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战神李靖,大器晚成,李渊两次想杀了他,幸得贵人相救

大唐战神李靖,大器晚成,李渊两次想杀了他,幸得贵人相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4/9 18:46:25

在唐朝300年的历史中,留下盛名的名将很多,比如李靖、徐世勣、哥舒翰郭子仪薛仁贵等。唐朝第一名将李靖虽然战功赫赫,却是大器晚成,在起步初期并没那么顺利遭遇了不少坎坷。在唐高祖李渊的手上,他差点死了两回,幸运的是每次都得贵人相助得以保存性命。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长安被俘——李世民求情

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策划晋阳起兵反叛时,李婧已经46岁了,正在晋阳附近的马懿做郡丞。马懿郡只有四千多户,在行政级别上属于下郡。这李靖这个郡城只是正六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县级。李靖看出李渊蠢蠢欲动,便准备到长安向朝廷告密。而从晋阳以及马懿通往外界的路口都有人把守,为的就是拦截像李靖这样准备告密的人。李靖想了一个高招。他找了一个囚车,把自己锁了起来,然后找人拉着囚车前往长安,对外宣称往长安押送朝廷侵犯。靠着囚车的掩护,李靖逃出了李渊的势力范围,一路自带干粮来到了长安。向长安的官员汇报完毕后,李靖又准备去江都,向杨广当面告密。没想到长安附近已经断了通往江都的路段,李靖只能困守长安。

没过多久,李渊的大军就打到了长安,一下子把长安包围个水泄不通。李靖出不去只能帮助守军守城,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李渊很快攻破了长安城并俘虏了李靖。所谓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李渊准备斩告密者李靖,李靖心有不甘于是大喊,你起兵本意为天下出暴乱,不想着去成就大事,怎么能因为私人恩怨斩杀我这样的壮士呢?

这一幕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当初韩信也这么喊过,成功捡回一条命,并成为了一个千古名将。李靖之后,唐朝还有一个人也这么喊过,也成功捡回了一条命,但后来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安史之乱,他就是安禄山

在李靖喊出这一句豪言之后。李世民当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个人才。经过李世民的求情,李靖被当场释放躲过一劫。

南平萧铣——许绍相救

武德三年,李靖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首立战功,以战功授开府。随后,李靖在李渊的部署下,率兵征讨割据荆州的萧县。没想到这次征讨又险些遭了李渊的黑手,差点又死一回。话说这李靖率军抵达侠中,就是今天三峡一带遭到萧县部队顽强阻击。李靖所部被阻挡很久,无法通过。李渊失去耐心。责备李靖志大才疏,这么久了还久攻不前,于是就想把李靖给干掉。李渊给峡州都督许绍秘密下了一道诏书,找个理由把李靖给干掉。

换做别的不负责任的人,可能闭着眼睛偷摸的就把李靖给干了。但这许绍是惜才之人。在日常交往中,他就知道李靖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为了这个将才,他愿意冒一下风险。许绍没动李静,转而给李渊上了一道诏书。愿意以身家性命为李靖作保,请求李渊再给李靖一次机会。许绍以身家性命为赌注,为李靖赢得了喘息时间。这李靖就这样在李渊的刀口下又捡了一条命。不久,李靖以800精兵攻破敌营,临阵又将敌将斩落马下,同时俘虏五千余人。

以上就是李靖两次差点被李渊坑死的故事,幸亏每次都能遇到贵人得以幸免,此后屡建战功。南平萧铣,又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在北伐东突厥的战役中,率领三千骑兵半夜偷袭襄、阴山,击溃东突厥,往西破吐谷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支王牌军队,朱允炆为何到死都没让他们出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建文帝登基之时,各地藩王的权势已经变得尤为强大,其中以皇四子与十四子最为势大:燕王朱棣拥兵十万,更有“节制沿边士马”之权;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些都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的统治。因此,建文帝即位之后

  • 在唐朝时期,巡视人员和内容的变化,具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巡视官员权力授予的变化巡视官员被皇帝授命巡视地方,实质是皇权的延伸。皇权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所有权力的来源。因此使臣出巡时权力很大,但是唐前期巡视官员的权力还是有一定限制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巡视官员的权力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君主权威的衰弱,进而

  • 朱元璋“鞋拔子”脸是如何演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读明史的大都见过明太祖朱元璋一张极富特色的画像——即所谓“鞋拔子脸”。其实,世间流传的“朱元璋” 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按照自己的观念、想象和需要集体创造出来的。朱元璋存世画像有正像与异相,或称真容与疑像之别。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相貌,对其发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郭子兴传》记子兴据濠

  • 唐玄宗要是少活十年,他的功绩在历史上有几个帝王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昏庸的统治为宦官掌权打下基础可是老话说得好啊,月满则亏,刚极则折,晚年的唐玄宗变得昏庸无能,朝内宠信杨国忠,导致杨国忠大权在握,排除异己打压忠良,朝外信任胡人将领安禄山,更是开创了将大唐拉入深渊的节度使制度,自此,唐朝的统治就慢慢的失去了控制,安禄山史思明更是仗着军权便利和唐玄宗的信任大肆招兵

  • 风流犹拍古人肩——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浅谈(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4、“禅悦”之风 彼时是禅宗盛行的时候,禅宗自唐朝的兴盛,延续至宋代已是蔚为大观。黄庭坚是临济宗黄龙派祖心禅师的入室弟子,祖心“将入灭,命门人黄太史庭坚主后事”。作为临济宗黄龙派的传衣钵者,《五灯会元》专门为其立传。 黄庭坚在《与胡少汲书》中说:“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

  • 唐玄宗与太平公主:从合作到决裂(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俩人的争斗已经从以前的相互打压上升到了动刀子的程度,可以说已经是你死我活了。面对这个局面,太平公主准备放大招了。她的第一招打向了军队。前面提到过,张暐当时是羽林军的将领,结果因为政变差点被杀头。禁军的其他将领看到这个形势,好家伙,公主的权势已经远远超过了皇帝陛下了,虽然李隆基现在是皇帝,但是前面武则

  • 风流犹拍古人肩——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浅谈(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四)五十岁之变:北宋党争与被贬入蜀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黄庭坚虚岁五十岁,作为“旧党”的中坚分子,以编修《神宗实录》诋毁朝政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这里面就讲到了北宋党争,北宋党争在元祐年间达到极致,所以后来就经常用元祐党争作为代表,实际上北宋党争远不止如此。这个党争源于

  • 唐朝巡视制度,对于稳固皇权和维护统治方面,有何优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巡视制度的优势1. 巡视制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巡视是皇权由中央向地方伸展的触角,直属于皇帝领导,对皇帝负责,这种垂直领导的关系得到法律认可,从而才能使巡视人员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又有一定的独立性,才有可能纠百官罪恶,肃清吏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维护整个国家的利益。巡视制度的独立性首先体现在其组织上

  • 公田法:贾似道本想利国利民的良法,咋就成为南宋灭亡的"乱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南宋为应付对外战争,一直保持着庞大的兵力,所以对军粮的需要量甚大。但由于税籍管理混乱,地主逃税严重,加上战乱的破坏,南宋政府通过二税而获取的粮食不多,军粮供应主要依赖于和籴。南宋中后期,和籴数量越来越

  • 文化墙唐诗作者被张冠李戴 工作人员已着手整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被署名为王维 《阳光报》官方微信 《阳光报》官方快手号 《阳光报》官方抖音 《阳光报》官方视频号 阳光讯(记者 徐龙 邓龙辉 文/图)“主打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文化长廊,却把著名的唐诗作者搞错了。”近日,有热心读者向《阳光报》反映称,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皇城东路的文化景观墙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