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心腹为何全是“蒙”姓?本不是秦人,三代人铸就秦国忠魂

秦始皇的心腹为何全是“蒙”姓?本不是秦人,三代人铸就秦国忠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95 更新时间:2024/2/1 3:04:19

[var1]

与王家出身秦国本土不同,蒙家第一代人物蒙骜是齐国人,要说蒙骜一个齐人为何非要跑到秦国为秦王效力,理由很简单,秦国兼容并包,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有才能,它就敢重用,这也是秦国之所以强大的根由所在。

而蒙家的构成也很简单,主要是蒙骜、蒙武以及蒙毅、蒙恬兄弟三代人,其中只有蒙毅是文臣,别小看蒙家这三代四个人,他们都为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蒙恬和蒙毅更是成为秦始皇的铁杆心腹,在秦国可谓显赫一时。

[var1]

那么,蒙家这三代人都为秦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蒙骜:由齐赴秦,建功立业

秦国蒙家的开创者蒙骜原本是齐国人,祖上还在齐国当过官,只不过到了蒙骜这一代家道中落,沦为平民。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立下了军功爵制,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功劳,都能得到相应等级的封赏,这一点吸引了无数人才西出入秦,而蒙骜也是其中之一。

[var1]

来到秦国的蒙骜很快凭借才能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被提拔到上卿,秦昭襄王有统一六国的野心,但其在位期间,秦国的主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蒙骜只能担任其副将随军征战,直到秦庄襄王继位,蒙骜才独领一军征讨别国。

虽然秦庄襄王在位时间仅有短短三年,但蒙骜却在这三年中立下赫赫战功,接连夺取韩、赵、魏等国多座城池,特别是在攻打赵国时,蒙骜一举拿下三十七座城池,威震诸侯国:

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var1]

眼看秦国愈发强大,魏、赵等五国组成联军共同伐秦,结果在信陵君的带领下,打败了蒙骜率领的秦军,这也是蒙骜一生中吃过的最大一次败仗,秦王政继位后,蒙骜这位老将仍旧活跃在战场上,为秦国攻城略地。

公元前240年,即秦王政继位七年后,七十多岁的老将蒙骜去世,蒙骜一生辅佐秦国四位君主,为秦国攻下广袤土地,使得秦国得以设置三川郡以及东郡,为日后秦始皇消灭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var1]

此外,在蒙骜的悉心教导下,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也逐渐成长起来,为秦国提供了优秀且忠心的军事将领。

蒙武父子:为秦立功,始皇信任

蒙武是蒙骜之子,蒙恬兄弟的父亲,史料中关于蒙武事迹的记载并不多,主要出现秦灭楚这段时期,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在李信攻楚失利后,请出老将王翦领兵60万攻打楚国,而蒙武则担任王翦的副将,此次攻楚之战,秦军取得大胜,斩杀楚将项燕。

[var1]

次年,蒙武再度随王翦出征伐灭楚国,此战秦军一举攻破楚国首都寿春并擒获楚王负刍,楚国覆灭。从关于蒙武的零星记载来看,蒙武的主要功绩就是协助王翦攻灭楚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领兵出战的记载。

而蒙武之子蒙恬则要比父亲蒙武有名得多,他自幼熟读兵书、胸怀大志,于公元前212年大破齐国被封为内史: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var1]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命蒙恬率军30万北上攻打匈奴,收复了不少失地,此后蒙恬又主持修建了长城,有效遏制了匈奴南下扩张的野心,蒙恬在秦朝边郡(上郡)驻守十余年,期间匈奴始终不敢南下侵犯秦朝领土。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也是蒙家三代四人中唯一文臣,因为蒙恬威震匈奴之故,秦始皇对蒙毅也十分宠信,经常让其随侍左右处理政务,后来更是被秦始皇拜为上卿,这份殊荣旁人皆不可得,时人都羡慕蒙氏兄弟的圣眷之隆。

[var1]

有一次,秦始皇的亲信赵高犯了大罪,命蒙毅审理案件,刚正不阿的蒙毅并没有因为赵高是秦始皇的宠臣而手下留情,严格按照律法将赵高判处死罪,但秦始皇却觉得赵高用起来十分贴心,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便赦免了赵高,可他不会想到,正是赵高搞垮了秦朝江山,蒙氏兄弟也因他而死。

蒙氏兄弟含冤而亡

如果秦始皇不意外去世,那么蒙氏家族的荣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惜的是,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突然病逝,而赵高则联手李斯假传圣旨,扶持胡亥继位,赵高这个人心胸狭窄,一直记恨着蒙毅当初的审判,于是想要置蒙氏兄弟于死地。

[var1]

秦二世登基之后,赵高便屡进谗言,让胡亥赐死蒙毅,胡亥也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君主,毕竟他杀起自己的兄弟姐妹来是毫不留情,在赵高的不断诋毁下,胡亥最终还是决定赐死蒙毅。

当初赵高和丞相李斯矫诏令长公子扶苏自尽,扶苏接到诏书后不顾蒙恬劝谏,悍然赴死,但蒙恬却对此怀有疑虑,于是请求复验: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此后蒙恬被囚禁在阳周,其实胡亥在扶苏死后有意放过蒙恬,让蒙恬继续统兵镇守边地,但耐不住奸臣赵高的整日进谗言,最后蒙毅被赐死,而蒙恬也被冤枉连坐,吞药而亡。

[var1]

有人说以蒙恬手中掌握的三十万大军,未尝不能帮助扶苏登上帝位,但可惜扶苏愚忠愚孝不知变通,蒙恬不忍背弃蒙家世代忠义之名,导致蒙家荣光终结于此,谁能料想蒙氏兄弟一生忠于秦事,结果却落得如此境地。

蒙恬之死,相当于让秦朝自断一臂,此后陈胜吴广起义掀起天下反秦浪潮,被蒙武所杀的楚将项燕后代也随之起兵攻秦,最终亲手将秦朝覆灭,可惜秦始皇曾经雄心壮志想要建立万世王朝,结果传承至二世就被灭了。

[var1]

结语

如果秦始皇地下有知,肯定会后悔当初自己赦免赵高死罪的决定,他随手赦免的赵高不仅害了世代忠良、对大秦忠心耿耿的蒙氏兄弟,还让秦朝失去了扶苏这位优秀的继承人,让胡亥胡作非为葬送了大秦江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秦国已经消灭了赵国主力,为何却在40年后才灭掉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之战赵国秦国兵力,长平之战秦国赵国各自兵力多少

    [var1]但有趣的是,当时赵国虽然国力大损,但秦国却并没能一举攻下赵国。在损失了全国的精锐之后,赵国依然坚持了三十多年,才最终被秦国灭掉。面对一个军事力量近乎全部损失殆尽的赵国,秦国为何没能一鼓作气,直接平定赵国呢?实际上,真实的原因在于,长平之战后,秦国内部也出了一些问题。正是秦国内部的矛盾,给

  •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并无秦国,那秦国从何而来,又是怎样壮大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分封的侯君,秦国武王,武王分封陈国的原因

    自周天子势弱以来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彻底被秦国结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就此出现。不过在此之前的,恐怕谁都不会想到,结束这样一个乱世的竟是被中原各国看不起的“蛮夷之国”。[var1]为何这样说?因为秦国的先祖并不“高贵”,当初周武王分封各诸侯国时,并不包括秦国。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是从何时出

  • 魏武卒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到了战国后期,魏国反倒无法组建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武卒,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秦灭魏的时候魏国有多少兵力

    [var1]巅峰时期的魏武卒,就是这么猛。至于说后来魏国为什么不能重建魏武卒,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魏国不管是从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不足以再培养魏武卒这种精锐军队了。有关魏武卒的事情,我们还得从当年三家分晋之后开始说起。公元前403年,随着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昔日强大的晋国,彻

  • 曾经在春秋时代称霸一时的越国,进入战国时期后为何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越国去哪了,穿越到战国越国的小说,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在哪

    [var1]越国在整个春秋时代,其实一直都比较强大。就连齐桓公在位的时候,都需要对越国小心防备,生怕越国哪天会打过来。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晋国为了对付楚国,于是扶持楚国身后的吴国。而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则开始支持吴国背后的越国。就这样,吴越两国经过迅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了吴越争霸的阶段。第一回合,吴国

  • 一口气看懂楚国历史!战国七雄中楚国面积最大,为何最终败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太子打死秦国大夫,秦国和楚国谁厉害,楚国伐秦陈轸谈楚国粮食

    [var1]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楚国,其实是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超长政权。他的历史,几乎比周朝还要长。楚国的历史,最早得从商朝的时候说起。话说在商朝的时候,在今天的长江流域,生活着很多原始部族。这些部落崇拜火,以凤凰作为图腾。按照史书记载,这些先民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人。因为当初中原文明的核心,

  • 战国中期秦国要称帝,为何非得拉着齐国一起?齐国有资格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且,按照当时秦国的政策,秦国其实是想拉拢齐国,一起瓜分整个中原,彻底平分天下。只不过后来齐国仔细一盘算,觉得称帝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并不大,所以很快就取消了所谓的‘帝号’,不再称帝了。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简单来回顾一下,齐秦两国称帝之前的战国历史。看过这段历史之后,我们就能明

  • 历史上最厉害的不是秦国军队,而是名不见传的狼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军队,秦国军队超清壁纸,广西狼军有多厉害

    [var1][var1]狼兵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但其通常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谓狼土兵。狼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此类人不隶军籍,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

  • 孔子责备学生课堂上睡觉说出“朽木不可雕也”的朽木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朽木粪土是孔子讲给谁的,孔子说的朽木,孔子责备弟子白天睡觉原文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之谓孔圣人。孔子这一辈子共收3000弟子,其中大部分都名留青史。孔子过世后,弟子们把孔子的教学精华整理成《论语》一书。细读《论语》一书,我们会发现孔老夫子是一个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长者,又是一个谦虚谨慎、有远大抱负的智者,也是一个有血有肉、风

  • 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贤君强臣是保障,且看这3对君臣的强秦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从哪一年开始碾压六国的,秦国灭六国为什么合纵攻秦,秦国能统一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柳宗元《封建论》秦国,地处华夏西北边陲,起初只是一个极其不入流小诸侯。但就是这么一个被山东诸侯称之为“蛮夷”的诸侯,最后却完成

  • 河南农村一项民间绝活,八个壮汉累得直喘气,两千年前恭送过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传统民间绝活相关资料,河南十大民间奇人,我国民间常见绝活

    [var1]滑县抬阁属于社火项目中的一绝,至今已流传数百年。据当地群众介绍:“宋朝末年,滑县道口因运河而兴,逐渐成为商贸重镇。因为那时的夜间照明主要使用蜡烛,因此多有火灾发生。人们为了敬奉神明,祈求平安,所以就兴起道口古会。在每年的正月末,当地就会举办大型的社火活动,抬阁就是众多社火表演中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