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把一个人的成功分为三个阶段,用三个字概括,即,“志、识、恒”三要素。他从读书人的角度出发,辩证地谈了“志、识、恒”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因为读书人有志向,所以才与俗不同;因为有学识,所以眼界应当开阔;因为有恒心,所以才能把事情做成。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曾国藩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个系统,把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分解的很清楚。
他通过对自己的检讨,对其家人提出了“早、恒、重”的三字要诀。认为“欲稍有成就,经从有恒二字下手”,做事没有恒心乃是一生之大耻。要求每日早起,有事早做,不可懈怠。与人交往须注重仪表稳重,不可轻浮从事。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曾国藩认为,自己家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而自己又是官居相位,肯定是树大招风。他明白官场险恶,风云变幻莫测,认为应低调从事,而不应太过招摇。为了避免不测,他针对这种情况对家人提出了“清、慎、勤”的要求。认为这种旺势不是好的兆头,要想办法来削弱。也不要等天来削弱,不要等别人来削弱,而是自己要削弱自己。自己又是如何来削弱自己的呢?他认为也不外乎“清、慎、勤”三字而已。其后,他觉得家人未必会明白,为了更浅显易懂,他又将“清、慎、勤”三字改为“廉、谦、劳”三字。
其实,曾国藩还是比较相信“天理”的。人认为世间之事总是有个平衡存在,当不平衡的时候上天便会进行调节,家庭、事业均不可免。从他一封家书中所引的古典例子中便可见一斑。他在1862年6月11日的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以人概之。”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存在天理,所谓人祸,其实也是天灾,只不过是上天假借人的手在行事罢了。
曾国藩确实很了不起。他为官数十载而又全身而退,从其严谨而又独特的治家风格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大到官场与人交往,小到修身治家,无事无时不是小心翼翼。他事事总结经验教训,时时调整自己的方向,每一步都是踏实了才敢往前走,所以从不踩空。他对家人及自身的要求,可谓古今之典范,很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