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退位后娘家灭门了吗?并没有,宪宗朝才是武氏最后的绝唱

武则天退位后娘家灭门了吗?并没有,宪宗朝才是武氏最后的绝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18 更新时间:2024/4/21 3:35:22

其实不然,身为大唐功臣之家的武氏,并没有因为武则天的倒台而灭门,更没有因为唐隆政变而被诛流殆尽,

只不过是失去在武周时期的风光、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已。

武氏家族其实也挺点背的,曾先后遭遇四次劫难:

第一次是武皇自己清算娘家人,亲哥哥武元爽、武元庆被流放忧死;堂哥武惟良、武怀远被赐死;堂嫂武怀亮的妻子善氏被活活打死;其他武氏子弟被一锅端了,流放岭南长达8年,直到咸亨四年(673)才被武皇召回。

第二次劫难发生在中宗中期的景龙政变,武氏中地位最高的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两人被太子李重俊所杀。

第三次劫难发生在殇帝时期的唐隆政变,因为安乐公主的缘故,其驸马都尉武延秀父子、及公主前夫武崇训的儿子镐国公,被临淄郡王李隆基所杀。

第四次劫难、也是最后一次,发生在玄宗初期的先天政变,因为太平公主的失败,其子武崇敏、武崇行被玄宗李隆基所杀。

如果没有武皇的存在,武氏家族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也能按部就班地享受各种福利待遇,还有很大概率能避开四次劫难。

但他们偏偏摊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皇,武皇让他们从中等官僚家庭,走进帝国权利的核心圈,但又让他们从云端跌落泥潭。

在大周帝国建立的同时,诸武子弟也开始身价倍增,不分老幼被统统封王,走向各自的人生巅峰。

到大周亡国后,因为武皇之前的安排、以及大唐皇帝李显对诸武的感情,所以,武氏诸王也只不过是被降为公爵,依旧能享受朝廷给予的尊荣,哪怕是后来几经政变,也没有退出政治舞台。

那么,大周皇室的武氏诸王各自的结局是什么呢?

武皇的大伯武士稜一支:

武士稜在大唐开国时,以军功受封宣城县公,贞观中期去世,他并没有获得侄女武皇的封赠,也或许有封赠但失载了。

他的儿子承袭宣城公爵位的武方,字君雅,以及武方的第三子武敬道(希玄),被武皇分别追封为南平郡王和宣城郡王。武方年长的两个大儿子武敬真和武敬宗(崇真),应该也被追封了,只是史料失载了。

武敬道的儿子武隐,也没有发现他的王爵封号,他因为受到武氏家族第四难的影响,在开元初期就隐居了,他的儿子武龙宾在代宗朝还有出仕,武龙宾之子武兴先后担任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大将军、试殿中监、上柱国。

武皇二伯武士让一支:

武士让被武皇追封为楚王,谥号“僖”。他有四个儿子,武怀亮、武惟良(守官)、武怀远(怀运、弘度)、武怀道,还有一个女儿永安县主,嫁给李恪的第五子,有墓志出土。

武怀亮早亡,没有子嗣的记载,他的妻子善氏被武皇处死。

武惟良,名守官,以字行,被武皇处死。

他有两个儿子,建安郡王武攸宜(攸宣),中宗复位后,降封息国公,死在中宗景龙中期,善终。

安平郡王武攸绪,是武氏子弟中少有的清醒者,并没有被权势迷花眼,早在武周圣历中期,就弃官归隐嵩山,以琴书药饵为务。

后被降为巢国公,中宗很赏识他,召他起复,但没多久就又弃官回嵩山,睿宗也很赏识他,征召他入朝,被拒绝,死于开元十一年(723)。

武怀远,被武皇处死。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定忠简王武攸暨、九江郡王武攸归、恒安郡王武攸止、会稽郡王武攸望。

定王武攸暨原先只是诸王子弟中不起眼的角色,因为尚太平公主,一跃成为仅次于武承嗣、武三思的三号人物。

先被封千乘郡王,天授二年晋封定王,长安中降封寿春郡王,神龙元年复封定王,又降为乐寿郡王,再降楚国公,延和元年六月薨,追封定王,一个月后,太平公主被杀,受牵连被毁墓。

按史书记载,太平公主给武攸暨生了两个儿子武崇敏、武崇行,还有两个女儿,太平伏诛时,武崇敏、武崇行一起被杀,两个出嫁女儿没有受牵连。

据出土的《武充墓志》记载,武攸暨还有个儿子叫武胜,大概是无辜被武皇杀害的前妻之子,并没有受太平公主的牵连,官至尚书膳部员外郎、徐州刺史。

武胜的儿子就是武充,以恩荫补两馆生,授洪州南昌尉,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卒于贞元十八年(802)五月。

九江郡王武攸归,早亡。他有个孙子叫武良臣,后来做到商州刺史。

恒安郡王武攸止,早亡。妻子是郑国夫人杨氏,闺女就是曾被唐玄宗捧在手心、追封贞顺皇后的武惠妃,儿子分别是国子祭酒武忠、秘书监武信。

会稽郡王武攸望,在神龙初降封邺国公,死于中宗景龙中期。

武怀道,武士让的幼子,王爵失载。他的儿子是建昌郡王武攸宁,也是武氏子弟中的第四号人物,很被武皇倚重,曾奉命诛杀薛怀义,替武皇敛财。后来被降为江国公,死于中宗中期。

武攸宁有两个儿子武文瑛、武荀瑛。

武皇的三伯武士逸一支:

武士逸,在大唐建立后,以军功封六安县公,死于贞观初期,被武皇追封蜀王,谥号“节”。

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武元忠(志元)、河间郡王武仁范、渤海郡王武安业(思元),王爵都是追封。

武元忠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河内郡王武懿宗,和临川郡王武嗣宗,这哥俩虽然无能,但也被武皇重用,曾在外领兵,后来被降封耿国公、管国公。

武懿宗死于神龙二年(706),武嗣宗死于神龙三年(707),均有墓志出土,他哥俩的子嗣也很旺盛;武嗣宗的闺女谯国夫人也有墓志传世。

武仁范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河间郡王武尚宾、高平郡王武重规、颍川武烈郡王武载德。

武尚宾和武载德早亡,武重规后来被降封郐国公,死于中宗年间,武重规的女儿就是唐玄宗的贤仪,生二十九皇子凉王李璿、三十皇子汴哀王李璥。

早死的武载德一支,才是武氏家族在大唐政坛的最后绝唱。

武载德的长子武甄,字平一,是周唐时期有名的文士,很被武皇赏识,但武平一对武皇的抬举并不热衷,长期隐居嵩山,很被中宗、睿宗宠信,被征召入朝为文学侍从,后来被玄宗贬为苏州参军,死于开元二十九年。

武平一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三子润州司马武就的儿子,就是宪宗时期的宰相武元衡,武元衡才是武氏最后的辉煌。

武安业早亡,儿子武求己的王爵也是史无记载,疑似早亡。

武皇本支:

武皇的父亲武士彟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两个小儿子早夭,老大梁宪王武元庆、老二魏德王武元爽。

武元庆三个儿子,长子追封申王武审思,次子追封蔡王武再思,老三就是追封梁宣王武三思。

武三思有五个儿子,长子鲁王武崇训,尚中宗女安乐公主,生子镐国公。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先被太子李重俊杀,镐国公和安乐公主母子后被临淄郡王李隆基杀。

其他诸子,如梁国公武崇谦、新安郡王武崇烈、武崇㧑、武崇操,都善终。

武三思还有三个闺女,一个封方城县主,嫁给薛绍和太平公主之子立节郡王薛崇简;一个嫁给阎则先,是阎立本的哥哥阎立德的孙子阎知微的儿子;一个嫁给名将裴行俭与华阳夫人厍狄氏之子宰相裴光庭

这位裴武氏很不简单,在丈夫死后,与李林甫有私情,并与娘家门下出去的内臣高延福的养子高力士,勾结起来,支持李林甫拜相。

武元爽两个儿子,分别是魏宣王武承嗣、陈王武承业,均早亡,死于武周时期。

武承嗣的长子继魏王武延基,尚中宗女永泰郡主,因为和大舅子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被武皇下诏赐死。

武延基死后,其父的爵位由弟弟武延义继承,在神龙初降封魏国公。

武承嗣的第三子淮阳郡王武延秀,后降封桓国公,尚中宗女安乐公主,在唐隆政变时,父子被临淄郡王李隆基所杀。

武延秀的弟弟燕公武延寿、武延光、邢公武延安,均善终。武延寿的女儿后来还嫁给燕王慕容威,受封太原郡夫人,有墓志传世。

武承业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嗣陈王武延晖,尚中宗新都公主;咸安郡王武延祚,降封咸安郡公。

通过上面罗里吧嗦的内容可知,武氏家族虽然遭遇几次劫难,但其政治势力都没有受到灭顶的打击,哪怕是在对诸武满怀恶意的玄宗朝,也一直有武氏人物活跃,且对当时的政治产生诸多影响,譬如武惠妃,譬如裴武氏。

所以,不要再说武氏家族在武则天倒台后、以及唐隆之变后,被李大家灭门了,人家多数人都活得好好的,该当官当官,还隐居隐居,其家族的政治生命甚至延续到宪宗朝。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杜文玉《武则天家族源流述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作者有话说:新年第一篇有点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割走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现出原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999年,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非常严格,并且告诉他做人要讲诚信,要正义,父母不仅口头上这么说,也一直做给他看,正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的品行端正,为人正直。他自小便刻苦学习,后来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后他没有继续考功名,而是选择做个知县,为百姓服务。包拯还没去时

  • 唐玄宗成为太上皇之后,他忏悔自己用错了三人,导致大唐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边将安禄山张九龄是文官,是唐玄宗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非常反对唐玄宗给予边将大权。为这一件事,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了好几回,但唐玄宗只看到了边将可以稳定边疆,便不顾其他,一个劲给边将大权。开元24年,安禄山犯了军事错误,他的上司将他扭送到长安听候处置。宰相张九龄非常讨厌边将,对安禄山的处理意见当然是斩了

  • 其无后乎?造成靖康之变的金太宗为何会绝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去世,享年60岁。金太宗是金国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承接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江山,使得金国能入主中原,与宋朝进行对峙奠定了今后金宋南北对峙的基础。关于金太宗死因,《金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而在《三朝北盟会编》上写着的是中风而死。在金太宗去世之前,金国朝政已

  • 从明代的“马政”入手,来分析太仆寺富过户部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太仆寺是明代负责马政和畜牧的国家中央政府机构,受兵部领导,官秩从三品,领导官员为太仆寺卿。因明代实行的是两京制,故太仆寺也分为太仆寺和南京太仆寺,在北京的太仆寺名称就叫太仆寺,负责管理京畿地区,河南、山东等地的马政;南京太仆寺则负责南直隶地区的马政。“(太仆寺)掌牧马之政令,以听于兵部。少卿一人佐寺

  •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能不能也来一次明朝版的“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北平、河南府州县人民有被兵能耕种者,并免三年差税。不曾被兵者,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今年秋夏税粮尽行蠲免。—《明太宗实录卷十上》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文韬武略并不逊色于“天可汗”李世民的大明一代雄主,有“玄武门之变”珠玉在前,朱棣有没有可能逼明太祖朱元璋退位,自己以最小的代价登上

  • 武则天的眼界,有能者居之,有规矩有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如果有人要打我们,我们一定会打回去。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竟然敢造反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勇气来。她感慨道:“这样的人才竟然流放到那边,这是宰相的错呀!”换了别的皇帝,可能就起兵杀过去了。武则天却会欣赏人才,珍惜人才,不会因小失大,不会被情绪所影响,这才是帝王。武则天时期的名人此外,哪怕

  • 于谦明朝第一忠臣被杀,锦衣卫抄家感叹,太后晓知为其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祁镇9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帝的宝位,当时的朝廷大权掌握在三杨手里,天下呈现太平盛世的局面,三杨去世后,朝廷大权被交由宦官王振来掌握了。这个时候就一下子将明朝推入了身后的万丈深渊,王振什么都不会,却要不懂装懂下瞎指挥一番,在他的指挥下,明军在土木堡的战争惨败。所有的精锐部队的兄弟都丧命于此,皇帝朱祁镇

  • 从明朝到共和国,活了600年的屯堡人:一群被“遗忘”的汉族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穿着明朝时期的服饰、说着明代江南的方言、操持着明代传统的手工艺,俨然一副600多年前的模样······这个族群就是“屯堡人”——一个几乎被时代“遗忘”的特殊汉族!安顺平坝的屯堡人屯军和土著的血与火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屯堡人”并不为人们所熟知。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哪一个民

  • 唐玄宗对杨贵妃究竟是不是真爱?错误的时间却碰到了对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这一段历史的人应该都不陌生,杨贵妃其实起初并非是唐玄宗的妃子,而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爱妃。只是奈何杨玉环的容貌真的称得上绝艳,而同样在《长恨歌》中白居易这位大诗人也有提到杨贵妃的容貌,说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见其颜值之高。当然我们也知道在古代女子祸国殃民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倘

  • 关于元朝,蒙古史料与我国记载差距很大,是故意为之还是文化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的史料记载,与我国史料到底有哪些不同?对比之下才见差距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说明一件事,我们不可能对整个蒙人历史与我国历史相对比,还是以元朝这个王朝为轴心,来看其不同之处吧。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河套地区的正确属位,所谓河套,它是指黄河沿着贺兰山一路朝北至阴山转向东方,再绕吕梁山向南环绕,如此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