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国号的来历:一场粗糙不堪的禅让大戏,被层层附会的大宋国号

宋朝国号的来历:一场粗糙不堪的禅让大戏,被层层附会的大宋国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69 更新时间:2023/12/18 3:29:37

自从后周世宗柴荣死后,赵匡胤就走了一条在当时来说,相对文明理性的夺权之路,基本上奠定了大宋新王朝的基调。

可以想见,当时赵匡胤兵不血刃改朝换代的这一招,相比起五代十国的其他皇帝们,那些程式化的杀戮和血腥来说,确实要高明得多。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这么说到底有没有历史依据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了!

大家要知道,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说中的治国之学,对于皇帝的出身是非常看重的,正统出身则意味着民心所向。

因此,当初刘备非要自称是汉室后裔,哪怕是粉身碎骨,他也要姓“刘”。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儒家学说的影响相对越来越弱了,那时候的皇帝基本上都出自军队系统,但凡是谁的手下兵强马壮,谁就能决定一切,而皇帝的个人能力强弱,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平稳还是动荡。

当然,这种现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国家的建设是以皇帝个人为依归,而不是以制度为根本。

毕竟,由制度来管理一个国家,远比由一个人来管理国家要科学和稳固得多,而这一切都需要在一个相对和平和稳定的环境下,才能逐步进行。

以赵匡胤的政治眼光,他肯定也能看得清。因此,“陈桥兵变”就是他理性选择之后,迈出的第一步!

脱颖而出的禅让大戏

在中国历史上,说起改朝换代的速度之快和戏剧之丰富,“宋朝”绝对是最为典型的一个朝代,因为赵匡胤的那场禅让大戏,确确实实看起来粗糙不堪!

我们要知道,在宋朝之前,关于禅让的戏码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西汉时期,禅让给了王莽;东汉时期,禅让给了曹丕;曹魏时期,禅让给了司马炎;隋朝时期,禅让给了李渊……

可以说,接皇位的人是迫不及待,给皇位的人是五味杂陈,流程一走完,江山也就改了姓氏了!

回顾历史,要说禅让的速度之快,之前的那些朝代,还真没有哪一个能超越宋朝。

因为,当时只有8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竟然在一天之内,就走完了全部的流程。

想当初,东汉时期的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那可是从曹丕的英雄老爹曹操时代就开始经营了。

而后,曹魏的末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也是经历了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三代人才完成的。

相比之下,先前各个朝代的禅让程序还都特别复杂:旧的傀儡皇帝先要对预备皇帝不断让位,不停对外宣告自己没有能力治理天下,之后那个作为准皇帝的人也不能立马接过皇位,还得假模假式地推辞一番。一般情况下,起码得辞让三次,这场禅让大戏才算是演完了。

总结下来,就是说我不治理你来治理,你不治理我也不去治理,直到你同意治理为止!

由此可见,古代的禅让大戏虽说戏份很足,但却演得很假,可假归假,但过程还算是到位了。

然而,赵匡胤却不这样:正月初四一大早“黄袍加身”,当天晚上人家就当了皇帝,妥妥的一位时间管理大师!

相比前朝的隆重仪式,赵匡胤当皇帝的速度之快,基本上就像草台班子唱戏一样,丝毫都不讲究质量,也不讲究吃相。

因此,虽说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后来是以文化著称,但在宋朝成立之时,最应该体现出文化的禅让大戏上,确实显得太没有文化了!

被层层附会的宋朝国号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叫“宋”的新朝代。

那么,他为什么要将国号定为“宋”呢?

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就是赵匡胤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宋朝,而“宋朝”又被分为了两截:

公元960年到公元1127年,宋朝建都在北边的开封,称之为“北宋”,后来被金朝所灭。

公元1127年到公元1279年,宋朝建都在南边的临安(今杭州),称之为“南宋”,后来被元朝所灭。

其实,从赵匡胤始建,一直到赵构后来又重建的这个王朝都叫“宋朝”,而“南宋”和“北宋”是我们后人为了区别他们才分开来说的。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国号,比如:汉朝的国号是“汉”,寓意广阔悠长的银河;唐朝的国号是“唐”,来源于仁君圣王唐,另外李渊也曾被封为唐公。

“宋朝”的国号是“宋”,其实它最初的起源和含义特别简单,甚至简单到了没有任何可以说道的地步。

按理说,赵匡胤连黄袍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应该有的是时间来考虑国号啊?

仔细想来,有很大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在那个时候,尤其是在五代末世,江山易主之前,大家都不好太过明目张胆地来讨论这种事情。

因此,就只能以赵匡胤篡周之前,兼任的“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官衔衔号,以及所在地“宋州”来命名,这就是宋朝国号的来源。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匡胤君臣当初仓促而起的一个简单明了的宋朝国号,却被后来的宋朝文人们层层附会。

最终,使得宋朝国号变成了一个与天地、阴阳、人事,种种方面都非常契合的一个完美国号!

那么,这个过程又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要知道,宋朝时期的文人们脑筋转得特别快,想的事情也特别远:

首先,借用赵匡胤之父的名字做文章。

赵匡胤的父亲名叫赵弘殷,公元956年就去世了,他死的时候和儿子赵匡胤都还是后周的臣子,因此文人们在日后对宋朝国号的赴会中,最关键的就是用赵弘殷的名字来做文章。

赵弘殷,“弘”就是弘大的弘,而“弘”字的原意就是发扬光大;“殷”,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朝中,“商朝”的别号叫“殷朝”。

当初,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是以《殷本纪》来记载商朝历史的,所以说“商”就是“殷”,“殷”就是“商”。

由此推想,赵弘殷的名字就预示着赵氏家族要发扬光大!

其次,根据赵匡胤的龙兴之地。

不用说,赵匡胤的龙兴之地肯定就是宋州了,而宋州则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早在先秦时代,商丘这个地名就已经存在了,据说和商朝人的起源也有关。

公元596年,隋朝时期在此设置了宋州。因此,宋州既是商朝的发祥之地,同时也是赵匡胤赵氏家族的龙兴之地。

文人们再次表示,赵匡胤的祖上和商朝之间的关系,又紧密了一步!

事实上,当初隋朝在商丘建立宋州,主要是依据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的时候,周公主持大分封,将被灭掉的先前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封为子爵。微子启在商纣王时期以正直见称,曾不断劝导商纣王多行善事,之后投降了周武王。

微子启原本叫“启”,商朝时期被封在地名叫“微”(今梁山县)的地方,当时又是子爵,所以就叫微子启。

周朝立国稳固之后,周成王对于投降的商朝贵族还特别重视,因此在分封的时候,就将微子启封在了商丘,给其建了一个小国,称为“宋国”。

因为“宋”、“商”二字在古代时期的读音特别相近,周朝既然灭了商朝,所以就封微子启的小国为“宋”,意思就是让其延续自己的祭祀。

自此,宋国就长期在商丘一带保持着自己的国境,而且此地原本就是商朝最早的发祥之地,由此归纳宋朝国号的来源:“殷”就是“商”,“商”就是“宋”,以此类推,赵匡胤老爹的名字,似乎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他既是赵弘殷,也是赵弘商,又是赵弘宋!

因此,赵弘殷的儿子赵匡胤建国就以“宋”为国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注定”!

更夸张的是,后来又有文人进一步附会,说商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阏(yān)伯的人,当时就居住在商丘,一直在当地祭祀大火(大火是指天上的一颗星,属于颜色非常红的一颗大星,如今我们称之为天蝎座a星),这颗星在商朝时期就被认定为关系到商朝王族兴衰和国家命运的王族之星。

由于主持祭祀的人就是阏伯,祭祀地点就在商丘。因此,根据这种论述,宋朝从赵匡胤开始,就在五行中以“火德”自居。

实际上,按照五德始终的学说,赵匡胤取代后周属于“木德”,但他既然接受了后周的禅让,那么他所建立的新王朝五行之德应该就是“火德”(木生火),所以日后的宋朝文人也牵强附会,将阏伯居住商丘祭祀大火的事情也联系起来,把宋朝的“火德”作为了更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依据。

由此,历史、地理、天文、五行和人事的种种巧合,共同证明了宋朝的国号在冥冥中已经定于前世了。

因此,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从他老爹开始就已经预示:他就是远承两千年前,如商朝一样宏大王朝的真命天子!

随着宋朝文人的这些附会,宋朝国号的解释也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神秘,而以“火德”为标志的宋朝更是特别看重红色,因此我们如今看到的宋朝皇帝的标准画像,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大红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得胜归来后,李渊却让妃子去慰问,埋下玄武门兵变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想必了解唐朝历史的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这场政治之变,李世民带兵从玄武门攻入皇宫,诛杀其兄李建成,逼迫其父李渊退位,从而成功登基为皇。作为大唐江山真正的奠基人,李世民手握重兵,一世荣华富贵都享不尽,在大唐政权建立之后为何他还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兄弟陷害,父亲默许,胜仗归来,却让

  •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国之瑰宝,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钧窑“小宋自造”香炉,1970年12月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窖藏。香炉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香炉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内蒙古博物院。“小宋自造”香炉体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准,打破了唐宋代民间“钧不过尺”的旧框框,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器型最大、最

  • 朱元璋活捉元朝大将,得知他的祖先是木华黎,朱元璋:无条件放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铁木真在壮大蒙古的过程中,离不开他身边的勇士的辅佐,这些勇士骁勇善战,都成为了铁木真麾下的得力干将,在铁木真壮大蒙古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铁木真麾下就有这样一位勇士,他叫木华黎。他自小便追随在铁木真的身边,一直辅佐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后代们也大多都成为了元朝骁勇的大将,一直守护元朝。 木华黎与铁

  • 李世民问袁天罡:我大唐什么时候灭亡?袁天罡:猪上树,唐朝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之一,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唐太宗重视教育发展,唐朝的很多官员都是受到过优秀教育的,从事仕途之路后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和古代很多皇帝一样,唐太宗晚年时期很是迷信,但是唐太宗手底下有一位能人,这人就是袁天罡。《推背图》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所作,李淳风是

  • 江西省上饶市一收藏家收藏三件宋代龙泉窑凤尾尊比肩世界四大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 辛闻言 上饶百姓窗 “浙江萧山朱氏,文化及收藏底蕴深,我作为萧山朱氏的收藏家也得到很好的传承,这点从我收藏的三件世界级艺术品——宋代龙泉窑凤尾尊能与世界最顶级的博物馆的同款龙泉凤尾尊同台角逐不落下风,就可以证明这点。我收藏的三件宋代龙泉窑凤尾尊完全比肩世界四大博物馆的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

  • 明朝状元答卷曝光,字迹端正漂亮,专家:大陆现存唯一孤本状元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2022-09-08自唐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科举制度就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各方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经过数层的选拔,最后在殿试中夺得头筹,才能当这万众瞩目的状元郎。科举制度源于约1300年前,期间大概产生了700余位状元,但为何现存的状元试卷却少有呢?这几百年前的考卷与现代的试卷有何不同呢

  • 「西北胜族」张澍《西夏书》与西夏宰相斡道冲画像的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NO.0031 - 西北胜族 西夏有两都城,东都兴庆府,西都西凉府。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自立为帝,自称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升兴州为兴庆府,兴庆府成为西夏东都。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凉州。

  • 李世民文治武功之治理国家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篇说了唐太宗用兵如神,兵法谋略的武功非凡,既然被称为千古一帝,自然在治国理政也是出类拔萃,那么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太宗李世民到底凭借什么措施开贞观之治,创大唐盛世让万邦来朝,威压八荒的气象。1 、 虚心纳谏,有则改之不得不说李世民和魏征“相爱相杀”,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

  •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敌不过生老病死,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重垂危,下令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之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1岁。历史总是有些惊人的巧合,就在这位开国皇帝去世的同一年,一个男孩在浙江呱呱落地,他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救星,在51年之后他会力挽狂澜,解决大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为其续命了至

  • 李世民的嫡长女:生前想尽荣宠,早夭孤独下葬,被盗墓后尸骨无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倾注了唐太宗这位老父亲的爱女深情。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恨不得将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送给她(皇位除外哈),为此还引起了长安城内百姓的各种不满,因为皇帝嫁女的规格实在是高得离谱。唐太宗一定没想到,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竟会在1000多年后受到惊扰,庞大的墓室被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