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文治武功之治理国家的能力

李世民文治武功之治理国家的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1/15 4:58:09

上篇说了唐太宗用兵如神,兵法谋略的武功非凡,既然被称为千古一帝,自然在治国理政也是出类拔萃,那么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太宗李世民到底凭借什么措施开贞观之治,创大唐盛世让万邦来朝,威压八荒的气象。

1 、 虚心纳谏,有则改之

不得不说李世民和魏征“相爱相杀”,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极力建议太子杀了李世民。要知道当时在长安城波云诡谲的局势中,太子是占有优势的,如果李建成狠下心来是有机会刺杀李世民的。只是李建成没采纳,反而因玄武门兵变被反杀。

但在李世民登基为帝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了魏征,反而重用起了魏征。这不得不说李世民不同一般君王,连差点害死自己的敌人都能既往不咎,不得不说他心胸宽阔,有容人之能。

因为他认为魏征是人才,放下帝皇身份恳请魏征辅佐自己,魏征也被这份诚信心感动,于是两人定下了五年之期,后面就有正直大公无私魏征直言上柬,哪怕是当时伤了李世民的面子,魏征都会直言不讳的提出来,而李世民也许当时一下子非常不爽,但也会虚心的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是传为一段佳话。

2 、 选贤任能,知人善用

我们能看到李世民麾下能人如云,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长孙无忌,徐茂公尉迟恭,秦琼,李靖,罗成,程咬金等等,还有后来的魏征,褚遂良

有隋朝旧臣李纲、李渊心腹裴寂,还有妻舅长孙无忌(用人不避亲),更有如尉迟恭,秦琼和魏征这样敌人都折服,说实话其中敌人还挺多的,武将可以说是勇武谋略义气容易折服,但是还有其他品质的个人魅力才能聚集如此多名臣良,并將这些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取得功绩。且融洽相处,鲜有争权夺宠,猜疑妒忌之乱。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不拘一格纳人才,不仅是汉族选贤任能,在他治下少数民族将领如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视民如子,不分华夷,皆是唐人。再看外交对周边部落国家(当然东突厥那种是不能和睦共处)经济文化是互通有无,西域开丝绸之路,长安都成了开放繁华的代名词。

李世民自己功勋卓著,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荣耀显贵,并且后来也都能够寿终正寝,富贵到老,我们熟知的凌烟阁24功臣除了侯君集参与太子谋反被杀,但念及其赫赫战功答应没追究其家人罪名,另外一人张亮也是自己作死宠信术士,私养义子500人被人告发谋反被处死,如此对比刘邦朱元璋开国皇帝,便可以看出差异所在。明主贤臣,自然国泰民安。

3 、 实施三省六部制

治理国家好的建议他都能采纳,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个政府机构之间权力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

4、 完善科举制度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5、 仁政爱民

他目光远大,着眼的是国家的未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百姓,国家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爱惜民力,善待百姓。

经历隋末乱世,人口大降,他多次花重金赎回被突厥掳走当奴隶的百姓,休养生息。李世民认为不能滥用刑罚,小的罪责要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死刑也得反复审查,以免误判。当时还有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李世民给死刑犯放假,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然后秋天再回来执行死刑,结果这些囚犯全部返回,无一潜逃。

6、轻徭役,减税赋

李世民体谅农民的不易,大力推行均田令。也就是土地承包责任制,把田地交给老百姓使用。在他即位当年,就实施减免全国赋役,曾先后减免役税十二次,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由此观之,李世民勤政爱民,虚心纳谏,选用贤能,百姓疾苦,多种措施方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唐盛世。

他的功绩也成就了千古一帝名副其实,李世民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史上不可忽视的皇帝,他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敌不过生老病死,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重垂危,下令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之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1岁。历史总是有些惊人的巧合,就在这位开国皇帝去世的同一年,一个男孩在浙江呱呱落地,他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救星,在51年之后他会力挽狂澜,解决大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为其续命了至

  • 李世民的嫡长女:生前想尽荣宠,早夭孤独下葬,被盗墓后尸骨无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倾注了唐太宗这位老父亲的爱女深情。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恨不得将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送给她(皇位除外哈),为此还引起了长安城内百姓的各种不满,因为皇帝嫁女的规格实在是高得离谱。唐太宗一定没想到,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竟会在1000多年后受到惊扰,庞大的墓室被洗劫

  • 河北高阳发现一明代寺庙碑刻 距今507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图为工作人员对碑刻进行拓印。沈齐摄中新网保定10月13日电 (吕子豪 沈齐)据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13日透露,近日,当地文保部门在该县原西街小学建设工地发现一通距今507年的《重修福泉寺记》石碑。据高阳县文化馆文史专员史克己介绍,该石碑保存较为完整,碑身长175厘米,宽86厘米,厚21

  • 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位猛将,排名不分先后,看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鼎盛的王朝,要说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那个最为鼎盛,那非唐朝莫属,二百八十多年的浩瀚朝代,养了多少文人骚客;二十一位帝王的风华血月,醉了多少后世子孙。唐朝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一个充满音乐律动的国度,开创这盛世的君王便是李世民,李世民本是李渊的第二子,后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步步登上皇位,而早些年陪

  • 宋词和宋代词人,真的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词里藏着故事(二)》作者之一黄鸣认为,很多宋词中记录了宋代生活的片段,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性情。就像苏轼,性格中既有儒家那种传统的责任感以及刚直的品性,为人又乐观豁达,是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贯通的代表性人物。他懂生活、热爱生活,还发明了赫赫有名的“东坡

  •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差点被3个人反杀,几乎和皇位失之交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差一点就被翻了盘,就差那么一点,皇位就要离他远去了,甚至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这就要说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幕僚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三个人了,李建成为人宽厚,李元吉性格豪爽,手下对他们都是非常忠诚的,一听说两人遇害,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悲愤不已,誓要为主公复仇。于是,在冯立、薛万彻、

  • 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 汉唐赶走了匈奴、突厥,又迎来了鲜卑、契丹,中原王朝: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文章。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聊上下五千年,聊一聊历代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那点儿故事。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最两个强盛的朝代,就是汉、唐。大汉赶走了匈奴,使中原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稳定;大唐赶走了突厥,使中华帝国辉煌再续。但

  • 辛弃疾:剩水残山无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和朱熹的关系很好,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辛弃疾从二十一岁抗金随队伍南下以来,就是一个“着试手,补天裂”的志士形象,而朱熹,是一个醉心研究的理学家。这两个看上去南辕北辙的人怎么可能走得如此之近呢?说来,辛弃疾身上有很多复杂的或说是混合杂糅的气质。他身上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相比那些自幼浸润于儒家文化

  • 李世民敢让父亲李渊退位,为何朱棣只敢对侄子朱允炆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世民和朱棣的夺位,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李世民是直接在父亲李渊在世的时候悍然兴兵,幽禁老父于深宫,令李渊不得不退位,而朱棣则是起于燕京,靖难之军由北而南,从侄子朱允炆手里面攫取了皇位。李世民为何敢和李渊正面交锋,而朱棣则只敢对侄子动手过招?其实原因无非三点。第一点,处境不同。李世民之所以兴起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