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赵佶曾写过这样几句诗,“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慕列笙琶。”
这几句诗写出了古代汴京昔日的繁荣景象,万里土地都是帝王家的,放眼望去是雄伟繁华的宫殿,日日夜夜笙歌不断。
说到古代汴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奇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没有什么艺术作品能像此画一样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画也可谓是北宋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见证,现如今这幅画也被列为了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成功创作出这幅绝世精品,无论是从历史参考方面还是从艺术方面来看,此画都有极高的价值。
画家张择端的人生经历张择端出生在北宋一个十分普通且贫穷的家庭,家里的收入仅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即便如此,张择端的父母还是要坚持送张择端去私塾读书。虽然老两口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十分坚定地相信,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
张择端也深知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是省吃俭用才供得了他读书,所以张择端读书十分刻苦努力,他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顺利考取功名,谋个一官半职来为父母减轻负担。
学习之余,张择端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由于出身贫穷,所以他从小生活得就十分不如意,也早早见识到了人间冷暖,对于寻常百姓和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有着十分深刻且独特的认识。
可当张择端的私塾老师得知他每天除了读书学习就是画画后,对他嗤之以鼻。在私塾老师眼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画画不过是平时的消遣罢了,把这个当回事简直太没出息。于是在一次见到张择端画画的时候便狠狠斥责了他。
莫名受到批评的张择端既生气又委屈,他独自一人跑到一条小路上散心,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间茅草屋,茅草屋前还坐着一位白发老人在画画。
张择端看到此情此景十分高兴,没想到出来散心还碰到同样爱画画的一位老人,而且这位老人还画得很好。经过一番交流张择端才得知,这位白发老人原本是宫里的画师,是为了躲避名利场上的你争我斗才隐居于此。
张择端十分激动,毅然决然地拜了这位老者为师,从此开始跟着他学习绘画。
当时的汴京正处于十分繁荣的时期,放眼望去繁华明亮,但在表面的一派祥和以及光亮的背后,是无数平民百姓依然过着十分心酸艰难的生活。
当时很多画手都把目光投向了汴京的繁华,画出来的作品也是千篇一律,猛一看一派繁华景象,但实际都大差不差,画的作品没什么“灵魂”。
张择端由于他从小就出身贫寒,这些年对底层人民群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他把目光聚焦到了平民百姓身上,创造了一种他独有的绘画风格。
凭借着高超的绘画水平,张择端还被选中入了宫,成了一名真正的画师,后来还创作出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绝世作品。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我们先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标题入手,所谓清明上河,指的是北宋汴京地区的一种民间风俗,张择端所画的就是在这期间人们的商贸活动。
《清明上河图》一共分为了三个部分来着笔,分别是郊外、汴河还有街市。每一部分都画出了当时的真实现状,又各有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要说让人最为感叹的,莫属《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丰富内容了,《清明上河图》宽约25厘米,长约529厘米,本就是长卷形式的作品,工程量巨大,但十分难能可贵的是,《清明上河图》远看可以看到十分热闹繁华的全景,而近看每一处地方都十分的精细和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和感叹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术。
放大看《清明上河图》我们还能发现一个十分有趣又令人有些许“尴尬”的场面,有一个小伙子在树下躺着睡觉,身上只穿了一条短裤。这样的着装打扮放到现代社会来说没什么,可能只是当时太热,小伙儿为了纳凉罢了。
但在当时社会的约束和教条下,这位小伙子的打扮可以称得上是伤风败俗了。那么他为何要以此番模样示人呢?
有人猜测小伙子可能是喝醉了酒意识不清,迷迷糊糊地为了纳凉就脱掉了裤子在树下睡觉;还有人说莫不是小伙子犯了什么事被官府的人打了板子丢到了这里,他实在是太疼了没办法穿上裤子,只好默默地趴在树下。
对于这一画面的说法实在有很多,但当时的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也无从得知。
不过真正值得我们在意和思考的,并不是画面中的这一小部分,而是这一整幅《清明上河图》繁华背后所暗藏的玄机。
虽然我们猛一看映入眼帘的都是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各种商贸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这幅《清明上河图》其实也是一幅“盛世危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场面虽然十分热闹,但用心观察我们便能发现,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繁荣的市井,而是官府官兵的懒懒散散,以及寻常百姓们沉重的赋税。
此画中所展现出来的双重内涵,也带给了它更加深层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价值。
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宏观地来看还是局部地看,我们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一方面我们能感受到当时汴京表层的繁华富贵,一派祥和;我们也能从局部观察到在这盛世表象下暗藏的种种危机。
张择端的画中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被他刻画地有血有肉,淋漓尽致,只是观看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画中人的人物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现象,从中我们也愈发地能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无与伦比的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