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史》关于他不足50字,却很受魏忠贤重用,上前线气坏袁崇焕

《明史》关于他不足50字,却很受魏忠贤重用,上前线气坏袁崇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1/17 3:01:07

公元1625年即大明天五年(后金天命十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大奸大恶的太监魏忠贤,正逐步走向“九千岁”的辉煌。明熹宗朱由校则躲在偌大的皇宫后宫院落里,专心致志地施展他那天才的木匠手艺,雕琢出了不少极富创意、精巧绝伦的好玩意儿⋯⋯这年十月,大明朝廷宣布了一项关系重大的人事变动: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去职,高第代替他出任兵部尚书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

这其实是明廷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孙承宗既为帝师,又与东林党人相善,自然不为阉党所容。不过,面对当时后金咄咄逼人的崛起之势,高第其实根本不愿上任。他“叩头乞免”,但魏忠贤根本不听,强令出任经略,出征前线,结果升了官的高第反而“日夜忧泣”,也是荒唐一幕。

孙承宗

虽然在孙承宗督师期间,明军曾先后修复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初步建立了以宁远、锦州为主体,杏山、松山、右屯、大凌河、小凌河等城遥相呼应的防线,军事形势已经大为好转,人称“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晏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但当时庸臣怯将们谁也不想冒险守关外,高第也不例外。他本是一个书生,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宦业不显,《明史》本传还不足50字!他于兵事更是一窍不通,断言“关外必不可守”,主张放弃辽西土地、退守山海关。

于是,此人一到山海关,就一反孙承宗的部署,以尚方宝剑相威胁,严令关外将士全都撤回关内。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等防线上的士兵和住民都被命令撤离。关外十余万的米粟粮草被丢弃,仗还没打就像吃了败仗一样狼狈撤退,弄得百姓愤怨,军队士气不振。

眼看宁锦防线即将毁于一旦,袁崇焕气愤地上书反对,称:“兵法有进无退,锦州右屯一带既然安置了重兵把守,囤藏着大量粮草,一旦后撤,就是向敌示弱。”但是,高第不仅没有接受袁崇焕的意见,反而下令袁崇焕一并撤兵退回关内,连宁远-前屯卫也不要了。袁崇焕愤怒声言:“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表明他作为宁前道尹要与宁(远)前(屯)卫共存亡的决心。高第奈何不了他,故放任他驻扎在宁远一座孤城,任其在边防前线自生自灭。就这样,山海关外的所有官民部队全部撤进了山海关,只留下了一个宁远城,“孤悬山海关外二百里处”。这几乎为努尔哈赤一口气让出了四百里作战空间。

袁崇焕影视形象

老于战事的努尔哈赤得到孙承宗罢职,高第撤军回关内,宁远孤守的哨报之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明军自撤藩篱的天赐良机,决定师指宁远城,进攻袁崇焕。出兵之前,努尔哈赤在盛京(今辽宁沈阳)下令后金政权进行总动员:“每官预备牛车三十辆、爬犁三十张,每鞑子要靰鞡(草鞋)三双,鞑妇也要各炒米三斗。”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率后金八旗贝勒大臣,统领大军,离开沈阳,亲征明朝。十七日渡过冰封的辽河,于旷野布兵,南至海岸,北越广宁大路,“前后相继,络绎不绝,首尾莫测,旌旗剑戟如林”。

经过数年休养生息,此次后金军容之盛自然雄伟壮观。但后金大军的具体人数却是个谜。这是因为有清一代,一向讳言用兵之数,尤其是在入关之前,从太祖到太宗,凡与明朝用兵打仗,所修官书或实录从来不直书用兵数,只“罗列营制而皆不计兵额”,不愿把八旗兵的准确数目“轻以示人”。虽说努尔哈赤号称出兵20万,但袁崇焕讥讽他只有13万,明朝官方文件更是说“虏(指后金)众五、六万”。清官修《明史》也承认:天启六年正月“我大清以数万骑来攻,远迩大震”。这也等于否认了“十三万”以及“二十万”的说法。

无论如何,后金兵先占领右屯卫,次及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等七城,原本驻守这些城、卫的明朝守军,都遵从高第的命令,“焚房谷而走”,撤入关内,只有袁崇焕紧急召集本部人马全部撤入宁远城内。八旗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于正月二十三日直抵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城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承⑤:六世孙李义琰为李治朝宰相,公正严明,反对武后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高宗时任宰相。公正严明,有点“迂腐”、固执。任职太原尉时,敢和李绩争辩。李义琰(炎),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祖籍陇西狄道,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李义琰敢和李绩争辩李义琰进士及第后,按次序候补为太原尉,隶属于李绩麾下,当时李绩为并州(太原)都督。从李绩的史料中,可以得知李义琰是在唐太宗

  • 南明为何没能和东晋、南宋一样持续上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便是没有合法继承人,东晋和南宋在创立的时候,都有合法的继位者,也就是他登上帝位合乎情理,能让众人信服拥戴,一致对外。反观南明,由于崇祯在北京攻陷之前没有做任何准备,自己和儿子要么丧命北京,要么离奇失踪,也就没能留下一个继位者。第一个在南京登基的是福王朱由崧,他是崇祯皇帝的兄弟,但是明朝各地藩王众

  • 安乐公主 -最美丽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中宗李显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拥有很多“之最”:最美丽、最受宠、最狠毒、最不孝、最具野心……比杨贵妃更美,比武则天更狠毒,她演出了唐朝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从小颠沛流的离的放逐生活,让她吃尽苦头,九死一生;长大后皇宫的骄奢生活,让她挥洒自如,纵情享乐。她踏着亲人的鲜血攀登权力的顶峰,然而,就是她那永不满

  • 袁崇焕为何一定要除掉毛文龙?“双岛斩帅”谁之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元年七月,当时朝议“忧毛文龙难驭”,弾章累累,只不过毛“握重兵居海岛中,莫能制也”,袁崇焕此时在和钱龙锡谈平辽战略时就提到“入其军,斩其帅”。当年十二月,袁崇焕将原来从登莱运往皮岛的钱粮改为由山海关运至宁远觉华岛换州船运往皮岛,而且让登莱严申海禁,“一切市贩船只不许私通”,想通过垄断粮米,禁除

  • 为何宋朝不定都西安或洛阳?五代政权、赵匡胤全都屈服于这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赵宋立国,继承后周的政治遗产,以汴梁为首都。但宋太祖赵匡胤打心底不希望定都于汴梁,因为开封乃是“四战之地”,并无天险可据,易攻难守,从军事上考虑,确实不是建都的首选。为了守卫国都,必须在京师驻以重兵,成本非常高。开宝九年(976年),时距宋朝开国不过十六年,赵匡胤到西京洛阳祭祖,留洛期间,便与近臣

  • 贯通中国南北,大宋靠它立国,中华帝国从此进入另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大运河凿成,南北贯通,中华帝国才可能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富庶的南方才能够成为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物资的大后院。位于运河线上的汴梁,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地位便日益重要了。北宋时期的汴京开封府,漕运网络远比洛阳、长安发达。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与广济河流贯城内,并与城外的河运系统相衔接,合称“漕运四渠”。来

  • 趣看唐朝!这些冷知识让你捧腹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人”万万不可用在唐朝,见到官员称呼“大人”万万不妥,因为“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的,所以看唐朝的书籍,你不会看到李大人、王大人,对于官员通常称呼姓加官职或者姓加上一个公。包拯如果在唐朝除了他儿子是没人称呼他为包大人,而会称呼他为包公或者包龙图,所以看到有人在电视剧里称呼狄仁杰为狄大人,那么直接可以

  • 宋代地下长城,有灯台有土炕,可供长期居住,上千年历史坚固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辽军自击败宋军的雍熙北伐(公元986 年)之后,便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在东起燕山西至雁北的广阔战线上,辽军不断利用自身骑兵的机动优势发起越境突袭。在广阔的平原上抵御辽军仅仅依靠水泽和一些据点是不够的。根据平原上的土质条件,当地军民及北宋朝廷秘密地采用地道战法来抵御强大的辽军。宋代修筑的“地下长城”,

  • 武则天四大面首之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凭什么被武则天选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张易之哪里厉害,武则天和张易之的小说,刘晓庆版武则天张易之是谁演的

    但是这些故事和武则天的恢弘情史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武则天的故事那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武则天不仅开创了女人当皇帝的历史,也开创了女人挑选男妃子的历史,当然叫面首更贴切一些,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些情史背后的故事,来了解这位中国开天辟地女皇帝的彪悍人生!——题记武则天到底有几个面首?所谓面首,是这

  • 组建舰队,打下苏门答腊,控制印度洋海权,明代仍未开启海洋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辽、金压迫北疆,西夏阻断西域,自宋一代贸易开始转向海外。下海!下海!使海域大开,塞翁失马竟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南渡后,宋高宗从海路逃向温州,在江心屿上望海潮,猛然开窍,发现“市舶之利最厚”,所以一到临安,他便号召对外开放,以开拓海疆为发展战略。宋高宗鼓励海商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贸易,还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