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同时,也请不要忘了另一位传奇人物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同时,也请不要忘了另一位传奇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4/1/19 21:05:26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完美的传承,比如端午节,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节日。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要过端午节吗?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等等。起源于吴越等地,后来延伸到整个华夏大地,端午节的两大习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当年楚国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被秦军攻破后,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敬佩屈原的人格,怕他的尸体被江中的鱼鳖虾蟹吞食,于是用艾叶包裹江米投入水中,来保全屈原的遗体,同时纪念屈原。

[var1]

随着时光的流逝,两千余年已经过去,可是这个习俗却流传下来。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屈原之前的二百多年,有一位古人,相传他一辈子没有笑过,但是他为吴地百姓修建了姑苏城,百姓感激他的恩德,每年五月初五都要祭拜他。

直到现在,苏州人说起端午也会先想到他,他就是被称为复仇之神的伍员。那么,为什么后来屈原取代伍员成为端午节的代表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记载,从伍员的传奇一生中,探寻其中的奥秘。

[var1]

背负血海深仇逃离楚国

伍员,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家在楚国是地位显赫的名门望族,伍员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史书上并未记载伍员年少时候的经历,我们不知道他有着怎么的成长经历,但是从他父亲伍奢的官职和地位来猜测,少年伍员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稳定的生活轨迹

如果伍员的生活始终沿着这种稳定的轨迹发展下去,凭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应该会成为楚国的栋梁之臣,辅助楚王成就霸业。可惜的是,伍家父子碰到的国君是无道的楚平王,这个楚平王不念人伦,居然看上了自己儿子,也就是太子建的未婚妻,并且强行抢夺,从此太子建开始怨恨楚平王。

[var1]

奸臣费无极趁机进献谗言,挑唆二人的关系,于是太子建被贬,被迫离开楚国都城。费无极担心有才干的伍员和哥哥伍尚为太子建报仇,又建议楚平王将伍奢作为人质,招来他的两个儿子一并诛杀。据《史记》中记载:

"无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面对这个不利的局面,哥哥伍尚决定牺牲自己,去面见楚王,而伍员坚决不肯,他说:"这个局面摆明了楚王要诛杀我们父子三人,不管我们俩去不去都救不了父亲的命,所以我一定要离开楚国,为父亲和兄长报血海深仇。"于是,伍员面对楚平王派来逮捕自己的士兵,坚决不从,据《史记》中记载:

"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

由此可见伍员十分霸道,凭借自己的武勇便可以逼退了逮捕自己的人,开始了逃亡的漫漫旅程。而他的目的地,就是和楚国争斗不休的吴国,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心中已经燃起了复仇的熊熊火焰。

助阖闾成霸业掘坟鞭尸

不过,伍员奔赴吴国的道路却并不顺畅,他知道吴国路途遥远,势单力薄,所以决定先去寻找在宋地的太子建并投奔他,共同商量复仇计划。但是这时候的太子建,无权无势,无兵无将,无钱无物,无名无德,所以笔者更倾向于伍员其实是想扶持太子建登上楚国国君之位,说明了伍员身为人臣,在父兄被杀的情况下,仍然对太子建保有忠君之心,实属难得,他很明确自己的仇人只有楚平王。

可惜的是,太子建后来被郑人杀死,于是伍员只好偕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这一路上,追兵不停的寻找他们二人,楚平王也开出了五万石米粮的赏金。据《战国策·秦三·范睢至秦》中记载:

"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凌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由于楚平王无道不得人心,加上伍家在楚国以贤德闻名,所以沿路百姓竭力帮助伍员,伍员终于入吴。

[var1]

伍员入吴后,在他的竭力帮助下,公子光终于登基,是为吴王阖闾。阖闾和楚国有极大的怨恨,于是重用伍员和孙武,攻打楚国。公元前513年,阖闾兴兵携伍员、伯嚭攻打楚国,夺取了舒地,并捉拿了当初吴国投降的二位将军。公元前511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员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对伍员、孙武说:"原先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怎样?"二人回答说:"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阖闾听了,调动全部兵力与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与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峙,楚国军队将领子常大败。于是吴王乘胜前进,与楚军五次交战后,就攻入了郢都。当天楚昭王出逃,次日,吴王进驻郢都。

伍员带领吴军进入楚都后,寻找楚昭王未果,极其愤恨,于是他来到楚平王的坟墓前,痛斥楚平王昏庸无道,并将坟墓掘开,鞭尸三百,曝晒于野。春秋战国时代,上至天子朝臣,下至黎民百姓,仍然相信人有前生今世,对逝者秉持入土为安的态度,伍员此举可谓前所未有,让人震惊,却又佩服他忍辱负重,终于报得血海深仇。

怒斥夫差死后目悬东门

经过多年的努力,伍员终于报得父兄之仇,按理说已经满足了他的夙愿,可是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中箭,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伍员辅佐少君,封他最高官职,称相国公。

[var1]

可是,夫差即位后,却没有将助他父亲成就霸业的伍员放在眼里,反而听从奸臣伯嚭的谗言,处处和伍员作对,伍员虽然一心报仇,但也尽心竭力辅助阖闾,和孙武等人联手缔造了吴国的霸业,可是看到夫差的种种不作为,担心吴国的未来,于是怒斥夫差无道,恐葬送前人基业。夫差极其生气,于是要赐死伍员。

此时的伍员恐怕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一腔热血了,要是换成别人,可能窝囊的死去,但是伍员可是人称复仇之神的男人,眼见自己无力回天,他却不为自己的性命担忧,反而担忧着吴国的江山社稷。据《史记》中记载: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於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var1]

伍员的话语令夫差惊出一身冷汗,他实在不敢真将伍员的眼睛悬挂在东门上,于是将伍员的尸体沉江,可是,根据后来的传说,吴国东门上真的长出了一双眼睛,日夜流泪,似乎为吴国即将面临的未来而感伤。夫差感到恐惧,命令士兵用箭去射,可是谁也射不中,让人恐惧。虽然传说不可以作为考古的凭据,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吴人对伍员有深厚的感情。

[var1]

结语

伍员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是伍员为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在父兄死后,一心复仇,终于借吴王阖闾的手报仇雪恨,化不可能为可能,不免让人赞叹,在自己被夫差赐死时,虽然无力回天,仍然不放下对夫差的仇恨,逼得夫差死前用白布蒙眼,无颜面见阴间的伍员,可谓时快意恩仇的一生。

伍员生前,一方面对外征楚,一方面发展民生,姑苏城就是他力主修建的,同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百姓带来巨大的福利,吴人感念他的恩德,为他立祠,每年五月初五纪念伍员,这也就是端午节的雏形。

但是,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而言,臣子应该忠君爱国,正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才是正确的臣子之道。屈原在可以偷生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殉国,而伍员在难以活命的情况下千辛万苦地逃亡,最终成功复仇国君。古代封建统治者需要的是逆来顺受,所以树立屈原成榜样,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伍员则被人慢慢遗忘。

不过,伍员仍然是中国文明史中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孤胆英雄,他的一生在政治,军事,思想领域都有建树,不过最重要的标签是复仇,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是一位少见的奇人。

参考文献

1《史记》

2《战国策》

更多文章

  • 透过一颗颗细小的盐,看魏国如何迈入强国的行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国被判几年,魏国巅峰实力有多强,榆林魏国

    如果有人问你,哪个国家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你会怎么选?包括笔者在内,大部分人恐怕都会选择秦国。这种选择可以理解,毕竟秦国在战国末期一扫六合,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众所周知,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秦国作为胜利者,美化本身也属于情理之中,故而后人觉得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实属正常。其实,在战国初期,魏国

  • 春秋战国士兵经常用的戈、戟,为何以后没有使用原来和战车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戈戟光辉,七雄戈戟乱如麻,戈戟兵器图片

    戈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长柲进攻性武器,用来勾啄,古代也称勾兵、啄兵。它是由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陶镰进化来的。完整的青铜戈由戈头、柲(柄)、镦等几部分组成,有的还在柲首安装柲帽。一、戈的使用定型时期的戈头由援、内、胡三个部分组成:援是横向侧出的刃,前有锋,上下侧起刃,是戈最具杀伤力的部位:内是援后的纳柲

  • 《大决战》韩先楚亮相,四纵副司令不简单,能文能武有大局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决战韩先楚牺牲的哪一集,旋风司令电视剧韩先楚,韩先楚将军真实影像集

    [var1]1946年5月,当东北民主联军大部队撤到北满以后,留在南满的主力只剩下三纵和四纵。客观地说,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形势非常被动,国民党军一直穷追猛打,在北满的首脑机关也面临着重重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军委电令辽东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在中长铁路沿线挑选一两个大中城市发起进攻,迫使国民党军回

  • 秦之所以叫秦,真是集春秋二字而成?你能想到秦字和舂米劳作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70和秦80有什么区别,天下苦秦久矣中的苦秦指的是什么,六国伐秦秦怎么处理的

    有种说法,大臣告诉秦始皇:"皇上的功劳,那是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总和,其功绩抵得上大半个春秋,建议皇上去春秋春字的一半及秋字的一半组成一个新'秦'字"。这秦始皇一听,不错,这个字好,于是高兴得当即拍板决定,就用这个"秦"字为秦王朝国号。这个说法挺好的,但是很可惜,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半个春秋的说法只

  • 战国时期,为何只有秦国变法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人,孙膑评价秦国变法,秦国变法视频完整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秦国的历史。众所周知,秦国在西周时期,只是给周王朝养马的一个部族,后来因为抵抗犬戎有功,再加上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在此过程中,为东周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表彰秦国的贡献,周平王将陕西、甘肃部分地方分封给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以诸侯国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到秦穆公时

  • 知耻而后勇:韩信第四,勾践第二,而第一却搅动了整个时代的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死于谁手里了,勾践妹妹被谁欺负,勾践的儿子琪瑛结局

    [var1]古往今来,能够知耻而后勇的大有人在,如韩信自幼家贫,靠着在别人家蹭吃蹭喝来维持生计,而后又忍受得了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一生的传奇霸业;孙膑也是出师之后受到庞涓的迫害而遭受膑刑,身体残疾,他不忘昔日之耻,最终战败庞涓,赢得美名;勾践卧薪尝胆,更是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示了知耻而后勇的传奇一生,

  • 孙权讨伐山越人三十年,为何吴国国力不降反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平定山越地区,关于孙权的吴国枪兵,吴国孙权死后何人继位

    当时孙权多次想要发动北伐,都因为山越作乱而作罢。[var1]▲孙权画像在孙家统领东吴的前三十年里,他们和山越之间的战斗几乎就没有中断过。那么山越究竟是怎样的一股势力,其为何在三国时期异常活跃,之后便不常见于史册了呢?一、山越的起源在东汉以及三国时期的史籍中提到的山越,和秦汉时期的东瓯、闽越、于越以及

  • 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崇尚孔孟之道?不是鲁国,不是宋国,而是此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宋国和鲁国称王吗,宋国vs鲁国,春秋战国鲁国现状

    战国风起云涌,法家学派成为乱世中各诸侯国救亡图存的砝码,而提倡仁义道德、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在战国时代几乎没有市场,孔孟之道难以在乱世中被诸侯国采纳。然而,正是在这不讲仁义道德的年代,却有一个国家大力推崇孔孟之道,全国上下充满了安逸和太平。这是哪个诸侯国呢?[var1]孔孟之道的兴起——礼崩乐坏的春秋

  • 秦始皇的心腹为何全是“蒙”姓?本不是秦人,三代人铸就秦国忠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与王家出身秦国本土不同,蒙家第一代人物蒙骜是齐国人,要说蒙骜一个齐人为何非要跑到秦国为秦王效力,理由很简单,秦国兼容并包,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有才能,它就敢重用,这也是秦国之所以强大的根由所在。而蒙家的构成也很简单,主要是蒙骜、蒙武以及蒙毅、蒙恬兄弟三代人,其中只有蒙毅是文臣,别小

  • 长平之战,秦国已经消灭了赵国主力,为何却在40年后才灭掉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之战赵国秦国兵力,长平之战秦国赵国各自兵力多少

    [var1]但有趣的是,当时赵国虽然国力大损,但秦国却并没能一举攻下赵国。在损失了全国的精锐之后,赵国依然坚持了三十多年,才最终被秦国灭掉。面对一个军事力量近乎全部损失殆尽的赵国,秦国为何没能一鼓作气,直接平定赵国呢?实际上,真实的原因在于,长平之战后,秦国内部也出了一些问题。正是秦国内部的矛盾,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