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兵部尚书回府却不进家门,宰相大惊:他必起兵反叛!果然应验

唐朝兵部尚书回府却不进家门,宰相大惊:他必起兵反叛!果然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74 更新时间:2024/3/10 12:04:08

同时,他积极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策划,是李世民登基的重要帮手,但是,这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初唐名将,最后竟然卷入了谋反事件,最终被处死,家人也流放岭南。

“玄武门之变”的功臣

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本为隋朝重臣,在隋炀帝被杀之后,威逼隋炀帝之孙杨侑禅位,建立了唐朝。

在这场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李渊的几个儿子也都出了一份力,其中,次子秦王李世民战功最为显赫。

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命李世民等统兵,击败陇西李轨、消灭西秦薛举父子、击退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并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李渊的嫡长子是李建成,李渊很看重长幼顺序,于是李建成顺势成为太子,但是显然李世民的功劳更高,能力也的确胜于李建成,他自然心生不甘。

唐武德九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太子李建成本想拉拢尉迟恭,却没成功,于是派人刺杀。

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决出结果,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和侯君集是李世民阵营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侯君集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尉迟恭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全家。

就这样,秦王李世民通过发动政变解决掉了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并且将父亲唐高祖李渊也变成了“傀儡”。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被尊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是为唐太宗。

贞观十七年,为了纪念当初打天下的功臣,唐太宗特意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

画像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唐太宗经常看着这些画像感念旧事。

侯君集也位列这二十四人之一,排行第十七,由此可见,他在唐太宗心里还是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唐太宗成功即位的一大功臣。

为助太子起兵反叛

公元630年,侯君集升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侯君集虽然功劳很高,但是他只是个会打仗的武将,在参政上其实会的不多,不过既然已经任尚书,他就开始勤学上进了起来。

李世民知道之后自然很支持,他派老将李靖前去教授侯君集,李靖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的能力和品格不仅在当时令人钦佩,也是后世公认的。

李靖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成为辅佐皇帝的“宰相”。

李靖为人一向低调,但是皇帝的命令他必须遵从,于是,他经常去教授侯君集一些知识。

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询问侯君集学得怎么样了。

侯君集说话却毫不客气:“大将军官大有学识,想必是不肯好好教我这种读书不多的人,每次讲到精妙之处,他就不再传授了。”

随后,他还认为李靖有“谋反”之心,这话罪名就大了,唐太宗很信得过李靖,自然一时不能相信侯君集的话,于是他招来李靖询问。

李靖感觉蒙冤,他说:“臣只是从简单的开始教授,凡事都要由浅入深呀!”

唐太宗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因此这事就不了了之,他只是让二人别再争吵,暂停几天的上朝,让两人都好好休息。

此事之后,李靖一直留了个心眼,会暗中派人观察侯君集,有一天,侯君集骑马回尚书省,李靖发现侯君集骑着马直接越过省门数步都没有发觉,一定是心怀心事。

后来发现他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不进门,李靖觉得事态不对,觉得侯君集必起兵反叛!

果然,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担心自己被废,串通侯君集计划谋反。

这次谋反像是当年玄武门之变的翻版,但是显然,比之李世民,李承乾能力差了许多,侯君集没选对正确的阵营。

在谋划好之后,侯君集担心得晚上都睡不着,害怕计划泄露。

妻子发现了他的异样,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劝诫他:“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一定要去皇上面前谢罪。”

侯君集没听妻子的话,参与了谋反,很快东窗事发,李世民很难过,顾念侯君集早年的大功不想治他死罪,无奈群臣进谏,他只好下令处死侯君集。

临死前,李世民答应侯君集不会杀他妻儿,只是将他们流放,算是延续了侯家的血脉,太子李承乾也被李世民想尽办法保全下来,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

小结

侯君集本能安稳坐稳尚书之位,安享晚年,却卷入谋反大事,实在是令人惋惜。

好在唐太宗因为自己早年的经历,不想家族中再出现这样的祸乱,因此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

一代功臣最终落得如此下场,都是自己不珍惜的结果,反观同为二十四功臣的李靖,却是低调为人,全心辅佐皇帝,其功名被后人传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英宗亲征时,明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统帅必胜的意志多么坚强,能否打赢一场战争,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军队。军队的多寡也往往是打一场仗的底气所在。那么明英宗亲征时,明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亲征军队人数多达50万人,而也先的瓦剌军队仅有2万,土木堡一役,瓦剌以2万破明军50万,堪称以少胜多的奇迹。不过奇怪的是,在《英宗实录

  • 唐朝一晚婚女子,44岁才出嫁,后来生下千古女帝,成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30多岁当爷爷奶奶不在话下,因为当时普遍结婚年龄都很小,女子一般15岁左右就嫁了,有一些朝代还可以更早。可就是在结婚普遍较早,女子结婚更早的古代,有一女子硬生生44岁才出嫁,还生了千古一帝武则天,活得潇洒,成为一个传奇。独立的晚婚女性荣国夫人杨氏44岁才结婚的杨氏在古代来说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

  • 唐朝21位皇帝,没有一个是正常登上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唐高祖李渊,造反立国李渊2、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兄杀弟,逼迫李渊退位,当的皇帝,当皇帝后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孙子。李世民3、唐高宗李治,排行老九,要不是前面的太子李承乾,老四李泰,老六李恪争皇位都被株连,能轮到老九当皇帝吗?李治4、唐中宗李显,武则天扶持,武则天废黜。后又当皇帝,

  • 没有预料过的大败:明朝命运的巨大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自宣德年间以来,卫所军士逃亡现象严重,即使是京营也出现严重缺额。据《宣宗实录》记载,宣德五年(1430)十二月,成国公朱勇曾说:“旧时五军每军步骑二万人,后调大同等地备御,今五军总有五万七千余人,而神机诸营比旧亦少。”按每军2万人算,五军营满额10万人,而宣德五年只剩下5.7万人,近乎缺额一半。针

  • 明朝在边防线上设立那么多重镇,为什么仍然不能高枕无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弥补京城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绵延万里的边防线上,明朝不得不仰赖辽东(今辽宁辽阳)、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今宁夏银川)、甘肃(今甘肃张掖)、蓟州(今河北蓟县)、偏关(今山西太原)、固原(今宁夏固原)等九个重镇(“九边”),形成了

  • 唐朝8位开国名将:李渊杀3个,李世民杀4个,剩下1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封建王朝的君主对于那些功高震主的军事将领都极为忌惮,例如唐朝八位开国名将,就被李渊杀了三个,李世民杀了四个。李渊杀三将——刘文静、阚棱、杜伏威刘文静,出身于彭城刘氏,此人史书记载英俊魁梧,才干出众,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隋朝时期就已经被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文静同样从中嗅到了

  • 原创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他的妹妹就嫁给了李世民。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不过也因为这样,他在贞观朝非常低调长期赋闲在家。不过期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李世民选定太子这件事上,对于李治的上位,他功劳也很大。可惜,最终得罪了武则天和李治,被贬后流放外地,最终还是被逼着自杀了。尉迟恭尉迟恭是唐初

  • 开放通商就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为什么明朝皇帝却并不愿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穿了,明朝不愿意打仗。草原上的鞑靼跟瓦剌呢,只要能获得日常所需的汉地农业手工业产品,其实也不想打仗。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明朝开放通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彼此得利的“双赢”。只不过,这个想法又的确是以今推古的“一厢情愿”。“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话虽

  • 当中原缺马时,明朝皇帝怎样获得这种“战略物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事在人为,办法总是有的。加强漠北与中原间的经济交流,也确是当时的大势所趋。蒙古牧民既然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势必要从汉地得到自己不能生产或至少是非常缺乏的各种生活必需品(粮食、布帛、锅釜)。如果中原的主政者坚持无视他们的需求,不啻将其“逼上梁山”,再行“扰边”——“沿边刁抢鼠窃之患,势必难免。”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巩义看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穿越千年,这是故乡对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思乡之情的又一次盛大回应——思念有声,千年传承。2019年杜甫诗歌周活动现场。巩义市委宣传部供图杜甫,大半生在外漂泊,其间不乏颠沛流离,却无时无刻没有停止对故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310年前,杜甫在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巩义市)一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