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确的是,宋辽结盟,本身就是一个无奈之举。宋真宗时期的澶渊之盟,其实标志着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在这种局面下,双方继续开战,只能是徒增消耗,所以签订了盟约。但是盟约背后,是否存在一些其他东西?肯定是有的,比如,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从周世宗柴荣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谋求收回燕云十六州。然而,柴荣英年早逝,其后宋太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但宋太祖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即,先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再图收复失地。然而,宋太祖在位时期,也没有能够完成统一,他本人便离奇去世。即位的宋太宗完成了统一之后,便进军北方,并且一度收回数州。但无奈其军事能力不强,最终被逆转,惨败而归,并因此丧命(在撤退时被射中腿部,宋太宗最后由于箭伤感染发作,去世)。
随着宋太宗的惨败,宋太祖时期的精锐丧尽,再也无力北伐;而宋真宗的一纸盟约,更是断绝了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可能。但是,这种想法始终没有消失。后来的宋神宗改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解除北方威胁(实质就是夺取燕云十六州)。
而另一方面,辽国对宋朝始终是一个威胁。由于辽国的军事实力占优,宋朝在条约签订后,依然受到辽国的军事胁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熙增币。辽兴宗耶律宗真时期,由于辽国对西夏用兵屡次失败,导致其军费开支严重,为了弥补,辽国便向在宋夏战争中疲敝的宋朝提出,索要北汉的领土,并且在边境陈重兵进行军事威胁,最终,通过交涉,两国同意北宋澶渊之盟的基础上,每年增加十万两白银,十万匹绢,并且将“送岁币”中的“送”改为“纳”,辽国放弃领土要求并且撤军。如此一来,北宋已然低了辽国一等(因为纳字),并且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所以,辽宋双方,在澶渊之盟之后,并不是真正和平共处了。北宋苦辽久矣,如今有人愿意为北宋铲除宿敌,为何不联合?
再者,宋朝君臣也不是傻子。在和金国订约之时,北宋就提出了要回幽云十六州
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宋取辽之南京,金取辽之中京,幽燕原为中国汉地,应归南朝;西京侯挐了阿适,待与南朝;金人助宋收复失地,宋须纳前与辽之岁币于金;平营滦别是一路;其地界,且以古北松亭及平州东榆关为界;要约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西京管下为恐防收捉阿适道路,所有蔚、应、朔三州,近南界,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侯了阿适回日,然后交割;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并特别强调:“不如约,则难依已许之约。
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金国日后为患,北宋有个防御之所。在宋朝看来,有了十六州,且十六州多是汉人,这样一来,一旦在此有了根基,就能抵御金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再有一点,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对宋朝的确很友好,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毁约,也没有进攻宋朝。
还要考虑到的一点是,远交近攻,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当时,金国已然占领辽国北方的大片土地,此时的宋朝,有三种选择:一,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二,联金灭辽;三,帮助辽国灭金。这三条中,前两条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
先说第一条,金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得辽国毫无还手之力,照这个形势下去,辽国被灭是板上钉钉的,而金国根本不会有太大损失,何谈渔翁之利?而且,如果袖手旁观,在金国灭辽之后,幽云十六州势必被金国占领,此时由于事先没有通气,金国岂会放着富庶的宋朝不攻?这条路,势必是走不通的。
再说第二条:为什么要远交近攻?如果近交远攻,宋朝会得到什么?越国以鄙远,本身就是大忌。赢了,宋朝帮辽国度过一劫,而自身不会得到领土的补充,反而辽国有可能在此时突袭宋军,这从耶律宗真的做法(别处损失的钱,从宋朝要回来)来看,极有可能;更重要的是,照这个样子,辽国尚且一溃千里,更不用说是战斗力远低于辽军的宋军。所以结果大概率还是金国赢,如此一来,宋朝和金国便结下梁子,而金国有胜了,那宋朝铁定要完蛋。
所以,第三种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无疑是生存几率最大的。首先,女真开化不久,性子还是很实在的,不会耍花花肠子。何况,宋朝君臣对于幽云十六州的防御功能很有把握,他们认为,即使金国后来背约,有了幽云十六州,一样可以挡住他们。
但是宋朝算错了两点,导致其最终无法逃脱被灭的命运。
其一,宋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在攻打幽州时,辽军在残血的情况下暴虐宋军,而宋军居然靠着金军才得以拿下。这就给了金国一个底:宋朝是块肥肉。彼时,阿骨打的确没有南侵之意,但不保证他死后,他的后人不会这样。果然,完颜吴乞买即位后,便开始南侵,而宋军不负厚望,表现得一塌糊涂。
其二,幽州云州一代的汉人,经过一百多年辽国的统治,已经不再对宋朝有归属感。所以宋朝在幽云十六州的根基,根本不牢固。对于幽云十六州的汉人而言,宋朝是背信弃义者,是灭亡他们国家辽国的祸首,打不过金国那是实力使然,没什么好说的,但被宋朝在背后下黑手,这绝对是不能忍的。所以,当地汉人不仅不支持宋朝,反而极其怨恨宋朝。再加上宋朝将当地的军权交给辽国籍汉人,等到金军入侵,他们毫不抵抗,开城投降。
所以,单从决策的角度而言,宋朝的选择并没有错。至于其被金国所灭,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彼时宋朝内部,宋徽宗不理朝政,一心享乐,收集花石纲,对百姓剥削严重,宋江方腊等人纷纷揭竿而起,内政已然不稳;而其军队战斗力弱,根本无法抵御金国。所以,无论如何选择,北宋在当时,灭亡已成定局,但这并不能否定,北宋君臣的选择,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