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清朝皇室母子之间到底谁影响了谁

“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清朝皇室母子之间到底谁影响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54 更新时间:2024/1/22 7:53:59

“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这个问题,是身在其中的皇子和其生母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一心维护皇权统治,保证大清江山万世传承的帝王需要权衡和周旋的。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开始,清朝的历代帝王都对皇子的嫡出身份特别在乎,能够让嫡出的皇子继承皇位到了乾隆朝发展到了顶点,可是这个让清朝皇帝们期待、希望了将近二百年的欲望直到嫡长子身份继位的道光皇帝才算完成。所以,在皇子尚未出生之前,或者皇子年幼,尚未形成明显才智、品德方面差别的时候,嫡出皇子,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皇子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对于嫡出皇子而言,绝对是“子凭母贵”。

可是,嫡出的皇子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备受恩宠,优越感极强很容易养成骄傲蛮横、嚣张跋扈的性格,反而影响了其将来的发展和父皇对其的看法和态度。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嫡次子代善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等等都能很明显的说明这个问题。除了嫡出皇子外,外戚家族实力强大、深受皇帝仰赖,为了维护皇权而必须恩宠和安抚的后宫妃嫔所出的皇子也是皇帝备受重视的一类。

这一类皇子在清朝比较出名的有康熙皇帝的皇十子胤俄、雍正皇帝的皇四子弘历、嘉庆皇帝的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等。对于这类皇子,虽然其生母不是中宫皇后或者出生时不是中宫皇后,但因为其生母背后的强大势力,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除了给予其生母更多的恩宠外,对待皇子也得格外关心和照顾,以安抚和收拢其生母背后的外戚家族。对于这类皇子而言,“子凭母贵”的成分也占据主导地位。

除上述两种情况以外,不管位分再低,只要为皇帝生育皇子对于清朝皇室而言都一样不容忽视的大事,更是一件不可磨灭的功劳,为了奖励后宫嫔妃为大清皇室开枝散叶、繁衍子嗣,通常都会将生育皇子的后宫嫔妃们晋升位分。这一点在康熙朝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雍正皇帝的生母,出身于满洲正黄旗包衣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就在生了皇四子胤禛以后被从官女子身份晋升为德嫔,在生育了皇六子胤祚以后,又从德嫔晋升为德妃。乌雅氏出身包衣,算是出身低微,其位分的不断晋升除少部分康熙皇帝对其的恩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所生的两位皇子给其带来的巨大荣誉。对于乌雅氏而言,绝对是“母凭子贵”的典型代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身低微、外戚势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后宫嫔妃们在生育了皇子以后也没能得到当朝皇帝的重视和恩宠,可是如果自己所生的皇子将来得以继承皇位,或者在后继之君的朝代中担任要职,也会被大加晋封或者追封。上面所说的雍正皇帝生母乌雅氏在康熙朝最高位分就只是德妃,雍正皇帝登基为帝后,立马将其追封为孝恭仁皇后,尊为圣母皇太后。雍正朝有名的“侠王”皇十三子胤祥因为对雍正皇帝的忠诚被雍正皇帝重用,不但将其委以重任,倍加恩宠,其生母章佳氏,在康熙朝就是一个连位分都没有的庶妃,被雍正皇帝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地位仅在孝恭仁皇后之后。对于这类嫔妃而言,绝对是“母凭子贵”。

对于清朝后宫中的后妃和皇子们,不管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说到底都是皇帝对于维护清朝统治、权衡外朝势力影响、寻找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皇家并不是无情,只是不能像平常人那样随心所欲,随心而行罢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关于孙嘉诚,雍正为何没听张廷玉的建议?帝王心术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孙嘉诚虽然为“清流派”领袖,但却和其他的清流官员大不相同,不做作、无私心,上一个心里装着朝廷、装着百姓的读书人,甚属难得。对于孙嘉诚的“闪亮登场”,雍正皇帝对其予以了极为清晰的评价:“你个六品小吏,你懂什么?先是和本部堂官厮打,现在居然敢顶撞总理王大臣,非礼犯上、放肆已极。念在你年轻,孟浪无知,为的

  • 8亿两白银?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是被谁杀,和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历史上的和珅为什么被杀

    从一个没落的满洲贵族家庭走出的和珅,在乾隆皇帝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下,仕途顺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乾隆皇帝禅位以后,和珅借助乾隆皇帝不放大权的机会,权势更盛,甚至被称为“二皇帝”。正史中的和珅机敏灵巧、才智过人、善于溜须逢迎,他之所以能在仕途步步高升,得益于乾隆皇帝的

  • 清朝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人口从7千万到4亿,清朝人口是怎么增长到四亿的,清朝人口发展快的原因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在进入农耕时代之后,人口数量成为一个国家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通过一些史书资料不难发现,在商朝时期,当时就已经实施了人口户籍登记。最早记录人口数量的书籍是《汉书》,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人口数量信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历代出现的正史《地理篇》都会有大量关于人

  • 乾隆殿试出一奇题,一进士脱口而出,皇帝:状元你没戏,探花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在古代进士比探花大吗,乾隆进士一览表,淳熙八年探花进士名单

    然而,世界对帝国主义考试制度的主张不同。从小规模编纂的角度看,帝国主义考试制度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最终,贫穷家庭的孩子有办法做官,以防止贵族垄断。古代选举的时候,先不说天赋,外貌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说是看脸的时代。所以很多秀才被忽视了,三国时代有一个智谋家,才能不失去诸葛亮,但因为长时间的丑恶

  • “四大贝勒”,皇太极真是笑到最后的人吗?并不见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在“三大贝勒”的拥护下,继位为汗。皇太极继位以后,继续沿用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执政方针,与“三大贝勒”共同面南而坐,共同接受诸王贝勒、朝中大臣的跪拜。当时,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后金政权大汗,朝政大权并未完全掌握。而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为了集

  • 嘉庆扳倒和珅,果真是为了8亿两白银?那你可小瞧嘉庆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晚年对和珅的评价,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要扳倒和珅,嘉庆帝扳倒和珅的原因

    在乾隆太上皇驾崩仅10天以后,嘉庆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乾隆皇帝禅位以后,权势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权臣和珅,牢牢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大清王朝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嘉庆皇帝扳倒和珅的做法,在后世看来,多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予以解释。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执政期间,达到鼎盛状态不假;但乾

  • 80年代考古队打开光绪棺椁,看到光绪双手的秘密,顿时都兴奋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光绪皇帝离奇驾崩,后世对这个谜有很多说法,但大部分人认为慈禧太后用药毒死光绪皇帝的主张是偏向的,希望光绪皇帝死在自己面前。此后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光绪皇帝的签名实际上是死于毒药,但不知道是不是慈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基本上在同一天举行了葬礼。这位元帅的帽子到了阴间,还在同行。很别扭。

  • 清宫四大疑案之顺治出家,真相到底如何?3大证据,推翻出家之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其日记——《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了他在北京西山见到的一首题板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很明显地指向了顺治皇帝,而且似乎明确了顺治皇帝出家为僧的历史真相。《满清外史》更是直接给予

  • 乾隆的学识有多么丰富,专家们都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政治智慧,乾隆画被专家掉包,乾隆功绩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是能文能武的,当然说的是有建树的皇帝。他们从小就有专门老师,一对一授课。就像乾隆皇帝一样,有人说他是文武全才,放在现在,学者和专家都不一定能赶得上。的确,乾隆皇帝很厉害,说到武,是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去开疆扩土。文,也是可以舞文弄墨。最重要的是,乾隆皇帝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好的治

  • 雍正王朝:如何收服邬思道?四阿哥胤禛的操作,绝对可以给满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胤禛与邬思道的第一次谋划,邬思道为何被雍正杀,雍正继位回府见邬思道

    但正如四福晋所言:“就说这位邬先生吧,一开口就老气横秋的,说什么山野草莽、刑余之人,不敢出任世子的先生。一句话,拿上堂了”,邬思道绝非寻常的攀龙附凤之人,更不为逐名夺利,讲规矩、重礼数,甚至还明显带有读书人的高傲和执拗。面对如此人物,皇四子胤禛该如何收服?第一招:讲礼数在邬思道的门外,皇四子胤禛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