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国皇帝是赵构,他延续了宋徽宗一脉的品格,优柔寡断、贪生怕死,最终为了个人利益铲除了军事能人,加强了文官治国,以至于向仇敌称臣、年年纳贡。
由于没有后代,赵构不得不将皇位传递给了赵匡胤一脉。原因很简单,并非找不到赵光义一脉,而是由于靖康之耻后,赵光义一脉大多数与被俘虏的宗亲千丝万缕,一旦传递不好,赵构可能就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传递给赵匡胤一脉之后,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都表现了一些骨气,推翻了赵构的一些保守政策,对主战派进行了翻案。只是这个时候,显然没有当年的人才结构了,在经历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下,也积累了一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南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比如外戚专权、贪污腐败、人才选拔等等,从宋理宗开始,南宋可以成为权臣的玩具。
对于权臣而言,他们不管国家的生死存亡,无论什么情况下,他们都可以安度当个臣子,保住荣华富贵。所以,当蒙古再次侵略的时候,权臣和外戚勾结,很干脆地就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但是,南宋终究还有一批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所以又有外戚开始扶立新帝,大多都是一些幼子,实际上的权力依旧在外戚等手中。
在与蒙古的作战中最终失利,不得不以殉国的方式来结束战争。与北宋的靖康之耻不同的是,南宋有10万军民殉国,而靖康之耻则是一大群君臣束手就擒。这个结果对比还是比较鲜明的。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他们一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变法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疯狂的反扑,最终国家利益还是被守旧势力吞噬了。继位的宋徽宗只想做个太平的君王,对各方面都比较怀柔,对存在的问题睁一眼闭一眼,最终被金国抓住。
南宋自从被权臣夺取政治权,皇权就没有真正的翻盘过。这说明北宋遗留的问题在南宋变得尤其严重。整个南宋存续期间就没有实际意义的变法,投降派势力一直就居于上风。虽然在某些时期被压制过,但是非常短暂,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很快就实现了翻盘。并且为了杜绝皇权的再次集中,他们可以勾结一起,选择皇权代理人,以便于自身利益得到长治久安。
所以,宋朝的灭亡并非灭亡于外患,而是一直没有根除的内忧。守旧势力一直掌握着巨大的财富,他们足以可以影响国家政策走向,而宋朝国策刑不上大夫,又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可以死灰复燃的政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