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篡改史书还是逃过一劫?李建成毒杀李世民的这个事,到底靠不靠谱

篡改史书还是逃过一劫?李建成毒杀李世民的这个事,到底靠不靠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79 更新时间:2024/1/17 14:08:56

李世民的这些动作,瞒不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然而两人虽然都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但苦于没有任何实锤证据,抓不住李世民的小辫子,依然是一点儿辙都没有。 即便先前朝廷抓了张亮,最终也只是无罪释放。

这种局面,着实令人烦躁。

不久,太子李建成便设了一个小规模的Part,令人叫李世民过来,大家既然都是兄弟,有什么事儿,坐下来,大家敞开了唠。

乍看起来,这是一场温馨的家庭宴会,然而最终,却演成了一场图穷匕见的“鸿门宴”。

《旧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这次酒宴之上,秦王李世民是喝得直接吐血数升。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太子不厚道,想要毒杀秦王。 史书中记载的这段险之又险的毒杀情节,令人确实对那位吐血的秦王,产生了几分怜悯和同情。

但也有不少人在网上也曾发表过不同的看法,那就是,这分明是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避免后人说自己杀兄弟的恶行,倒打一耙。先给李建成扣上一顶企图杀害自己的帽子,这样,自己屠兄的罪恶感,也能轻松不少

要不然,李世民喝了毒酒,都吐那么多血了,为啥最后也没啥事儿?几天后还能精神抖擞地发动玄武门之变,在马上神勇无敌,脸不红、心不跳,冷静地射杀了自己的亲兄弟。

接下来,就让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儿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毒杀秦王的可信度,蛮高

诚然,初唐时期李家兄弟们的这段宫斗史,确实让人看着十分纠结,因为李二虽然文治武功都是一流,但手有点儿长,以至于都伸到史官那边去了。 不少后人对这段被李世民过了一把手的历史,经常抱着怀疑的态度,以至于史书上记载的一些事儿,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其中就包括李建成策划毒杀李世民的这件事儿。

那么这个事儿是不是真的呢?一般来讲,如果要是编造谎言的话,不容易环环相扣,而从后面的一些事情来看,李建成给李世民喝毒酒的事情,可能性还蛮大的。 因为这次酒宴,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 李世民的反应

如果说以前,李世民还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话,那么这场宴会过后,他也琢磨过来劲了,那就是,自己倘若想活,那就必须分出个胜负来。 在以前的史书记载当中,太子、齐王有过几次干掉秦王的打算,但秦王这边一直没有不良记录。 可就是在这次宴会之后,秦王旁边的房玄龄,就首次提出了干掉太子的明确思路。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祸隙已芽,败不旋踵矣。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管、蔡也。”遂俱入白王,请先事诛之,王未许。

原因很简单,太子他们做得太过分了,还真下了狠手。 如果说,之前李世民还抱着一丝亲情幻想,可如今老哥都给自己灌毒酒了,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彼此脸皮都撕破了,自己还矜持个啥? 干就是了。 其次,李渊的反应

李世民这边的动静闹得挺大,因此李渊得知后,第一时间便赶过来了,在看望完李世民之后,旁边站着那么多御医,李渊随便一问,自然就能够知道到底二儿子是不是中毒了,随后他便做出了一个很符合当时情形的决定。 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乃谓太宗曰:“发迹晋阳,本是汝计;克平宇内,是汝大功。欲升储位,汝固让不受,以成汝美志。建成自居东宫,多历年所,今复不忍夺之。观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李渊出来第一件事情就是 敲打李建成,你小子,今后不要再找你二弟李世民聚了,特别是夜里,更不能见面。这里面暗示的意味很明显,老子知道是你使得坏,以后再也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了

随后,作为一个优柔寡断、不忍杀子的老父亲,李渊既舍不得让大儿子让位,也不想让二儿子就这样在残酷的宫斗中挂掉,左思右想的李渊便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李世民去洛阳,如梁孝王之例,高度自治去吧,这里面确实有保全李世民之意。 先前,李渊对善战的李世民本身也有顾忌,倘若不是李建成这次事儿闹得太大,李渊也是断不会让李世民去洛阳经营的。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活下去,比啥都强。 最后,被处理的一个小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在对待原东宫里的旧属方面,算是比较宽容的,如几次建议刺杀李世民的魏征等人,非但没有被株连,反而得到了李世民推心置腹的重用。

然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东宫典膳监任璨,却被李世民专门严惩了,就连他哥哥任瑰也被连累贬官。 隐太子之诛也,瑰弟璨,时为典膳监,瑰坐左迁通州都督。

那么多东宫大佬儿们都不追究,非要跟一个管厨房的过不去。一个合理的猜测,那就是当年太子李建成毒杀秦王的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相关部门——典膳监是参与了,因此李世民才会事后专门挑出东宫典膳监,来一把秋后算账。

既然这件事可能性极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安心讨论一下, 为啥李世民喝了毒酒,没被毒死呢? 其实在相关唐史记载当中,喝毒酒还真不是我们以往看到电视剧那样,演员一喝完,然后抱着肚子喊几声疼,就挂掉了。 古代的毒酒

在古代,酒水里面下毒首选鸩毒,从唐人下毒的历史记录来看,鸩毒在宫廷之内,还挺流行。不过用鸩毒杀人,这种毒也不是入口就会死的。

韦氏恐生变,安乐公主欲后临朝,而求为皇太女,丁丑遂鸩焉帝。六月壬午帝觉鸩发,召马秦客,因是又进鸩,帝遂崩于神龙殿。 就像这上面的这段描述,当年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时,一共下了两次毒,才最终毒杀成功。

唐末时期,也有一次毒杀案例记载,大太监田令孜下毒,而那位喝下毒酒的将军,最终也没有被毒死,不过他的解毒方法比较残酷了些。 令孜乃自酌酒于别樽以赐琪。 琪知其毒,不得已,再拜饮之;归,杀一婢,吮其血以解毒,吐黑汁数升,遂帅所部作乱,丁卯,焚掠坊市。

很显然,古代的毒酒作用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如果及时发觉,并采取相应措施,救治回来应该不难。 秦王在东宫喝完毒酒,很快就感到呕血不适,发现中毒之后,随即便在李神通的搀扶之下,匆匆离去。

中毒的时间短,再加上当时秦王被安排住在西宫,皇宫之内,有的是医术高明的御医,只要及时抢救,自然性命无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第一次宠幸“和尚”后,武则天为何会激动不已?原因有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最爱的和尚,武则天秘史和尚要吃酒肉,武则天一生最多宠幸多少个人

    武则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世人对她的争议却是此起彼伏从未停歇。不过,相对于她的奋斗历程和功过是非来说,人们似乎对她那近乎糜烂的私生活更感兴趣。有这种偏向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猎奇和吃瓜是人类的天性。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第一次宠幸和尚以后,为何会激动到颤抖呢? 武周王朝的第一男宠 这里所说的和尚,

  • 第一女皇武则天为什么要设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的无字石碑,武则天墓地是无字墓吗,武则天为啥要留下无字碑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

  • 端午冷知识:最早叫端五,改“五”为“午”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端午李隆基阅读感悟,李隆基的端午适合小学生背吗,李隆基写的端午

    其实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按照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吴越时期。当时吴越人民为了除凶趋吉,都有“断发文身”的习俗;闻一多还说,吴越人民在端午这天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其中一项祭祀活动就是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再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和粽子才和伍子胥、

  • 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为什么李世民被视为明君,朱棣却毁誉参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史学家都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导致朱棣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口碑名声不一样,两个人在后续对待一些官僚集团或者在给自己建功立业方面也不一样。我们会发现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严于律己,宽于律人闲着没事的时候还得做各种粗活,累活,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孙子。为什么朱棣如此的辛苦呢?很简单,因为

  • 盘点李世民反悔的两桩婚事,一桩被骂不厚道,另一桩被骂羞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秦王李世民全传73集,李世民是回族的吗

    刘秀的这种做法,被后世帝王广为学习,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在这两位帝王更是将帝王和功臣的联姻做到了极致。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还改进了联姻的具体形式。李世民一般喜欢选择功臣的次子为女婿,例如,将高阳公主下嫁给房玄的次子房遗爱;将清河公主下嫁给程咬金的次子程怀亮;将城阳公主嫁给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李世民

  • 唐玄宗:我杀了你的儿子!安禄山:我杀你妹妹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禄山唐玄宗真实身份,唐玄宗怎么让安禄山背叛自己,唐玄宗无条件信任安禄山

    唐玄宗登基的那年,安禄山才9岁,还是个没有父亲,总被人欺负的突厥孩子,后来他的母亲改嫁,安禄山不堪忍受继父族人的羞辱,偷偷离家出走,从此,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巅峰”的人生。纵观安禄山的成长史,其实可谓励志。少年时饥不果腹,到处偷东西,到处挨打,要不是自己有一副好身板,恐怕早就被打残了。后来,安禄山自己

  • 秦朝与隋朝都是二世而亡,那两者有什么共通点吗(相同与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和隋朝有什么相似,秦朝和隋朝是二世而亡,隋朝为何二世而终

    二者的相同点 其一,使后人获益的政策 秦朝建立后为了抵御匈奴对内地的入侵,所以破天荒的将之前各国各自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以此为后世王朝树立了一个对付匈奴 (游牧民族)的绝佳对策。除此之外,秦朝还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在秦直道的帮助下,秦朝无论军事调动还是人员流通都是得到了大幅度的

  •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有棉布吗,丝绸棉花,棉花和丝绸的组成元素

    不料,到了贞观十三年,鞠文泰倒向了西突厥,坚持和唐朝为敌,李世民决定给鞠文泰一个解释的机会,但鞠文泰称病,不愿意来长安。李世民大怒,派侯君集发兵征讨高昌,不曾想,侯君集的大军刚到高昌,鞠文泰竟然死了。《旧唐书》云:及军至碛口,而文泰卒。所以,后世就有传闻,说高昌国王鞠文泰是被唐朝大军吓死的。后来,侯

  • 舞马,舞于盛唐之巅的宫廷娱乐,从其盛衰轨迹看唐王朝的时代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王朝鼎盛,唐王朝的复兴史,开元盛世的唐朝

    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马儿跪下衔着杯子呈递美酒,确实让人大开眼界在唐代宰相张说的诗中,详尽地记录下了这样一副热闹的宫廷庆典画面,庆典之上,数百匹马儿伴着鼓点乐奏翩跹而舞

  • 李世民的弟弟谋反,唐高宗不想杀他,宰相举一个例子,他立即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子谋反李世民痛哭,唐高宗评价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杀死自己的亲哥哥

    最后由房玄龄献策,眼下不能和薛延陀硬拼,建议从长计议,先和他议和,如果有可能,大唐可以嫁过去一位公主,但是条件是契毖何力必须被放回来。李世民同意后,让谁去做使者和薛延陀议和呢,有一人比较合适,此人通晓西北形势,胆识过人,而且会说藩国语言,他就是崔敦礼。于是崔敦礼带上议和的众人,深入险地,凭借他的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