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53 更新时间:2024/1/24 7:12:58

但是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敌不过生老病死,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重垂危,下令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之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1岁。

历史总是有些惊人的巧合,就在这位开国皇帝去世的同一年,一个男孩在浙江呱呱落地,他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救星,在51年之后他会力挽狂澜,解决大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为其续命了至少两百年,这个人是谁呢?

天降救星

这个人名叫于谦,他出生于1398年的5月18日,这时离朱元璋的过世也不过只有几个月,不过这一年出生的人多了,没有人将这个男婴和过世的朱元璋联系起来,更没有人会意识到他将在之后对大明做出怎样的贡献。

于谦的家境不错,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担任过朝廷的官员,他自小吃穿不愁,而且他的天赋极其出众,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早早的就请来了名师教导他,于谦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刻苦勤奋,手不释卷,很快就成为了一代才子。

更难得的是于谦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极有气节,他从小就崇拜不屈而死的文天祥,对他留下的佳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拍案叫绝,极为推崇,这或许也预示了他最终的结局。

1421年,年仅23岁的于谦参加了科考,并顺利地成为了一名进士,当时的永乐大帝朱棣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十分欣赏,时任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炽以及皇太孙朱瞻基也对他印象甚佳。

得到了几位顶头上司的欣赏之后,于谦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不过他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宣德朝的汉王叛乱之后。

汉王朱高煦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亲弟弟,他骁勇善战,曾在靖难之役中救过父亲朱棣的性命,朱棣大喜之下给他画了个饼:“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小子要努力啊!

不过画饼终究只是画饼,大明朝的皇位终究还是落到了朱高炽一脉手中,朱高煦甚为不平,趁着朱高炽刚死、朱瞻基势力不稳的时候发动了政变,只不过朱瞻基到底是年少英雄正统皇帝,他的叛乱没持续几天就被打败了。

朱瞻基被这位狼子野心的叔叔气得够呛,下令让于谦前去申斥他,于谦引经据典,唇舌如剑,一通怒斥将朱高煦骂得羞愧难当跪地不起。

朱瞻基一看二叔被骂的狗血喷头,对于谦的能力也是万分赞叹,大手一挥就将他升为了江西巡抚。以于谦当时的年纪来讲,能得到这个官职无疑是一步登天了。

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战战兢兢地投入到了江西的建设之中,在任期间,他勤奋努力,爱民如子,将江西的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极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此后他又接连担任了江西,河南两地的巡抚。

这两个地方天灾频发,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于谦就任之后,这种状况就发生了改变,他亲自带领士兵百姓抗灾救人,成功的挽回了两地的局势,使得当地的百姓又得以安居乐业。

惊天巨变

于谦的种种政绩让朱瞻基对其极其欣赏,又将他调回了京城担任兵部主事,但是这对明君贤臣还没来得及相处几天呢,朱瞻基就因病一命呜呼,留下了一个只有八岁的儿子朱祁镇继承皇位。

于谦伤心欲绝,发誓要继续辅佐新帝,守住大明。现实却无比残酷,朱祁镇并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的英明君主,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庸君。

他年少继位,却并不想着励精图治,而是一味地沉迷在享乐之中,光是如此也就罢了,他还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被宦官王振几句话哄的晕头转向,居然要效仿爷爷和父亲出征塞外。

朱棣和朱瞻基英明神武,能力出众,他们出征塞外,那是战无不胜扬大明国威的,可朱祁镇生于深宫长与妇人之手,能力几乎等于零,他上战场完全就是给人送菜的。

于谦和诸位大纷纷死谏,可是朱祁镇一意孤行,还是带着大明朝积蓄多年的家底儿,整整50万兵马上了战场,可是他压根儿就不懂得战事,只会瞎指挥,结果把这50万兵马全部葬送在了土木堡,连他自己也被敌军首领也先俘获。

纵观整个封建时期的历史,被敌方首领俘获的皇帝除了北宋末期的宋徽宗宋钦宗之外,也只有朱祁镇一人了,这无疑是对大明朝士气的极大打击,连皇帝都被敌方俘虏了,剩下的军民哪里还会有抵抗的底气?

就在朝中局势一片颓靡的时候,于谦挺身而出。

力挽狂澜

当时的朝廷官员们被前线的大败吓破了胆子,再加上朱祁镇实在是个人渣败类,还在前线帮攻城的也先叫门,大多数人也失去了抵抗的信心,他们上奏执政的皇太后孙氏,劝她尽快下旨命大臣和宗室成员南迁。

如果南迁的话,明朝就要失去半壁江山,而一路直下的也先也会像他的先祖那样占据中原,江汉人当成牛马,这是于谦所不能忍受的。

他立刻站了出来,怒斥那些主张南迁的投降派:“宋朝迁都亡国之鉴犹在,提议者是动摇国之根本,应当斩首!”震慑了这些投降派之后,于谦又主动向孙太后请缨,要前去前线保卫家国。

孙太后对这个丈夫生前十分欣赏的臣子也是信任有加,毅然决然地将保卫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他。于谦也没有辜负孙太后的信任,他运筹帷幄身先士卒,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成功挽回了大明朝的江山。

如果不是他的话,大明朝恐怕就要就此灭绝了。以一己之力延续大明朝200多年的生命,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大明朝的救星。

可惜的是,立下如此大功的于谦却并没有得以善终,在北京保卫战时,他为了稳定明朝的局势,也为了不让叫门天子朱祁镇再败坏朝野的士气,请求孙太后立了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为帝,直接断了朱祁镇的后路。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朱祁镇居然还能从草原杀回来,并趁着朱祁钰无子病重之时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基,等到他再次成为皇帝之后,于谦自然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下狱处死,一代名臣就此冤死。

在死前,于谦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绝世名句,这也正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写照。

他终究踏上了文天祥的道路,哪怕朱祁镇将他粉身碎骨,他也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对他来说,江山无恙,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自己,无愧于心便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嫡长女:生前想尽荣宠,早夭孤独下葬,被盗墓后尸骨无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倾注了唐太宗这位老父亲的爱女深情。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恨不得将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送给她(皇位除外哈),为此还引起了长安城内百姓的各种不满,因为皇帝嫁女的规格实在是高得离谱。唐太宗一定没想到,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竟会在1000多年后受到惊扰,庞大的墓室被洗劫

  • 河北高阳发现一明代寺庙碑刻 距今507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图为工作人员对碑刻进行拓印。沈齐摄中新网保定10月13日电 (吕子豪 沈齐)据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13日透露,近日,当地文保部门在该县原西街小学建设工地发现一通距今507年的《重修福泉寺记》石碑。据高阳县文化馆文史专员史克己介绍,该石碑保存较为完整,碑身长175厘米,宽86厘米,厚21

  • 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位猛将,排名不分先后,看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鼎盛的王朝,要说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那个最为鼎盛,那非唐朝莫属,二百八十多年的浩瀚朝代,养了多少文人骚客;二十一位帝王的风华血月,醉了多少后世子孙。唐朝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一个充满音乐律动的国度,开创这盛世的君王便是李世民,李世民本是李渊的第二子,后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步步登上皇位,而早些年陪

  • 宋词和宋代词人,真的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词里藏着故事(二)》作者之一黄鸣认为,很多宋词中记录了宋代生活的片段,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性情。就像苏轼,性格中既有儒家那种传统的责任感以及刚直的品性,为人又乐观豁达,是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贯通的代表性人物。他懂生活、热爱生活,还发明了赫赫有名的“东坡

  •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差点被3个人反杀,几乎和皇位失之交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差一点就被翻了盘,就差那么一点,皇位就要离他远去了,甚至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这就要说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幕僚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三个人了,李建成为人宽厚,李元吉性格豪爽,手下对他们都是非常忠诚的,一听说两人遇害,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悲愤不已,誓要为主公复仇。于是,在冯立、薛万彻、

  • 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 汉唐赶走了匈奴、突厥,又迎来了鲜卑、契丹,中原王朝: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文章。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聊上下五千年,聊一聊历代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那点儿故事。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最两个强盛的朝代,就是汉、唐。大汉赶走了匈奴,使中原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稳定;大唐赶走了突厥,使中华帝国辉煌再续。但

  • 辛弃疾:剩水残山无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和朱熹的关系很好,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辛弃疾从二十一岁抗金随队伍南下以来,就是一个“着试手,补天裂”的志士形象,而朱熹,是一个醉心研究的理学家。这两个看上去南辕北辙的人怎么可能走得如此之近呢?说来,辛弃疾身上有很多复杂的或说是混合杂糅的气质。他身上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相比那些自幼浸润于儒家文化

  • 李世民敢让父亲李渊退位,为何朱棣只敢对侄子朱允炆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世民和朱棣的夺位,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李世民是直接在父亲李渊在世的时候悍然兴兵,幽禁老父于深宫,令李渊不得不退位,而朱棣则是起于燕京,靖难之军由北而南,从侄子朱允炆手里面攫取了皇位。李世民为何敢和李渊正面交锋,而朱棣则只敢对侄子动手过招?其实原因无非三点。第一点,处境不同。李世民之所以兴起玄武

  • 李世民为何杀光所有侄子,却留下所有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在隋朝时期就一直帮着自己的父亲李渊打天下,可以说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他父亲李渊的一半天下都是由李世民帮忙打下来的。这也导致了李世民战功赫赫,而太子在军中的功劳和威信都不如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成为了太子心中的忌惮。后来为了排挤李世民,就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联合想要陷害李世民,没想到李世民为了自保就在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