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知耻而后勇:韩信第四,勾践第二,而第一却搅动了整个时代的风云

知耻而后勇:韩信第四,勾践第二,而第一却搅动了整个时代的风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2/11 18:44:18

[var1]

古往今来,能够知耻而后勇的大有人在,如韩信自幼家贫,靠着在别人家蹭吃蹭喝来维持生计,而后又忍受得了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一生的传奇霸业;孙膑也是出师之后受到庞涓的迫害而遭受膑刑,身体残疾,他不忘昔日之耻,最终战败庞涓,赢得美名;勾践卧薪尝胆,更是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示了知耻而后勇的传奇一生,诸如此类的故事,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多如牛毛,下面小编将历史中知耻而后勇最出名的六人做了一个排名,他们都是赫赫有名之辈,其第一名更是搅动了一个时代的风云!

NO.6秦穆公不忘兵败之耻秦穆公曾两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发愤图强,终杀败晋军,威震诸侯。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姓嬴,名任好,他在位时间长达39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晋国,谋求霸业,于是他任命孟明视为大将,帅军攻晋。但是由于孟明视目光短期,自认为秦军兵力强盛,轻视晋军,导致秦军两次败于晋军,秦穆公对此也是十分懊恼,并引以为耻,决心要一雪前耻。

[var1]

经过前两次的失败,孟明视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了,就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认识到自己的指挥才能不够,训练军队和指挥作战的方法也有缺陷。于是他变卖家财,筹集资金,抚恤伤亡将士的家属,并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最终训练出一支战力强劲,军心凝结的虎狼之师,孟明视意识到自己是时候一雪前耻了,就率领着强悍之师,一鼓作气战败晋军。在晋国的土地上,秦军往来驰骋,为所欲为,犹入无人之境。

NO.5岳飞不忘靖康之耻“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首满江红,道出了岳飞久藏于胸的不甘与悲愤,“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也显示出了他励志洗刷国耻的决心与壮志。

[var1]

正是靖康之耻是悬挂在宋人心头的一把尖刀,刺痛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拳拳爱国之心,此时岳飞挺身而出,率领岳家军,两度北伐,大破金军。当时金军对岳家军之名无不闻风丧胆,对岳飞更是畏之如虎。岳飞有盖世之才,英勇无敌,忠孝无双,他虽然遭奸臣迫害,但是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高度赞扬了这位知耻而后勇的一代忠勇名将。

NO.4韩信不忘胯下之辱韩信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他没有经商的天赋,有没有人可以推荐他做官,就只能到处蹭吃蹭喝,但是总是去一个地方蹭吃蹭喝,难免会被他人厌恶,韩信也是有志之士,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有一次一名恶少欺负韩信无依无靠,让他同自己决斗,不然的话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恶少的对手,就忍受了胯下之辱,但是心中强者之心愈发坚定。

[var1]

韩信在投奔刘邦之后得到了重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的将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刘邦取得了汉中,最终将项羽困死在垓下,结束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知耻而后勇,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之后奋发向上,终于出人头地,成为汉初赫赫有名的大将,最终封王。

NO.3孙膑不忘膑刑之耻战国时代,孙膑遭受庞涓的陷害,被施行了一种叫做刖刑(也叫膑刑)的刑罚。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他不忘如奇耻大辱,才改为孙膑。这种刑罚是把膝盖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间失去了保护,受刑之人连站都站不起来,所以稗官野史上说,孙膑受刑之后,上阵打仗连骑马都没办法,必须要坐车。古人有云:“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做官的人以受刑为耻。

[var1]

孙膑在遭受膑刑之后,并没有忘记这奇耻大辱而忍辱偷生,而是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了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膑也由此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NO.2勾践不忘亡国之耻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长之子。在公元前494年的时候,吴王夫差在军师伍子胥的帮助下为父报仇,大举伐越,勾践听说吴国出兵攻打,就先下手为强,率先攻打吴国,但是吴王夫差带兵拼死作战,在夫椒山大败越军,越王勾践为了保存实力,在范蠡的建议之下,成为了吴王夫差的俘虏,遭受非人的待遇与折磨。

[var1]

勾践在吴王夫差的眼皮底下生活了两年,在这两年中,他表现得极其卑微,对吴王夫差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吴王夫差觉得勾践已经真心归顺了自己,就将勾践放回了越国。勾践被放回越国之后,念念不忘复仇,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吞灭了吴王夫差的美丽幻想。

NO.1张仪不忘被拒之耻苏秦与张仪于本是师兄弟,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苏秦早于张仪出师,出仕赵国。张仪本以为苏秦会看在同门之谊上收留自己,就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var1]

张仪在秦国很快就得到了秦王的重用,他主张连横(秦国与六国其他国家联合在地理位置上相当于横向联合,故称之为连横)之策,正好与苏秦主张的合纵之策相反,张仪主张秦国与六国之中部分国家结盟,然后谋取另一些国家的利益,从而达到强大秦国,削弱六国的目的。秦国采用张仪的策略,不断离间其他国家之间的合纵,最终使得秦国日益强大,最终一统六国。正是苏秦的羞辱,才使得张仪之才得到充分发挥,使得秦国在六国强敌环伺之中不断壮大,他的连横之策搅动了整个战国的风云,将他排在第一位实至名归。

结语:本文排名只是小编的一己之见,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畅所欲言!

更多文章

  • 孙权讨伐山越人三十年,为何吴国国力不降反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平定山越地区,关于孙权的吴国枪兵,吴国孙权死后何人继位

    当时孙权多次想要发动北伐,都因为山越作乱而作罢。[var1]▲孙权画像在孙家统领东吴的前三十年里,他们和山越之间的战斗几乎就没有中断过。那么山越究竟是怎样的一股势力,其为何在三国时期异常活跃,之后便不常见于史册了呢?一、山越的起源在东汉以及三国时期的史籍中提到的山越,和秦汉时期的东瓯、闽越、于越以及

  • 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崇尚孔孟之道?不是鲁国,不是宋国,而是此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宋国和鲁国称王吗,宋国vs鲁国,春秋战国鲁国现状

    战国风起云涌,法家学派成为乱世中各诸侯国救亡图存的砝码,而提倡仁义道德、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在战国时代几乎没有市场,孔孟之道难以在乱世中被诸侯国采纳。然而,正是在这不讲仁义道德的年代,却有一个国家大力推崇孔孟之道,全国上下充满了安逸和太平。这是哪个诸侯国呢?[var1]孔孟之道的兴起——礼崩乐坏的春秋

  • 秦始皇的心腹为何全是“蒙”姓?本不是秦人,三代人铸就秦国忠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与王家出身秦国本土不同,蒙家第一代人物蒙骜是齐国人,要说蒙骜一个齐人为何非要跑到秦国为秦王效力,理由很简单,秦国兼容并包,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有才能,它就敢重用,这也是秦国之所以强大的根由所在。而蒙家的构成也很简单,主要是蒙骜、蒙武以及蒙毅、蒙恬兄弟三代人,其中只有蒙毅是文臣,别小

  • 长平之战,秦国已经消灭了赵国主力,为何却在40年后才灭掉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之战赵国秦国兵力,长平之战秦国赵国各自兵力多少

    [var1]但有趣的是,当时赵国虽然国力大损,但秦国却并没能一举攻下赵国。在损失了全国的精锐之后,赵国依然坚持了三十多年,才最终被秦国灭掉。面对一个军事力量近乎全部损失殆尽的赵国,秦国为何没能一鼓作气,直接平定赵国呢?实际上,真实的原因在于,长平之战后,秦国内部也出了一些问题。正是秦国内部的矛盾,给

  •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并无秦国,那秦国从何而来,又是怎样壮大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分封的侯君,秦国武王,武王分封陈国的原因

    自周天子势弱以来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彻底被秦国结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就此出现。不过在此之前的,恐怕谁都不会想到,结束这样一个乱世的竟是被中原各国看不起的“蛮夷之国”。[var1]为何这样说?因为秦国的先祖并不“高贵”,当初周武王分封各诸侯国时,并不包括秦国。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是从何时出

  • 魏武卒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到了战国后期,魏国反倒无法组建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武卒,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秦灭魏的时候魏国有多少兵力

    [var1]巅峰时期的魏武卒,就是这么猛。至于说后来魏国为什么不能重建魏武卒,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魏国不管是从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不足以再培养魏武卒这种精锐军队了。有关魏武卒的事情,我们还得从当年三家分晋之后开始说起。公元前403年,随着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昔日强大的晋国,彻

  • 曾经在春秋时代称霸一时的越国,进入战国时期后为何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越国去哪了,穿越到战国越国的小说,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在哪

    [var1]越国在整个春秋时代,其实一直都比较强大。就连齐桓公在位的时候,都需要对越国小心防备,生怕越国哪天会打过来。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晋国为了对付楚国,于是扶持楚国身后的吴国。而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则开始支持吴国背后的越国。就这样,吴越两国经过迅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了吴越争霸的阶段。第一回合,吴国

  • 一口气看懂楚国历史!战国七雄中楚国面积最大,为何最终败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太子打死秦国大夫,秦国和楚国谁厉害,楚国伐秦陈轸谈楚国粮食

    [var1]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楚国,其实是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超长政权。他的历史,几乎比周朝还要长。楚国的历史,最早得从商朝的时候说起。话说在商朝的时候,在今天的长江流域,生活着很多原始部族。这些部落崇拜火,以凤凰作为图腾。按照史书记载,这些先民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人。因为当初中原文明的核心,

  • 战国中期秦国要称帝,为何非得拉着齐国一起?齐国有资格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且,按照当时秦国的政策,秦国其实是想拉拢齐国,一起瓜分整个中原,彻底平分天下。只不过后来齐国仔细一盘算,觉得称帝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并不大,所以很快就取消了所谓的‘帝号’,不再称帝了。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简单来回顾一下,齐秦两国称帝之前的战国历史。看过这段历史之后,我们就能明

  • 历史上最厉害的不是秦国军队,而是名不见传的狼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军队,秦国军队超清壁纸,广西狼军有多厉害

    [var1][var1]狼兵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但其通常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谓狼土兵。狼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此类人不隶军籍,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