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骊姬乱晋,是诸子夺嫡之乱的开始,也是晋国的重要转折点

骊姬乱晋,是诸子夺嫡之乱的开始,也是晋国的重要转折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4/1/30 19:36:30

在继位之初,晋献公就已经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夫人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以及狐氏大戎首领的大女儿狐季姬所生的重耳,小女儿小戎子所生的夷吾。他们是晋献公最有出息的三位公子。

后来晋献公在征讨骊戎时,把骊戎所献的骊姬姐妹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且很是宠爱,“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二人又先后为晋献公生下了奚齐和卓子两位公子。

[var1]

晋献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奚齐子以母贵,晋献公有意立为太子,而骊姬也有让自己孩子继位的想法,但是拥有自己势力的重耳兄弟三人是她最大的阻碍。于是她贿赂晋献公的宠臣,让他们进言说君的宗邑和边疆不可以没有强大的官员,使得晋献公将申生调往了曲沃,将重耳和夷吾派去了蒲地和二屈

(屈城有南北毗邻的两个)

虽然他们都远离了都城,但骊姬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谋划,她又趁晋献公外出打猎之际,设计让申生去祭祀自己的母亲。按照当时的风俗,祭祀所用的胙

(zuò)

肉是要送回王宫的。骊姬收到胙肉并没有第一时间送去给晋献公,而是放了一段时间,并在肉中下了剧毒。等到献公食用时,又安排人验毒,让献公亲眼看到胙肉“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从而误会是自己的儿子要杀自己,有谋反之意。

申生听说此事后逃到了新城,他一逃于晋献公而言,就等于是承认了罪行,震怒之下的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这时如果晋国宗室还有人在,就算太子的追随者面对弑父谋反不敢站出来,也会有人为申生说句话。

公元前656年,申生自知自己的辩解无非两种结果,如果成功,会让父亲因为失去心爱的骊姬而难过;如果父亲不相信他,他带着弑父的罪名出走,怕是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接纳他。于是他拒绝了别人出走或申辩的建议,出于孝道和臣道,在绝望中用一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var1]

骊姬(图片来源于网络)

申生去世后,重耳和夷吾回到都城,入朝觐见自己的父亲。骊姬担心他们对自己不利,于是栽赃诬陷下毒一事,重耳和夷吾也是知情的。勃然大怒的晋献公,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捉拿。

得到消息的二人同样选择了逃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但他们的不告而别,反而让晋献公认定了他们与申生的谋

反有关。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开始讨伐自己的两个儿子。重耳蒲地失守,出走去了自己母亲的故国狄国

(翟国)

。夷吾的屈地虽然守住了,但也只是暂时的。公元前654年,晋献公再次攻打时,夷吾在屈地失守后,逃往了靠近秦国的梁国。

至此,已经被晋献公册为夫人的骊姬,终于如愿将自己儿子奚齐,送上了太子之位。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奚齐继位,但他被申生曾经的追随者里克所派之人杀害。奚齐去世后,卓子被立为国君,但他也被里克安排的人所杀。机关算尽的骊姬最终选择了投湖。

[var1]

重耳流亡时的追随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骊姬虽然不在了,但晋国的内乱还在继续。因为晋献公早年对宗室的清除,和重耳与夷吾的出走,使得接连失去两位国君的晋国,国内已经没有了可以继位的人选。

里克本欲迎回重耳,但是重耳因国内情况复杂前景不明,又有两个弟弟的前车之鉴,认为自己的生命安全会得不到保障,所以婉拒了里克。

反倒是夷吾,先贿赂了秦国并与之达成约定,后对里克等晋国大臣许以好处,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于公元前650年回到晋国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对重耳和里克都心有忌惮,他一边多次派遣杀手谋害重耳,一边想尽一切办法压制里克,最终里克在君臣矛盾激化后自尽身亡。但晋惠公后来也因背信弃义,在秦晋之战中做了俘虏,不仅割城让地,还把自己的儿子圉

(yǔ)

给秦国做了人质。

晋惠公去世后,圉抛妻弃子潜回晋国继位,是为晋怀公。怀公惧怕重耳回国夺

权,想要削弱重耳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故而他要求追随重耳在外的人按期回国,并以他们的家人相威胁,更是杀害了自己已经年老的曾外祖狐突。

[var1]

晋文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但没想到的是,狐突的去世,将晋国公卿彻底推向了重耳,而且他和他父亲的行径,也已经引起秦国秦穆公的不满。秦穆公认为他们都是忘恩负义之人,为了给秦国寻找一个靠得住的盟友,派使者接回了重耳,并以三千人马支持他回晋夺位。

公元前636年,流亡十九年的重耳终于回到了故土,继位成为晋文公,结束了晋国这场近二十年的内乱。虽然此后他在六卿等重臣的辅佐下,成就了春秋霸业,位列春秋五霸,但骊姬之乱的影响还存在于晋国。

作为那场内乱的直接受害者,晋文公认为父亲当年清除宗室的做法是对的,于是规定此后除太子,其余公子成年之后都要离开晋国,去别国居住,以免再次出现诸子夺嫡之乱。他的这一举措,导致了晋国国君一脉走向衰落,公室成为了国内的少数派,而士大夫家族则逐渐枝繁叶茂,势力远远超过宗室,无形中推动着晋国走向被三家瓜分的结局。

更多文章

  • 汉朝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有何特殊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400余位君王中,王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王莽的标新立异的举动,甚至于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有时空隧道存在,王莽是新时代的穿越者。他来到了千年前的西汉末期,期待着用新时代的制度以及思想改变西汉时期的阶级制度以及阶级思想,但是也因为他的标新立异,得罪了贵族,最终王莽被赶下了神坛。王莽的头颅可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全部手段-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200字概括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魏国的魏公子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在魏昭王去世之后,魏安釐王继位,封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宽厚仁爱,又喜欢去结交各种奇人异士,对待士人都是谦恭有礼,从不拿自己的身份来说事。所以让天下的士人都纷纷来投靠他,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让天下各路诸侯国十几年不敢谋取魏国。[var1]

  • 资治通鉴之三国正史15:曹操哭鲍信,领导如戏,全靠演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正史曹操,三国演义曹操谋略,资治通鉴曹操结局

    【原文】鲍信战死,操购求其丧不得,乃刻木如信状,祭而哭焉。【译文】鲍信战死,曹操悬赏寻找他的尸体,但终究没有找到,于是就雕刻了一个鲍信的木像。下葬时,曹操亲去祭奠,放声大哭。首先介绍人物,鲍信是谁?史书上对于鲍信的介绍不多,主要事迹有:一是在董卓还没有擅权的时候,力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二是

  • 范蠡:辅佐君王成霸主,赚钱更有一套,从古至今做生意就四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政治家、谋略家。他出身贫寒、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他出任相国,被封上将军,辅佐勾践兴越灭吴。他功成名就、激流勇退,遨游山水之间,却成就商业神话。[var1]他叫范蠡,一个能文能武能赚钱的传奇人物。有人把“蠡”念作“鳌”或“蛊”,其实是li(三声,音同“里”)。时间:春秋坐标:越国(

  • 东汉末年,“黄龙见谯”屡屡发生,是天垂异象还是政治炒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后期出现什么现象,马超攻潼关原因,王莽刘秀大战天降陨石

    单飏认为在谯郡将会有“王者兴”,并进一步指出用不了五十年,黄龙还会再出现。似乎是为了验证单的话,在建安二十五年(220)黄龙如期而至,“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之言,其验兹乎!’”数次被记录于史书中的黄龙很明显是曹魏政治运作的典型异象,事实上,有关“龙”的异象在曹魏政权始末

  • 秦国太后为何要给义渠国王生孩子?秦国和义渠,到底有多少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义渠和秦国关系,义渠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芈太后诱杀义渠

    [var1]而这位义渠王死后,早已经准备妥当的秦国,趁势发兵,直接杀向义渠国。在强大的秦军精锐面前,猝不及防的义渠,根本就抵挡不住。所以最后,经过一场大战,义渠国直接被秦国灭国。整个义渠,也被秦国彻底吞并了。对于这场秦灭义渠之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世史家一直有点避而不谈的感觉。因为从后世的角度来说,

  • 司马懿熬死曹家三代人,居然还苦等到70岁才夺位,他在顾忌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懿为什么70岁才反曹,曹氏对司马懿的态度,司马懿临死前总结

    文 |周景编辑 |世界前言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时期,三分天下,魏国可以说是实力最强的政权国家了。而司马懿正是魏国有名有权的臣子,可他却隐忍数年,等到70岁才显露出真正的野心夺权,这是为何?(文中图片皆为剧照,侵权联系删除)才智双全,令曹操又爱又忌惮司马懿出身高贵,自小才智过人

  • 奋六世之余烈: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那个带给秦国变化的先驱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秦王奋六世之余烈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秦本纪》[var1]秦献公长期在外,但秦出公不打算放过他,因为秦国国内还有很多支持秦献公的势力。出于自身利益,魏国的国君魏武侯安排秦献公回国继位,秦献公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为了摆脱困境,秦献公首先对内部下手,先把规矩定下来,怎么定呢?推陈出新,把秦武公以来定下的人殉制

  • 东汉著名送礼专家,从土财主到封疆大吏,只因重金买了一个敬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汉十大传奇人物,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大汉封疆

    宅叔扯资治通鉴之第171扯孟佗(tuó ),东汉著名送礼专家,载入史册那种。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想当官?除非你是袁绍那样的豪门子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或者蔡邕(yōng)那样的大名士(人称“旷世逸才”),否则,只有一条路:巴结太监。孟佗,拼不了爹,当不了大V,就是个想进步的土财主(资产

  • 生机在危机中出现亮光,成就管仲人生的逆袭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管仲的智慧有多可怕,易中天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诸葛亮大名天下知,未出草堂,已定天下三分。他自比的管仲又如何呢?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安徽颖上县)人。周穆王时封庶子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var1]管仲父管庄是齐国大夫。管仲小时,管庄就死了。管仲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举步维艰。管仲想挣钱改善生活,和好友鲍叔牙等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