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治家“三字经”绝对经典

曾国藩治家“三字经”绝对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39 更新时间:2024/1/20 7:25:33

曾国藩把一个人的成功分为三个阶段,用三个字概括,即,“志、识、恒”三要素。他从读书人的角度出发,辩证地谈了“志、识、恒”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因为读书人有志,所以才与俗不同;因为有学识,所以眼界应当开阔;因为有恒心,所以才能把事情做成。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曾国藩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个系统,把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分解的很清楚。

他通过对自己的检讨,对其家人提出了“早、恒、重”的三字要诀。认为“欲稍有成就,经从有恒二字下手”,做事没有恒心乃是一生之大耻。要求每日早起,有事早做,不可懈怠。与人交往须注重仪表稳重,不可轻浮从事。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曾国藩认为,自己家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而自己又是官居相位,肯定是树大招风。他明白官场险恶,风云变幻莫测,认为应低调从事,而不应太过招摇。为了避免不测,他针对这种情况对家人提出了“清、慎、勤”的要求。认为这种旺势不是好的兆头,要想办法来削弱。也不要等天来削弱,不要等别人来削弱,而是自己要削弱自己。自己又是如来削弱自己的呢?他认为也不外乎“清、慎、勤”三字而已。其后,他觉得家人未必会明白,为了更浅显易懂,他又将“清、慎、勤”三字改为“廉、谦、劳”三字。

其实,曾国藩还是比较相信“天理”的。人认为世间之事总是有个平衡存在,当不平衡的时候上天便会进行调节,家庭、事业均不可免。从他一封家书中所引的古典例子中便可见一斑。他在1862年6月11日的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以人概之。”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存在天理,所谓人祸,其实也是天灾,只不过是上天假借人的手在行事罢了。

曾国藩确实很了不起。他为官数十载而又全身而退,从其严谨而又独特的治家风格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大到官场与人交往,小到修身治家,无事无时不是小心翼翼。他事事总结经验教训,时时调整自己的方向,每一步都是踏实了才敢往前走,所以从不踩空。他对家人及自身的要求,可谓古今之典范,很值得我们借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鼎盛一时的唐代银器制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白居易这首诗描述了唐人开采银矿的情景。唐代金银器制作原料产地很多,主要有陕州、宣州、润州、饶州、衢州等,多集中在南方地区。唐代灰吹法已经得到应用:用上等的炉灰,先做成灰窠,将含银的铅砣置其中,加热使之熔化后,铅渗入灰中而银

  • 清朝历史上的5件奇事,只有一个被揭开,其余几个至今没有定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太后下嫁皇太极死的早,在清军入关以前突然猝死,后来掌权的就是孝庄太后和年轻的顺治皇帝,刚刚建立的大清基业,还有很多困扰等待去处理,这样的情况下,单单凭母子二人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借助了皇叔多尔衮,我们从很多电视剧和小说里面都能知道,很多都把他俩写成了情侣,当时的话,他俩成亲还真可能实现,当时女真人

  • 为什么唐朝要设立史馆修史?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将二十四史视为正史,虽然到清朝才真正地明确下来,但其实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已有这个思想倾向了。唐朝设立史馆,由宰相监修前代史,以后形成制度,即当一个新朝建立的时候,都要修前朝史。修史的目的,一是总结前朝兴亡的经验教训,二是通过书写历史来宣布自己的胜利,证明本朝的合法性。唐朝以后的封建王朝,对修史工作都

  • 为什么说清朝整体强于明朝?承认历史的进步,很难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治乱兴衰是封建历史循环往复的铁律。从夏商到明清,或是超过300年的长寿王朝,或是昙花一现的短命政权,都逃离不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经历大治与大乱,历史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滚滚前进。两个朝代放在一起比较,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非要比的话,只能从物质价值上比较,比如版图大小、人口多

  • 唐太宗为什么在晋史遍地开花的时期,还要再修一个自己的版本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晋书》是前六朝史中最晚“出生”的,是什么原因让唐太宗忽然想在晋史遍地开花的时期,还要再修一个自己的版本呢?只是为了完成帝王生涯中的业绩指标吗?他重修《晋书》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我们先看看晋朝处于一个什么时期。晋武帝司马炎篡曹魏而立,随后又发水陆两军灭亡东吴政权,终于完成历史使命,终结了三国这个分

  • 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为朋友解围的诗竟成了绝唱,留下一段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金龙是浙江钱塘人(今天的杭州市),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比郑板桥大六岁。金农虽为“扬州八怪”中的大画家,但他却犹以诗词见长。郑板桥之所以独与金农最为交好,是他非常赞赏金农的才气和人品,为此他曾写下过“杭州只有金农好”的诗句。金农自幼就聪明好学,非常喜欢写诗,在他少年的时期

  • 商标申请也有不少禁忌!王宝钏、李白被注册为商标,蹭历史名人热度也要有个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宝钏”商标被注册 近日,“王宝钏挖野菜”成为网络热梗。影视剧中王宝钏挖野菜的片段在各大平台上广泛传播,频频“出圈”,甚至被尊为“恋爱脑祖师奶”,成为劝“恋爱脑”闺蜜的反面教材。在成为“恋爱脑”代言人的同时,王宝钏身上的流量密码价值也被有心之人所窥探。据悉,王宝钏已被申请为商标,一个是广州某科技公

  • 顺治真的是出家了?康熙后来在丰泽园种植水稻,似可说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王朝》中关于康熙皇帝的大事件基本都是以历史实际事实为依据拍摄的,但也穿插了许多民间的传说。其中有一段关于康熙皇帝父亲顺治皇帝生死之谜的传说,也被拍了进去。顺治皇帝生前迷恋佛教,后因他所宠爱的鄂贵妃患天花不治而亡,从此看破红尘,无心朝政。在五台山和尚行森的引诱下决心出家。群臣劝谏和亲情都沒有能打

  • 15万高句丽人来袭,唯独薛仁贵穿白袍迎敌,李世民大喜:这仗稳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伟人曾说:“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而李世民,确实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会打仗的皇帝。他弱冠从军,三年平定群雄。又用十数年时间,陆续平定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等强敌,为大唐帝国拓展了万里疆土。从军事风格上来说,李世民喜欢身先士卒,兵行险着,以谋略取胜。因此在战争中,李世民屡次身犯险境,几乎送

  • 康熙27年发生了什么?四个宰相四个尚书受到处置,官员牵扯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名叫郭琇的御史,当着满朝文武和康熙皇帝的面呈上了一纸弹劾当朝大学士明珠的奏章,而这位大胆的御史应该没有想到,其后果是有四个大学士、五个尚书一级的官员被革职查办,而牵扯其中的其他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这个名叫郭琇的御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然有如此之大的胆量,弹劾相当于宰相的大学士?奏章中他又究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