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秦国一一灭亡东方五国,齐国就不害怕?原来君臣都被秦国收买

面对秦国一一灭亡东方五国,齐国就不害怕?原来君臣都被秦国收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39 更新时间:2024/2/21 20:35:39

一、目光短视,导致合纵屡屡失败

从实质上说,战国后期连横是积极主动的攻势策略,合纵是以攻为守的守势策略;从形式上说,连横是东西联盟,合纵是南北联盟;从总体上说,连横是强国(特别是后期的秦国)为了谋求军事优势,打破平衡而采取的攻势行动,合纵则是东方各国为了自我保护,为了救亡图存,联合起来抗御强国的兼并而采取的守势行动。即使曾经有过三国、四国甚至五国合纵攻秦,也不过是一种以攻为守,防止被各个击破的策略。

[var1]

历史的结局是合纵失败,六国灭亡。根本原因是六国封建改革不彻底,综合国力不强,更为重要的是合纵之国为了维持封建割据状态,违反了历史要求统一的总趋势。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他:“定于一”。定于一统,定于一尊,当时的人们都看到了,诸子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同的是他们各有自己的统一观。各大国都想由自己来实现统一,问题是谁有力量,谁的路线正确。

战国后期,各国战略举措的得失和军事力量的消长,使列国外交形势和战略态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独强,打破了同六国的战略均势。秦国强大的车、步、骑、舟诸兵种部队,可以在平原、山地、江河进行大规模的作战。秦国的战争指导者实行“连横以斗诸侯”,东向争天下的战略方针始终注意到三晋是争夺的焦点,崤函是控制的咽喉,而要地宜阳是秦军进攻的支点。秦军既可南下威胁楚国翼侧,又可回兵配合对敌正面卷击三晋,形势十分有利。

加之秦国在外交上离间拉拢与军事打击紧相配合,更是所向披靡。李斯献计的“三部曲”在统一战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阴遣谋士资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采纳李斯等人之计,“竟并天下”合纵失败,没有牢固的联盟也是重要原因。

张仪明确指出:“诸侯之为从(通“纵”)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

这就是说,他们各怀私利,各有打算,因此几次合纵始终是脆弱的,短暂的,所谓“诸侯之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同床异梦的松散合纵联盟,反映在军事行动上就表现为各自保持实力,打滑头仗。

以伊阙之战为例,秦将白起在自述战胜韩、魏的原因时承认:“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韩、魏互相观望,结果被秦军各个击破。又如,齐、韩、魏三国攻秦,孟尝君听信韩庆“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的游说,在攻入函谷关后按兵不动不乘胜扩大战果,就是出于既怕韩、魏强大而难以控制,又怕秦国削弱不能控制三晋。

[var1]

总之,多次合纵都由于各怀私利,都企求兼并别国而一事无成。

二、君王后事秦与后胜误国

齐湣王被杀,莒人共立其子法章,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的王后是君王后,生子建。五年后,田单攻破燕军,齐襄王重归临淄。公元前265年,襄王卒,子建立,国事决于君王后。君王后奉行事秦政策。秦赵会战长平之时,赵国请求齐国接济粮草。谋臣周子力主救赵,他认为:“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君王后不听。史称:“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齐国的外交政策受秦国外交活动的影响很大。秦始皇用兵六国之时,担心齐、赵联合,特地派荆苏等人出使齐国,以计谋断绝齐赵之交。君王后死,后胜为齐相。秦国间谍以重金贿赂后胜,唆使他派遣众多宾客出使秦国。秦国又以重金收买这些齐国使者,使他们为秦国效力。这些使者纷纷劝说齐王奉行与秦亲善的政策。

齐国长期奉行“朝秦”政策,“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齐国不仅不援助遭受秦军攻击的其他五国,而且自身也不做抵抗秦国入侵的准备。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秦国最后一个对手,齐王建与其相后胜这才开始仓促备战,“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可是当亡国之祸降临的时刻,原本强大到足以称帝的齐国却只能束手被擒,不仅毫无反击之力,就连抵御、反击的意志也丧失殆尽。

[var1]

亡齐是秦始皇的既定之策,与齐亲善是表面现象。据说王翦灭燕之时,秦始皇曾与众将商议:“齐、楚何先?”李信曰:“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李信的见解仅从军事角度着眼,而从齐国的实际状况看,先灭楚国更有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破楚扫燕灭代的得胜之师兵临齐境。齐国在劫难逃。

三、齐国的战与降

战忽?降乎?齐国内部有两种意见。即墨大夫、雍门司马是主战派的代表。

即墨大夫认为齐国有战胜秦国的可能性,他指出:

“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郵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王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面之称制,乃西面而事秦,为大王不取也。”

当时齐国实力尚存,军队完好无损。各国贵族多逃亡齐国,寻机报亡国之恨,这也是一支可借用的力量。如果齐国君臣一心,借助各国人才,组织全国军民,尚足以一战。五国刚刚覆灭不久,各地还有图谋叛秦活动,一旦齐军挫败秦军,也存在着扭转局势的可能性。

但是,齐王建和后胜一心事秦、降秦。齐国准备不足,军民也得不到有效的组织,以致“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这样的国家不亡待何?

[var1]

秦王政恩威兼施,一方面大兵压境,一方面诱齐降秦。秦使陈驰劝说齐王建降秦称臣,答应以五百里之地作为他的封邑。“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可是秦国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将他活活饿死在当地荒僻的松柏之间。齐人闻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齐王建任用奸佞,苟且偷安,终于招致杀身亡国之祸。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更多文章

  • 秦帝国之殇曾经令秦国走向富强的政策,为何却令秦朝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为什么是秦帝国,大秦国师之殇,秦国二世而亡的读后感

    不过强盛至极的秦王朝却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在秦二世在位的时候,其就被农民起义军和各路诸侯的人马所击败,而中国也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分裂状态之中。虽然秦朝的灭亡和赵高的专权已经秦二世的昏庸有关,但是秦始皇制定的部分政策也是要为秦朝的短命承担一定责任的。[var1]作为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统治者,秦始皇对于

  • 你知道春秋战国时各国信仰的神是什么吗,结果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雅典信什么神,战国信仰,战国诡神鬼谷子

    [var1]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春秋各列国的人们所信仰的神是什么吧!宋国宋国人平时在遇到大事需要问卜时,他们卜问的对象分为三大类,即天神、地祗,人鬼。而在一切神灵鬼魅之中,信仰最高,权力最大的神便是帝。宋人认为帝是宇宙的主宰,万王之王,管自然及人间的一切事务,宋人对他崇拜几乎达到极致。[var1]帝的地

  • 孔子晚年的3句话对后人影响极大,简单的语句悟出透彻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子临死前说的三句话,孔子最重要的一段话,孔子晚年语录

    他曾在晚年时期给后人留下了3句话,时至今日每个人依然可以从这里探寻孔子的智慧,找到生活的真理。[var1]01.时也,命也据说这是孔子晚年的时候读《易经》,而心得就只有这简单的四个字:时也,命也。四个字,也可以概括我们的一生。人的一生,总要做很多的事,而做事情的时机则显得尤为关键,同乱世出英雄一样,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同时,也请不要忘了另一位传奇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纪念谁,端午节屈原的传说英文,屈原的古诗赞美端午节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完美的传承,比如端午节,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节日。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要过端午节吗?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等等。起源于吴越等地,后来延伸到整个华夏大地,端午节的两大习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当年

  • 透过一颗颗细小的盐,看魏国如何迈入强国的行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国被判几年,魏国巅峰实力有多强,榆林魏国

    如果有人问你,哪个国家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你会怎么选?包括笔者在内,大部分人恐怕都会选择秦国。这种选择可以理解,毕竟秦国在战国末期一扫六合,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众所周知,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秦国作为胜利者,美化本身也属于情理之中,故而后人觉得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实属正常。其实,在战国初期,魏国

  • 春秋战国士兵经常用的戈、戟,为何以后没有使用原来和战车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戈戟光辉,七雄戈戟乱如麻,戈戟兵器图片

    戈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长柲进攻性武器,用来勾啄,古代也称勾兵、啄兵。它是由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陶镰进化来的。完整的青铜戈由戈头、柲(柄)、镦等几部分组成,有的还在柲首安装柲帽。一、戈的使用定型时期的戈头由援、内、胡三个部分组成:援是横向侧出的刃,前有锋,上下侧起刃,是戈最具杀伤力的部位:内是援后的纳柲

  • 《大决战》韩先楚亮相,四纵副司令不简单,能文能武有大局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决战韩先楚牺牲的哪一集,旋风司令电视剧韩先楚,韩先楚将军真实影像集

    [var1]1946年5月,当东北民主联军大部队撤到北满以后,留在南满的主力只剩下三纵和四纵。客观地说,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形势非常被动,国民党军一直穷追猛打,在北满的首脑机关也面临着重重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军委电令辽东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在中长铁路沿线挑选一两个大中城市发起进攻,迫使国民党军回

  • 秦之所以叫秦,真是集春秋二字而成?你能想到秦字和舂米劳作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70和秦80有什么区别,天下苦秦久矣中的苦秦指的是什么,六国伐秦秦怎么处理的

    有种说法,大臣告诉秦始皇:"皇上的功劳,那是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总和,其功绩抵得上大半个春秋,建议皇上去春秋春字的一半及秋字的一半组成一个新'秦'字"。这秦始皇一听,不错,这个字好,于是高兴得当即拍板决定,就用这个"秦"字为秦王朝国号。这个说法挺好的,但是很可惜,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半个春秋的说法只

  • 战国时期,为何只有秦国变法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人,孙膑评价秦国变法,秦国变法视频完整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秦国的历史。众所周知,秦国在西周时期,只是给周王朝养马的一个部族,后来因为抵抗犬戎有功,再加上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在此过程中,为东周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表彰秦国的贡献,周平王将陕西、甘肃部分地方分封给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以诸侯国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到秦穆公时

  • 知耻而后勇:韩信第四,勾践第二,而第一却搅动了整个时代的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死于谁手里了,勾践妹妹被谁欺负,勾践的儿子琪瑛结局

    [var1]古往今来,能够知耻而后勇的大有人在,如韩信自幼家贫,靠着在别人家蹭吃蹭喝来维持生计,而后又忍受得了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一生的传奇霸业;孙膑也是出师之后受到庞涓的迫害而遭受膑刑,身体残疾,他不忘昔日之耻,最终战败庞涓,赢得美名;勾践卧薪尝胆,更是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示了知耻而后勇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