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嫡长女:生前想尽荣宠,早夭孤独下葬,被盗墓后尸骨无踪

李世民的嫡长女:生前想尽荣宠,早夭孤独下葬,被盗墓后尸骨无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338 更新时间:2024/1/19 23:38:00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倾注了唐太宗这位老父亲的爱女深情。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恨不得将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送给她(皇位除外哈),为此还引起了长安城内百姓的各种不满,因为皇帝嫁女的规格实在是高得离谱。

唐太宗一定没想到,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竟会在1000多年后受到惊扰,庞大的墓室被洗劫一空,连尸身都没能留住。

1986年,陕西的一位农民意外地挖出一个盗洞,凭借作为陕西人经常挖出古墓的觉悟,他第一时间就向当地文物局汇报了。

专家们迅速到达现场后,就开始进行抢救式挖掘,但是当他们进入墓室后,整个人就不好了。因为映入眼帘的是空空荡荡的墓室,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照,到处有烧黑的痕迹。

考古队登时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而现实比他们的预感更加残忍,整座墓室已经被搬空了,除了墙上的壁画外,简直是空空如也。

最让人心痛不已的是,墓主人连同棺椁都消失了,而在棺椁停放处,还有着黑色的木炭。究竟是被搬走了还是被毁尸灭迹了,已然不得而知,这让专家们为此忍不住痛斥起盗墓贼。

这时,有位专家在墓室门外发现了木屑,经过内行的断定,这是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而墓室内的壁画是唐朝服饰,由此初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不凡。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长长的甬道两侧有着极其精美的壁画,画上还有一位“昆仑奴”,她的肤色较深,头发茂密,双耳带着硕大的耳环,这正是非洲的黑人。

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王朝,当时长安流行一句谚语“昆仑奴,新罗婢”,指的就是贵族喜欢以蓄养昆仑奴和新罗婢为身份权势的象征。

在敦煌的壁画中,就有各种昆仑奴的形象。1985年,陕西省还出土过一个唐代黑人的陶俑,可见唐朝贵族蓄养昆仑奴成风。

总之,这座古墓内的种种迹象都在彰显着墓主的尊贵身份,直到考古队找到了墓志铭,才正式确认墓主就是李世民的爱女——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芳名李丽质,是唐太宗的第5个女儿,却是他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因此格外受宠。而这个女儿人如其名,真可谓天生丽质,是位绝色美人。

唐太宗视长乐公主为掌上名珠,在为女儿准备嫁妆时,一度因为严重逾越制度,还遭到了魏征的劝谏。

说到长乐公主的夫婿,更能体唐太宗对她的重视。原来,为了亲上加亲,他将女儿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要知道,长孙无忌作为开国功臣,在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地位,可谓长安城内最尊贵的士族。

这是唐太宗对女儿最好的安排,包括忆柔最近写过的新城公主也是长孙家的媳妇,可见当时的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唐太宗为女儿安排好婚事后不免有些小得意,于是在给长乐公主嫁妆时,忍不住对朝臣感叹道:“长乐是朕和皇后所生,更是我们最钟爱的女儿。眼看着这孩子要出嫁 ,朕心中实在不舍,干脆再加点嫁妆吧!”

此言一出,房玄龄立刻站出来应和道:“既然是陛下所爱的女儿,那就少加一点吧!”

可是出嫁在即,唐太宗还想再多给女儿长点面子,以至于最后的规格超过了唐太宗的长姐——李渊的嫡长女永嘉长公主。结果,还是魏征出面制止了唐太宗,也为魏征自己的劝诫美名增加了点谈资。

饶是如此,长乐公主出嫁的盛大阵仗依然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一年,长乐公主刚满13岁。

婚后的长乐公主与驸马长孙冲琴瑟和鸣,感情甚笃。按照正常情况,史书将会略过这段生活,直接写到她的死亡。可是,长乐公主在婚后又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却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693年,李世民决定延续西周时的分封制度,让诸王、功臣永久性地在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对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而言,这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也是后患无穷的一件事。于是,长孙无忌开始劝谏,然而无果。

忧愁的长孙无忌回到家中,将此事的利害关系跟儿媳长乐公主讲了一通,明事理的长乐公主立刻进宫,将公公的担忧全部转述给了老父亲。您还别说,小棉袄还真就劝服了这位固执皇帝。

长乐公主从不因为身份尊崇而耀武扬威,她有着长公主该有的风范,而且很有才学,最擅长丹青,她的书法造诣更是与父亲不相上下。

643年,长乐公主在婚姻迈进第十个年头时,却因疾病溘然长逝。唐太宗为爱女的早亡悲伤不已,多次痛哭到不能自已。于是厚葬了长乐公主,并让她陪葬于昭陵。

史书是这样记载长乐公主和长孙冲的爱情:“在贵符瑟琴之好,居满修苹繁之洁”,只可惜,因为长孙无忌得罪了武则天,导致被逼自杀后,长孙冲更是被流放岭南。而长乐公主只能孤身下葬,哪怕长孙冲死在流放的途中,也无法再与爱妻团聚。

李世民为爱女起名为“长乐”,却未能得偿所愿,让女儿长久的快乐下去。她年纪轻轻就被孤独下葬,一千年来,数次被盗墓贼光顾,最后连尸骨都不剩。原来她是用23年的盛世荣耀,去换生生世世的离苦,终究还是福薄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河北高阳发现一明代寺庙碑刻 距今507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图为工作人员对碑刻进行拓印。沈齐摄中新网保定10月13日电 (吕子豪 沈齐)据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13日透露,近日,当地文保部门在该县原西街小学建设工地发现一通距今507年的《重修福泉寺记》石碑。据高阳县文化馆文史专员史克己介绍,该石碑保存较为完整,碑身长175厘米,宽86厘米,厚21

  • 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位猛将,排名不分先后,看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鼎盛的王朝,要说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那个最为鼎盛,那非唐朝莫属,二百八十多年的浩瀚朝代,养了多少文人骚客;二十一位帝王的风华血月,醉了多少后世子孙。唐朝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一个充满音乐律动的国度,开创这盛世的君王便是李世民,李世民本是李渊的第二子,后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步步登上皇位,而早些年陪

  • 宋词和宋代词人,真的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词里藏着故事(二)》作者之一黄鸣认为,很多宋词中记录了宋代生活的片段,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性情。就像苏轼,性格中既有儒家那种传统的责任感以及刚直的品性,为人又乐观豁达,是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贯通的代表性人物。他懂生活、热爱生活,还发明了赫赫有名的“东坡

  •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差点被3个人反杀,几乎和皇位失之交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差一点就被翻了盘,就差那么一点,皇位就要离他远去了,甚至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这就要说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幕僚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三个人了,李建成为人宽厚,李元吉性格豪爽,手下对他们都是非常忠诚的,一听说两人遇害,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悲愤不已,誓要为主公复仇。于是,在冯立、薛万彻、

  • 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 汉唐赶走了匈奴、突厥,又迎来了鲜卑、契丹,中原王朝: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文章。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聊上下五千年,聊一聊历代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那点儿故事。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最两个强盛的朝代,就是汉、唐。大汉赶走了匈奴,使中原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稳定;大唐赶走了突厥,使中华帝国辉煌再续。但

  • 辛弃疾:剩水残山无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和朱熹的关系很好,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辛弃疾从二十一岁抗金随队伍南下以来,就是一个“着试手,补天裂”的志士形象,而朱熹,是一个醉心研究的理学家。这两个看上去南辕北辙的人怎么可能走得如此之近呢?说来,辛弃疾身上有很多复杂的或说是混合杂糅的气质。他身上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相比那些自幼浸润于儒家文化

  • 李世民敢让父亲李渊退位,为何朱棣只敢对侄子朱允炆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世民和朱棣的夺位,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李世民是直接在父亲李渊在世的时候悍然兴兵,幽禁老父于深宫,令李渊不得不退位,而朱棣则是起于燕京,靖难之军由北而南,从侄子朱允炆手里面攫取了皇位。李世民为何敢和李渊正面交锋,而朱棣则只敢对侄子动手过招?其实原因无非三点。第一点,处境不同。李世民之所以兴起玄武

  • 李世民为何杀光所有侄子,却留下所有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在隋朝时期就一直帮着自己的父亲李渊打天下,可以说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他父亲李渊的一半天下都是由李世民帮忙打下来的。这也导致了李世民战功赫赫,而太子在军中的功劳和威信都不如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成为了太子心中的忌惮。后来为了排挤李世民,就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联合想要陷害李世民,没想到李世民为了自保就在玄

  • 李渊心里一直把李建成视为继承人,为何却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你说李渊心里一直想立的储君肯定就是李建成吗?其实未必,而且立储这件事的本身,他都不是李渊能够绝对控制的问题,看似李渊想让谁当太子就谁当,可李渊受到的威胁,却是来自于另一个“维度”的,李世民根本就不跟他在同一个政治系统里玩,你李渊立的太子是谁,跟李世民造不造反,没有一点牵制作用。变局,是在武德四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