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怛罗斯之战唐军的失败,本质上是唐朝弱于阿拉伯帝国?

怛罗斯之战唐军的失败,本质上是唐朝弱于阿拉伯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4/2/21 19:48:47

之后大唐朝廷还曾渴望试图恢复在中亚的势力,但随着五年后的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势力从此再也没能进入中亚地区。

关于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很多人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唐军失败的原因,那么,这场战争唐朝的失败,是因为唐朝弱于拉伯帝国?

真相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1、长期不被重视的怛罗斯战役

其实怛罗斯战役,在中国的传统史书上,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事实上,这一战役得以广为传播,也是在2000年代被部分历史爱好者发掘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也因为这一战役的广泛传播,人们才知道:原来大唐帝国还曾阿拉伯帝国爆发过战争。

其实对按照古代中华帝国的视角来说,怛罗斯战役其实是很普通的一次中华帝国和西域的番邦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而且由于战争爆发在中亚,对中原并没造成什么影响,所以,长期以来,这一场战争遭到了忽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除了少数的唐史研究者以来,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爆发过战争。

2、中华帝国与世界

话说我有个广州朋友,算是印度美食的爱好者,他以无咖喱不欢而著称。昨天我和他探讨起古代中华帝国的地缘问题。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古代中华帝国长期处于“自成一派”的状态,而欧洲、西亚、中亚、南亚,则长期保持互动。

比如说古代中华帝国主体上来说,在帝国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不外乎将疆域扩到葱岭一带。和中亚、西亚的势力,通过帕米尔高原进行隔绝。而西亚、中亚的扩张力量,往往也会因为帕米尔高原的高耸入云,而产生退却心理。

所以,在世纪历史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可以横扫希腊、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但却没有考虑翻越帕米尔高原。

这种地缘情况,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也一度将中亚、波斯和西班牙置于同一个帝国的统治之下。所以,从世界历史上来看,古希腊人可以知道印度的存在,古埃及人也知道远处的东方有个波斯。而古印度人更是在佛经上津津乐道关于波斯的故事。而中华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历来是独立的一个单元。

中华帝国的西北部,是高耸入云的帕米尔高原,西南则是无法逾越的青藏高原。北方是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以及西伯利亚冰原。如此的地理环境,也让欧亚大陆上群雄的争端、带来的战火,被屏蔽掉、阻隔掉。

3、动力

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骑兵翻越葱岭,将今天的阿富汗地区纳入统治,同时在中亚也建立了一定的统治秩序。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在葱岭以西的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在以往的朝代,是很难想象的。

大唐崛起的时候,阿拉伯帝国也在西亚崛起。不得不说,那时候,主导世界秩序的是亚洲人。阿拉伯帝国崛起以后,从西亚开始四周进行扩张,并一度灭亡萨珊波斯。萨珊波斯的子也逃到长安,请求唐朝皇帝救援。其实从这时候来说,唐朝就已经和阿拉伯帝国产生了一定的隐形争夺。而大唐也宣布将波斯纳入版图,并设立波斯都护府——将波斯纳入中华帝国版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不过,对于在波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这是大唐朝廷所不愿意的——毕竟,波斯也好,中亚也罢,都不是大唐帝国的核心,所以对于这些版图,大唐帝国的统治动力并不强。

而随着阿拉伯帝国征服整个波斯以后,自然而然,按照西亚帝国的扩张惯性,阿拉伯帝国需要必然要面向中亚和印度进行扩张。怛罗斯战役,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中亚能够守住固然是好事儿,但没必要花费太大成本。而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只要帝国没有衰败,东征中亚是帝国的本能。双方在中亚问题上的运行逻辑差异,也导致了:大唐帝国哪怕胜一百次,只要输一次,就会考虑暂时放弃中亚。

所以,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胜利,并不是因为阿拉伯帝国的综合实力有多强,而是两大帝国对中亚的运营逻辑有差别。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死后第二疑案,是赵光义弑兄夺权的阴谋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当中,疑案悬案历朝历代都有。为什么会有“疑”和“悬”,究其原因是因为时代久远、佐证不足;又因为利益者欲盖弥彰、毁证灭迹,造成无法还原真相的结果。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北宋疑案——“金匮预盟”。要想弄清楚这件疑案,首先要还原一下历史记载的事发全过程。在说这件事情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这里面的

  • 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弟弟,霸占弟媳,还替弟弟生了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李建成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埋伏,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部杀掉,并杀死自己的侄子侄女,并霸占了他们的老婆,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一举铲除了李建成的势力,在杀掉李建成后,李渊意识到李世民的政变已经成功,于是迫不得已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传位于李

  • 食在唐朝:一食一饮皆不同,唐朝饮食有哪些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 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反应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形态。自商朝起分座而食,一直为世家大族所推崇。一人一桌席地而坐,餐饮器具食类多少,皆由等级地位所定。唐朝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的社会风气,也惠及了百姓的生活。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

  • 李世民晚年时,有没有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杀害的哥哥弟弟后悔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宣武门之变,充分展示了李世民残忍的一面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中杀兄诛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世民都在这场斗争中殒命。其中,李建成是被李世民亲手射杀的,而齐王李元吉则是被尉迟恭当着李渊的面弄死的。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尉迟恭等人对李渊进行了逼宫,最终得以顺利继承皇位。可以说,如果不是李渊识时务,连他这条老命都得

  • 李克农去世后,董必武写诗纪念:能谋颇似房玄龄,用间差同李左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得到李克农去世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3天。李克农生前曾说:“我一生不外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保卫党中央的‘警卫员’,二是统一战线的‘尖兵’。”虽然这是他的自谦之言,但也确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我党元老董必武在给他的悼诗中写道:三十年前事已赊,知君才调擅中华。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

  • 王勃最经典的十首诗,自是唐人开山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明代学者胡应麟评价:王勃兴象宛

  • 短命王朝西晋,为何灭亡?司马家族为何落得被灭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打了几十年,也分不清。眼看曹魏经过几代人努力就要收割东吴和蜀汉了,司马家的人公然跳出来抢人头,就有了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晋称帝,鲜卑作乱,用时15年锤废了鲜卑,随后晋灭孙皓的东吴,三国鼎立彻底结束。在他统治的前二三十年里,司马

  • 睢阳之战:守一城,存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睢阳之战援军,睢阳保卫战真实视频,睢阳之战张巡完整版

    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擒贼先擒王最可行。可惜两军的距离有点远,张巡一时间犯了难。有一员猛将拍马而出,请命道:“让我来!”那人接过张巡手中的弓箭,搭弓射去,嗖的一声,一箭射中尹子奇的左眼,众人一齐欢呼。这位神箭手,是张巡手下的大将南霁(jì)云,在家排行第八,人称“南八”。他这一箭,射得士气大振。叛军眼

  • 曾是武则天最宠幸的人,最终为何被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薛怀义本就是个平民百姓,从小家境贫寒,因为从小口齿伶俐,长相清秀,经常被妙龄女子搭讪。有一次,他在街上卖草药,被千金府里的丫鬟看上了,并带他回府里约会,恰巧被公主发现,公主见他长相英俊,便想着把他献给武则天,不仅可以促进俩人关系,还能让他为自己所用,何乐不为呢?武则天一见到薛怀义就眼里放光,被他英俊

  • 白马驿之祸:9名皇子被勒死,30位大臣被扔入黄河,唐朝从此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有一个开国皇帝却恰恰相反,甚至在当时,他的百姓们不但不尊敬他,而且还反对他,甚至百姓们情愿去支持敌人,都不愿意支持自己国家的皇帝,这个遭人唾弃的皇帝就是朱温。原因便在于当年在一个叫做白马驿的地方,朱温筹谋已久,以下犯上!不仅勒死了9名皇子,还害得30多位大臣命丧于此!这场惨剧发生后在当时引起了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