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六国的顺序,秦始皇征战天下坑杀赵国40万人!

秦国灭六国的顺序,秦始皇征战天下坑杀赵国40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10 更新时间:2024/2/28 21:45:28

[var1]

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灭韩国

[var1]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但是,赵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均被赵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赵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所以秦国灭六国的顺序中韩国成为了第一个。

灭赵国

[var1]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

[var1]

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赵国在秦国灭六国的顺序中成为了第二个。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var1]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进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的当口,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var1]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

[var1]

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灭燕国

[var1]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国君臣将士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

[var1]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同一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灭齐国

[var1]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5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

[var1]

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秦齐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攻破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更多文章

  • 他是秦国第一名将,助秦国一统江山,战功显赫却被人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最著名的十大名将,秦始皇一统秦国的视频,秦国将一统六国完整版

    [var1]司马错是秦惠王时期将领,在战国时期他可是很有名的,但是到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在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人很少,能让人记住的人就是少之又少了,司马错就是其中一人。他是司马迁的八世祖,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var1]司马错的灭蜀之战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只是在

  • “士为知己者死”,他被誉为战国最强刺客,甚至被剑圣视为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四大刺客排行,战国刺客故事完整版,战国赵策知己之死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var1]“剑圣”盖聂原本不叫盖聂,为什么要改名作“聂”呢?因为他的偶像姓聂。剑圣这位偶像,来头也是不小,“战国最强刺客”这是后来人们给他的名号,他名——聂政。在太史公的《史记》里记载的《刺客列传》中,是这样写聂政的——市井屠夫。一个市井之徒,如何能称为战国

  • 孔子认为父母死后应该“守孝三年”,为何他的弟子宰我却极力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守孝三年,孔子教育弟子的典故,孔子的言行被弟子整理成一部著作

    孔子认为父母死后应该“守孝三年”,为何他的弟子宰我却极力反对孔子认为,人出生后“三年不免于怀”,守孝三年,就是为了报答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宰我却认为,三年什么都不做,什么事都耽误了,凡事讲究推陈出新,三年守孝的办法过时了!孔子很生气,问宰我:“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所以这个期间什么事

  • 秦魏阴晋大战中,秦国倾50万对战吴起5万,却被打的落花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起大破五十万秦军后来的故事,吴起以五万魏军破五十万秦军,吴起灭秦国的原因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有很多。淝水之战、巨鹿之战、三国三大战役皆是以少胜多。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阴晋之战,在魏国与秦国之间发生。当时声势浩大,虽然它在《史记》中未有记载,可是在《吴子兵法》中却有着详细的记载。[var1]《吴子兵法》就是这场战役的重要人物吴起所著。吴起是战国时

  • 历史上廉颇日食十斤肉,然而还有比之更能吃,却不想是个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廉颇一斗米十斤肉是真的吗,廉颇饭斗米肉十斤出处,廉颇图片

    说到吃饭,每个人都必须的事情,而且遇到美食,那当然是值得欢喜的事。然而,专家研究表明,人类咀嚼食物时会分泌激素。这种激素能使人感到舒适。所以网络上有一批网友是如此说的,假如一顿火锅解决不,那就再来一顿,看来还是有些依据的。[var1]然而人的食量是有限的,身体承受度也是个问题,所以任何事情都要适量。

  • 孔子曾教出了三千弟子,更有七十二圣贤,为何他儿子却毫无建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七十二弟子一览表,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说明什么,孔子三千弟子为何只有72人出名

    [var1]要说孔子的弟子们,传说中已经到了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人更是儒家学说的一个传播者和继承者,而且患有不少人都是非常有大成就的,但是有一件事却是让人非常的疑惑,孔子那么有名,那么有成就,为什么他的儿子却十分的平庸,没有什么成就呢?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var1]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为什么

  • 此人比商鞅早30年变法,同样被车裂但他拉了70多个贵族垫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商鞅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商鞅变法战绩

    古之变法者,若非拥有实权的帝王,十有八九下场都不怎么好。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展开变法,变法内容主要是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位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很快在诸侯国中异军突起,后来有秦王嬴政一统天下。但变法者商鞅由于他的改革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 长平之战后,廉颇未老,燕国60万大军被13万赵军迎头痛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最后谁带领赵军投降,长平之战赵国缺粮吗,赵国长平之战廉颇去哪了

    [var1]精锐尽失的赵国只好全线退守赵都邯郸,苦守一年的邯郸城粮食告罄,百姓开始易子而食。独木难支的赵国派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自荐的毛遂靠三寸之舌,说动楚国出兵10万相救。”窃符救赵“的信陵君也带着8万魏国赶来。[var1]赵国已守孤城将近两年,几乎崩溃之时,终于等来了18万楚、魏援军。此时的

  • 战国时期,发生的“沙丘之乱”,让赵国承受了多大的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国沙丘之变,战国赵国的女人漂亮,广宗县沙丘之乱

    [var1]据统计,赵武龄国王执政的第一个19年,在与晋、魏、齐等国的交战中,赵败了7次,其中在鱼水之战中,晋国家斩首8万人的惨败。对抗中山国,遭到“引水围剿”的奇耻大辱。痛苦的赵武灵王总结历代经验教训,命令所有军人穿窄袖子的紧身野蛮人衣服,边骑马边学射箭,人称“后福骑兵”。古代中原地区一般把大国称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一句话证明,赵括并非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白起赵括长平之战,白起赵括穿越小说,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终究只是浅显的,如果要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还是得从实际行动中才能得到。如果只是单纯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却不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那么当真正遇到问题时,便会落得一个一败涂地的下场。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便是如此,只懂得“纸上谈兵”,最终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