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怎么办?武则天回8字救下自己

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怎么办?武则天回8字救下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81 更新时间:2024/1/25 21:23:33

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对象应该不难猜出来,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一个女子在封建思想充斥的过去竟然可以当上皇帝,这绝对不是寻常的女子可以做到的。除了自身的天赋,自然还要有很多其他的条件,在面对世民上她就显示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坠入凡间的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在这样一个开国功臣的家庭中,武则天的童年生活自然是可以想象的美好。

武则天的父亲和母亲非常的恩爱,所以对女儿也加倍地疼爱。同时拥有爱和财富,不得不让人羡慕。但是好景不长,那个疼爱自己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慈祥的父亲走后不仅带走了对武则天的爱,而且也带走了她安稳的生活。

武家人们在面对遗产的时候,都露出了自己贪婪的嘴脸,开始欺负武则天和她的母亲。母亲本来也是被丈夫宠爱的公主,但是现在却被逼得干起了下人干得粗活。母亲还是这样,自然可以想象女儿此时的境遇,仿佛是天上的仙女突然坠入了充满烟火的凡间。

锦衣玉食的生活消失在了武则天的12岁,她的世界里更多的时间被读书和干活占据。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武则天为了填补自己心中的落差感,开始和母亲一起礼佛,在这样的日子中武则天迎来了自己的14岁。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出落得十分美丽,让人看见了就移不开眼。方圆几里大家都知道武家的小姐生得十分好看。所以唐太宗在就将她招进宫中,封她做了五品小才人。

其实送女儿入宫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因为宫中的女子太多,是非也多,但是好歹不用再跟着自己吃苦,所以母亲最后同意了让武则天入宫。

受到冷落

武则天的想法和普通人有点不一样,她觉得可以侍奉天子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不理解为什莫有的女子会哭哭啼啼的不愿意。在年少的武则天心中想象的满是自己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的好事。但是进入宫中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一面是春心萌动的14岁少女,一面是已经38岁刚刚失去长孙皇后的皇帝,可能是时机不对,两人之间并没有迸发出爱情的火花。

再加上皇帝整天忙于政务,后宫的女人又多,所以两人之间相处的时间就更短了。但是武则天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女人自然不会放任这样的局面。

在武则天的打听下知道了唐太宗有一匹性子非常烈的马,所以打算用驯服这匹马来得到唐太宗的关注。只见她拿着皮鞭、锤子和匕首轮流的用在马的身上,最后成功地驯服了这匹烈马,但是却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喜欢,反而是适得其反。

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武则天显然非常的聪明,再加上当时一些不好的传闻,导致武则天在宫中很长时间都还是一个小才人,位置没有提升。

武则天面对唐太宗的冷漠心中也非常的难受,但是在接触到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之后就有了一些改变。父亲没有眼光不知道珍惜,这个儿子却没有这样,他深深地迷恋着武则天。

李世民后来虽然对两人之间的关系有所察觉,但是他不知道两人竟然会喜欢上对方。在李世民离世之前他把武则天叫道自己的面前,问她说:我死后,你要怎么办?

这句话其实是李世民对武则天的考验,看似简单其实话里有话。李世民就是想看看武则天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在听到李世民的问题之后,武则天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在后宫待了这么久了,听话还是能听出意思的,于是就很快做出了临场反应。她告诉唐太宗说自己想:青灯古佛,了却生。听完这八个字之后,李世民就离开了人世,而这八个字也救下了武则天的性命。

终成一代女皇

这边唐太宗刚闭眼,那边就有人来接武则天到寺庙里面去当尼姑,可是这样并没有阻挡住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感情。

刚开始李治还碍于颜面没有将武则天直接接回来,但是后来在李治到寺庙里去祭祀的时候又遇上了武则天,就再也离不开眼了,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武则天带回到宫中,并且在所有的妃子中只宠爱她一个人。

仗着李治的宠爱,她也一步步地走上了后位,成为后宫之主,但是这个过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她掐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到了皇后的头上,这才使皇后被废除,自己这才有了机会成为皇后。

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然会变成自己儿子的皇后,这还不是事情的结束。武则天也不满足于成为后宫的主人,她想要的是整个天下。

李治本身并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才能,而自己的妻子武则天刚好有,为了不被发现是昏庸无能的君主,他也愿意把事情交给武则天来办。

就这样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成功地登上了皇位。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她此时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她先是上奏十二件唐朝的弊政然后提出自己觉得合适的改制措施,然后还和李治一起修订《氏族志》,狠狠的打击了朝廷中的旧贵族势力,让一些寒门有才华的士子可以有用武之地。

李治的病越严重,武则天的权力就越大,后来她的儿子继位,但是真实把握政权的还是武则天。从前那个渴望得到皇帝宠幸的少女已经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为了得到权力不惜伤害自己的儿女,伤害李家的后人。

小结:

说话是一门永恒的艺术,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八个字救了自己一命,才有了后来的权力和地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奸二代”严世蕃,身怀三大绝技,怪不得可以娶二十七个妻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2年前的10月16日晚上,在河北大学新区的一所超市前,一辆黑色轿车,毫无顾忌地将远处的两位女生撞出去好远。一位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另一位女生却在当晚抢救无效而死亡。肇事者不仅没有一丝悔意,更是嚣张至极地喊出:“由着你们去告吧,我爸是李刚!”得亏十多年前网络兴起,才能将肇事者的恶性披露出来

  • 李世民在皇宫建一层观,特意带魏征登上去观望,魏征:臣看不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层观很高,视野很开阔,唐太宗特意指了一个方向让魏征去看,结果魏征细细看了很久,然后转身对唐太宗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要说魏征老眼昏花,李世民是不信的,虽然魏征已经56岁,但身体很不错,工作也没有任何问题,在朝堂上和他这个皇帝争起来声音洪亮,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没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没道理登高而望就

  • 古人物雕塑,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

  • 王勃二丨天才少年郎之《滕王阁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出狱后一年,朝廷觉得王勃才华就这样被埋没有些可惜,也曾决定恢复他的官职,但两次遭遇都差点让他丢了性命,家人也跟着受了牵连,王勃对仕途不再报任何希望,能平安度过一生应该是他与家人最大的期望。什么才华,什么振兴家族,年少时不谙世事许下的豪言壮志,都已成过眼云烟,能安稳的活着才是来这世间最大的幸事。公元6

  • 成吉思汗见战将受重伤,看完伤后,他说:把他塞进牛肚子里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亲自来看望他,看过他布智儿的伤后,他让人把布智儿身上的箭拔掉。这下子,拔得布智儿血流满身,昏死过去。成吉思汗命人牵来一头牛,当场杀死,剖开牛肚子,说:把布智儿塞进牛肚子去。手下军士,不敢怠慢,急忙把布智儿塞进了牛肚子里。布智儿全身浸在牛肚子的热血之中,很快,他就苏醒过来,伤势也好多了。——原

  • 他是唐代有名的强盗,最后却成了诗人,还背上了“乱臣贼子”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苏涣生于中唐时期,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传奇诗人。纵观唐代诗人的大作,总能感觉到他们都有武侠梦,幻想自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且潇洒仗剑,能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但真正带着凶器出门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除了苏涣实在是找不出第二个人了。苏涣原是个愤青。一般意义上的愤青总爱嘴上发发牢骚,并不敢

  • 南宋很有骨气,为何依旧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开国皇帝是赵构,他延续了宋徽宗一脉的品格,优柔寡断、贪生怕死,最终为了个人利益铲除了军事能人,加强了文官治国,以至于向仇敌称臣、年年纳贡。由于没有后代,赵构不得不将皇位传递给了赵匡胤一脉。原因很简单,并非找不到赵光义一脉,而是由于靖康之耻后,赵光义一脉大多数与被俘虏的宗亲千丝万缕,一旦传递不好,

  • 北宋开封府的一个深夜,神宗帝正在秘书省赏玩书画,南唐后主画像令他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易经》为何讲不当位会有大灾祸?看了李后主、 宋徽宗的例子就知道了 在北宋开封府的一个深夜,神宗皇帝正在秘书省赏玩书画,其中一幅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令他唏嘘不已,神宗踟蹰回宫,正赶上小皇子瓜瓜落地的哭声。宫中于是有传言这龙脉一定是李煜托生…果然,此人日后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还风流倜傥无比。

  • 鲁菜中的老大,在唐朝吃了是要掉脑袋的,理由说出来很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给我们每一个现代人一个穿越的机会,我相信选择去唐朝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所以唐朝乐队的主打歌就是《梦回唐朝》,行走在盛唐的长安街道上,人们各司其职安居乐业,商人本本分分做生意,诗人张扬舞爪写诗歌,军队日日操练守国门,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让人神往。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的臆想,这个世界没有时光机

  • 千古奇女李清照,半生烟雨半世花(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二、无尽的奔波大宋王朝时昏庸腐败无能,社会持久的动荡不安,家庭世事的不断变故,李清照早早陷入了南北各地的无尽的奔波。筋疲力尽,盼无尽头,身心疲惫,青春靓丽、知书达礼的李清照怎能不未老先衰偶。 宋钦宗靖康二(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