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权臣张居正为何死后遭到全盘清算?只因万历皇帝痛恨他这点

一代权臣张居正为何死后遭到全盘清算?只因万历皇帝痛恨他这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39 更新时间:2024/2/9 19:50:53

张居正自幼天资聪颖,尤精通考试,被誉为神童,深受当地士人、官员重视。幸运的是,他没有像方仲永一般浪费自己的天赋,而是不断努力,年纪轻轻便得中进士,成为庶吉士,从此平步青云。后来他主导的变法更是一度使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短暂地焕发新机,可谓“再造大明”的功臣。

能考上进士,证明他的学术水平自然不差——在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范围的年代,若不能对儒家经典的经义融会贯通,根本不可能有作为的机会。张居正对于《大学》、《论语》、《中庸》,甚至《易经》中的思想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将万历皇帝培养成合格君主,张居正更是亲自上阵,编订教材,为皇帝讲解经义,向朱翊钧灌输儒家的道德观念。

归功于印刷术的发展,张阁老编定的教材得以流传至今。其解经的语言浅显易懂,放在今天让高中生去阅读都不会有太大障碍。为了让万历更直接地掌握知识,张居正甚至在每一段后都将经文所传递的道理总结下来,并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和对皇帝的期望。

张居正最为推崇的品格之一是节俭。《论语.述而》一章中张居正注曰:“然则去奢崇俭乃帝王为治之先务,有国家者所当深念也。”教育万历皇帝一定要学习舜等上古圣君节俭的品质;

诸如此类的“教导之语”数不胜数。

张居正本人受到过阳明心学的影响,按理说他既然懂这些道理,就应当在行动中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但他是怎么做的呢?

根据历史记载,张居正在掌权后,日益骄纵。不仅出入极为讲究排场,耗费巨大,收起钱来更是眼都不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抄其家,查获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虽说比不上大贪官和珅,但和“节俭”、“清廉”俩字儿也沾不上边。

张居正在注释四书时同样强调用人,多次强调为政者需要擦亮眼睛,辨明忠奸,任人唯贤而不能因自己的爱憎而随便提拔官员。而根据史书记载,张居正权倾朝野后完全不顾自己曾经提到的选人标准,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居正三子皆登上第。苍头游七入赀为官,勋戚文武之臣多与往还,通姻好。”

不仅大开买官卖官之风,更对自己的亲信大加提拔,甚至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被安排进了大明的官僚系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了完全掌控朝政,张居正“广结善缘”,与文武大臣疯狂联姻,通过姻亲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如果说“节俭”和“用人”仅仅是张居正的“小瑕疵”,那么架空万历皇帝可谓是他的大罪过。张居正对“礼”相当重视,他明确提出所谓的“礼”就是划分地位高下的规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礼制。然而在实践中,张居正处处掣肘万历皇帝,甚至说出“吾非相,乃摄也”这种极为危险的宣言。

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明令禁止后世出现宰相,张居正倒好,直接说自己是“摄政”,完全无视了君臣之礼。不仅如此,前文提到张居正出入极为讲究排场,其中不少已经超越了万历皇帝的规格。可想而知,张居正是多么“放肆”。站在万历皇帝的角度,你会得到这样的观点:

张居正教导朕要节俭,不能花钱大手大脚,然而他自己享受着奢靡的生活;张居正教导朕任人唯贤,不能凭借个人好恶随意升降官员,然而他自己居然把家仆都弄进了官员队伍;张居正教导朕礼为最重,任何人不可僭越,然而整个大明王朝最僭越的正是他张居正!

对万历皇帝而言,张居正着实是个令人迷惑的存在,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无耻之人?小皇帝对张居正的好感顿时全无,仇恨使得他对张居正不再存有一丁点信任——即便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客观上确实能有效解决大明的问题,万历也绝不会再让其继续实行下去。

可以说,张居正的行政成也自己,败也自己。但凡张阁老真能言必行,行必果,践行自己教导皇帝的那些大道理,他的家族、他的改革也不会随着他的去世而立即堕入深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祥和,其中掩藏的危机你看出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的杀机,清明上河图繁荣的背后的故事,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背后

    局部你细细端详,一定会惊奇地发现,里面人物的阶级也不同,衣着也不同,神情也完全不同,真是隐藏了海量的细节,蕴藏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就像看连环画和小人书一样。所以说若想一睹大宋繁华,完全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来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讲宋史的着眼点。因为这幅画真是完整地再现了北宋最为真实的烟火气,高度

  • 扩廓帖木儿得到朱元璋、刘基的高度评价,却始终困于元末政治围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脱脱帖木儿最后一次见朱元璋,元末名将帖木儿资料,帖木儿个人资料

    扩廓帖木儿,河南沈丘人。他原姓王,小名保保。他是元朝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察罕帖木儿见他聪明好学,非常喜爱,便将其养为己子。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亲自赐名扩廓帖木儿。其实扩廓帖木儿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他早期的仕途因为有察罕帖木儿的庇护和扶持,非常顺利。即便后来察罕帖木儿刚去世时,他仍很得元顺帝的喜爱。

  • 《水浒传》中晁盖希望宋江为梁山之主?若真如此,何必立下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晁盖临死前看清宋江真面目,水浒传宋江和晁盖闹矛盾,宋江为何能代替晁盖当上梁山之主

    王伦死后,林冲就推尊义薄云天的晁盖为梁山之主,就这样晁盖后来居上成为了梁山的老大。后来宋江上了梁山,由于宋江对晁盖等兄弟有恩义,所以晁盖对宋江很推崇,几乎是宋江一上山就成了梁山的二把手。后来随着宋江每次都以“哥哥为梁山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而下山立功和发展势力,因此宋江势力发展很快,随着其势力的发展,

  • 朱棣临死前为什么最是想念户部尚书夏元吉?这源于夏元吉的高情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与夏元吉对话,郑和下西洋朱棣重用夏元吉,朱棣在临终前对太子的评价

    朱棣对于远征沙漠,讨伐蒙古,有着出乎寻常的热情。这中间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朱元璋在占领元大都、覆灭元朝之后,元朝在北方草原上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其实对于蒙古来说,元朝所占领的中原一带并不是他们的核心地域,而草原才是他们真正的发源地、根基和国土核心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徐达在攻打元大都时,元顺

  •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为什么可以坐稳791年江山,周朝为什么能长达700多年,周朝为何能立国八百年

    单看数据的话,周朝的国祚,位居古代众多王朝第一,并且远超其他朝代,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那么,周王朝是如何做到延续八百年江山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说,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据说,当年周朝尚未建立时,周文王姬昌(周武王父亲)礼聘姜子牙出山辅助,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人才的尊重,周文王便决

  • 宋国曾是周朝最大的诸侯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成了大家眼里的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时宋国在哪里,守株待兔宋国人被笑话的原因,农夫被宋国笑话的原因是什么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超过一半的搞笑历史事件,全都是和宋国有关的。比如说让对手顺利过河、摆好阵势之后再开战的宋襄公;比如说因为没给车夫吃肉,所以被车夫直接拉到敌军投降的华元。除此之外,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之类的寓言故事,故事里面的主角,也都是宋国人。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编出来的。由此可

  • 姜子牙的齐国之“齐”,你会相信哪一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子牙为什么不去齐国,姜子牙知道齐国被灭吗,姜子牙是不是齐国的王

    从现代的字意来看,“齐“的意思是整齐,就是看起来是个平面或者是一条直线。在《史记》中有载:“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这种说法相当的高大上,齐国之“齐“就是与天齐。在齐国建国之时,姜子牙曾有推行祭祀所谓八神之俗,而八神中的第一个就是“天主”,就是要祭祀“天齐“,这个天齐据说是一泓碧泉,就在临淄城南部郊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72岁正式出道,辅佐4代周王,死后葬地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真实历史,姜子牙在历史上是哪个人,历史上的姜子牙简介

    史书记载姜子牙逝世的时间是在“康王六年”,同时史书还记载到“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虽然史书没有明言姜子牙的年龄,但是我们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来看,姜子牙逝世的周康王六年为公元前1015年,而姜子牙的出生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的真实年龄最少也有113岁。除了上面我们推算的结

  • 历史上战将比比皆是,智商逆天的有谁呢?姜子牙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子牙战将排名,姜子牙比周文王智商高在哪,姜子牙身边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第一名伏羲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位王,也是中国医药的鼻祖之一。伏羲他绝对是神一样的一个存在。他根据天地万物的不同变化,创造了八卦,八卦就成为了《易经》的核心基础。而《易经》中的二进制,更是当代计算机科学的最基础的数码之基础。后来伏羲又创造了文字,结束了

  • 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风云激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历史,秦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制改郡县制的结果

    1、分封制使周统治兴盛周本属于商的属国,武王联合其它方国部落才得以灭商建周。周立国后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先圣后裔,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周的分封制以严密的宗法为基础,以嫡长子制为核心、由等级官制,贵族世袭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管理体系。据史载,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后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