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全部手段-细思极恐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全部手段-细思极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21 6:22:26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魏国的魏公子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在魏昭王去世之后,魏安釐王继位,封魏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宽厚仁爱,又喜欢去结交各种奇人异士,对待士人都是谦恭有礼,从不拿自己的身份来说事。所以让天下的士人都纷纷来投靠他,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让天下各路诸侯国十几年不敢谋取魏国。

[var1]

那现在来讲一下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主人公——侯赢。魏国的一个隐士。出场时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者,在大梁城城门看门。是又老又穷。说句不好听的,这样一个人能工作几天?有能力又怎么样?很多人都会看不上。可也就是信陵君礼贤下士,不嫌弃,愿意去结交,前往拜见,还带着厚礼,可是信陵君这样一番举动,侯赢拒绝了。并没有被财富所迷住双眼。

侯赢难道不缺钱吗?说实话,很缺在《史记》中记载侯赢“家贫”。

侯赢对信陵君说:“我修养品德操、守几十载,不能因为贫困的原因就接受公子的财务,这几句话,让信陵君又对这个人高看一等。

[var1]

于是秉着不放弃的精神,再来一次。一次信陵君在家中大摆宴席,一众宾客就坐之后。准备喝酒吃肉时,信陵君却按下了暂停键,说:“要去接一位重要的宾客。

于是信陵君亲自驾车去大梁城守门处找侯赢,而且还空出了左边的尊贵座位,《史记》中记载这么大一个阵仗却是去请一个守门人,有点意思,是吧?

[var1]

可是侯赢又是怎样的?穿着破烂的衣帽,没有半点谦态,就坐上了左边的尊贵位置,让信陵君驾马车,行至半途之时,侯赢对信陵君说:“我有一位朋友在集市上卖肉,想要乘坐你的马车去拜访一下。”于是信陵君驾着马车赶往集市,到了地方之后,侯赢下车就去会朋友朱亥,和朱亥聊天,将信陵君晾在一边,集市中人们看到信陵君在等待这样一位老头,都觉得十分诧异,随从也觉得侯赢太过分了,暗中骂道,可是侯赢暗中观察信陵君却无半点怒色,表现得十分温和,于是辞别朋友跟随信陵君回府。

[var1]

到了府中,回到宴会之后,信陵君让侯赢上座,并向诸位宾客介绍侯赢。这一举动,让在座宾客皆大惊惊。去了这么久,接回这么一个守门老头,并不是什么王侯将相,更不是什么学术泰斗,此情此景,让这些在座的魏国王侯将相宗室情何以堪啊?

[var1]

在酒醉半酣之时,侯赢找了一个机会对信陵君说:“自己这么做都是做给大家看的,让大家骂自己是小人,从而赞美信陵君你的礼贤下士高大上,也宣扬了你的光彩形象,这样一件事也证明了侯赢确实是一位高人,并且还向信陵君推荐了朱亥,说他也是一个贤能的人,并且力大无穷。他现在隐居在集市之中,那是世人所不了解他。”

[var1]

在之后信陵君也多次拜访邀请朱亥,可是朱亥均是拒绝。

讲完这两个主人公之后,那我们回到另外一件事,窃符救赵。

长平之战之后,白起坑杀40万赵国军队,赵国这是大败啊,秦国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是四处求援。平原君向魏国国求援,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平原君多次写信给魏王与信陵君。于是魏王让晋鄙带援兵失望去救援赵国。

[var1]

这一下秦国坐不住了。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也损耗巨大,如果此时两面夹击,这十几万的部队可能就要丢失在邯郸了。

于是秦国派遣使者来到魏国,并警告魏王说:“攻打赵国,秦国朝夕之间就可以,若谁救援赵国。那么等拿下赵国之后,必与此国开战。”这一顿恐吓。让魏王是恐惧无比,于是派人制止晋鄙,让他在邺城领军队筑垒,名义上是援赵,实际上是观望形势。

[var1]

这一下又让平原君与赵惠文王坐不住了,于是平原君写了一封信给信陵君,大意是:我平原君赵胜之所以娶你的姐姐,是因为你的品行道德高尚,有扶危济困的精神,现在邯郸马上就要沦陷了,你不拿我赵胜当一回事,难道也不拿你姐姐当一回事吗?等等跳脚骂街的把信陵君一顿通骂,估计信陵君一辈子也没有这样被骂过,所以面子上很挂不住,而且在天下士人面前也严重损坏了他光辉的形象。

所以信陵君这下是真的用心,千方百计的去敦促魏安釐王出兵援赵,可是这魏安釐王这回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是不肯出兵。

[var1]

事以至此。信陵君又不想在天下世人面前丢脸。于是集结他的私家班底。门客去救援赵国。就这么组成了一支敢死队。表示自己已经尽力无愧于道义。

信陵君带着这只敢死队经过大梁城城门时,侯赢还在那里做守门人。于是信陵君稍事停顿和侯赢道别。此时应该是生离死别的状态,可是侯赢却没有几句话说:“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意思就是公子好好努力,老臣以年老。就不能追随了。

[var1]

于是信陵君带着他的几百人马出了城,想来想去,那是越想越气,但是这个气是想着哪里做的不对。这样和他说话,于是走了几里路?信陵君就又返回了大梁城,再次拜见侯赢。而侯赢显然也对信陵君十分了解,笑着对信陵君说:“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意思就是我就知道你会回来。而且我也帮公子好了对策,这话让信陵君看到了希望。

[var1]

因为这样去找秦军拼命,无异于以卵击石,毫无用处。于是赶紧让侯赢说。侯赢道:“听说调动晋鄙的10万大军需要魏王的虎符,而魏王的虎符就收藏在魏王的卧室之中,而如姬最是能得到魏王的恩宠。应该不难从魏王的卧室之中窃取虎符。而信陵君你又帮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一直想要报答您的这份恩情。

如果信陵君你提出这个要求,如姬应该会万死不辞,到时候你拿着虎符和晋鄙的虎符合二为一,就可以掌握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了。

于是信陵君以计行事,很快,如姬就窃取到虎符交给了信陵君。

[var1]

在准备出发的时候,侯赢又说,虽然说有了虎符,但还不足以确保万全。晋鄙是一个愚忠之人,有了虎符之后,如果晋鄙能够交出军权,那是最好,如果不能,还有像王上请京的话,那事情就危急了。我想请公子带着朱亥一起去见晋鄙。因为朱亥是个大力士,万一事情有变,可以让朱亥击杀晋鄙。

侯赢知道信陵君是一位宅心仁厚之人,如果说了完整的计划之后,他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他先说了第一个计划,完成了之后再说第二个,这样也就变得不得不进行下去了。

[var1]

于是信陵君邀请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本是一介屠夫,而公子你多次登门拜访慰问,我无以为报,现在公子有了危难,也正是我效命的时刻。”

于是一行人准备前往邺城,信陵君也到侯赢那里去辞别,侯赢说:“我本因同公子一同前往,但因年老体衰,而不能同往。我会计算公子的行期,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叫面朝北面而自裁,以此来给公子送行。(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一段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自裁呢?个人一些想法,在这充分体现了侯赢是一个顶级的谋士,他算准了晋鄙不会轻易的相信信陵君,一定会并报给魏王,是否真的攻打秦国?如果是这样,那么信陵君就会变得不得不杀晋鄙,可是信陵君却是一位宅心仁厚,礼贤下士之人。侯赢在用他的死来消除信陵君心中的障碍。给晋鄙将军,一命抵一命。而且就算失败了,我侯赢也陪你们一起死,侯赢这是用自己的生命送了信陵君最后一程,换来活着的人不带负担,扫除杂念,勇往直前。)

[var1]

就这样,信陵君一路北上,来到邺城晋鄙的军营,信陵君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虽然虎符是真,但晋鄙仍是怀疑,于是朱亥掏出袖里藏着的四十斤铁锥打死了晋鄙。而也是这一天侯赢自裁而亡。这个故事杀晋鄙在后世备受争议。

信陵君掌管军队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安排,父子二人皆在军营者,父回子留,兄弟二人皆在军营者,兄回弟留,独生子也回家去供养父母,到最后留下8万多人。

于是信陵君带领着这支部队支援邯郸,彻底扭转了战局,打败了秦国的军队。这就是心灵军切服就造的故事。

[var1]

这个故事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真理就是仁,义,礼,智,信,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行动来完成,不是说说而已,这种行动力。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之三国正史15:曹操哭鲍信,领导如戏,全靠演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正史曹操,三国演义曹操谋略,资治通鉴曹操结局

    【原文】鲍信战死,操购求其丧不得,乃刻木如信状,祭而哭焉。【译文】鲍信战死,曹操悬赏寻找他的尸体,但终究没有找到,于是就雕刻了一个鲍信的木像。下葬时,曹操亲去祭奠,放声大哭。首先介绍人物,鲍信是谁?史书上对于鲍信的介绍不多,主要事迹有:一是在董卓还没有擅权的时候,力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二是

  • 范蠡:辅佐君王成霸主,赚钱更有一套,从古至今做生意就四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政治家、谋略家。他出身贫寒、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他出任相国,被封上将军,辅佐勾践兴越灭吴。他功成名就、激流勇退,遨游山水之间,却成就商业神话。[var1]他叫范蠡,一个能文能武能赚钱的传奇人物。有人把“蠡”念作“鳌”或“蛊”,其实是li(三声,音同“里”)。时间:春秋坐标:越国(

  • 东汉末年,“黄龙见谯”屡屡发生,是天垂异象还是政治炒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后期出现什么现象,马超攻潼关原因,王莽刘秀大战天降陨石

    单飏认为在谯郡将会有“王者兴”,并进一步指出用不了五十年,黄龙还会再出现。似乎是为了验证单的话,在建安二十五年(220)黄龙如期而至,“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之言,其验兹乎!’”数次被记录于史书中的黄龙很明显是曹魏政治运作的典型异象,事实上,有关“龙”的异象在曹魏政权始末

  • 秦国太后为何要给义渠国王生孩子?秦国和义渠,到底有多少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义渠和秦国关系,义渠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芈太后诱杀义渠

    [var1]而这位义渠王死后,早已经准备妥当的秦国,趁势发兵,直接杀向义渠国。在强大的秦军精锐面前,猝不及防的义渠,根本就抵挡不住。所以最后,经过一场大战,义渠国直接被秦国灭国。整个义渠,也被秦国彻底吞并了。对于这场秦灭义渠之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世史家一直有点避而不谈的感觉。因为从后世的角度来说,

  • 司马懿熬死曹家三代人,居然还苦等到70岁才夺位,他在顾忌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懿为什么70岁才反曹,曹氏对司马懿的态度,司马懿临死前总结

    文 |周景编辑 |世界前言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时期,三分天下,魏国可以说是实力最强的政权国家了。而司马懿正是魏国有名有权的臣子,可他却隐忍数年,等到70岁才显露出真正的野心夺权,这是为何?(文中图片皆为剧照,侵权联系删除)才智双全,令曹操又爱又忌惮司马懿出身高贵,自小才智过人

  • 奋六世之余烈: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那个带给秦国变化的先驱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秦王奋六世之余烈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秦本纪》[var1]秦献公长期在外,但秦出公不打算放过他,因为秦国国内还有很多支持秦献公的势力。出于自身利益,魏国的国君魏武侯安排秦献公回国继位,秦献公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为了摆脱困境,秦献公首先对内部下手,先把规矩定下来,怎么定呢?推陈出新,把秦武公以来定下的人殉制

  • 东汉著名送礼专家,从土财主到封疆大吏,只因重金买了一个敬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汉十大传奇人物,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大汉封疆

    宅叔扯资治通鉴之第171扯孟佗(tuó ),东汉著名送礼专家,载入史册那种。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想当官?除非你是袁绍那样的豪门子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或者蔡邕(yōng)那样的大名士(人称“旷世逸才”),否则,只有一条路:巴结太监。孟佗,拼不了爹,当不了大V,就是个想进步的土财主(资产

  • 生机在危机中出现亮光,成就管仲人生的逆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管仲的智慧有多可怕,易中天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诸葛亮大名天下知,未出草堂,已定天下三分。他自比的管仲又如何呢?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安徽颖上县)人。周穆王时封庶子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var1]管仲父管庄是齐国大夫。管仲小时,管庄就死了。管仲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举步维艰。管仲想挣钱改善生活,和好友鲍叔牙等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只

  • 秦始皇与中华帝国的诞生,大兴土木与用兵分区的现实逻辑(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看秦始皇的做法很简单,大国争霸、灭国之战,战国乱世是有时代惯性的,不是说没有了诸侯政权,社会的一切就会平息,政权的灭亡只是形式,根本的战国之心没有变。这是秦朝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局面,说其是历史上的头一遭都不为过。这种时代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民众渴望结束战争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巩固战后的和平。民众们知道

  •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击中六国痛点,宁亡不愿抄袭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短短十六字尽显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盛世,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是战乱频繁,相互杀伐,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是横空出世。、[var1]图片源自网络其中最为成功的便是商鞅变法,可眼瞅秦国如日中天,其他六国为何不直接照抄商鞅变法呢?答案就隐藏在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中!山东士子争相投秦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