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93 更新时间:2024/1/7 23:30:51

曾经的唐朝京城,街上经常看到异国的使者,万邦来贺的壮景,处处体现着唐朝的繁荣昌盛,只是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唐朝也没有逃脱掉亡国的宿命,只留下斑驳的遗迹证明曾有的辉煌。唐朝的灭亡是令人遗憾的,想当初李世民励精图治打造了贞观之治,让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又有开元盛世,为什么唐朝还是灭亡了呢?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开元盛世,权臣当道

唐玄宗搞政治是个狠人,在武则天称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女性掌权,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长乐公主等,在武则帝驾崩后纷纷跳出来想要成为第二个女皇,在这些根基深厚的政权中,唐玄宗像一匹黑马一样,杀伐决断地夺取了政权,而这些女人都成为了他的刀下亡魂。

刚即位的唐玄宗也是一位明君,否则唐朝也不会有开元盛世的巅峰,只是他后期痴迷于精神上的追求,自从把儿媳杨玉环弄到手后,后宫就整日处于莺歌燕舞的状态。单纯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而言,两人可谓是琴瑟和鸣,但是从治理国家这一方面来讲,显然杨贵妃的存在,让唐玄宗失去了正常的治国思维,唯亲是用的统治手段,成为了啃噬大唐根基的蠹虫。

杨国忠仗着自己是国舅的身份,由小混混变成了宰相,疯狂敛财;李林甫为了讨好唐玄宗一味的阿谀奉承,他提出了重用胡人的政策,唐玄宗欣然应允,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患,这是后话。总之,此时的朝堂在杨国忠与李林甫的操控下,进入了奢靡之风中,表面上一片繁华盛世、歌舞升平,却酝酿着巨大的阴谋。

安史之乱,元气大伤

安山就是典型的扮猪吃虎,认比他岁数还小的杨贵妃做干妈,以此来讨唐玄宗的欢心,安山的懂事让唐玄宗感到十分受用,高兴之下就封了安山做了刺史,成为了封疆大吏之一。这时候的唐朝在李林甫的怂恿下,军队权力逐渐加大,表面上还在皇帝的统治之下,却出现了多家独大的局面。

当安山对手中的权力感到不知足时,联合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兵马直逼京城,唐玄宗哪里还有了皇帝的威严,与杨贵妃等皇室宗亲一起仓皇出逃,逃跑的路上,又发生了兵变,将士们认为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完全是杨贵妃和杨家人之错,唐玄宗面临被逼宫的窘境,无奈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杨国忠则早就死在了将士的乱刀之中。

此时的唐玄宗利令智昏,早没有了当初的杀伐决断,太子李亨力挽狂澜,把唐玄宗尊为太上皇,重用郭子仪,历经八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叛乱。只是唐朝还是那个唐朝,却已经元气大伤,不见了辉煌的盛况,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空前的浩劫下,“百草荒废,曾无尺椽”。

藩镇割据,朋党之争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集权已经涣散,各地的封疆大吏都开始做起了土皇帝,名面上还恭敬朝堂上的皇帝,实际上手中的军权与实力早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当那些军阀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小山头时,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皇帝对这些权臣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

武将霸占着土地和兵权,文官也不甘示弱地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唐朝末期的“牛李党争”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从李林甫与张九龄的争斗中就埋下了隐患,到了唐朝末期党争也愈演愈烈,最后唐宣宗技高一筹,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朝堂上获得了暂时的消停,却加深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危机。

不管是武将霸权,还是文官党争,宦官在中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宦官之所以后来能够干政,还是从唐玄宗那里打下的底子。高力士深得唐玄宗的重用,后期的宦官地位在宗室斗争与文官武将的夺权中节节攀升,甚至都影响到了皇帝与朝廷官员的任免。自古宦官干政就没有好结果,显然唐朝也没有逃离这个亡国的必经“程序”。

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藩镇割据的军事局面下,军阀们在霸占着百姓的领土;文官的党争也都是基于利益的前提下,而他们的利益也是盘剥于百姓之中;宦官从中获取的好处,同样也是体现在房产、良田上。官员之间的攀比与倾轧,让百姓苦不堪言。

久而久之,百姓面临的就是土地不断被兼并的惨境,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唐朝的经济迅速走向萧条,而国库的财产逐渐都成为了官场人的囊中之物,这时候各方势力都在做自己的打算,等待的也只是一个契机。

在恶性循环的情况下,百姓没有生路只能起来反抗,最为出名的就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首菊花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给唐朝政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此时的唐朝已经不堪重负,成为了是谁都敢咬一口的肥肉。

朱温本是跟着黄巢起义的农民军,后来归顺了朝廷,凭借着镇压义军有功被封了个招讨副使、节度使,慢慢他也成为了封疆大吏,最后把唐朝的政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公元907年,朱温终于安奈不住自己的野心,逼迫唐哀帝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史称“后梁”,国祚289年的唐朝宣告灭亡。

小结

唐朝的盛世不是一蹴而就,它的灭亡也是温水煮青蛙。先是藩镇割据,后来又有了朋党之争,再有宦官在里面横加干政,大好的唐朝江山被这些人搅得一团糟,最后受罪的还是普通的百姓,百姓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能造反,一些势力趁机而起,唐朝就是这样慢慢衰亡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之外,追本溯源,唐玄宗是毁坏唐朝根基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老年时期利令智昏、唯亲是用,唐朝也不会急速衰败。可见做一个好皇帝不容易,想要毁掉一个江山只要糊涂就够了,唐玄宗本人也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人。

参考资料:《旧唐书》《不第后赋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文治(清)行书跋《唐玄宗鹡鸰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 为何金国人喜欢自称“汉人”,反而把南宋喊“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地理位置上来做分析。在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谁占据了中原地区,谁就可以得到正统的领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都要争夺中原的原因了,无论你本身实力有多么强大,出身多么正统,只要丢了中原,那么你的身份是不被认可的。金国是由女真人所建立,但是在金国的强盛时期,其势力范围

  • 为什么说一百个欧阳修比不上一个韩琦?四件小事,了解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电视剧《清平乐》阵容强大、角色众多,对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均有刻画,其中戏份最多的当属一代名臣韩琦,他的一句“貌丑不至惑君”更是引起热议不断。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韩琦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清平乐》韩琦剧照,扮演者:杨玏)韩琦的历史功

  • 《贺兰山下——西夏文物特展》系列之六:花脚大仙分享长沙博物馆特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贺兰山下——西夏文物特展系列之六长沙博物馆特展花脚大仙分享巍巍贺兰山下,大漠旷野之上,矗立着九座塔型巨冢,在风沙中静卧了近千年,巨大的封土下掩埋着一个消逝的政权——西夏。西夏(1038—1227)是隋唐以来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它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都,辉煌时疆域覆盖了我国西北宁

  • 朱元璋的历史地位真的比不上李世民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从称帝之前的根基来说。唐太宗李世民所处贵族阶层。与隋炀帝杨广有亲戚关系。整个家族手中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再说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是一介草民,从乞丐完成到皇帝的蜕变。其次从残暴指数上来说。说朱元璋比李世民残暴。大部分指的就是李世民没有屠杀功臣。跟他打江山的功臣得以善终。而反观朱元璋,跟随他打天下的功

  • 晁盖一个错误的人事安排,给了宋江专权的机会,临死他才醒悟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梁山首领晁盖就是一个不善弈者。晁盖原本是一个地方保正,过着平淡的生活,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能确保衣食无忧。若晁盖甘于清贫,人生也不会太差,但他有一股子哥儿们义气,在吴用的忽悠下,和吴用、公孙胜等人以身涉险,劫取了朝廷的生辰纲。生辰纲是朝廷官吏为讨好宋徽宗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晁盖等人这样做无异于虎口拔

  • 杨贵妃容貌被现代技术复原,国色天香,太像这位女明星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成语环肥燕瘦,想必大家都知道,其中环肥就是说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杨玉环国色天香,是盛唐美女的代表。这位“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女子风华绝代,不仅美丽更具才华,她与唐玄宗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流传千古,引人唏嘘。杨玉环是出生在官宦世家,她的高祖父是隋朝时的上柱国,后来杨玉环的父亲去世

  • 唐朝一将军,请老和尚在家中住了一晚,寿命得以延长一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傍晚,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和尚,拄着一根拐杖,缓缓地路过张武所驻扎的军镇,老这个和尚衣衫破旧,风尘仆仆,看起来非常的疲惫。张武见到老和尚这个样子,就主动走上前去攀谈,得知老和尚在找客栈歇脚,便对老和尚说:“老师傅,您年事已高,前面还要走很远才有客栈,现在天色已晚,不如今天您就在我家中住一晚上,明天

  • 大明靖难首功者,朱棣的一生的贵人,后世尊称黑衣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佛门中人追求的应是清静无为,死后羽化登仙,对世间事物都不会有任何的留恋。可是作为僧人的姚广孝却是一个例外,他并没有遵循僧人本该坚持的无欲无求的戒律清规,姚广孝的志向从来都不在庙宇,是在朝堂,他一直都想利用自己的才学,去开创一番不世功绩。洪武年间,姚广孝途径北固山,赋诗缅怀古贤,抒发志向,诗云:谯橹年

  • 如果北宋定都长安,是否能避免靖康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北宋灭亡的主因,有说法认为:北宋的首都开封处于“四战之地”,而北宋开国之初,燕云十六州就不在北宋朝廷手里掌握。因此,金兵只要越过黄河,就可以高歌猛进包围无险可守的开封。所以,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定都开封。而早在宋太祖在世的时候,其实他就意料到:开封不是一个适合定都的地方,尤其不适合北宋这样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