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之子朱高煦:伸腿绊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千古难见,下场凄凉

朱棣之子朱高煦:伸腿绊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千古难见,下场凄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3/12/18 3:29:28

但是他一个藩王,要跟整个国家对决还是欠缺点力量的。朱棣拉拢了很多藩王来支持他,但此时的朱允炆虽然拥有一国大军,但苦于朝中根本没人可用,此前都被朱元璋给杀了,所以出现了有军无将的境地。

朱棣这边却不同,是人才济济的画面,他还有儿子们帮衬着。在靖难的四年当中,朱高熙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也时常得到了朱棣的欣赏,由于战功累累,逐渐滋长了他的野心。

建功立业

朱高熙是朱棣的嫡次子,跟朱高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都是徐皇后所生。虽然两人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的个性却是天差地别。朱高炽生性宽厚、仁善贤德,朱高熙却生性狡黠、是个腹黑高手。

他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言行轻佻、不合规矩,朱元璋就很不喜欢这个孙子。他的舅舅徐辉祖曾好言相劝,让他收敛一点,他却不知悔改,还说舅舅多管闲事,之后便偷走他心爱的宝马。

朱元璋去世后,朱高熙跟朱高炽一同到南京来奔丧,待他们返回北京的时候,朱高熙更是一路击杀官民,引起朝中之人的公愤。他老爹燕王朱棣没少因为他而受到别人的指责。

所以朱棣对这个儿子也并不喜欢,反而喜欢朱高炽多一点。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让朱高熙帮驻守北京城,他则到前线去作战。北京是朱棣的封地,也是最后的屏障,这个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从老爹起兵造反之后,平时生性懒散的朱高熙似乎改变了很多。也许他在想,如果造反成功的话,那么老爹就能当上皇帝,那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储君,到时候天下就是自己的了。

想到这里,朱高熙就特别的卖力,竭尽全力地去打胜仗。每一次交战,他都勇敢地冲到最前面。白沟河之战中,他更是身先士卒,率领精兵斩杀了对方的将领。

朱棣在山东聊城兵败被围困的时候,也是朱高熙带着人及时赶到救下了他一命。在浦子口的时候,朱高熙又再一次救了朱棣,他接连二三的立下功劳,让朱棣对他也开始刮目相看。

当时朱棣见他想建功立业,也是为了日后的太子之位,便激励他:“你要努力一点,世子他身体不好,以后还要仰仗你”。这话听到朱高熙耳朵里翻译成了,朱棣想把太子之位传给他。

朱棣还曾多次对朱高熙说过他跟自己很像,这不明摆着老爹有心扶持自己吗?朱高熙得到朱棣的高度赞扬,内心开始持宠而娇,他的行为更加的放任,还多次干出不法的事情。

错失储君

朱高熙以为只要得到了朱棣的肯定,那就万事大吉了。可他不明白,皇帝选择储君是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不单单只是看战功,人品才更加的重要。当朱棣登基后,他其实也在朱高熙和朱高炽两人之间摇摆不定。

朝中也有大臣喜欢朱高熙的,还建议朱棣将他立为太子。可是支持他的也就那么一两个,剩下的都对他印象不好。要么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朱高熙终究还是为自己以前的放浪行为买了单。

最终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个性谦和有礼;二来这是朱元璋给他选的世子。不过为了补偿朱高熙,朱棣还是将他封为汉王,但是封地却在云南。

朱高熙也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他并不愿意前往那么偏远的地方去就藩,而是继续留在北京。他还上书朱棣说想去南京,朱棣念到对他的亏欠,也同意了。

可没想到朱高熙却不珍惜这个机会,而是开始谋划夺嫡。他不仅增加护卫人数,还构陷太子。无奈之下,朱棣为了让他快点去封地,将他改封到青州,但他还是不愿意去,而且行为更加猖狂。

朱棣见他这么不知道悔改,于是生气的要将他贬为庶人,此时朱高炽前来替他求情,朱棣才不追究。之后朱棣又改封他到乐安,这一次朱高熙才动身前去。不过他依旧不死心,还是在暗中谋划夺嫡的事情。

朱棣去世,朱高炽登基之后,对这位曾经陷害过他的兄弟也不计前嫌,还给了他很大的封赏。但是朱高熙一直看不上朱高炽,认为是他夺走了属于自己的皇位。

朱高炽只当了九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其子朱瞻基继位,他对这个皇叔也是很敬重,给他的封赏也是相当丰厚的。可是朱高熙依旧不领情,继续在篡位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兵败身死

朱瞻基对自己的叔叔礼遇有加,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朱高熙也经常提出一些民生政策,不管好与不好,朱瞻基都按照他的意思去实施。

他原本只是看在爷爷和父亲的面子上给朱高熙一个台阶,但没想到他蹬鼻子上脸,认为是朱瞻基软弱才怕他。他心想侄子这么怕事,那我起兵造反他肯定不敢反抗。

结果朱高熙还真的反了,他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一起准备好刀剑和旗帜,又在周边郡县掳掠了很多马匹。朱高熙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造反,但被他告发了。

朱瞻基本来并不想大动干戈的,他也觉得这是叔叔的小打小闹。最后实在劝不动的情况下,他才发兵前往乐安。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朱高熙一下子就怂了,赶紧出门投降。

之后朱瞻基就将他给贬为庶民,并且关押在西安门之内。朱高熙心中还是愤愤不平,在朱瞻基来看望他的时候,还故意伸腿将他给绊倒。

朱瞻基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人真是给脸不要脸,于是让人抬来一口三百斤重的铜缸,并将朱高熙给扣在里面。没想到他力大无穷,直接把铜缸给顶了起来。

朱瞻基见状便让人在铜缸周围架起柴火烧,结果朱高熙就这样活活被烫死在了铜缸内。不仅如此,他还连累了自己儿子全被朱瞻基给诛杀。

朱高熙此次造反事件后,当场伏诛的有六百多人,被处死得的有一千多人,被发配边疆的有七百多人。

其实他也就是个性太过于孤傲,朱棣对他一再的忍让也是致使她走上绝路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还是不要太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渊的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提及大唐也是十分奇妙,因为唐朝开国皇帝的名声并不如后来的“李世民”和“武则天”高,这也不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李渊的野心李渊有野心其实也并不奇怪,他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期本就是太尉,还被赐了姓。在北周建立起来之后,李渊的父亲李当上了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生长在这样的名门望族,李渊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更

  • 宋朝国号的来历:一场粗糙不堪的禅让大戏,被层层附会的大宋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后周世宗柴荣死后,赵匡胤就走了一条在当时来说,相对文明理性的夺权之路,基本上奠定了大宋新王朝的基调。可以想见,当时赵匡胤兵不血刃改朝换代的这一招,相比起五代十国的其他皇帝们,那些程式化的杀戮和血腥来说,确实要高明得多。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这么说到底有没有历史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了!大

  • 李世民得胜归来后,李渊却让妃子去慰问,埋下玄武门兵变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想必了解唐朝历史的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这场政治之变,李世民带兵从玄武门攻入皇宫,诛杀其兄李建成,逼迫其父李渊退位,从而成功登基为皇。作为大唐江山真正的奠基人,李世民手握重兵,一世荣华富贵都享不尽,在大唐政权建立之后为何他还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兄弟陷害,父亲默许,胜仗归来,却让

  •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国之瑰宝,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钧窑“小宋自造”香炉,1970年12月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窖藏。香炉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香炉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内蒙古博物院。“小宋自造”香炉体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准,打破了唐宋代民间“钧不过尺”的旧框框,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器型最大、最

  • 朱元璋活捉元朝大将,得知他的祖先是木华黎,朱元璋:无条件放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铁木真在壮大蒙古的过程中,离不开他身边的勇士的辅佐,这些勇士骁勇善战,都成为了铁木真麾下的得力干将,在铁木真壮大蒙古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铁木真麾下就有这样一位勇士,他叫木华黎。他自小便追随在铁木真的身边,一直辅佐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后代们也大多都成为了元朝骁勇的大将,一直守护元朝。 木华黎与铁

  • 李世民问袁天罡:我大唐什么时候灭亡?袁天罡:猪上树,唐朝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之一,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唐太宗重视教育发展,唐朝的很多官员都是受到过优秀教育的,从事仕途之路后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和古代很多皇帝一样,唐太宗晚年时期很是迷信,但是唐太宗手底下有一位能人,这人就是袁天罡。《推背图》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所作,李淳风是

  • 江西省上饶市一收藏家收藏三件宋代龙泉窑凤尾尊比肩世界四大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 辛闻言 上饶百姓窗 “浙江萧山朱氏,文化及收藏底蕴深,我作为萧山朱氏的收藏家也得到很好的传承,这点从我收藏的三件世界级艺术品——宋代龙泉窑凤尾尊能与世界最顶级的博物馆的同款龙泉凤尾尊同台角逐不落下风,就可以证明这点。我收藏的三件宋代龙泉窑凤尾尊完全比肩世界四大博物馆的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

  • 明朝状元答卷曝光,字迹端正漂亮,专家:大陆现存唯一孤本状元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2022-09-08自唐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科举制度就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各方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经过数层的选拔,最后在殿试中夺得头筹,才能当这万众瞩目的状元郎。科举制度源于约1300年前,期间大概产生了700余位状元,但为何现存的状元试卷却少有呢?这几百年前的考卷与现代的试卷有何不同呢

  • 「西北胜族」张澍《西夏书》与西夏宰相斡道冲画像的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NO.0031 - 西北胜族 西夏有两都城,东都兴庆府,西都西凉府。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自立为帝,自称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升兴州为兴庆府,兴庆府成为西夏东都。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凉州。

  • 李世民文治武功之治理国家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篇说了唐太宗用兵如神,兵法谋略的武功非凡,既然被称为千古一帝,自然在治国理政也是出类拔萃,那么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太宗李世民到底凭借什么措施开贞观之治,创大唐盛世让万邦来朝,威压八荒的气象。1 、 虚心纳谏,有则改之不得不说李世民和魏征“相爱相杀”,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