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李世民反悔的两桩婚事,一桩被骂不厚道,另一桩被骂羞耻

盘点李世民反悔的两桩婚事,一桩被骂不厚道,另一桩被骂羞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19 更新时间:2024/1/26 3:00:25

刘秀的这种做法,被后世帝王广为学习,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在这两位帝王更是将帝王和功臣的联姻做到了极致。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还改进了联姻的具体形式。李世民一般喜欢选择功臣的次子为女婿,例如,将高阳公主下嫁给房玄的次子房遗爱;将清河公主下嫁给程咬金的次子程怀亮;将城阳公主嫁给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李世民之所以喜欢选功臣次子做女婿,因为功臣的长子要袭承爵位,若次子能当上驸马,功臣家族就能有两个儿子共同撑起门楣。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功臣只有一个儿子,或者次子的年龄太小(或庶出),也只能选择长子作为联姻对象。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22个女儿,其中除了4个早亡以外,其他公主都嫁给了功臣之子。在这18桩公主婚姻中,李世民曾有过两次“悔婚”的举动,而且,这两次都发生在同一年,即贞观十七年。

贞观十七年,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十分伤心。在李世民心中,唐朝功劳最高的两位文臣,分别是房玄龄和魏征。李世民曾公开评价:

“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

房玄龄帮李世民谋定天下,其功劳自然不容小觑。但在李世民心中,自己登基之后,真正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是魏征。因为魏征时刻都在注视着李世民,对李世民的言行举止提出各种谏言,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在魏征帮助下,李世民成为一位近乎完美的君王。

在魏征病重之时,李世民为了安抚魏征之心,带着太子李承乾亲自前往魏征府上探望,并许诺将李世民最为宠爱的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之子魏叔玉。

李世民子女众多,但只有4位嫡女,衡山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幼女,是李世民最小的嫡女,自幼视若珍宝。但李世民鉴于魏征的贡献,答应将嫡女嫁给魏征之子。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衡山公主年仅9岁(虚岁10岁),李世民只是指婚,因魏征病重,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期并未具体确定。

魏征去世后,唐朝发生了著名的“李承乾谋反案”,太子李承乾联合侯君集、杜荷、杜正伦等人打算起兵逼李世民提前退位。最终事败,李承乾被贬为庶民,侯君集、杜正伦等人被处死。

不巧的是,魏征去世之前,曾向李世民推荐过侯君集和杜正伦。魏征说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说杜正伦的才华古今无比,若被朝廷重用,将来不可限量。

当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涉及“李承乾谋反案”后,李世民怀疑魏征也和“李承乾谋反案”有关,对魏征的态度大变。李世民不顾众人反对,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由于李世民十分疼爱衡山公主,不忍将女儿嫁给魏征之子,于是,李世民决定悔婚。

《旧唐书》云:

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

魏叔玉作为魏征之子,此时已经战战兢兢,皇帝要悔婚,魏叔玉自然不敢说什么。就这样,李世民后来将衡山公主改封为新城公主,另许配给了长孙诠。

几年后,李世民为魏征重建墓碑,重新肯定魏征,只可惜,衡山公主和魏叔玉都已经各自成婚,唐太宗最终无缘和魏征联姻。

关于李世民取消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姻之事,后世大多持不平态度。魏征费尽心思帮李世民成为千古明君,而李世民却在魏征死后砸其墓碑,取消儿女婚姻,这种做法,的确令人不满,甚至有人因此骂李世民不厚道。

比起这桩“悔婚”,李世民还有另一桩影响更大的悔婚事件,而这桩婚姻的女主角是李世民的第十五女新兴公主,男主角的名字叫乙失夷男。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他还有个称呼,叫真珠可汗。

真珠可汗是北方薛延陀部落的首领,贞观初年,李世民封薛延陀首领乙失夷男为真珠可汗,希望真珠可汗能够协助唐朝东突厥。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勣等人灭掉东突厥后,漠北草原由薛延陀接管,真珠可汗在十年时间内,迅速吸纳各个部落,形成了一个拥有20万兵马的强大实力。不仅如此,真珠可汗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和唐朝联姻。

贞观十七年,真珠可汗扣留了唐朝名将契苾何力,派使者来唐朝祈求和亲,使者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得声泪俱下,让李世民非常感动,李世民答应将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

《资治通鉴》云:

使者自薛延陀来,具言其状,上为之下泣……以新兴公主妻之。

可是,等契苾何力从薛延陀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听完契苾何力的分析后,立即后悔了,打算取消这桩婚姻。因为李世民认为薛延陀是想借唐朝的影响力继续扩大自己,如果薛延陀的实力过于强大,对唐朝不利。

群臣听闻后,纷纷劝李世民不可悔婚。原因是:普通人尚且知道言而有信,李世民最为唐朝的皇帝,岂能轻易失信于番邦之国。更何况,和亲的目的是保两国和平,如果因为悔婚而激怒薛延陀,导致两国发生战争,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

当时身为谏议大夫的唐朝名臣褚遂良,更是言辞激烈地指出李世民是“此民怀负约之惭,恐非所以服远人”。但李世民铁了心要悔婚。李世民对大臣解释道:

汉朝之所以和匈奴和亲,是因为汉朝的实力远不如匈奴,所以才用女人来换取和平。但我唐朝国力强大,不惧怕薛延陀。如果将女儿嫁给真珠可汗,真珠可汗将仗着唐朝驸马的身份更加狂妄,对塞北局势没有任何好处。之前我头脑发热答应将女儿嫁给他,如今我发现错误,应该及时改正。

为了取消这桩婚姻,李世民煞费苦心,先佯装需要10万只牲畜作为彩礼。真珠可汗为了娶新兴公主,只能加重剥削各个部落,凑齐10万牲畜。但这些牲畜在赶往唐朝的途中,有的冻死,有的渴死在沙漠里。接下来,李世民以真珠可汗聘礼不够,诚意不足为由,取消了这桩婚姻。

可以说,李世民为了悔婚,把真珠可汗坑得太惨。真珠可汗因为凑聘礼,得罪了众多部落。最后因为没有娶到公主,颜面尽失,一病不起,最终郁郁而终。因此,薛延陀部落对李世民的悔婚,可谓骂声一片。

宋朝史学家司马迁对唐太宗非常推崇,曾评价李世民是“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然而,对于李世民此次悔婚,司马光却评价:

孔子称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审知薛延陀不可妻,则初勿许其婚可也;既许之矣,乃复恃强弃信而绝之,虽灭薛延陀,犹可羞也。

在司马光看来,人无信不立,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答应了人家,就不能轻易反悔,否则就是背信弃义。所以,司马光认为,李世民最后虽然灭掉了薛延陀,但非常羞耻。

笔者认为:李世民曾为衡山公主和新兴公主两次悔婚,但情况却略有不同。

李世民悔衡山公主之婚,是基于对魏征的错误认识。因为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一场错误的悔婚。所以,唐太宗取消这桩婚姻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是不厚道之举。

李世民悔新兴公主之婚,是基于对薛延陀的重新认识,正如李世民所说,他之前头脑一热答应了这门婚事,但发现问题后,及时改正了。从为人的角度来说,李世民是失信于人,但从唐朝政治的角度来说,李世民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婚姻乃大事,公主的婚姻,更是古代皇室的脸面。与其悔婚,不如在订婚之前仔细考察清楚,否则,只能被后世“骂”上一顿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我杀了你的儿子!安禄山:我杀你妹妹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禄山唐玄宗真实身份,唐玄宗怎么让安禄山背叛自己,唐玄宗无条件信任安禄山

    唐玄宗登基的那年,安禄山才9岁,还是个没有父亲,总被人欺负的突厥孩子,后来他的母亲改嫁,安禄山不堪忍受继父族人的羞辱,偷偷离家出走,从此,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巅峰”的人生。纵观安禄山的成长史,其实可谓励志。少年时饥不果腹,到处偷东西,到处挨打,要不是自己有一副好身板,恐怕早就被打残了。后来,安禄山自己

  • 秦朝与隋朝都是二世而亡,那两者有什么共通点吗(相同与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和隋朝有什么相似,秦朝和隋朝是二世而亡,隋朝为何二世而终

    二者的相同点 其一,使后人获益的政策 秦朝建立后为了抵御匈奴对内地的入侵,所以破天荒的将之前各国各自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以此为后世王朝树立了一个对付匈奴 (游牧民族)的绝佳对策。除此之外,秦朝还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在秦直道的帮助下,秦朝无论军事调动还是人员流通都是得到了大幅度的

  • 李世民带回“新疆棉”,忽必烈强推,六百年后,棉花终于打败丝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有棉布吗,丝绸棉花,棉花和丝绸的组成元素

    不料,到了贞观十三年,鞠文泰倒向了西突厥,坚持和唐朝为敌,李世民决定给鞠文泰一个解释的机会,但鞠文泰称病,不愿意来长安。李世民大怒,派侯君集发兵征讨高昌,不曾想,侯君集的大军刚到高昌,鞠文泰竟然死了。《旧唐书》云:及军至碛口,而文泰卒。所以,后世就有传闻,说高昌国王鞠文泰是被唐朝大军吓死的。后来,侯

  • 舞马,舞于盛唐之巅的宫廷娱乐,从其盛衰轨迹看唐王朝的时代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王朝鼎盛,唐王朝的复兴史,开元盛世的唐朝

    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马儿跪下衔着杯子呈递美酒,确实让人大开眼界在唐代宰相张说的诗中,详尽地记录下了这样一副热闹的宫廷庆典画面,庆典之上,数百匹马儿伴着鼓点乐奏翩跹而舞

  • 李世民的弟弟谋反,唐高宗不想杀他,宰相举一个例子,他立即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子谋反李世民痛哭,唐高宗评价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杀死自己的亲哥哥

    最后由房玄龄献策,眼下不能和薛延陀硬拼,建议从长计议,先和他议和,如果有可能,大唐可以嫁过去一位公主,但是条件是契毖何力必须被放回来。李世民同意后,让谁去做使者和薛延陀议和呢,有一人比较合适,此人通晓西北形势,胆识过人,而且会说藩国语言,他就是崔敦礼。于是崔敦礼带上议和的众人,深入险地,凭借他的三寸

  • 秦叔宝为何排在凌烟阁24功臣之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叔宝为什么排在24功臣最后,罗成为什么没进凌烟阁,秦叔宝在历史上的地位

    门神之一秦叔宝竟然排在凌烟阁24功臣之末。 在民间的传说中,秦琼即秦叔宝那是很出名的人物,在文学作品《隋唐演义》中那是核心人物之一,传说中的门神之一就有他,另一位是尉迟恭即尉迟敬德。而两个人都是唐朝初年著名的将军,应该都属于开唐战神级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重要的将领。后来,唐太宗到了晚年,为了纪念

  • 逃户,晚唐朝廷新税法下的牺牲品,大唐王朝自己培养出来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唐旧史,唐朝的掘墓人朱温,唐朝战死沙场的人

    晚唐逃户背井离乡,房屋坍塌而无人居住唐代薛能的这首《题逃户》,道尽了晚唐时期农民逃亡、流离失所的凄凉景象,然而纵观整个唐朝时期,我们却不难发现,逃户这个问题非但晚唐所独有,即便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在文人笔下不吝溢美之词的盛世里面,我们也能够看到那些佝偻、卑微而又痛苦、无奈的逃户身影。随后

  • 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再作为国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都城长安,是中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号称“十三朝古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唐朝以后,中国还经历了1000年的封建历史,建立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4个大一统王朝,为何没有一个王朝选择在长

  • 武则天大帝的面首何其多也,为什么她没有给他们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面首之谜,历史记载的武则天面首,求穿越成武则天面首张五郎的小说

    武则天是公元624年出生,14岁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公元651年,28岁的武则天再次被唐高宗李治召回宫廷,655年,也就是在32岁时爬上皇后之位,683年,风眩症折磨了22年之久的唐高宗李治终告不治,唐中宗李显即位,大权被皇太后武则天掌控,这一年她60岁。正常女性50岁左右绝经,武则天即使营养跟得

  • 追溯六代人,浅谈唐太宗李世民和“诗圣”杜甫的血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杜甫个人资料,杜甫与李唐皇室的关系,杜甫和唐太宗的关系图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里的“兴圣皇帝”指的是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hào],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七世祖,是唐王朝公认的始祖,李暠的“兴圣皇帝”称号是唐玄宗李隆基追封的。如果按照《新唐书》的说法,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那么李白和唐朝王氏就是同族。而且,按照辈分,李白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子侄辈。如果说