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写下“知否”的李清照,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什么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写下“知否”的李清照,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什么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2/7 16:28:38

纵观清照71年的漫漫人生路,她的生平便是一首动人的诗词。李清照1084年出生于齐州济南,家境殷实,早年生活优裕。算得上是大家闺秀了。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北有名的学家,家中藏书颇丰。

很自然的李清照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便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也正是早年的阅读经历, 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创作基础。加之自幼聪慧过人,故年少之时便富有盛名。连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都对李清照称赞不已,朱弁《风月堂诗话》记载: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李清照便是在这样一个富裕且充满了书香气息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再加上见多了京都的繁华丽景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那两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创作的,是追忆旧游的千古名篇。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靖国元年(1101年)在家人的安排下,18岁的李清照于21岁的太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的二人十分恩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都痴迷于诗词创作还有一些古玩字画,都是骨子里的文人雅士。

赵明诚只要稍有闲暇之时,便会回家与妻子团聚。带着她去郊外看风景,拜会知己好友等。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金石录》便是他们夫妻二人在游历中记录撰写的,其中大部分都是赵明诚所写,其的部分则是由李清照所完成。

可惜好景不长,政治风云变幻之下李格非参与的党争最后波及到了李清照身上。原本恩爱的夫妻,面临着拆散的危险,因为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李清照的立足之地了。李清照不得不随之家人回到了老家。

李清照很多感人至深的诗句,都是在和丈夫分离的岁月中所写下的。两人都生在兵荒马乱的北宋末年。朝中格局动荡,二人也是聚少离多的状态。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又于建炎元年(1127年)任知江宁府。

劳苦奔波之下最终在1129年赴任湖州之时,途中病逝。那一年李清照45岁,痛失爱侣的李清照,先后写下了多首感人至深的诗词缅怀赵明诚。字字读来都是血与泪。李清照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写下《如梦令》的天真少女了。

寻寻觅觅,冷清清。最终于1155年在孤苦和凄凉中,悄然辞世。只是那首《如梦令》依然记载着李清照一生最美丽时候的样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西晋灭亡的惨烈程度远超过靖康之耻,为何后世却很少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了北宋的首都,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人俘虏,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北宋皇室都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皇帝被贬为庶人,实属历史罕见;国家领土遭到外敌肆意侵犯却无能为力,毫无尊严可言;山河破碎,天下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金人为了侮辱北宋皇帝,便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并且在汴京建立

  • 赵煦是北宋第七位皇帝,也是少有的热血皇帝,痛打西夏是他任内的高光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神宗末年,两次败于西夏,少年天子哲宗继位之初,他说了也不算,而且在这个范纯仁、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建议之下,神宗的母亲高滔滔充分发扬了勤俭持家的乡村风格,息事宁人土地换和平。把神宗时期对西夏拓取的战略要地拱手送给了西夏。然而,忍耐退让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西北边疆一团乱麻,而高太后和司马光等人,却认为

  • 唐太宗将三千宫女放出宫,让她们随便找对象,宫女感动得直呼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总喜欢给历史抹黑,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的伟大来。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但我知道一些人总在这么做。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好皇帝,是少之有少的,但即使这样,仍然有一些人不忘在给那几个少得不能少的皇帝找点事儿。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

  • 武则天退位后娘家灭门了吗?并没有,宪宗朝才是武氏最后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然,身为大唐功臣之家的武氏,并没有因为武则天的倒台而灭门,更没有因为唐隆政变而被诛流殆尽,只不过是失去在武周时期的风光、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已。武氏家族其实也挺点背的,曾先后遭遇四次劫难:第一次是武皇自己清算娘家人,亲哥哥武元爽、武元庆被流放忧死;堂哥武惟良、武怀远被赐死;堂嫂武怀亮的妻子善氏

  •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割走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现出原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999年,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非常严格,并且告诉他做人要讲诚信,要正义,父母不仅口头上这么说,也一直做给他看,正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的品行端正,为人正直。他自小便刻苦学习,后来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后他没有继续考功名,而是选择做个知县,为百姓服务。包拯还没去时

  • 唐玄宗成为太上皇之后,他忏悔自己用错了三人,导致大唐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边将安禄山张九龄是文官,是唐玄宗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非常反对唐玄宗给予边将大权。为这一件事,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了好几回,但唐玄宗只看到了边将可以稳定边疆,便不顾其他,一个劲给边将大权。开元24年,安禄山犯了军事错误,他的上司将他扭送到长安听候处置。宰相张九龄非常讨厌边将,对安禄山的处理意见当然是斩了

  • 其无后乎?造成靖康之变的金太宗为何会绝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去世,享年60岁。金太宗是金国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承接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江山,使得金国能入主中原,与宋朝进行对峙奠定了今后金宋南北对峙的基础。关于金太宗死因,《金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而在《三朝北盟会编》上写着的是中风而死。在金太宗去世之前,金国朝政已

  • 从明代的“马政”入手,来分析太仆寺富过户部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太仆寺是明代负责马政和畜牧的国家中央政府机构,受兵部领导,官秩从三品,领导官员为太仆寺卿。因明代实行的是两京制,故太仆寺也分为太仆寺和南京太仆寺,在北京的太仆寺名称就叫太仆寺,负责管理京畿地区,河南、山东等地的马政;南京太仆寺则负责南直隶地区的马政。“(太仆寺)掌牧马之政令,以听于兵部。少卿一人佐寺

  •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能不能也来一次明朝版的“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北平、河南府州县人民有被兵能耕种者,并免三年差税。不曾被兵者,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今年秋夏税粮尽行蠲免。—《明太宗实录卷十上》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文韬武略并不逊色于“天可汗”李世民的大明一代雄主,有“玄武门之变”珠玉在前,朱棣有没有可能逼明太祖朱元璋退位,自己以最小的代价登上

  • 武则天的眼界,有能者居之,有规矩有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如果有人要打我们,我们一定会打回去。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竟然敢造反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勇气来。她感慨道:“这样的人才竟然流放到那边,这是宰相的错呀!”换了别的皇帝,可能就起兵杀过去了。武则天却会欣赏人才,珍惜人才,不会因小失大,不会被情绪所影响,这才是帝王。武则天时期的名人此外,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