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末年,两次败于西夏,少年天子哲宗继位之初,他说了也不算,而且在这个范纯仁、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建议之下,神宗的母亲高滔滔充分发扬了勤俭持家的乡村风格,息事宁人土地换和平。把神宗时期对西夏拓取的战略要地拱手送给了西夏。然而,忍耐退让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西北边疆一团乱麻,而高太后和司马光等人,却认为边境摩擦不乱,那是我军他不够友好造成的,告诫宋军必须对友军时刻保持微笑,要理智客观,独立思考,确保“友好”到西夏人舍不得打的程度,或许这个“女中尧舜”的名号,估计就是这么诞生的。等到这个高老太太终于和这个世界含泪作别,这时候宋帝国不但是国际地位创下了历史新低,而且基本掏空了国家财政。
大宋帝国风雨飘摇,八年的现状根本不符合这个少年天子的预期。宋朝最热血的皇帝横空出世。对内,少年天子将张惇曾布等一众新党从四面八方全部收了回来,重启新政,王安石的新法全面恢复。但是比起当年来,他比父亲更加理性,更加的雷霆万钧。对外,则召回名将章楶(jie),重新主持西北军务。他憋了八年的大招,等待的就是踏平蛮夷,再造大宋。一方面重启河湟之役,收复青唐地区,另一方面发动洪德城、平夏城之战,重创西夏主力,把西夏人摁在地上摩擦的几乎是断气,旧党割让过的土地尽数收回。
作乱西北一百多年的西夏,第一次在大宋的军威面前是瑟瑟发抖。对比前几年的奴颜婢膝换和平西北战事证明,金戈铁马打出来的胜利才是赫赫国威,才有永久的和平。
一个焕发新生的大宋巍巍屹立,一个强大的大宋冉冉升起。然而就在一切在好转的时候,年仅24岁的哲宗却突然暴病而亡。如果哲嵩继续驾驭宋朝的大船,再给他几十年一定可以缔造一个中国历史上新的时代,也根本不会有几乎导致中华民族灭种的“靖康之变”。他死之后,北宋王朝如同过山车一般,迅速从辉煌的顶点滑落。宋哲宗的英年早逝,无疑是大宋之痛,民族之殇,他曾经创造的辉煌,有多么的令人振奋激越,他的死就有多么的令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