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宰相上官婉儿,才情出众却为何被唐玄宗冤杀?原因是政治错误

女宰相上官婉儿,才情出众却为何被唐玄宗冤杀?原因是政治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4/1/25 11:29:07

一、从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说起

武则天入宫之初尚能够“屈身忍辱,奉顺上意”,高宗对其非常满意,于是才力排众议立其为皇后。当皇后之初,虽然也频频干预朝政,但尚不敢公然违背高宗的意志。等到她铲除政敌,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后,便开始作威作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念”(《资治通鉴》卷201)。

当时有个道士名叫郭行真,经常出入宫中,为厌胜之术。宦官王伏胜遂将此事报告了高宗,高宗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即中书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此事。上官仪乘机进言:“皇后恣意专权,海内多有议论,不如废之。”高宗表示赞同,于是命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这一时期武则天已经在高宗左右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于是马上有人将此事报告了武则天。

武则天见事情紧急,急忙赶到高宗居住的宫中。这时起草好的诏书尚在高宗面前,“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他又担心武则天怨怒,便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资治通鉴》卷201)把责任全部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上官仪早年在故太子李忠为陈王时,曾在陈王府任谘议参军;王伏胜则在李忠为太子时,在其宫中做事。于是武则天认为他们二人都是李忠的死党,遂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勾结,谋大逆。

于麟德元年(664)十二月,将上官仪下狱处死,上官仪之子上官庭芝与王伏胜皆被诛杀,籍没其家。接着又将李忠赐死于流放之所。右相刘祥道并未参与此事,因为与二人关系密切,而被贬为司礼太常伯。又将左肃机郑钦泰等一批朝官,或贬官,或流放,原因就是他们与上官仪关系较为密切。

二、上官婉儿陷入政治纷争而被处死

上官婉儿,为唐初上官仪的孙女。史载:上官婉儿“辩慧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她曾经因事而触怒武则天,受到黥面的刑罚,因其有才,才得以继续留在宫中。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卷8《黥》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也就是说唐代妇女的这种化妆术源于上官婉儿,她为了遮掩面部的黥痕,不得已在面部画上花子,影响所及,人们纷纷仿效,竟成为一代之风尚。

“自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不过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上官婉儿虽然可以参与政治,但却不敢过分揽权。中宗即位后,又命其专掌制敕的起草,“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资治通鉴》卷208)。她与武三思、韦后等勾结起来,专权擅政,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上官婉儿长期生活在武则天身边,对武则天的政治手腕非常熟悉,也非常佩服。她见韦后权力欲极强,而中宗懦弱无能,遂劝韦氏行武则天故事,以收买人心。韦氏提出的天下士庶为母服丧三年以及改变成丁制度的动议,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建议。

她想利用韦后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她除了协助武三思、韦后做了许多祸乱朝政的事情外,当然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史载:“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旧唐书·上官昭容传》)

中宗遂置昭文馆大学士四人,直学士八人,学士十二人,皆选文学才俊之士任之。上官婉儿才华出众,每次举行宴会,君臣赋诗唱和,她一人代替中宗、韦后、长宁、安乐公主做诗,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每游幸禁苑,或宗戚宴集,学士无不毕从,赋诗属和,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优者赐金帛。”即让上官婉儿评定水平高下。“于是天下靡然争以文华相尚,儒学忠说之士莫得进矣。”(《资治通鉴》卷209)她为促进唐朝的文学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

上官婉儿死后,唐玄宗令收集其遗作,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张说撰序,流行于世(《旧唐书·上官昭容传》)。据载,其母怀上官婉儿时,曾梦见有人送给她一杆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结果生下了一个女儿,人们都说占得不准。后来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这些记载当然不可尽信。

上官婉儿虽然依附于韦后,但是她毕竟比韦后更富有政治经验,尤其是经过神龙元年的政变和李重俊诛杀武三思的事变后,使她对政治的险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据载,上官婉儿曾经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其姨母之子王昱任命为左拾遗,王昱对婉儿之母郑氏说:“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于三思,此灭族之道也,愿姨思之!”郑氏以此语告诫上官婉儿,婉儿不听。

李重俊起兵时,入宫索取婉儿,婉儿这才感到畏惧,想起了王昱之言,“自是心附帝室,与安乐公主各树朋党”。中宗死后,她与太平公主定谋,草遗制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令相王李旦辅政。这道制书被宗楚客、韦温所改,删去了相王辅政等语。

唐玄宗李隆基起兵诛杀韦氏时,上官婉儿率宫人执烛迎接李隆基,并且拿出了遗制的草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遂为其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不听,下令将其处死(《资治通鉴》卷209)。李隆基即位之后心有所悔,这才命人收集上官婉儿的作品编辑成文集,也算是对错杀婉儿悔意的一种婉转表达。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上官婉儿#

更多文章

  • 刘娥--二婚女人凭什么执掌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娥力挽狂澜,在主少国疑之际,扳倒权臣丁谓,又将权势滔天的曹利用赶出朝廷。大殿上,仁宗居左,而身穿龙袍的刘娥居右,宛如武媚娘再世。大臣方仲弓为了讨好刘娥,上书请刘娥“行武后之故事”,而宰相程琳也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改朝换代。刘娥的心里也的确产生过当女皇的想法,曾多次在朝堂上问计于众人。有一批

  • 宋太宗赵光义:干啥啥不行,杀哥第一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太宗赵光义之死,北宋赵光义有多无能,电视剧宋太宗赵光义传奇

    (梦归秋辰:第504期)公元939年,赵匡胤出生在武清军节度使赵弘殷的家里,赵光义出生了。客观来说,赵光义并不像他的哥哥赵匡胤一样才能过人,而是在他的身上尽显平庸之色,好在他很会投胎。而赵光义也凭着赵匡胤的关系,在北周混了一个右班殿直的官职,后面他更是凭借着赵匡胤的崛起而水涨船高。赵普公元960年,

  • 南迁与否,这是个问题。朱由检的纠结直接让明朝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由检17年还能挽回明朝吗,郭德纲说明朝朱由检贯口,朱由检为什么选崇祯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黄昏,明朝的都城北京城被李自成大军攻陷。崇祯皇帝朱由检来到后宫,他对着周皇后哀泣道:“大事去矣。”然后他让周太后自我了结,免得落入敌军之手,使大明脸面受损。周皇后愤恨道:“妾身嫁给你十八年了,可是你从来都不听我的建议。到了今日,又能怪谁啊?”说完,便走进宫中,用丝绢自缢了。朱由

  • 叶向高:万历皇帝只要不上朝,那么大明就是属于我老叶同志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万历时期,皇帝不理朝政,而叶向高却是积极与宦官擅权斗争、抑制苛捐杂税、整顿官僚机构,在他的治理之下,皇帝虽不上朝,政事却依然由他在处理,因此他自嘲:万历皇帝不上朝,那么大明就是属于我老叶同志的时代。一、生逢乱世,知百姓之忧叶向高降生于乱世之中,那时正值倭寇入侵福建,他的母亲为了躲避倭寇,而在路旁的

  • 宋朝那些事儿:道君皇帝痴迷的信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道君各个人物结局,大明道君,三元道君是什么神

    徽宗崇道与北宋的其他皇帝相比还有自己的特点,他不但非常喜欢驱鬼、占梦、预言等之类的道术,并且还以道教为唯一信仰,对道家信仰非常虔诚,这是其他北宋皇帝跟他所不同的。一、宋徽宗喜好道术回顾历史,崇尚道教的皇帝不止宋徽宗一人,如唐代的唐玄宗,北宋的宋真宗,明朝的明世宗等。这些皇帝的崇道举措在在历史上都是非

  • 与宋朝同时期的辽、金两国都有哪些统治制度,二者又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辽、金两朝都是北方民族南下中原,在中国北方建立地区性王政权的王朝。辽朝和在他之后的金朝有着多方面的相同之处,而在相同的地方又有差异,读完本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对辽金两朝有更加清晰的认知。首先辽王朝的创立者是耶律阿保机,他在位期间,创立斡鲁朵制,建立宫卫亲兵:制定法典,创立契丹文字,奠定了辽王朝各项制度

  • 南明弘光政权联合清朝抵抗李自成纯粹是臆想,只是误了自己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明悲歌李自成现状,南明弘光,小说南明弘光大帝

    当时马士英经过与史可法的角逐逐渐掌握了弘光政权的大权。十六日,他推举陈洪范北行款虏。十九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左懋第因母亲死于北方,想要顺带办理下丧事,请求与陈洪范一起。就这样,弘光政权派往与清朝议和的外交团就形成了。 在商议议和的条件上,马士英与弘光帝决定将山海关以北全部的土地都割给

  • 明朝币制:浅析大明宝钞最终衰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推行的大明宝钞,大明宝钞上的字,大明通行宝钞市价

    大明宝钞的衰亡之路明朝初年,由于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制造铜钱,铜钱的数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所以国家急需一种新的货币。朱元璋在学习元朝制钞的基础上,开始发行明朝的纸币——大明宝钞。并且洪武七年设立了宝钞提举司,于洪武八年,正式开始发行宝钞。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上以宋有交会法,而元时亦尝造交钞及中统、

  • 为什么说明朝是历代最强?不接受反驳,因为这四点原因无出其右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强的三个皇帝,明朝最强工科生,明朝十大最强县令

    第一:明军善战。老祖宗朱元璋时期推翻蒙元,打的元朝喘不过气,元顺帝在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期,弃城而去,使北京免遭战火,明朝认为此举“顺应天意”,便给他上了一个“元顺帝”的称号,以示调侃。中原王朝自五代时期以来,丢失了几百年的幽云故土终于在明朝失而复得。此时的石敬瑭如果“泉下有知”,也终于放下包袱松了一

  • 大明王朝1566:严嵩父子的矛盾背后,是日渐式微的严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明王朝1566 严嵩结局,大明王朝1566严嵩最后的早餐,大明王朝1566 嘉靖见严嵩最后一面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严嵩父子的矛盾背后,是日渐式微的严党。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夏言倒台以后,严嵩凭借自己写得一手好青词的本领,颇得嘉靖帝的喜欢,他也因此成为了嘉靖一朝在任时间最长的内阁首辅。凭借嘉靖帝的恩宠,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好事做得不少,坏事也没少干。严嵩这个人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