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的悲哀:用错三个文臣,一个武将,将他送上必死之路

朱允炆的悲哀:用错三个文臣,一个武将,将他送上必死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5 更新时间:2024/1/24 2:31:12

中国人起兵自古讲究师出有名,朱棣就在他的出兵檄文中这么写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义与奸恶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

“清君侧,靖国难”的大旗就这么扯了出来。而他清的又是哪些人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之二,建文帝智囊团的代表人物——黄子澄齐泰

(关于他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提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既然朱棣发出了大招,那么朱允炆就不得不接。而他最后的覆灭也就从此开始,跟随他的智囊团们也是与朱允炆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他们将在这场争锋中,决定自己最后的命运。

朱棣和朱允炆的争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最初朱允炆出于巩固政权的考量,做了削藩的决定。但是众多的藩王,从谁身上先下手,这可难住了年幼的皇帝。

皇帝一时半会儿做不了决定,那他的智囊团就要出来替皇帝出谋划策了。黄子澄和齐泰俩人就开始商量这件事,但是他们两个人却出现了一个分歧:齐泰认为削蕃要从实力、能力和影响力都是最强的朱棣身上下手,把他搞定以后,那么其他的藩王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黄子澄却认为,朱棣盘桓在北平城多年,早已经积累了稳固的势力,如果轻举妄动的话,很有可能削藩不成,还会逼他造反。

最后黄子澄的建议占领了上风,他说服了齐泰,准备从燕王朱棣之外的藩王身上寻找突破口。很快他们就把枪口对准了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

但是我们其实分析一下两个人的策略,依照笔者来看,其实还是齐泰说的更靠谱一点。因为一旦拿周王下手的话,朱棣一看肯定会有所警惕,并且开始防备,那么之后再拿他下手的话,就取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很有可能会失败。

之后的发展也确实是这样,朱棣在听到风声以后,抓紧了自己的战备准备,做好了反击的打算。而齐、黄二人的决定,相当于给了朱棣一个战略上的缓冲期,让他有时间来做进一步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战争中,朱棣为什么能够接连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说,在双方第一次交锋的时候,朱允炆就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方针,而败下阵来。

到了朱棣大军压境的时候,朱允炆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朱棣起兵以后,朱允炆派了耿炳文北上平乱。据《明史》记载:“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可见这耿炳文也是朱元璋时代仅存的硕果之一。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员老将,却也未能阻止朱棣南下的步伐。在真定大战中,耿炳文失利了,朝廷军队损失了上万人马。

虽然说失利不等同于失败,但是在年轻气盛的朱允炆眼中,作为老将,他就应该取得大规模的胜利,这样才是不负皇恩,才无愧于他老将的身份。

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的朱允炆气急败坏,他的情绪开始产生了很大的波动。

这个时候黄子澄站了出来,他对朱允炆说自己有一个锦囊妙计,保准可以把朱棣杀得片甲不留。朱允炆很高兴,让他马上说出来妙计。

于是我们又一位主人公——李景隆就出场了。

很显然,黄子澄的这条妙计就是推荐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担任北伐的统帅。朱允炆听了以后,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虽然齐泰在一旁劝他再考虑一下,但是朱允炆根本听不进去,直接把李景隆任命为北伐统帅。

但是提起这个李景隆,就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赵括。他们两个人实在是太相似了,都是将门之后,又都饱读兵法军书,看似是军事上的天才。但是他们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只会纸上谈兵,就突然被临危受命,成了带领几十万人的统帅。

就这样的一个人,突然就成了北伐统帅。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李景隆不仅丢了粮草淄重,还损失了几十万的大军。第二次北伐,朱允炆又失败了。

而在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郑村坝之战李景隆失败以后,黄子澄竟然向朱允炆隐瞒战况,他谎称大军并没有失败,朱允炆信以为真,反而对李景隆加官进爵。一个战败之将,竟然还有这样的待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这件事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使朱允炆失去了对战场的主导权。

在之后的对峙中,朱允炆也是输多胜少,最后一步步地走向毁灭。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出身的智囊团,由于缺乏军事智慧,并没有给他什么太多行之有效的军事策略。而他信赖的李景隆甚至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打开了城门,做了一个叛军。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意外。

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虽然没有带给朱允炆胜利。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骨气向世人证明,他们是建文帝的铁杆忠臣。

朱棣拿下南京城以后,他们三个人誓死不降,无一例外都被朱棣处死。

方孝孺更是因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并且当众大骂朱棣,不仅他本人恼羞成怒的朱棣处死,就连他的亲友也全部被处死。这就是历史上令人发指的“诛十族”。

而李景隆却因为打开了城门做了投降派,而被朱棣视为功臣,不仅加封爵位,更是名列群臣之首。

就这样,建文帝失败了,连带着他的智囊团,都彻彻底底的失败了。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是用人不当,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对于皇帝而言,大臣无功便是过。他们虽然不是奸臣,但也是罪臣。

更多文章

  • 后金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关乎明朝国运的萨尔浒之战是如何失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浒关,明朝抗金最惨烈的战役,萨尔压浒之战视频

    后金政权的建立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建州女真的(当时女真族最强的部落)一个奴隶主家庭中,一个“凤眼大耳,面如冠玉”的小孩出生,或许如同他的相貌一样,暗示了他一生的不平凡,他就是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之前,由于他的父亲和祖父一直和明朝来往密切,而且他的父亲还协助明朝著名将领“李成梁”灭掉了

  • 张爱玲拿什么甩了李清照几条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美女作家太强大了,不仅背景无人可比,连她的文学作品也叫人难以喘息,她的爷爷是张佩纶,与张之洞同属晚清名臣,她的奶奶是李呕菊,李鸿章的女儿,她也就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曾说过:“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可见女作家自强不息,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和背景并没腐化她坚贞的心性,她就是现代中国

  • 明朝发生的这一变化,无意间竟然改变了国人的穿衣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皇帝穿衣过程,明朝妇女穿衣保守,100年间的女性穿衣变化

    明朝之前,不同的人穿衣服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官宦之家达官显贵穿的主要是用蚕丝织就而成的丝织品。这种衣服用料优质,做工非常的讲究,因此穿上以后很舒服。并且从外观来说,看起来很绚丽。我们今天推崇的苏州丝绸就属于这种,即使在今天价格它们的价格依然很昂贵,一般人根本穿不起,古代就更不必说。因此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立其他儿子为太子,偏偏选择年幼的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面临了所有的帝王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的前车之鉴,很多帝王因为没有搞好接班人的问题,导致问题不断。最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和隋文帝,所以朱元璋不得不慎重一点。所幸朱元璋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

  • 朱元璋向道士问自己的寿命,道士说了什么?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小时候没钱上学,只好给地主放牛,由于其出色的组织才能与一帮小伙伴玩得火热,成为村里的孩子王。聪敏机智的朱元璋不信命、不信邪,最终完美诠释了一个草根的逆袭。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朱重八十六岁的时候由于天下大旱,粮食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家里仅剩下他与二哥两个男

  • 水浒传六种义气层次,宋江排第五,仅一人堪称第一,你欣赏哪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谁对宋江最义气,体现宋江讲义气的事例,宋江讲义气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梁山义气分个等级,大致可分六等: 第六等:最原始的一种义气,敢为自己打不平。这类型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武松。 武松因打虎一战成名,入职县衙,当了阳谷县都头,又找到了哥哥,可谓双喜临门。但麻烦也很快来了,潘金莲先是勾引武松不成,之后主意又打到了西门庆身上。这西门庆是地方一霸,为长期霸占潘金莲

  • 北宋王牌军队西军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西军是南宋的擎天之柱,原西军,大宋西军的覆灭

    北宋军队的兵源,除了农民之外,还有被刺配的犯人。如北宋的名将狄青就是因为被刺配充军,而走上行伍之路的。通过对北宋兵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北宋的军队成分复杂,且其中人员的品性各异,而且招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国防而是惩罚犯人与解决饥荒问题,所以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是不高的。 北宋军队数量最高之时,到达了141万

  • 北宋灭亡真相:一个经济文化世界一流的国家,却是军事弱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 北宋灭亡真相:一个经济文化世界一流的国家,却是军事弱国!历史上,北宋,文化与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发达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军事武器装备,火药应用,强弓劲弩,如神臂弓、床子弩、火器、重弩等,都是世界最顶级的,打不过辽、金,缘于错误的治国方略,“联金灭辽”的战略错误,自己的战略决策

  • 北宋武器生产流水线,甩掉美国800年,古人的创造思维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十大顶级武器,北宋火药武器发展,北宋武器铸造是哪个部门

    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诞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达到人工生产效率的8倍以上,为人类现代化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早于八百多年前的北宋,中国人就发明了生产流水线,用于武器和军事设备的生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资治通鉴 熊逸版》: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资治通鉴熊逸版pdf,资治通鉴熊逸版VS 华杉,熊逸的资治通鉴值得买吗

    有人说:做人要读经,做事要读史,而《资治通鉴》则被称为是“经史同源”的一部巨著。《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耗时19年编著而成,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等内容,共294卷,三百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