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北胜族」张澍《西夏书》与西夏宰相斡道冲画像的消失...

「西北胜族」张澍《西夏书》与西夏宰相斡道冲画像的消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2 更新时间:2024/1/16 12:59:16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NO.0031 - 西北胜族

西夏有两都城,东都兴庆府,西都西凉府。

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自立为帝,自称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升兴州为兴庆府,兴庆府成为西夏东都。

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凉州。西夏从凉州回纥Hor国手中夺回西凉府。从此,凉州属西夏版图,置西经略司。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在凉州置西凉府,西夏陪都。西凉府成为西夏西都,地位和兴庆府相当。

夏神宗前期,西凉府为西夏都城。同时西夏时期的凉州出了一位西夏状元皇帝,四位西夏皇后等对西夏举足轻重的人物。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也称西夏碑、凉州碑。(拍摄:武威大马文化传媒)(拍摄地点:甘肃省武威市西夏博物馆)

西夏置西北经略司,西经略使驻凉州,凉州便出了西夏若干宰相。其中,凉州斡氏世为夏国史编修官,在西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夏宰相斡道冲,就是凉州斡氏中最为突出的人之一。斡道冲是西夏仁宗李仁孝时期的名臣。斡道冲自幼聪慧,八岁在文庙考试中童子举,一时间名声大噪。

斡道冲儒学功底很深,在文字上也深有研究,是西夏国的蕃汉教授。斡道冲为官以刚直不阿而著称,对西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译《论语注》,撰《论语小义》二十卷,又用西夏文编写《周易卜筮断》。

斡道冲当了很多年的宰相,逝世后没剩下什么金银财宝,只留下很多书籍。人们为了纪念斡道冲为儒学研究作出的贡献,就把他的画像挂在了孔庙。(《西夏书事·卷三十八》:秋八月,国相斡道冲卒。道冲为相十馀年,家无私蓄,卒之日,书数床而已。仁孝图其像,从祀学宫,俾郡县遵行之。)

元代翰林学士伯生撰有《道园学古录》有《西夏相斡公画像赞》曰:「西夏之盛,礼事孔子。极其尊亲,以帝庙祀。乃有儒臣,早究典谟。通经同文,教其国都。遂相其君,作服施采。顾瞻学宫,遗像斯在。国废时远,人鲜克知。坏宫改作,不闻金丝。不忘其亲,存贤孙子。载图丹青,取征良史。」

《西夏书事》卷36,明确记载:“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此时的武威文庙,是西夏的官学。凉州文庙(武威文庙)从公元301年始建,儒学一直都是正统。到了西夏时期,也依旧如此。

斡道冲画像曾悬挂在武威文庙之中,可惜岁久淹没,现在的我们是看不到了。清代武威籍金石学家张澍,是西夏文消亡后第一个识别《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的人。张澍曾耗费大量的精力来《西夏书》,却无意间被家人焚毁了。张澍难过伤心,便不再继续编写《西夏书》了。

(《西夏纪年》序:“予尝欲撰《夏书》,以《东都事略·西夏传》为底本,参以宋 、元人文集及说部,采而录之。尚未编纂。洎南游至扬州,闻秦前辈恩复作《夏书》, 往谒,请观其稿,则曰:‘止写得单纸零片数百条,未成书也,不足观。’后归家,取稿时补益之,凡六巨束,置书架顶。庚午夏,予偕友朋五六辈往城外松涛寺销暑,家人以为废纸,取而尽焚之,徒叹息痛恨而已。故予亦不复作《夏书》。”)

《西夏书》和「斡道冲画像」的“消失”,就这样成为了西夏学研究者最大的遗憾。现在来武威西夏博物馆和武威文庙还可以看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也算是弥补了笔者对西夏学的遗憾吧!

*武威,即武威郡,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姑臧、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七级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雍凉之都武威郡”可谓是名不虚传!

*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西北胜迹」「西北胜族」「西北地理」「西北美食」「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文治武功之治理国家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篇说了唐太宗用兵如神,兵法谋略的武功非凡,既然被称为千古一帝,自然在治国理政也是出类拔萃,那么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太宗李世民到底凭借什么措施开贞观之治,创大唐盛世让万邦来朝,威压八荒的气象。1 、 虚心纳谏,有则改之不得不说李世民和魏征“相爱相杀”,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

  •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敌不过生老病死,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重垂危,下令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之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1岁。历史总是有些惊人的巧合,就在这位开国皇帝去世的同一年,一个男孩在浙江呱呱落地,他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救星,在51年之后他会力挽狂澜,解决大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为其续命了至

  • 李世民的嫡长女:生前想尽荣宠,早夭孤独下葬,被盗墓后尸骨无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倾注了唐太宗这位老父亲的爱女深情。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恨不得将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送给她(皇位除外哈),为此还引起了长安城内百姓的各种不满,因为皇帝嫁女的规格实在是高得离谱。唐太宗一定没想到,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竟会在1000多年后受到惊扰,庞大的墓室被洗劫

  • 河北高阳发现一明代寺庙碑刻 距今507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图为工作人员对碑刻进行拓印。沈齐摄中新网保定10月13日电 (吕子豪 沈齐)据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13日透露,近日,当地文保部门在该县原西街小学建设工地发现一通距今507年的《重修福泉寺记》石碑。据高阳县文化馆文史专员史克己介绍,该石碑保存较为完整,碑身长175厘米,宽86厘米,厚21

  • 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位猛将,排名不分先后,看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鼎盛的王朝,要说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那个最为鼎盛,那非唐朝莫属,二百八十多年的浩瀚朝代,养了多少文人骚客;二十一位帝王的风华血月,醉了多少后世子孙。唐朝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一个充满音乐律动的国度,开创这盛世的君王便是李世民,李世民本是李渊的第二子,后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步步登上皇位,而早些年陪

  • 宋词和宋代词人,真的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词里藏着故事(二)》作者之一黄鸣认为,很多宋词中记录了宋代生活的片段,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性情。就像苏轼,性格中既有儒家那种传统的责任感以及刚直的品性,为人又乐观豁达,是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贯通的代表性人物。他懂生活、热爱生活,还发明了赫赫有名的“东坡

  •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差点被3个人反杀,几乎和皇位失之交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差一点就被翻了盘,就差那么一点,皇位就要离他远去了,甚至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这就要说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幕僚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三个人了,李建成为人宽厚,李元吉性格豪爽,手下对他们都是非常忠诚的,一听说两人遇害,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悲愤不已,誓要为主公复仇。于是,在冯立、薛万彻、

  • 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 汉唐赶走了匈奴、突厥,又迎来了鲜卑、契丹,中原王朝: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文章。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聊上下五千年,聊一聊历代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那点儿故事。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最两个强盛的朝代,就是汉、唐。大汉赶走了匈奴,使中原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稳定;大唐赶走了突厥,使中华帝国辉煌再续。但

  • 辛弃疾:剩水残山无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和朱熹的关系很好,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辛弃疾从二十一岁抗金随队伍南下以来,就是一个“着试手,补天裂”的志士形象,而朱熹,是一个醉心研究的理学家。这两个看上去南辕北辙的人怎么可能走得如此之近呢?说来,辛弃疾身上有很多复杂的或说是混合杂糅的气质。他身上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相比那些自幼浸润于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