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把清明上河图放大,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小伙在干什么?

把清明上河图放大,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小伙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13 更新时间:2024/3/12 4:19:10

代诗人赵佶曾写过这样几句诗,“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慕列笙琶。”

这几句诗写出了古代汴京昔日的繁荣景象,万里土地都是帝王家的,放眼望去是雄伟繁华的宫殿,日日夜夜笙歌不断。

说到古代汴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奇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没有什么艺术作品能像此画一样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画也可谓是北宋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见证,现如今这幅画也被列为了国宝级物。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成功创作出这幅绝世精品,无论是从历史参考方面还是从艺术方面来看,此画都有极高的价值。

画家张择端的人生经历张择端出生在北宋一个十分普通且贫穷的家庭,家里的收入仅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即便如此,张择端的父母还是要坚持送张择端去私塾读书。虽然老两口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十分坚定地相信,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

张择端也深知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是省吃俭用才供得了他读书,所以张择端读书十分刻苦努力,他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顺利考取功名,谋个一官半职来为父母减轻负担。

学习之,张择端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由于出身贫穷,所以他从小生活得就十分不如意,也早早见识到了人间暖,对于寻常百姓和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有着十分深刻且独特的认识。

可当张择端的私塾老师得知他每天除了读书学习就是画画后,对他嗤之以鼻。在私塾老师眼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画画不过是平时的消遣罢了,把这个当回事简直太没出息。于是在一次见到张择端画画的时候便狠狠斥责了他。

莫名受到批评的张择端既生气又委屈,他独自一人跑到一条小路上散心,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间茅草屋,茅草屋前还坐着一位白发老人在画画。

张择端看到此情此景十分高兴,没想到出来散心还碰到同样爱画画的一位老人,而且这位老人还画得很好。经过一番交流张择端才得知,这位白发老人原本是宫里的画师,是为了躲避名利场上的你争我斗才隐居于此。

张择端十分激动,毅然决然地拜了这位老者为师,从此开始跟着他学习绘画。

当时的汴京正处于十分繁荣的时期,放眼望去繁华明亮,但在表面的一派祥和以及光亮的背后,是无数平民百姓依然过着十分心酸艰难的生活。

当时很多画手都把目光投了汴京的繁华,画出来的作品也是千篇一律,猛一看一派繁华景象,但实际都大差不差,画的作品没什么“灵魂”。

张择端由于他从小就出身贫寒,这些年对底层人民群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他把目光聚焦到了平民百姓身上,创造了一种他独有的绘画风格。

凭借着高超的绘画水平,张择端还被选中入了宫,成了一名真正的画师,后来还创作出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绝世作品。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我们先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标题入手,所谓清明上河,指的是北宋汴京地区的一种民间风俗,张择端所画的就是在这期间人们的商贸活动。

《清明上河图》一共分为了三个部分来着笔,分别是郊外、汴河还有街市。每一部分都画出了当时的真实现状,又各有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要说让人最为感叹的,莫属《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丰富内容了,《清明上河图》宽约25厘米,长约529厘米,本就是长卷形式的作品,工程量巨大,但十分难能可贵的是,《清明上河图》远看可以看到十分热闹繁华的全景,而近看每一处地方都十分的精细和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和感叹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术。

放大看《清明上河图》我们还能发现一个十分有趣又令人有些许“尴尬”的场面,有一个小伙子在树下躺着睡觉,身上只穿了一条短裤。这样的着装打扮放到现代社会来说没什么,可能只是当时太热,小伙儿为了纳凉罢了。

但在当时社会的约束和教条下,这位小伙子的打扮可以称得上是伤风败俗了。那么他为要以此番模样示人呢?

有人猜测小伙子可能是喝醉了酒意识不清,迷迷糊糊地为了纳凉就脱掉了裤子在树下睡觉;还有人说莫不是小伙子犯了什么事被官府的人打了板子丢到了这里,他实在是太疼了没办法穿上裤子,只好默默地趴在树下。

对于这一画面的说法实在有很多,但当时的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也无从得知。

不过真正值得我们在意和思考的,并不是画面中的这一小部分,而是这一整幅《清明上河图》繁华背后所暗藏的玄机。

虽然我们猛一看映入眼帘的都是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各种商贸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这幅《清明上河图》其实也是一幅“盛世危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场面虽然十分热闹,但用心观察我们便能发现,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繁荣的市井,而是官府官兵的懒懒散散,以及寻常百姓们沉重的赋税。

此画中所展现出来的双重内涵,也带给了它更加深层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价值。

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宏观地来看还是局部地看,我们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一方面我们能感受到当时汴京表层的繁华富贵,一派祥和;我们也能从局部观察到在这盛世表象下暗藏的种种危机。

张择端的画中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被他刻画地有血有肉,淋漓尽致,只是观看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画中人的人物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现象,从中我们也愈发地能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无与伦比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青花的故事:“纯皇帝”成化与至纯至美的成窑青花|官窑瓷市场资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成化皇帝的一生几经起伏,幼年时由土木之变至夺门之变,两次被立为太子,期间一度被幽禁数年,时刻有性命之虞,生活在惶恐之中,只有年长他十七岁的宫女万贞儿照料呵护,直至他登基称帝,万贞儿被立为贵妃,极受宠爱,他们之间专情、痴情的情感故事可称传奇,成化御窑中最为知名的斗彩鸡缸杯传说即与万贵妃的喜爱有关。此式

  • 从《清平乐》看宋代审美下的山水画|书画艺术市场价格资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去年,身边一位学者参观完日本正仓院的展览后也说,唐代的东西汇聚在一起,带点原始气息,与宋人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与日本学者曾经主张过的“宋代主义”倒是有点接近,所谓宋代主义,就是在文化艺术上,以宋代审美为宗。我们今天看到的宋文化遗存,多为书画、器物,不可能如明清两代一般,看到一座皇宫,看到完整的宫廷审

  • 全国首个郑和文化场馆联盟在上海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日前,中国航海博物馆、福建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中国南海博物馆和广州海事博物馆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郑和文化场馆联盟”,该联盟旨在整合郑和相关资源,凝聚内部合力,为弘扬郑和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撑。郑和是中国著名的航海家,是中外文明交流的和平使者,也是航海文化的鲜明

  • 论王夫之对宋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批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原文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05期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自诩有一个“新发现”,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三记载的宋高宗说“秦桧尚安石”这句话,由此论定:“(宋朝)南渡以后,通高宗一朝,王学事实上仍执政治文化的牛耳”①。笔者试图从该书中找到“通高宗一朝”王安石之学如何

  • “离家”56年! 国宝南宋兰溪密山棉毯即将“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棉纺织技术,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元代的黄道婆,她从当时的崖州(海南岛)带回棉纺织技术。1966年在兰溪出土的一条南宋棉毯改写了这个历史,将棉纺织史向前推进了约100年。1966年8月,当时的兰溪县香溪公社密山大队发现一座南宋墓葬,墓中出土一条棉毯,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

  • 瓷器收藏收购资讯:明代中期、晚期、末期青花瓷器的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青花瓷器的特色成化青花瓷器胎质细腻洁白,釉质细润如玉,釉色发青。造型有碗、杯、盘、罐、瓶、洗、炉、盏托等。纹饰布局早期较为疏朗,晚期较为繁密,常见的有三果、三友、高士、婴戏、龙穿花、鱼藻、夔龙、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署款多为“大明成化年制”、“天”字款、图记款等。弘

  • 绛县发现明朝皇帝敕谕石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月刊》 2008年11期张志善日前,笔者在绛县博物馆发现一通距今已有499年的皇帝敕谕石碑。此碑系青石质地,高230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底座长147厘米,宽92厘米,厚52 厘米。碑上楷体阴刻着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山西按察司副使陈凤悟发的敕谕,共192字,内容为朕惟自古帝王治天下者,率以

  • 王安石最经典的10首诗词,全是千古名作,绝对值得一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在北宋太平盛世的背后,他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危机。 为了改变北宋“外实内虚”、“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变法。 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旧势力的几度拉锯之后,变法失败,而王安石也随着变法几度沉浮。许多人看到王安石在政治上的作为,却常

  • 大明最牛的锦衣卫:权倾天下却不曾陷害一人,一生充满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在锦衣卫中,曾有一人权威比明朝首辅更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代首辅夏言死于其手,张居正与之不能比肩,奸臣严嵩亦不敢与之对立,这个人便是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堪称最强锦衣卫,明朝唯一获取三公兼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所有明代除陆炳外,无人兼得)的官员。陆炳(

  • 蔡京是北魏奸臣之最,为何宋徽宗还让他四次出任宋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因为蔡京能投其所好,其次才是蔡京能力出众。北宋时期著名的三大奸臣当中,比起水浒传中记载的高俅而言其他的两位蔡京和童贯似乎名声更臭。但是他能从一介草根百姓一步步做到宰相的位置,并且四次出任其能力可见一斑。一、蔡京投其所好年轻的蔡京是一个颇有才气的孩子。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不仅头脑聪颖,能够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