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大昏招?北宋为何“自寻死路”,联合金国灭掉辽国?

一大昏招?北宋为何“自寻死路”,联合金国灭掉辽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4/3/5 6:40:54

需要明确的是,宋辽结盟,本身就是一个无奈之举。宋真宗时期的澶渊之盟,其实标志着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在这种局面下,双方继续开战,只能是徒增消耗,所以签订了盟约。但是盟约背后,是否存在一些其他东西?肯定是有的,比如,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周世宗柴荣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谋求收回燕云十六州。然而,柴荣英年早逝,其后宋太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但宋太祖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即,先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再图收复失地。然而,宋太祖在位时期,也没有能够完成统一,他本人便离奇去世。即位的宋太宗完成了统一之后,便进军北方,并且一度收回数州。但无奈其军事能力不强,最终被逆转,惨败而归,并因此丧命(在撤退时被射中腿部,宋太宗最后由于箭伤感染发作,去世)。

随着宋太宗的惨败,宋太祖时期的精锐丧尽,再也无力北伐;而宋真宗的一纸盟约,更是断绝了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可能。但是,这种想法始终没有消失。后来的宋神宗改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解除北方威胁(实质就是夺取燕云十六州)。

而另一方面,辽国对宋朝始终是一个威胁。由于辽国的军事实力占优,宋朝在条约签订后,依然受到辽国的军事胁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熙增币。辽兴宗耶律宗真时期,由于辽国对西夏用兵屡次失败,导致其军费开支严重,为了弥补,辽国便向在宋夏战争中疲敝的宋朝提出,索要北汉的领土,并且在边境陈重兵进行军事威胁,最终,通过交涉,两国同意北宋澶渊之盟的基础上,每年增加十万两白银,十万匹绢,并且将“送岁币”中的“送”改为“纳”,辽国放弃领土要求并且撤军。如此一来,北宋已然低了辽国一等(因为纳字),并且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所以,辽宋双方,在澶渊之盟之后,并不是真正和平共处了。北宋苦辽久矣,如今有人愿意为北宋铲除宿敌,为何不联合?

再者,宋朝君臣也不是傻子。在和金国订约之时,北宋就提出了要回幽云十六州

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宋取辽之南京,金取辽之中京,幽燕原为中国汉地,应归南朝;西京侯挐了阿适,待与南朝;金人助宋收复失地,宋须纳前与辽之岁币于金;平营滦别是一路;其地界,且以古北松亭及平州东榆关为界;要约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西京管下为恐防收捉阿适道路,所有蔚、应、朔三州,近南界,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侯了阿适回日,然后交割;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并特别强调:“不如约,则难依已许之约。

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金国日后为患,北宋有个防御之所。在宋朝看来,有了十六州,且十六州多是汉人,这样一来,一旦在此有了根基,就能抵御金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再有一点,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对宋朝的确很友好,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毁约,也没有进攻宋朝。

还要考虑到的一点是,远交近攻,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当时,金国已然占领辽国北方的大片土地,此时的宋朝,有三种选择:一,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二,联金灭辽;三,帮助辽国灭金。这三条中,前两条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

先说第一条,金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得辽国毫无还手之力,照这个形势下去,辽国被灭是板上钉钉的,而金国根本不会有太大损失,何谈渔翁之利?而且,如果袖手旁观,在金国灭辽之后,幽云十六州势必被金国占领,此时由于事先没有通气,金国岂会放着富庶的宋朝不攻?这条路,势必是走不通的。

再说第二条:为什么要远交近攻?如果近交远攻,宋朝会得到什么?越国以鄙远,本身就是大忌。赢了,宋朝帮辽国度过一劫,而自身不会得到领土的补充,反而辽国有可能在此时突袭宋军,这从耶律宗真的做法(别处损失的钱,从宋朝要回来)来看,极有可能;更重要的是,照这个样子,辽国尚且一溃千里,更不用说是战斗力远低于辽军的宋军。所以结果大概率还是金国赢,如此一来,宋朝和金国便结下梁子,而金国有胜了,那宋朝铁定要完蛋。

所以,第三种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无疑是生存几率最大的。首先,女真开化不久,性子还是很实在的,不会耍花花肠子。何况,宋朝君臣对于幽云十六州的防御功能很有把握,他们认为,即使金国后来背约,有了幽云十六州,一样可以挡住他们。

但是宋朝算错了两点,导致其最终无法逃脱被灭的命运。

其一,宋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在攻打幽州时,辽军在残血的情况下暴虐宋军,而宋军居然靠着金军才得以拿下。这就给了金国一个底:宋朝是块肥肉。彼时,阿骨打的确没有南侵之意,但不保证他死后,他的后人不会这样。果然,完颜吴乞买即位后,便开始南侵,而宋军不负厚望,表现得一塌糊涂。

其二,幽州云州一代的汉人,经过一百多年辽国的统治,已经不再对宋朝有归属感。所以宋朝在幽云十六州的根基,根本不牢固。对于幽云十六州的汉人而言,宋朝是背信弃义者,是灭亡他们国家辽国的祸首,打不过金国那是实力使然,没什么好说的,但被宋朝在背后下黑手,这绝对是不能忍的。所以,当地汉人不仅不支持宋朝,反而极其怨恨宋朝。再加上宋朝将当地的军权交给辽国籍汉人,等到金军入侵,他们毫不抵抗,开城投降。

所以,单从决策的角度而言,宋朝的选择并没有错。至于其被金国所灭,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彼时宋朝内部,宋徽宗不理朝政,一心享乐,收集花石纲,对百姓剥削严重,宋江方腊等人纷纷揭竿而起,内政已然不稳;而其军队战斗力弱,根本无法抵御金国。所以,无论如何选择,北宋在当时,灭亡已成定局,但这并不能否定,北宋君臣的选择,是最优解。

更多文章

  • 一代权臣张居正为何死后遭到全盘清算?只因万历皇帝痛恨他这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万历皇帝后悔清算张居正么,张居正教育万历,万历首辅张居正宫女吻戏

    张居正自幼天资聪颖,尤精通考试,被誉为神童,深受当地士人、官员重视。幸运的是,他没有像方仲永一般浪费自己的天赋,而是不断努力,年纪轻轻便得中进士,成为庶吉士,从此平步青云。后来他主导的变法更是一度使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短暂地焕发新机,可谓“再造大明”的功臣。 能考上进士,证明他的学术水平自然不差——在

  • 《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祥和,其中掩藏的危机你看出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的杀机,清明上河图繁荣的背后的故事,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背后

    局部你细细端详,一定会惊奇地发现,里面人物的阶级也不同,衣着也不同,神情也完全不同,真是隐藏了海量的细节,蕴藏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就像看连环画和小人书一样。所以说若想一睹大宋繁华,完全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来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讲宋史的着眼点。因为这幅画真是完整地再现了北宋最为真实的烟火气,高度

  • 扩廓帖木儿得到朱元璋、刘基的高度评价,却始终困于元末政治围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脱脱帖木儿最后一次见朱元璋,元末名将帖木儿资料,帖木儿个人资料

    扩廓帖木儿,河南沈丘人。他原姓王,小名保保。他是元朝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察罕帖木儿见他聪明好学,非常喜爱,便将其养为己子。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亲自赐名扩廓帖木儿。其实扩廓帖木儿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他早期的仕途因为有察罕帖木儿的庇护和扶持,非常顺利。即便后来察罕帖木儿刚去世时,他仍很得元顺帝的喜爱。

  • 《水浒传》中晁盖希望宋江为梁山之主?若真如此,何必立下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晁盖临死前看清宋江真面目,水浒传宋江和晁盖闹矛盾,宋江为何能代替晁盖当上梁山之主

    王伦死后,林冲就推尊义薄云天的晁盖为梁山之主,就这样晁盖后来居上成为了梁山的老大。后来宋江上了梁山,由于宋江对晁盖等兄弟有恩义,所以晁盖对宋江很推崇,几乎是宋江一上山就成了梁山的二把手。后来随着宋江每次都以“哥哥为梁山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而下山立功和发展势力,因此宋江势力发展很快,随着其势力的发展,

  • 朱棣临死前为什么最是想念户部尚书夏元吉?这源于夏元吉的高情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与夏元吉对话,郑和下西洋朱棣重用夏元吉,朱棣在临终前对太子的评价

    朱棣对于远征沙漠,讨伐蒙古,有着出乎寻常的热情。这中间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朱元璋在占领元大都、覆灭元朝之后,元朝在北方草原上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其实对于蒙古来说,元朝所占领的中原一带并不是他们的核心地域,而草原才是他们真正的发源地、根基和国土核心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徐达在攻打元大都时,元顺

  •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为什么可以坐稳791年江山,周朝为什么能长达700多年,周朝为何能立国八百年

    单看数据的话,周朝的国祚,位居古代众多王朝第一,并且远超其他朝代,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那么,周王朝是如何做到延续八百年江山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说,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据说,当年周朝尚未建立时,周文王姬昌(周武王父亲)礼聘姜子牙出山辅助,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人才的尊重,周文王便决

  • 宋国曾是周朝最大的诸侯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成了大家眼里的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时宋国在哪里,守株待兔宋国人被笑话的原因,农夫被宋国笑话的原因是什么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超过一半的搞笑历史事件,全都是和宋国有关的。比如说让对手顺利过河、摆好阵势之后再开战的宋襄公;比如说因为没给车夫吃肉,所以被车夫直接拉到敌军投降的华元。除此之外,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之类的寓言故事,故事里面的主角,也都是宋国人。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编出来的。由此可

  • 姜子牙的齐国之“齐”,你会相信哪一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子牙为什么不去齐国,姜子牙知道齐国被灭吗,姜子牙是不是齐国的王

    从现代的字意来看,“齐“的意思是整齐,就是看起来是个平面或者是一条直线。在《史记》中有载:“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这种说法相当的高大上,齐国之“齐“就是与天齐。在齐国建国之时,姜子牙曾有推行祭祀所谓八神之俗,而八神中的第一个就是“天主”,就是要祭祀“天齐“,这个天齐据说是一泓碧泉,就在临淄城南部郊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72岁正式出道,辅佐4代周王,死后葬地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真实历史,姜子牙在历史上是哪个人,历史上的姜子牙简介

    史书记载姜子牙逝世的时间是在“康王六年”,同时史书还记载到“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虽然史书没有明言姜子牙的年龄,但是我们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来看,姜子牙逝世的周康王六年为公元前1015年,而姜子牙的出生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的真实年龄最少也有113岁。除了上面我们推算的结

  • 历史上战将比比皆是,智商逆天的有谁呢?姜子牙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子牙战将排名,姜子牙比周文王智商高在哪,姜子牙身边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第一名伏羲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位王,也是中国医药的鼻祖之一。伏羲他绝对是神一样的一个存在。他根据天地万物的不同变化,创造了八卦,八卦就成为了《易经》的核心基础。而《易经》中的二进制,更是当代计算机科学的最基础的数码之基础。后来伏羲又创造了文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