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公主孟赢:本是嫁太子,却因美貌被公公收入后宫,记入史册

秦国公主孟赢:本是嫁太子,却因美貌被公公收入后宫,记入史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52 更新时间:2024/1/18 15:59:30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秦王赢驷的长女孟赢公主,是芈月在秦王宫认识的难得性格脾气都相投的人,也是芈月的好朋友,曾经几次救助芈月于危难之中。后来为了国家利益,远嫁燕国,成为燕国的王后。

[var1]

孟赢公主前半生为了秦国,为了父王,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后半生为了自己的儿子筹谋,又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他与苏秦深爱却不能相守,苏秦去世后,孟赢也郁郁而终。但我们这篇要讲的是另一位孟赢公主。

史书上的倾国美女——孟赢公主

其实历史上还有另一位秦国的公主孟赢,在史书上的名气也是非常大的。她的故事发生在《芈月传》之前,算是《芈月传》中孟赢公主的前辈了。至于真实名字就不详了,因为按照春秋战国的习惯,男人称式,女人称姓,姓名的规范应当是国姓在前,排行在后,在实际情况中,男子的姓在前,女子名字中姓在后,孟嬴就是赢家长女的意思。

[var1]

公元前257年,楚国楚平王在位期间,太子建当时已经15岁了,却还没有娶妻子,那个时候王室娶亲,几乎都是要进行政治联姻的,因此楚平王在权衡之下,便替儿子向秦国求亲,准备给儿子娶秦国美名在的长公主孟嬴为妻。并派大臣费无忌去秦国迎亲,没想到,费无忌到达秦国后,见到孟嬴公主就被她的倾世美貌所折服了,楚平王向来好色,费无忌又是个奸佞小人,于是计由心生,在孟赢到达郢都之后,他竟然劝楚平王自己娶孟赢。

而素来贪恋女色的楚平王,一听费无忌之言,再加上看到绝色的孟赢公主,果真如天女下凡一样,便也为老不尊,不顾伦理道德,施调包计,先将孟赢迎入王宫,另选一名随嫁宫女冒充孟赢让太子建娶入东宫,就这样,将这位本来是为儿子娶来的女子自己收入后宫。

[var1]

估计原本还想着嫁个如意郎君的秦国公主,最后稀里糊涂成了楚平王那个可以做他父亲的人的夫人,个中凄苦只能自己知道了。美丽的孟嬴公主的命运就这样措置了,后来孟赢还为楚平王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楚昭王。楚平王霸占了原本该是儿媳妇的孟赢,心中自然有愧,可他是楚国说一不二的王,谁敢指责他呢,就是被中途截胡调包的太子建,也只能表现的若无其事,可是,做亏心事的人总会担心被报复,楚平王如此,费无忌更是如此。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费无忌是讨好了楚国的老大,可是,他更担心万一哪天楚平王归西了,太子登基,可就没他的好果子吃了。所以,坏事要做就做绝了,费无忌开始酝酿谋害太子建的计划。

[var1]

楚平王娶到了孟赢,自然是十分开心,对亲信费无忌也更加宠信,但是,做了亏心事的楚平王对儿子开始尴尬和提防,加上费无忌不时的煽风点火,父子间隔阂就越来越大了,4年后,太子建在费无忌的挑拨和逼迫下,被迫逃离了楚国国都,躲到了城父去,但太子建的灾难并未因他的离开而终止。

第二年,楚平王再次从费无忌那里听到了关于太子企图谋反的谣言。于是就派兵追杀太子,太子为了保命,慌忙逃亡宋国,但太子的老师伍奢一家就遭殃了,因为伍奢一向为人耿直,对主人忠心耿耿,几次劝谏楚平王,但楚平王完全听不进伍奢的逆耳忠言,反而将其囚禁并杀害了,更过分的是还连累了伍奢的家人,伍奢大儿子伍尚,也被楚平王杀害,只有二儿子伍子胥,侥幸逃到了吴国,但伍子胥在逃亡期间曾经急得一夜白头,侥幸不死,他就发下重誓一定要为家父和家兄报仇雪恨。

[var1]

之后,伍子胥就辅佐吴王阖闾振兴吴国,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公元前506年冬天,吴楚两国大战,吴国大败楚国,一举攻入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此时,楚平王早已去世,继承王位的是孟赢的儿子公子子珍,即楚昭王。面对吴国凛冽的攻势,楚昭王出逃,此后吴军更是势如破竹,并开始在都城内大肆烧杀抢掠,甚至还入侵后宫,戏弄后宫妃嫔。

在楚国后宫,吴王阖闾见到了倾国倾城的孟赢,并为其美貌所折服,企图对其施暴,但忠烈的孟赢对其恶行大加呵斥,使吴王阖闾羞愧不已,面对咄咄相逼的吴王,孟赢誓死抵抗,只求保持自己的贞洁,面对这么一个不要命的烈美人,吴王当然是舍不得她死了,但又无可奈何,只好退到宫外,将宫门锁起来,算是暂时软禁了孟赢。

[var1]

后来,秦国终于出现相助楚国了,在秦国帮助下,楚军对吴国发起反攻,再加上吴国当时恰逢内乱,吴王阖闾大军被击退,楚昭王也得以回到宫中,经此一难,孟赢的忠烈之名迅速传开,受到世人的称赞。

本来,楚昭王想把楚国后宫那些被吴人蹂躏的后宫妃子全部以陪葬的名义杀掉,但是,孟赢出面劝阻了儿子,希望儿子能要善待那些可怜的女子,不要将他们处死,这里孟赢应该也是站在女人的角度,她太了解这些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女人的难处了,所以对这些可怜的女人伸出了援手。孟赢的善举,也为她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孟赢,应了一句老话红颜薄命,也成全了伍子胥的传奇经历,骗娶了她的楚平王落了个死后被鞭尸的下场。

[var1]

沧澜说

这位倾国王妃,以不屈的作风和高尚的节操同样赢得了史书上的美誉,更被评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烈女之一。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么刚烈,当年怎么不反抗楚平王那个老不羞呢?

试问,两国联姻,事关国家大事,不管是楚平王自己娶,还是替儿子娶,都不算违背婚约,说不定在秦国看来,孟赢嫁给楚平王的政治回报更大,就算孟赢心有不甘,她又能如何。毕竟,她是被正大光明、八抬大轿抬进楚国王宫的,不管是做楚国的王妃,还是做楚国的太子妃,她的使命没有变。

[var1]

另外,当时楚国太子15岁,孟赢年岁不会超过太子,一个不到15岁的女孩,在异国的宫殿,面对着成人世界的无耻调包,她会知道吗,无耻的楚平王骗婚,难道还会告诉她,退一步讲,即使知道了,她能怎么办。

从后面她誓死抵抗吴王,保住自己的贞洁,也看窥视她的心理,私以为,她倒未必是对楚平王有什么感情才拼死反抗,而是因为,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想再一次因美貌被命运玩弄。这是她对命运的反抗,为那些可怜的后宫女子求情,同情她们,又何尝不是同情自己。

更多文章

  • 嬴稷:战国“超长待机”的腹黑霸主,秦国灭六国的实际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嬴稷简介,秦国灭六国的实际奠基人,嬴稷统一了六国吗

    [var1]对一个国君来说,他把大秦带到了一个新台阶,直接帮他曾孙子嬴政扫平了统一六国的障碍,是霸主、雄主。但对于他的对手和有利益冲突的人来说,就绝对是狠毒奸诈了,并且寿命超级长(在那个平均寿命30-40岁的年代,他活到75岁)在战国时期可是熬死了多位对手和亲人,堪称战国超长待机中的战斗机,在位时间

  • 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清明节,从追忆怀念演变为珍爱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明节怀念爷爷怎么说,清明节怀念先烈感悟,清明节怀念语句图片

    清明节,作为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从古至今都是我国民间的一项重要节日。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这个节日也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如今的清明节,不单单是对逝者的追忆,对过去式的怀念。相反,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绵长的珍惜。相传,春秋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期间,因饥饿面黄肌瘦寸步难行,随行介子

  • 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哪种更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由于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历次战斗中都能险中取胜,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到了现在,人们谈起李牧,不仅为他的军事才能折服,还为他的冤死感到惋惜。而对于李牧的死,《史记》和《战国策》都有记载,虽然结果都是以死为终,但过程却大相径庭,到底哪种说法更确切一些呢?按《史记》的记

  • 李世民:别人家的孩子,17岁营救隋炀帝,20岁封秦王,28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成为李渊的次子。自幼就十分聪明的他,什么博览全书、学习武艺都是他的基本功,可以说李世民能有后来的成就,跟他从小的勤奋是离不开的。就这么的,打小就优秀、努力的李世民,便受到许多长辈们的喜爱,尤其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在李世民不过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仅仅13岁的女儿许配给了李世

  • “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永乐皇帝第二子汉王朱高煦传记1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的盛世局面,汉王朱高煦正史,唐太宗打造了什么盛世

    [var1]永乐皇帝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人乃一母同胞,皆为常皇后所生。与其余二人不同,朱高煦长相英武,颇类朱棣。他身长七尺余,行动敏捷,善长骑射,且诡诈多智,常以材武自称。据说,他两腋生有若龙鳞者数片,因而自命不凡。朱高煦自小便为人狡黠狠愎。太祖皇帝时召集秦、晋、周、

  • 春秋争霸赛:强大的诸侯,为何只争霸,而不是直接取代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诸侯争霸实力排名,天子和诸侯,史记天子与诸侯的思维导图

    春秋时期开启诸侯争霸的时代,为何强大的诸侯国,没有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进而重新建立新秩序,成为新的天子呢?这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中,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诸侯能够制衡的。周朝建立到平王东迁洛邑,建立成周政权。开始东周时代的新秩序重建,而这时的诸侯国形势已经不是周初建立的情况

  • 他是春秋战国名将,通晓兵法创建武卒战队,还是一名常胜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战国武卒,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军事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为了当初离家时许下的诺言,他背负不忠不孝的骂名,历任三个国家军事统帅,不仅通晓兵法始创特种兵,还是一名常胜将军。这样一名战将会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出生于春秋卫国的吴起,自幼家庭富足,是当地有名的富二代。但吴起从小就是个官迷,父母也倾其所有为他上下

  • 战国时期的赵国尚能痛击匈奴,为何汉朝初期却被匈奴压着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国和秦国一起打匈奴,匈奴给赵国认错的动画,秦国打开国门与赵国追击匈奴

    [var1]辩证唯物论中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因此,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却看待问题。研究历史问题,尤其要做到以发展的眼光,去洞察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具体到汉朝与赵国面对匈奴之时不同表现的问题,需要厘清两个基本的方面:汉朝与春秋战国时期有何不同;赵国面对的匈奴,和汉帝

  • 扁鹊晚年遭人嫉妒被杀,他发明了云南白药,却也落得凄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扁鹊治病四年级课文,扁鹊变成女生,扁鹊打针

    一个好医生能救无数条人命,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了许多患者的医者,该有多少功德呢?但历史上有多少名医落得过好下场呢?医者的起源大概就是神农氏了吧,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最后神农因为尝了断肠草之后死去;三国时期著名的名医华佗,扁鹊,哪个得到了好下场呢?华佗因为被曹操疑心被拷问致

  • 此人能力不输白起,曾攻破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却难列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起函谷关之战,秦国函谷关被攻破几次,白起坑杀40万赵军历史评价

    “战国四大名将”出自何处?要确定战国时期是否有其他国家的将领能与“四大名将”并驾齐驱,必须明确“四大名将”一词背后的评定标准。因此,我们首先要去追溯“四大名将”这个提法的渊源,它究竟出自何处,由何人提出,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解构其背后的评判体系。遗憾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战国四大名将”的提法,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