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简史-争夺燕云的宋辽之战

北宋简史-争夺燕云的宋辽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4/3/10 4:18:53

高梁河之战

宋自建国之日起就同辽保持着对峙的局面,辽一直是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

在宋太祖的心目中,夺取后晋时割给辽朝的燕、云地区才能算是完成统一政局。宋太祖原想储备巨额款项向辽朝赎买,如遭辽朝拒绝即以此巨款作军费,攻取燕、云,但未及进行而死。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五月灭北汉后,六月即乘势自太原直接进攻辽南京(今北京),宋军随即攻降辽涿州(今属河北)、东易州(今涿州西南),进至辽南京城南。

辽南京原有萧讨古率军驻防,三月间辽出兵救援北汉时,又派耶律奚底、耶律撒合率军前来南京戍守。当宋军进至辽南京城下时,辽军耶律奚底、萧讨古所部与宋军激战于沙河(今北京城北),辽军战败后退屯沙河北。宋军遂四面围攻辽南京城。

七月初,宋辽两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辽军耶律沙部战败退却,宋军乘胜追击,但遭到辽军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两部的左右夹击,耶律沙又率部反击,宋军大败,全线溃退,宋太宗也在中箭后随乱军南逃,直到涿州(今属河北)才乘上驴车继续南逃。宋太宗逃到定州(今属河北),才命崔翰守定州、李汉琼守镇州(今正定)、崔彦进守关南(后改为高阳关,今高阳东),以防辽军进攻,然后回首都开封(今属河南),攻辽战争以失败告终。

辽朝为了报复,决定大举南攻宋朝。辽军在稍事休整以后,当年九月即以韩匡嗣为统帅,率辽军主力自辽南京南下,另以耶律善补率偏师自大同南下。辽宋东路军大战于满城(今河北满城西),宋军伏兵突起,辽军战败溃逃,耶律善补得知后也退回辽境。

次年十月,辽景宗决定亲征。十一月,辽军围攻瓦桥关(雄州,今雄县),宋军突围南逃,辽军追至莫州(今任丘),宋廷大震,宋太宗出巡北边以稳定军心。辽军耶律休哥部与宋关南守将崔彦进激战,胜负相当,辽军无法取胜,遂又退回辽境。

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四月,辽景宗再次亲征,分兵三路南下,主力于满城、唐兴(今安新东南)为宋高阳关守将崔彦进所击败,辽主将奚瓦里战死,耶律斜轸率部救出被围辽军后退回辽境。进攻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府州(今府谷)的西路辽军,也被宋守军击败。辽景宗进行的三次攻宋战争,皆以失败告终,宋守军志在自保,击退辽军进攻已属幸事,未敢进行追击。

同年九月辽景宗病死,子圣宗即位,年仅12岁,母承天太后摄政,对内镇压女真族的反抗,对宋采取防备与小部队侵扰,以破坏宋朝修筑边境城池的活动。宋朝廷依靠边防部队三次击退辽军大举进攻后,决心继续采取防守政策,增筑边防城池,并严禁宋军出境攻辽,宋辽边境暂时相安数年。

岐沟关之战

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正月,宋太宗听信雄州知州贺令图等的进言,认为辽圣宗年幼,承天太后专政,宠臣韩德让掌权,内部不稳,是攻辽的好时机。最初曾议论过由宋太宗亲征,但宋太宗高梁河之战狼狈逃跑的记忆犹新,于是顺水推舟采纳大臣建议,改命曹彬、崔彦进为统帅率东路军出高阳关,持重缓进,等待中、西路军到达后共同会攻辽南京。又以田重进统率中路军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北),攻占山后(太行山西北)地区。以潘美杨业为西路军统帅,北出雁门(今山西代县)东进。

宋西路军很快就攻下寰州(今朔州东)、朔州(今属山西)、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等地,中路军也攻占灵丘(今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等山后要地,东路军则攻占了新城(今新城东)、固安(今属河北)、涿州等地。

辽朝得到宋军进攻的奏报后,立即派耶律抹只统兵驰援南京,承天太后、辽圣宗也亲自赶往督战,并调回正在东方征讨女真的耶律斜轸,命他率辽西路军抗击宋军中、西路军的进攻。

宋东路军攻占涿州后因粮运不继又退回雄州,但是当听到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后,重又进占涿州,却又因缺粮只得再次退兵。五月初,辽援军耶律抹只部赶到并与南京留守耶律休哥会合,随即进攻正从涿州南退的宋军于岐沟关(今涿县西南)北,宋军大败,辽军追击至拒马河(今河北省南拒马河),宋军继续溃退,争向逃遁,无复部伍。宋运粮军民数万人来不及南逃,只得坚守岐沟关,抗击辽军的围攻,辽军不知岐沟关的虚实,加上大战之后元气大伤,需要休整,并防备可能的反攻,遂退回辽境,宋数万运粮军民才得平安南归。

宋太宗得知东路军战败,遂即命令中路军回驻定州,西路军退回代州。并以在这次战争中未打败仗的田重进为定州路的军事统帅,李继隆为定州知州,镇守北方门户,还起用功高望重但早已罢实职的宿将张永德为沧州(今沧州东南)知州,以及任命宋偓为霸州(今属河北)知州、刘廷让为雄州(今雄县)知州,以镇守边防,防御辽军可能发起的进攻。

宋辽东部战场已经结束,但西部战场的战事仍在进行。八月,宋西路军主帅潘美、监军王侁拒绝副帅杨业的合理战略,迫令杨业在不利的形势下,前往朔州接应南撤的居民,杨业为此要求统帅潘美设伏兵于陈家谷口,准备伏击追击的辽军,杨业与辽军主帅耶律斜轸激战于朔州南,又为辽军萧挞览部伏兵所袭击,当杨业按预定战略退到陈家谷时,潘美、王侁却早已违约率军逃跑,遂使杨业全军覆没,杨业身负重伤后被俘,不食而死。西部战事亦告结束。

宋朝此次攻辽,损失惨重,宋太宗从此放弃攻辽,改而采用防御战略。

但是,辽朝决定进行报复。当年十一月,辽承天太后、圣宗亲征,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首战于保州(今保定),辽将卢补古临阵脱逃,致使辽军战败。十二月,辽军击败宋军于望都(今属河北)。时任瀛州(今河间)主帅的刘廷让主动出击,耶律休哥闻讯后东进截击,两军大战于莫州(今任丘)境内的君子馆,宋军大败,辽军乘胜攻掠邻近州县后于次年正月退兵。

宋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988)九月,辽承天太后、圣宗再度亲征,虽也曾攻占了一些州县,但在唐河(今定县北)北为宋军定州主帅李继隆、监军袁继忠击败后退回,宋军追击至曹河(今徐水南)而回。

宋辽多次战争,辽虽略占优势,但大体相当,辽朝处理对宋军务的南京留守、于越耶律休哥也感到连年战争,燕地人民疲弊不堪,遂长期采取休民息兵的政策,宋辽边境因而得以相对平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简史-“更化”与“绍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元祐“更化”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英宗皇后高氏以太皇太后垂帘执政。神宗生前高太后就不赞成变法改革,执政后任命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左丞,参与朝政。司马光用“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神宗)”,作为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新法遂渐被废除。七月,首先废罢保

  • 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博物馆之友”招募公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是为纪念世界百位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而建的综合性文化场馆,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职能,吸纳更多热心于戏曲艺术、博物馆事业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博物馆的建设,从而促进博

  • 朱元璋微服私访,与瓜农相谈甚欢,离开100米后转眼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他是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一家子都是靠天吃饭。而且,朱元璋小的时候,兄弟姐妹又很多,兄弟姐妹一多,每个人能分到的粮食就少了。因此,朱元璋在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前,有一段时间再闹饥荒,他的父母也是被饿死的。朱元璋的父母死后,朱元璋为了活下去,他既做过和尚又做过

  • 朱元璋吃饭,发现碗里有根头发,御厨立刻摘下帽子:俺是光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我国古代明代的君王,他首先废除了宰相制度,把我国的封建社会以及封建制度一下加强的顶端,因为他这个人对于权力的控制欲过于强,而是通过他当上君王,坐上王位的过程来看,他是非常专制的,他因为自己出身不高,而且是武将继位,对于皇室这个重血统重出身来说,他总觉得自己的出身可能会被天下人

  • 赵匡胤以分权制衡实现中央集权,扫除皇权专制潜在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将那些对皇权有潜在威胁的元勋将领们全部免除职务。在巩固皇位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央层面,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削弱宰相地位,弱化宰相权力。在地方层面,由文人担任知州,取代节度使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同时设置通判以牵制知州,还设转运使,把地

  • 朱元璋定铁律:贪污超60两银子立斩,60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轮回中,一名名的君王不断更迭,一条条的规定也在不断被建立又被更新。而说到铁律最多的朝代,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一定位列榜首。在朱元璋统治之下的大明,社会秩序可谓是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超前高度。毕竟,朱元璋这名出身乞丐的皇帝,本就对那些贪官深恶痛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 朱元璋冷酷,朱棣无情,嘉靖精神分裂,但最难搞的,还是万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穆宗朱载坖 画像)如果说,明朝历史上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性格温润平实的穆宗皇帝朱载坖,那么最不好对付的皇帝,想来就应该是穆宗皇帝的儿子,万历皇帝。但如果说万历皇帝是最不好对付的,难免会激起一部分读者的反对,因为有明以来的皇帝,似乎都不怎么好对付,何以把万历皇帝朱翊钧推到首位呢?诚然,作者有着自己的理

  • 朱棣看到一个死囚的名字,随口问道:他咋还活着?大臣:明天就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早年,辛弃疾写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表达了一个青壮年对于世界的宣言,渴望建功立业,封狼居胥。多少年后,他写下《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戏言“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我纵有韬略武功,精妙的兵法,扫清蛮夷的计策,又有何用?一生走向暮年,功

  • 朱元璋到妇女家避难,临走前害怕妇女怀孕,朱元璋的做法让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的诸多帝王之中,有的人天生富贵,有的人才略无双,甚至有的人后来居上。唯独只有朱元璋这么一个皇帝,他不仅出生于乞丐,而且始终表现得如同农民。很多学者聊到朱元璋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不屑,因为他在治国方面过于粗暴,在安排身后事的时候,表现的像个老农民。可以说,朱元璋是历代帝王之中,除了朱厚照以外,

  • 朱棣在位二十年,后宫佳丽三千,为何不再生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这个王朝的故事,有着很多记载,这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更加了解这段历史。说起明朝的皇帝,一共有十六位,而开国的那几位,便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存在。首先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年间,明朝休养生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后来的朱棣即位,永乐年间更是百姓富足,国力强盛,出现了永乐盛世的局面。但对于他的开创者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