。”不忠是做臣子的大忌,大臣们为秦王赶走张仪找到最佳理由。“齐让又至”。话还没说完,齐国的使者来了。

  • 刘邦嫡系刘盈一脉被灭,这其中到底牵扯了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刘邦统一全国,汉帝国建立后,刘邦有两大威胁,两大烦恼。两大威胁分别是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让他烦恼的是自己快顶不住了,而太子刘盈太软弱了。随着项羽自刎乌江,汉帝国的矛盾由外到内,八个异性王虎视眈眈,随时有取刘而代的可能,所以刘邦将手中的剑指向了异姓诸侯王,齐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