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了:看看金牌背面写的啥!

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了:看看金牌背面写的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24 更新时间:2023/12/11 7:03:11

李善长投奔朱元璋

这还应该从朱元璋结识李善长时说起。当时朱元璋在攻打平定滁州的时候,就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聪明到极致在当地呢也是赫赫有名的有才之人,但是李善长当时还很年轻,朱元璋其实并非相信他一介文人;而李善长也并非认为朱元璋是可以一统天下之人。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找到李善长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就是这样一个平定天下的问题,让两个人对对方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李善长从对朱元璋是个有志之士改变为有远大抱负的君主。而后面李善长的回答也是让这位日后统一天下之人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李善长回答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当然,这九个字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平定天下的长远计划。并且跟朱元璋说“人生之目标——刘邦”,要学习刘邦的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

从平定滁州之后,李善长就一直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参谋军事事宜,使朱元璋徐徐传来捷报。之后有一次,朱元璋率兵去攻打一个山寨,只留给李善长几个小兵,元军攻打过来时,李善长设了埋伏,以少胜多智取元军,此后朱元璋更是认可李善长的能力。

并且在行军中,有小人听信谗言,以为元军大部队要追杀朱元璋,将朱元璋数万人马赶尽杀绝,这小人悉数夺取朱元璋的兵权,并要将李善长纳为自己麾下,而李善长哭着抱着朱元璋的大腿不肯离开,这令朱元璋感到很欣慰,而此后朱元璋更加器重李善长。

朱元璋称帝

朱元璋率领百万人马最后称帝为王,成为了历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也说过按功论赏——封官。李善长就此被朱元璋封为了第一功臣。也有传言说朱元璋将李善长封为第一功臣,也是有他自己的私心。

当时朱元璋称帝之后,武将们功劳颇大,朱元璋急需一位文臣来压制武将,害怕武将谋反;其次,因为李善长当初拒绝了小人,没有听信小人的谗言,而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所以对李善长委以重任。当然同时为开国功臣的还有一位,名叫胡惟庸

这个人变成了最后李善长被诛杀的关键因素,我们待会会提到,那现在我们来说一说,李善长如此功臣,如此忠心耿耿为何会被朱元璋诛杀呢。

李善长诛杀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功高震主,“你能耐大到超过了皇帝,他能容得下你”当然这也是百姓之言。当然李善长辅佐朱元璋时,轰动一时的事还是要提到朱元璋让李善长修订律法。

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有一天对李善长说“法有连坐三条,不亦甚乎”,李善长想了想觉得也对,也不至于什么罪都连坐,这不让百姓也觉得法律过于严苛了,有罪也不至于迁怒于其家人。

随之,李善长就提出向朱元璋请求除谋反大逆之罪以外,其余皆可赦免也免于连坐。朱元璋听到后觉得甚妥,于是就命令李善长重新修订律法,并且告知朝内朝外。当然这次律法的修改直接成为了李善长的被诛杀的导火索。

胡惟庸

那我们现在就来聊聊刚才提到过的关键人物胡惟庸。胡惟庸与李善长是老乡,胡惟庸在和州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在担任知县,随之时间的推移,胡惟庸的官也越做越大,他的才能也被朱元璋做发现。

1373年胡惟庸凭着自己的才干也凭着李善长的举荐,担任了朱元璋的右丞相,仅用了四年的时间胡惟庸就做到了左丞相的位置,这个位置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也正是因为胡惟庸做每一件小事都非常的谨慎小心,所以朱元璋也更认可胡惟庸,更宠信于他。但这一宠信不要紧,让坐在这个位置的胡惟庸渐渐自大了起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膨胀了”。

大家都知道人一旦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权利,就开始胡作非为,滥用职权。更何况胡惟庸这个位置,在当时,除了朱元璋就是他了。各处上报给朱元璋的奏章他都必须先看,凡是对他自己不利的,他便直接扣下根本不报告给朱元璋。

甚至有的毫无才华之人、有的家中纨绔子弟、有的武将想要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也直接去到他的家里对他进行贿赂,有的不计其数的钱财,有的是名字、名画。

胡惟庸的这个行为就像清朝的年羹一样,滥用职权,仗着自己有军功战绩并且自己的妹妹又是大清朝的华妃娘娘年羹尧也更加肆意妄为。年羹尧向雍正举荐曾经自己上奏说过这个人不可靠,如今却依旧要向雍正举荐,只因为这个人向年羹尧贿赂了大量的钱财,并且担保为年羹尧做事。

其实,每朝每代都有因贪污、滥用职权而导致朝廷上黑洞越来越大,整个朝廷都越来越腐败,国库越来越亏空,百姓根本无法吃饱穿暖,反而倒是让这些贪污者,每天享受着荣华富贵,贪图享乐。

胡惟庸被诛杀

当然,他们的这种行为也会被世人所谴责。胡惟庸如此贪赃枉法也都被大臣们都看到眼里,都对他的这种行为恨之入骨。就比如御史中丞刘基,曾向朱元璋上奏过,胡惟庸滥用职权,被达官显贵的人贿赂,胡惟庸知道了此事。

后来刘基生病了,正好朱元璋就派胡惟庸带太医去探视,胡惟庸趁此下毒,对刘基杀之以免后患。

人一旦有了开端就不可能收手,此后的胡惟庸越来越大胆,再也没有了阻拦,挑拨其余大臣和朝廷的关系,怂恿身边人招兵买马,建立属于胡惟庸自己的队伍。当然这个时候胡惟庸想到了李善长,他认为李善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跟着自己一起起义,定会事半功倍。

但是胡惟庸在朝廷里结党营私,作威作福,令朱元璋实在看不下去就以谋反罪把胡惟庸给诛杀了,就这样胡惟庸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宰相。

李善长被诛杀

但是胡惟庸死后,他的所有造反阴谋并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他这一死倒是牵连了很多的人,其中就有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李存义一直与胡惟庸勾结,两个人来往密切,朱元璋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李存义父子两个人。

在审讯他吗中就一股脑地全吐了出来,李存义父子俩供出胡惟庸派李存义暗地里去劝李善长,让李善长一起谋反。

而且胡惟庸不仅派了李存义一个人去劝说,还曾经派过李善长的老友杨文裕也去劝他,说事成之后胡惟庸谋反成功以淮西之地封李善长为王。李善长听到这之后,虽然口中连忙拒绝,但是心中早已生起萌芽。

随后胡惟庸不死心又再次派李善长弟弟李存义去说服李善长,李善长就说了短短几个字“我已经老了,等我死后,你们好自为之吧!”

自此之后又有人告发李善长,说他包庇胡惟庸,而不上报给明太祖朱元璋,其实朱元璋一直念着旧情,又因李善长年纪过大,一直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其实朱元璋杀心已起,趁此胡惟庸一事对李善长下定杀心,并且满门抄斩。

而这时李善长拿出了他的免死金牌跟朱元璋说“我有免死金牌,你不能杀我,更不能株连九族”,朱元璋笑着指着这免死金牌说“你自己好好看一看这背后的字”,李善长看到后震惊不已,因为这免死金牌背后的字正是当年李善长自己提出的“除谋反大逆!”

在李善长死后朱元璋也曾怀念过他,其实李善长这一生并未做真正谋权篡位之事,只因位高权重让人不由心生怀疑。而此事也成为过后人饭后茶余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李善长年事已高已然不能做出谋反之事,可留一条性命。

有的人认为,李善长后半生的日子一直对朱元璋有大不敬之过,该杀。李善长已死多说无益,此事也是给后人一鞭策。

更多文章

  • 马皇后久病不愈,却拒绝医治,临死前一句话,朱元璋悲恸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与达兰皇后吻戏,马皇后死了朱元璋抱着马皇后哭,朱元璋电视剧马皇后之死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巩固地位手段残忍,杀伐无数,无人不怕。可就是这么一位皇帝,却事事与马皇后商议,也只有马皇后敢跟他“对着干”。马皇后用她的仁爱救赎着朱元璋的残忍,无人不称其贤。然而这一代贤后,久病不愈却拒绝医治,临死前一句话让朱元璋大哭,她说了什么?身世背景孝慈高皇后马氏名秀英,是南直隶凤阳

  • 贵州有个老人自称崇祯的12代后人,别人不信,他拿出三个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第十九代后人,贵州崇祯帝后人,崇祯的后裔有多少

    这个老人叫邹代清,现年60岁,面目慈祥却不怒自威,他是朱慈照(邹启贵)的第11代后人,朱慈照(邹启贵)却正是明思宗朱由检第四子,所以邹代清是崇祯的12代后人。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他拿出三个证据。证据一:崇祯尚方宝剑一把根据邹代清介绍,崇祯第四子朱慈照于清顺治年间逃难隐匿于遵义西乡,即今遵义市红花岗区巷

  • 都说包拯一生清廉,为何还要设疑冢?专家打开墓葬后给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句话清楚地揭示了历代官场上的腐败。人们一说起清官,总会是那么几个:明代的海瑞、清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郑板桥,还有宋代的鼎鼎大名的“包青天”,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人们对于清官的第一反应就是两袖清风、为民请命,日子清贫。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处工厂在扩建时,疑似发现包拯的衣冠冢,但是包拯为官清廉

  • 她身为北宋最美公主却被送给金朝人当舞姬,两年后因谷道破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宋朝公主赵书颖,宋朝最惨的一位公主,金朝最惨皇后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末年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句话,道破了战乱纷飞年代多少人的心酸悲苦。生逢乱世,就注定要在战火中起伏,刀枪无眼,无论世勋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难逃魔爪。乱世浮沉,谁都难逃过,哪怕是金枝玉叶的一国公主,在国家衰微之际,也得为了江山社稷而献出自己一生的幸福。多年来,

  • 成吉思汗后裔,当年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在四川相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后裔隐居四川,成吉思汗后人变化,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西征

    他是蒙古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大蒙古国的建立者他就是成吉思汗,出生于辽阔的大草原的他有着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的性格,身为蒙古族最伟大的可汗,他有勇有谋,用兵如神,灭国四十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地域横跨亚欧两大洲的面积,也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铁骑南征北战,可就算这样成

  • 河南省发现的一座宋朝时的古墓,还原了一位梁山好汉的悲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古墓发掘,梁山程垓村古墓,河南北宋时期古墓

    梁山好汉的故事,发生在北宋的末期。那个时候,皇帝十分昏庸无能,不仅任用无能的人做官,还特别贪婪,百姓们的赋税很重。有很多人不甘心就这样背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就这么生活下去,所以干脆就一起到梁山上,结成了一股反对朝廷的势力。后来,因为皇帝的各项不合理的制度,所以梁山上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力量的加大,梁山上的

  • 戚继光的戚家军,战斗力有多强?为何到最后落得全军被屠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戚家军与戚继光简介,戚继光在什么时间创建戚家军,戚继光为什么要害戚家军

    明朝末年,沿海地区倭寇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可偏偏军队束手无策,原来这些倭寇大部分是由日本地区的流浪武士组成,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来去无踪,他们不仅抢夺百姓的财务,还严重的影响的沿海地区的经济。无奈之下,戚继光临危受命,前往福建地区剿灭倭寇,经过多年发展,戚继光组建了自己的戚家军,不仅使得倭寇消失,还打

  • 宋朝有“打假”机构?从州到县,聊聊不卖书的宋代“书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拍一拍宋朝#“打假”这个词汇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商品鱼龙混杂、各种违法不良行为足以以假乱真的现代社会,打假不仅是提高大家购物体验的手段,也是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以及消费者权利的重要工具。但其实早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就出现了“打假”意识,只是因为时代需要不同,必然性地导致了针对范围以及侧重点不同而已。那么

  • 北平城是如何成为大明朝国都呢?其中牵涉4代皇帝、历时74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北平城,明朝北京城布局,明朝北平有多大

    建文帝时期,明成祖朱棣是藩王,建文帝听从臣下建议开始削藩,对诸藩王形成很大威胁,随着削藩力度的加深,朱棣开始反对削藩,最后造反。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在南京登上皇位,实现长久以来的夙愿。朱棣登上帝位后,战乱给北方的少数民族以机会,不断入侵包括北平在内的北部。而北平正是是朱棣的“龙兴之地”,

  • 从明朝忠臣到边境叛贼:建州女真为何会在明宪宗时期被两次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族,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在1616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发布了出征去讨伐明朝的七大恨,他们就是想要和明朝做出一个决断。从这个七大恨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和清朝之间存在很大的仇恨。他们的关键点就是努尔哈赤的家族惨遭到屠杀。不过,就在努尔哈赤家族被杀害之前,名和曹就已经和女真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且他们之间还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就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