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西晋灭亡的惨烈程度远超过靖康之耻,为何后世却很少提起?

历史上西晋灭亡的惨烈程度远超过靖康之耻,为何后世却很少提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52 更新时间:2024/2/26 10:22:01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了北宋的首都,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人俘虏,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北宋皇室都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皇帝被贬为庶人,实属历史罕见;国家领土遭到外敌肆意侵犯却无能为力,毫无尊严可言;山河破碎,天下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金人为了侮辱北宋皇帝,便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并且在汴京建立起一个伪政权,实在是奇耻大辱。

“靖康之变,耻莫大焉。仇雪耻,今其时矣。”——《永乐大典》

北宋王朝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比较强大繁荣的王朝,但其军事能力实在是太弱,“重文轻武”的思想已经贯彻得太深入。靖康之耻并不是偶然,当年金兵南下之际,一路上历经无数险关要津,可没有遇到宋朝军队的任何抵御,连金人都不禁感叹,宋朝无人。如果将靖康之耻与西晋灭亡时五胡乱华相比,如同小巫见大巫。

西晋王朝是自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司马晋”。司马家族窃取曹魏政权时,蜀汉和东吴两国正面临着衰退期,最终由司马家统一天下。晋朝在司马炎统治前期还算不错,“太康之治”便是最有力的证据。可惜司马炎在晚年时期变得昏庸起来,最终导致国家动乱,士族官僚奢靡成风,国家也变得混乱不堪。司马炎去世不久便爆发了“八王之乱”,紧接着便是五胡乱华,直接导致西晋亡国,而这个乱世要比东汉末年更加混乱。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曹氏家族历经几代人打下的基业,司马懿耗尽一生而得来的政权,最终不过两代人便被败光。尽管是在东汉末年国家动乱之时,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都不敢踏入中原一步,反而是在建立大一统王朝后的晋朝,面对北方的五胡,竟然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司马家族在窃取曹魏政权后,同时也继承了前者的强大军事实力,可司马家能够成功篡位,靠的并不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是政治,这便是最大的隐患。当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为防止少数民族壮大,于是将大部落分成若干个小部落,由此来限制其发展,而西晋王朝却只知道沉迷于享乐,最终让匈奴等部落逐渐强大,直到威胁中原王朝。

五胡内迁后便开始了对汉人的残暴统治,匈奴人甚至夸下海口要夺取中原,而西晋王朝早已是形同虚设,内有士族官僚的阻碍,外有少数民族的入侵,最终让匈奴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一场大动乱开始了。北方地区的汉人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毫无尊严可言,汉人沦为“两脚羊”,成为了行军的“粮草”,屠杀、毁灭……整个汉民族遭遇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灾难。

靖康之耻不过是北宋皇室所遭受的耻辱,“重文轻武”便是祸根,归根结底,耻辱是北宋皇室的耻辱,大部分百姓仍能够安然无恙。而西晋的灭亡则是整个民族的耻辱,司马家族的愚蠢导致整个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国家动乱之际,西晋的达官显贵们仍在享乐,相比较而言,西晋的灭亡更为耻辱。

为何后世之人对西晋灭亡的耻辱很少提起,而对北宋的靖康之耻印象深刻?从经济、军事实力、人口等因素来看,北宋在各方面均要强于西晋王朝,并且西晋王朝也算是窃取而来的王朝,并且与大分裂时期衔接,而北宋王朝则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最终的结局可能是非常相似,但它可是宋朝。对此,大家怎么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煦是北宋第七位皇帝,也是少有的热血皇帝,痛打西夏是他任内的高光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神宗末年,两次败于西夏,少年天子哲宗继位之初,他说了也不算,而且在这个范纯仁、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建议之下,神宗的母亲高滔滔充分发扬了勤俭持家的乡村风格,息事宁人土地换和平。把神宗时期对西夏拓取的战略要地拱手送给了西夏。然而,忍耐退让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西北边疆一团乱麻,而高太后和司马光等人,却认为

  • 唐太宗将三千宫女放出宫,让她们随便找对象,宫女感动得直呼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总喜欢给历史抹黑,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的伟大来。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但我知道一些人总在这么做。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好皇帝,是少之有少的,但即使这样,仍然有一些人不忘在给那几个少得不能少的皇帝找点事儿。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

  • 武则天退位后娘家灭门了吗?并没有,宪宗朝才是武氏最后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然,身为大唐功臣之家的武氏,并没有因为武则天的倒台而灭门,更没有因为唐隆政变而被诛流殆尽,只不过是失去在武周时期的风光、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已。武氏家族其实也挺点背的,曾先后遭遇四次劫难:第一次是武皇自己清算娘家人,亲哥哥武元爽、武元庆被流放忧死;堂哥武惟良、武怀远被赐死;堂嫂武怀亮的妻子善氏

  •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割走了,包拯:把牛杀了,小偷就现出原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999年,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非常严格,并且告诉他做人要讲诚信,要正义,父母不仅口头上这么说,也一直做给他看,正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的品行端正,为人正直。他自小便刻苦学习,后来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后他没有继续考功名,而是选择做个知县,为百姓服务。包拯还没去时

  • 唐玄宗成为太上皇之后,他忏悔自己用错了三人,导致大唐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边将安禄山张九龄是文官,是唐玄宗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非常反对唐玄宗给予边将大权。为这一件事,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了好几回,但唐玄宗只看到了边将可以稳定边疆,便不顾其他,一个劲给边将大权。开元24年,安禄山犯了军事错误,他的上司将他扭送到长安听候处置。宰相张九龄非常讨厌边将,对安禄山的处理意见当然是斩了

  • 其无后乎?造成靖康之变的金太宗为何会绝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去世,享年60岁。金太宗是金国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承接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江山,使得金国能入主中原,与宋朝进行对峙奠定了今后金宋南北对峙的基础。关于金太宗死因,《金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而在《三朝北盟会编》上写着的是中风而死。在金太宗去世之前,金国朝政已

  • 从明代的“马政”入手,来分析太仆寺富过户部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太仆寺是明代负责马政和畜牧的国家中央政府机构,受兵部领导,官秩从三品,领导官员为太仆寺卿。因明代实行的是两京制,故太仆寺也分为太仆寺和南京太仆寺,在北京的太仆寺名称就叫太仆寺,负责管理京畿地区,河南、山东等地的马政;南京太仆寺则负责南直隶地区的马政。“(太仆寺)掌牧马之政令,以听于兵部。少卿一人佐寺

  •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能不能也来一次明朝版的“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北平、河南府州县人民有被兵能耕种者,并免三年差税。不曾被兵者,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今年秋夏税粮尽行蠲免。—《明太宗实录卷十上》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文韬武略并不逊色于“天可汗”李世民的大明一代雄主,有“玄武门之变”珠玉在前,朱棣有没有可能逼明太祖朱元璋退位,自己以最小的代价登上

  • 武则天的眼界,有能者居之,有规矩有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如果有人要打我们,我们一定会打回去。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竟然敢造反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勇气来。她感慨道:“这样的人才竟然流放到那边,这是宰相的错呀!”换了别的皇帝,可能就起兵杀过去了。武则天却会欣赏人才,珍惜人才,不会因小失大,不会被情绪所影响,这才是帝王。武则天时期的名人此外,哪怕

  • 于谦明朝第一忠臣被杀,锦衣卫抄家感叹,太后晓知为其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祁镇9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帝的宝位,当时的朝廷大权掌握在三杨手里,天下呈现太平盛世的局面,三杨去世后,朝廷大权被交由宦官王振来掌握了。这个时候就一下子将明朝推入了身后的万丈深渊,王振什么都不会,却要不懂装懂下瞎指挥一番,在他的指挥下,明军在土木堡的战争惨败。所有的精锐部队的兄弟都丧命于此,皇帝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