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政权的建立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建州女真的(当时女真族最强的部落)一个奴隶主家庭中,一个“凤眼大耳,面如冠玉”的小孩出生,或许如同他的相貌一样,暗示了他一生的不平凡,他就是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
在此之前,由于他的父亲和祖父一直和明朝来往密切,而且他的父亲还协助明朝著名将领“李成梁”灭掉了辽东的另一个女真族首领——王杲。因此,基于这方面的关系,努尔哈赤也跟明朝来往比较密切。在他小的时候,他便被他的父亲派往李成梁家学习,到了这里,努尔哈赤和别的汉族小孩一样,读书认字,学习骑马射箭,这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他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去世,这时候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叫纳喇氏的女的为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妈,这个后妈对努尔哈赤非常刻薄,经常虐待努尔哈赤。后来到努尔哈赤十九岁的时候,这位后妈就将努尔哈赤赶出门去了。后来因为生活所迫,努尔哈赤便经常上山采集一些人参、松子之类的,然后再去抚顺卖给汉族商人。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注意,此时的努尔哈赤对明朝还没有恶意,并没有想着要推翻明朝的政权。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则使努尔哈赤开始恨起了明朝,直到与明朝爆发正面冲突。
万历十年(1582年),上文所说,明将李成梁率兵灭掉了另一女真首领王杲之后,李成梁想进一步斩草除根,想将明朝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于是,他便拉拢努尔哈赤的父亲再次合作,就这样,这一年,李成梁又率兵攻打王杲的儿子阿台,而阿台的妻子正好是努尔哈赤的堂妹。所以,基于这层关系,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想要去劝降阿台。但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被明军给冤杀了。
后来,当努尔哈赤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便上书质问明朝政府,明朝这边自知理亏。因此,给了努尔哈赤“三十道敕书,三十匹马,由让他担任建州左卫都督。”虽然明朝最后补偿了努尔哈赤,但是,仇恨的种子依然在努尔哈赤心里埋下了。很快,他便将复仇的计划付诸实施了!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打着为父复仇的名义,带着他父亲之前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了。他先是攻打占领了尼堪外兰的图伦城,以此作为跳板,开始了收复女真各族的计划以及与明朝分庭抗衡的态势。
在此后的1583-1619年之间,长达36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这个过程,我们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83—1588年之间,一共五年时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五部,至此,他正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势力,以此作为他的大本营,史料记载:“环满洲而居者皆为削平,国势日盛”。这是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1591-1601年之间,一共十年时间,这十年期间,努尔哈赤先是在1593年击败了海西叶赫部首领带领的三万联军,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此时的努尔哈赤势力已经成为了女真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到1601年,努尔哈赤又借机吞并了哈达部,努尔哈赤的势力至此进一步壮大。这是努尔哈赤强大的一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1601-1619年,这一阶段,努尔哈赤进一步收复各个女真部落,终于在1619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吞并了海西女真,至此以后,海西女真全部统一在了努尔哈赤的麾下。
史料记载:“满洲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语音者皆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为一”。
这是第三个阶段,也是最终统一的一个阶段。
至此以后,努尔哈赤便开始了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地步。
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向明朝停止了进贡。
万历四十四年大年初一(1616年),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宣布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正式向明朝宣战。
七大恨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明“无故兴兵”,杀其父、祖二主②明不守界约,“扰我耕耘,不令收获”③明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④叶赫因有明助,才敢将许嫁努尔哈赤的女子转嫁给蒙古⑤后金人开垦的柴河、三岔儿等地,却被明军私自破坏⑥明辽东当局士兵在建州作威作福⑦明支持和保卫叶赫
七大恨发表以后,努尔哈赤率兵攻陷了清河、抚顺等地,消息传到北京后,明朝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了挽回辽东败局,朝廷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进攻努尔哈赤。至此,关乎明朝与后金之间两国国运的战争至此拉开了序幕。
萨尔浒之战
上面说到,随着努尔哈赤进攻的速度加快,明朝这方也派出了以杨镐为首的军队前往辽东,企图一举消灭后金,双方在萨尔浒附近展开了决战,史称“萨尔浒之战”。
我们再看明朝这边的作战部署以及兵力,明朝这方,由杨镐坐镇沈阳,制定了兵分四路的计划。
首先,由杜松率兵三万,沿浑河左岸,进攻苏子河谷;第二路由马林汇合叶赫部,约一万五千人从开原进攻苏子河;第三路由李如柏率兵二万五千人,进攻赫图阿拉;第四路由刘綎率一万朝鲜兵,协助李如柏进攻赫图阿拉。四路总共九万余人,对后金发动了进攻。
然而,而在战争前夕,由于明朝驻守辽东的士兵几乎毫无战斗力,因此,不得不从福建、浙江、甘肃等地调人过来,总共拼凑了8万人。但这八万人却是一些乌合之众,战斗力差到了极点,差到什么地步呢?比如在杀牲口祭旗时,用了三刀才将牛杀死,而有些士兵在进行骑马演习时,竟然将武器都会掉落。所以,这样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还没出发,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了。而最为可笑的是,为了壮声势,他们竟然对外宣称有四十四万军队,但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我们再看努尔哈赤这边的军力,此时的努尔哈赤总共有士兵八万余人,但这八万余人却是精锐中的精锐,由于长期生活在东北深山老林之中,文明程度较低,但他们的体质却是异于常人,因此,在战斗力方面比明军要强上不少。而明军的统帅杨镐又是一个不会打仗的庸才。所以,明军败亡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就在杨镐将攻打后金的计划制定完之后不久,努尔哈赤已经得到了明军的作战计划了,他对着杨镐制定的四路方针,制定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战略,将明朝军队逐个击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首先,努尔哈赤最先击溃的是明将杜松带领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根据有利地形,将明朝的主力彻彻底底地打败了。史料载“明军恃枪炮以攻,出营列阵,天大雾晦,咫尺不能辩,枪炮皆打柳林。而努尔哈赤所遣助界凡之兵自山弛下,合力夹击,明军遂大败。”主将杜松阵亡,“明兵死者,漫山遍野,血流成渠,兵器与尸冲与浑河者,如解冰旋转而下。”
我们可以想象,这一战有都么惨烈,而且消灭的尽是明军主力。
而后,努尔哈赤又大败刘綎军,刘綎力战而死,其余诸部相继被歼,总共大败明朝军队三路大军,歼灭明朝士兵四万五千余人。杨镐得到消息后,急忙令李如柏的军队撤兵,而去的四路大军中,只有李如柏这一支军队保存了下来。
就这样,短短五天时间之内,明军三路大军大军全军覆没,让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竟然这样不堪,由此可见明朝后期有多腐朽不堪。
最终,在萨尔浒之战中,以后金的胜利、明朝的大败而告终,这是一场明清史上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从此以后,明朝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努尔哈赤也凭借着这场战争,极大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进一步统一东北全境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而另一方面,李自成又率兵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灭亡。
【完】
作者:王不二
本文参考资料:《清朝史话》《清史稿》《清史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