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图上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王朝威名远传漠北

地图上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王朝威名远传漠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74 更新时间:2024/2/8 21:32:12

薛延陀原是突厥的一个部落,突厥强盛时,它依附于突厥。公元628年,当唐朝准备攻打东突厥时,有一部分突厥人叛逃颉利可汗,归附薛延陀,并且推举夷男为可汗。

由于这时候的突厥对唐朝威胁尚大,因此,为了牵制和孤立东突厥,李世民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同时,为了回报唐朝,夷男从这时开始向唐朝进贡,并且建牙于郁督军山下。此时薛延陀的势力范围,向东延伸到了靺鞨,向西一直到西突厥,向南至沙碛,北至俱轮泊,拓野千里,势力极其强大。

到公元630年,唐朝在灭掉东突厥后,薛延陀部趁机崛起,占领了东突厥地区,随后又将回纥、拔野古等部落纳入其麾下,这时候的薛延陀拥兵二十万,势力达到了顶峰,并取突厥而代之,隐隐呈和唐王朝相抗衡的趋势,在边境线一带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意识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薛延陀必定会成为下一个突厥,将会对唐王朝产生巨大的威胁。于是,李世民为了瓦解薛延陀的势力,册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意在分散薛延陀的势力。

随后,李世民为了进一步牵制薛延陀的发展,决定让之前投降的突厥人在阿史那思摩的带领下,返回其故国,重建突厥汗国,以此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他册封阿史那四摩为突厥可汗,命令其安守碛北;同时要求夷男安守碛南,这样一来,两相牵制,大可维护北部地区的稳定。

然而,李世民这样想,但有人可就不这么想了。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薛延陀势力是不允许突厥汗国的存在的。于是,阿史那思摩在建立突厥汗国后不久,便遭到了薛延陀部的进攻。从这以后,大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战争打响了。

战争背景

公元641年11月,李世民在统一了全中国之后,此时的唐王朝国力蒸蒸日上,万国来朝,威名远扬。此时的李世民意气风发,便前往泰山封禅。但是,前去泰山封禅的消息被夷男知道了,他觉得,这将是一个攻灭突厥汗国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他对手下说道“此次唐王前去封禅泰山,必定会有大量的士兵跟随,我料想,他们的边境线肯定很空虚,我们这时候要是出兵攻打突厥,消灭阿史那思摩将如摧枯拉朽一般,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他的一番蛊惑下,众将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于是,他命令他的儿子大度设率领同罗、回纥、靺鞨等部约20万兵马,穿过漠南,经过白道川,从善阳岭进攻突厥。

看着来势汹汹的薛延陀军,阿史那思摩自知难以抵挡,于是,向唐王朝求救,李世民命令他退守朔州。此时的李世民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薛延陀居然趁他封禅期间,真的向突厥进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很愤怒,愤怒的不是突厥被欺负了,而是夷男丝毫不给他这位“天可汗”的面子,当他的话是耳旁风,背信弃义,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为了维护大唐的权威,李世民决心要给薛延陀一点颜色看看,同时也杀一杀薛延陀的锐气,目的就是要告诉夷男,谁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这时候,唐王朝与薛延陀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的帷幕。

唐军作战部署

面对实力强大的薛延陀,与突厥作战多年的李世民没有掉以轻心,为了保证此次战争的胜利,唐王朝在战前做了精密的策划。

为了让薛延陀见识到唐军的怒火,此次征讨,唐军共出动五路大军。

◆以营州都督张俭率领本部骑兵自己奚、契丹等部的骑兵,攻击薛延陀东部地区

◆以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一千二百余人,出朔州,迎击薛延陀南下的主力部队

◆以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大总管,率步兵四万,精骑五千,进驻灵武,配合李世勣部作战

◆以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军1.7万,兵出云中

◆以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统率大军,配合张士贵部,进击薛延陀西部地区

以上五路大军,如同五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从四面八方扑向薛延陀。而身为皇帝兼军事家的李世民,在打仗前,依旧本色不改,保持着他那清醒的头脑。他对诸将说道:“此次薛延陀千里奔袭,必定人困马乏,后勤补给困难,而且深入敌后,对他们的作战极为不利,我们只要以逸待劳,不要贸然出击,等敌军没有了粮食退走之时,我军再出击,必然能取得胜利”。

就这样,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唐军满怀信心出发了,此一去,定会让薛延陀见识到大唐帝国的厉害。

作战经过

公元641年12月,唐军开赴前线。

这时候,正如李世民所料,薛延陀20万大军面临着粮草难以为继的困境,夷男心里明白,再这样拖下去情况对他们很不利,他们将时刻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同时,当看到大唐军队抵达时,他害怕了,于是派使者去长安觐见李世民,告诉他愿意和突厥汗国和解。但李世民是什么人,怎么会让你一个蛮夷首领摆来摆去,你说和解就和解,你说打就打,让我这“天可汗”的面子往哪搁,坚决不同意。

恰逢这时,唐军李世勣部遇到了正在准备攻打突厥的大度设军,当大度设看到装备精良、充满战斗力的唐军时,惊恐不已,自知难以抵抗,于是便率领士兵沿着赤柯泺一带北撤,但远道而来的唐军不给你点教训,会让你轻易逃走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大度设北逃时,李世勣一马当先,如同之前灭东突厥时一样,他亲自率领6000名骑兵对薛延陀的3万大军展开了追击,一直从白道川、青山追到了诺真水,追到这儿,薛延陀军不跑了,因为他们觉得,追来的唐军才有6000人,而他们足足有三万多人,就算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将唐军淹死,而他们本身又是游牧民族,战斗力又强,因此定能将这区区六千唐军士兵击败,想到这儿,他们不跑了,而是等待唐军的到来。

当李世勣率领6000名骑兵到来时,薛延陀军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这李世勣到底哪来的勇气,敢以六千对阵三万。然而,从古到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不乏创造军事奇迹的将领,而李世勣恰恰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那种人。

他既然能够率六千士兵对阵三万士兵,必定有充足的把握。果不其然,战争一开始,李世勣就先命令他手下的突厥士兵前去迎战,战争刚一开始,唐军这边就因寡不敌众退走,大度设看到这种情况,立马乘势追杀,随后便遭遇到了了李世勣剩余的主力部队,这时候,大度设命令士兵放箭,唐军战马大多被射死,看到这种情况,李世纪立马命士兵下马战斗,用长矛来对付薛延陀军的骑兵,这一招果然奏效,大度设军一时半会儿冲不前来。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扭转了这场战争的结局,他就是还未出场的薛万彻。

大度设怎么也不会想到,正当他们与李世勣军激战时,会有一支骑兵从他们后方杀出来,没错,这支骑兵就是薛万彻率领的!早在之前,李世勣就已经与薛万彻商量好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李世勣会率领六千士兵敢与三万人对抗的原因。

当看到薛万彻的大军从后方冲出来时,大度设彻底慌了,不仅大度设慌了,他手下的士兵也慌了。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原来唐军的目标并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战马,唐军一上来,就抢夺他们的战马。要知道,战马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那可是和自己性命一样重要的,他们能够之所以穿越茫茫大漠前来征讨突厥,依靠的正是这些战马,而这些战马一旦被唐军夺去,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因此,看到这种情况,这些士兵早已没有了恋战之心,而是纷纷抢夺战马,保住自己回去的希望。这时候,唐军乘势而动,对着混乱的薛延陀士兵一顿冲杀,斩首三千多人,大度设率领残兵败将仓皇而逃,遁往漠北。

此次战争,打击了薛延陀的嚣张气焰,以唐军的大胜而告终。

经此一役,在之后的两年中,薛延陀一直乖乖地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敢南下而牧马,而唐朝也乐得薛延陀能够安稳地待在自己的领地上不惹事。

这种平静持续了两三年之后,公元644年,唐王朝准备征讨高丽,但此时李世民担心在征讨高丽期间,薛延陀又卷土重来,南下找事。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用了一招疑兵之计,他派遣使者告诉夷男可汗,对他说道:“我现在要去征讨高丽,如果你想要攻打我,请速速来战。”其实,李世民心里也没底,他真怕自己走了之后薛延陀下来捣乱,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的薛延陀也是强者。

李世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夷男可汗可不这样想,两年前的那场战争至今使他感到后怕,再挑衅唐朝等于去找死,他可不想重蹈覆辙!于是,对于李世民的传话,他立马告诉李世民,自己不会南下侵扰唐朝边境的,并且还要派出士兵协助唐朝征讨高丽,李世民拒绝了他。

夷男可汗的话给李世民吃了定心丸,于是,李世民便安心去讨伐高丽了,同时令房玄龄留守,防止薛延陀侵扰唐朝边境。

再征薛延陀

但李世民走后不久,第二年,夷男可汗病死,这时候的薛延陀内部发生了内乱,他的两个儿子相互争夺王位,最终二儿子拔灼胜出,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

年轻气盛多弥可汗即位之后,立马与唐王朝断交,并并且趁着唐朝李世民率军征讨高丽未归之际,率兵攻击唐朝河南地区。

幸亏李世民走的时候留了一手,留下了房玄龄这位独挡一方的人物。面对薛延陀的进攻,房玄龄运筹帷幄,与突厥降将执失思力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将薛延陀军诱至夏州境内,围兵歼之,薛延陀军大败而走。

面对薛延陀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唐王朝这次真的怒了,誓要铲除薛延陀。645年十月,唐王朝利用薛延陀内部发生的矛盾,再次派五路大军出击。

五路大军齐至,在唐军的进攻下,薛延陀很快便土崩瓦解,多弥可汗及其众将被回纥部所攻杀,薛延陀其余部众全部归降唐朝。

至此,随着薛延陀部的破灭,深深地震慑了周围其他部落,于是,中国北方、东北地区等11个部落全部归于唐王朝统治之下,向唐朝称臣,同时,唐王朝赐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从此以后,唐王朝兵锋所至,诸部莫敢不服。

结语

在与外来民族交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原王朝秉承的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尽量与周围部族和平相处,每次面对外来民族的挑衅,一向都是“先礼后兵”。以唐王朝为例,在对外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原王朝不怕事、也不主动挑事!但面对他族的挑衅,不会忍气吞声,而是予以还击。

注:本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文/秦皇唐宗

更多文章

  • 被长生药害死,唐太宗为何相信印度僧人?关键是印度长生术太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印度122岁神僧长生秘诀,唐太宗长生,历史上哪位皇帝炼过长生不死药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本来不相信神仙之说,他曾嘲笑秦皇、汉武的求仙举动。但是令人唏嘘的是,到了晚年,唐太宗就是因为服食印度僧人的长生不死丹药而亡。为何唐太宗要服食丹药,而且是印度的不死丹药,到底印度的不死丹药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1、唐太宗为何要服丹药?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壬午,他对

  • 李白生平首次因诗文而受挫,被告知美中不足、尚有残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之天火燎原,天门山李白,李白生平重要经历

    李白,才华横溢,文章千古流传。无论是在现代,还是远在能人辈出的唐代,提起李白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按理来说,因诗仙著称的李白,在诗文方面应该是无可匹敌,众口称赞的,但是在他的生平中却有一次感到深深的挫败。他踌躇满志,准备了几篇自认为很好的作品去请别人指教,没想到他人给予的评价却是美中不足,尚有

  • 三十四岁四处征战,一夜之间称帝,为五代十国的结束揭开了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十国的悲惨命运,十国千娇郭绍多少章称帝,五代十国群雄割据地图

    而在陈桥兵变后不久,赵匡胤回师开封,开始称帝建国,称自己为宋太祖,国号为宋。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五十四年时间的五代十国的乱世自此将走向一统,一个重新大一统的国家即将诞生,中国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和平稳定的时期。一国之主,频繁更换周世宗柴荣是后周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与祖父是邢台的富豪,从小生活优渥,

  • 隋炀帝玩火自焚——隋朝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导致了国家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是我国秦朝以后最后一个二世而亡的朝代,在隋文帝治下的隋朝国富民强,人口超过五千万,同时军队也有着很强的战斗力,连强大的突厥都向隋朝俯首称臣。可是这样的隋朝却倏忽而亡,也让人倍感意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解决,都是因为隋炀帝的玩火自焚。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全国之后,隋朝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发展得十分迅速,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否是迫不得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太子妃完整版,红拂女李世民兵变玄武门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在这场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长兄和他的三弟,并且成为了唐王朝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秦王李世民被逼无奈,不得不自卫反抗。但是这真的吗?秦王李世民是真的被逼无奈的吗?时间回到

  • 宋朝为何会让外国人,挤破脑袋来华做生意?5大待遇比唐朝还优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真实的生活方式,宋朝经商突破了什么的限制,宋朝的商人有多厉害

    宋朝不仅由于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成为各国商人向往的地方、而且宋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保护他们在华的商业利益和财产权利,给予外商学习、入仕等机会,因而宋代来华的外商人数众多,贸易规模巨大,是宋代海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来宋朝外国商人概况据《诸蕃志》等书记载,与宋朝有贸易关系的

  • 六押、五花判事,凭啥被称为唐代民主集中制?到底是啥样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评价,五花判事名词解释,古代五花图片大全

    一、从中书省的设置说起中书省始置于三国魏。曹丕篡汉,废秘书令设中书省,置中书监、令,独立为署,典掌机密,撰拟诏敕。晋代因中书省执掌机要,人们已经把它看作是“凤凰池”。南北朝时期中书均掌机要之任,但兼有修国史、掌礼乐、析疑狱等职任,其官署仍设于内廷,中书省诸官作为宫廷侍从的色彩仍十分明显。隋初改称内史

  • 女宰相上官婉儿,才情出众却为何被唐玄宗冤杀?原因是政治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薛刚反唐 上官 婉儿,真实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 婉儿

    一、从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说起武则天入宫之初尚能够“屈身忍辱,奉顺上意”,高宗对其非常满意,于是才力排众议立其为皇后。当皇后之初,虽然也频频干预朝政,但尚不敢公然违背高宗的意志。等到她铲除政敌,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后,便开始作威作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念”(《资治通鉴》卷201)。当

  • 刘娥--二婚女人凭什么执掌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娥力挽狂澜,在主少国疑之际,扳倒权臣丁谓,又将权势滔天的曹利用赶出朝廷。大殿上,仁宗居左,而身穿龙袍的刘娥居右,宛如武媚娘再世。大臣方仲弓为了讨好刘娥,上书请刘娥“行武后之故事”,而宰相程琳也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改朝换代。刘娥的心里也的确产生过当女皇的想法,曾多次在朝堂上问计于众人。有一批

  • 宋太宗赵光义:干啥啥不行,杀哥第一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太宗赵光义之死,北宋赵光义有多无能,电视剧宋太宗赵光义传奇

    (梦归秋辰:第504期)公元939年,赵匡胤出生在武清军节度使赵弘殷的家里,赵光义出生了。客观来说,赵光义并不像他的哥哥赵匡胤一样才能过人,而是在他的身上尽显平庸之色,好在他很会投胎。而赵光义也凭着赵匡胤的关系,在北周混了一个右班殿直的官职,后面他更是凭借着赵匡胤的崛起而水涨船高。赵普公元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